造车(校对)第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556

  好了,有什么事情今后电话联系,希望你跟你的企业,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
  送胡一鸣回家之际,趁此机会韩皓跟胡一鸣在楼下简短交谈,离开时手里多了一份书单。
  亦师亦友,胡一鸣对韩皓大力提携,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见如故,志气相投。
  回到宾馆房间,韩皓才打开手机。自己登上《新闻联播》,想必熟人都会打电话来客套恭贺一二。当时正准备迎接胡一鸣的到来,为不影响晚宴,韩皓特意关了手机。
  没想到刚开机,就立即有电话打了进来。
  “哈哈,我就知道你没睡。晚上我跟你姐都看到了你在《新闻联播》的采访,真是太带劲太强大。一想到小舅子如此厉害,我这个做姐夫的说出去面子都大大有光。你姐说向你问好,不打扰你休息,我先挂了。”
  韩皓只喂了一声,电话那头就传来了姐夫庞爱国兴奋的一个人唠叨。看出来,韩皓能在央视露面,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深以为荣。毕竟不论虎山县书记,还是高一级的海州市长,都难以登上《新闻联播》。
  在他关机之际,亲戚朋友就打电话给韩永福,纷纷恭喜他教出一个那么出色的儿子。整整一个晚上,不单韩永福,就连王桂芬都接电话到耳朵疼。
  第二天,登上央视舞台的华夏厂立即效果显著,门口来了许多附近地市经销商吵着要代理销售华夏摩托,更多有眼光的外地经销商还正在赶来虎山的路上。能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就意味着通过了国家认证,1994年人们还是异常信赖中央台的公信力。
  韩皓跟郑南准备收拾行李回虎山,毕竟投标已经结束标王在手,接下来的工作还是要抓好产品质量和扩大产量。
  但离京前一刻韩皓却被程凯叫住,紧急退了飞机票,另有要事安排。
第五十一章
沙龙聚会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失礼失礼!”
  一进门,程凯就高举双手告罪,为何他要求韩皓退票,就是为了今天这一场聚会。
  招标会后,程凯突然冒出一个点子,就是组织一批中央喉舌到地方采风,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巡礼中国民族工业22强”,以此对应在央视招标会上一掷千金的企业。
  他这个主意立即得到几个中央级媒体朋友的支持,于是通过私下联系,大家组织起这一场沙龙聚会,顺便商量此事的具体落实情况。
  为何中央级媒体如此热衷这件事情呢?
  除了题材确实新颖有新闻价值,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央视日进斗金,身为同行的他们不可能不心动,甚至有红眼病的心理。
  下海潮再一次涌起,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单位创收也成了为本单位职工谋福利的重要途径。毕竟现在全国上下兴起一片经商热,无数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办理了许多经营性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媒体除了政府财政拨款,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既然22家公司能让央视大口吃肉,那么兄弟媒体喝汤分一杯羹也是合理诉求。
  来人的确都是手握实权的喉舌级大人物,人民日报采编室副主编、新华社国内经济新闻采访部主任、央视《东方时空》制片人、《经济日报》经济部主任……
  大家齐坐一堂,共同论道,也是中央媒体圈的小范围交流会。
  韩皓微笑着向程凯介绍的一位位掌握中国喉舌权力的媒体人问好,同时互派了名片留了交情。
  程凯做人确实没话说,收钱公道做事超额,当然还有很大原因是看在胡一鸣的面子上。一般这样的圈子许多人想花高价都无法触及,但程凯却特意为韩皓引荐。
  “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今天我就是来当学生学习。”
  不亢不卑,韩皓表现出来的举止完全不像一个暴发户般的乡镇企业家,更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他身上知识分子的味道,在一群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熏陶中不自觉显露出来。
  对巡礼活动达成一致意见后,媒体沙龙开始了。主要环节就是每个人上去简短演讲5分钟,然后再留出5分钟问答,题材不限,这被他们称之为思想的碰撞之旅。
  果不其然,高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层次很高,大家探讨的问题都是事关国家政策的走向。农民到底苦不苦、吸引外资到底好还是坏、如何跟外国同行交流、经济建设跟环境保护如何取舍、地方政府治理实情如何……
  每个问题都是这些高级记者亲身经历或者耳闻,大家拿出来跟同行分享。
  程凯也上场做了如何进行危急公关的处理,尤其是政府部门该如何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韩皓不得不承认,短短一个多小时,他的眼界见识一下子开拓不少,能执掌中央喉舌牛耳之人果然不同凡响。
  “韩皓,你也上台讲讲。”
  待在场媒体人都讲完,程凯鼓动韩皓上台也说说。今天程凯带韩皓来,一方面是他为本次沙龙聚会买单,二是让其在这些媒体人面前露脸。
  要想让高傲的知识分子尊重你,你必须在知识领域让他们觉得你可以被尊重,不然你就只是一个负责买单的冤大头,连泛泛之交朋友都算不上。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得尊重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日A本、韩国的汽车产业都是从模仿开始,模仿入了门,才能进一步谈及改善,然后在改善中发展出自己的创新。不可否认,现在我们大规模进口国外的生产线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成果。从五六十年代产品直接大跨步赶上了九十年代潮流。但我们不能成为国外倾销产品的代工厂,而要抓住机遇学以致用,打造出自己的民族自主品牌,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得利。”
  韩皓接下来用摩托车发动机举例,说在国内仿制厂家的冲击下,进口发动机的价格已经降低了25%。现在摩托车动辄一万多两万块,他认为迟早价格会回落到国民能正常承受的水平。
  “民族自主品牌到底如何界定?到底是全部零件都用中国人自己产,还是所有技术都只能中国人自己设计发明,才能算是自主品牌呢?我个人觉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前提下,只要由中国人主导,世界为我所用,知识产权属于自己,就能称之为民族自主品牌。那怕这个东西的所有零件都来自海外,但只要由中国人设计整合,一样是民族产品,因为这种整合能力就是一种最大的知识产权。例如波音公司的零件基本都是全球采购,但最终波音这个品牌,我们还是认可它是属于美国人……”
  一开始还有些结巴,自从程凯告诉韩皓要参加这样的思想交流沙龙,韩皓就早早准备好腹稿,以便需要自己登台亮相。想不到准备好的东西果然派上用场,韩皓越说越自信,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一股脑说了出来。
  在谈及知识产权时,韩皓有些贼喊捉贼的感觉,自己一方面在大声述说知识产权,但实际上自己却对国外先进产品进行了大规模仿制。完全从零起步不可能,你只能借鉴走捷径先进门,然后再慢慢发展研发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后发达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
  想不到这个在央视一掷千金拿下标王的华夏摩托掌门人,还真不是暴发户,肚子里有一些真才实学。
  “我想问下,你真的只有20岁,没读过大学吗?”
  新华社国内经济采访部主任李国安在问答环节率先举手发问,从外界只言片语传闻中,这个年轻老总是一个没读过什么书突然找到金山般的暴发户。
  “我即将21岁,眼下在浙海省工学院读大二。由于系里批准,所以我属于半工半读状态。因为太忙,上个学期挂了科,估计这个学期还得挂,补考老师见到我估计都不需要核准身份了。”
  “哈哈——”
  韩皓幽默的回答让在场人士不由笑出声。
  “我拜读过李主任您的文章,对您大力呼吁发展中国私人轿车产业政策的看法我十分赞同。但凡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建立在车轮之上,远的如美国西欧,近的如日A本韩国,都是我们的榜样。中国提出要建设小康社会,那么车轮迟早会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现在不是坐轿子时代靠人脚抬,而是靠机械车轮滚滚向前,快步迈入小康社会。”
  “我发现你虽然是做摩托车的,但嘴里却一直离不开汽车,是不是以后要打算进军汽车产业啊?”
  想不到一时畅快所言,韩皓不小心把心底里的秘密漏了风。李国安发现了韩皓的倾向,特意问道。
  “现在我专心做好摩托车,至于今后会不会两轮变四轮,就只好交给未来回答了。”
  “汽车行业不是那么简单,我一路来见证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国家倾尽全力才勉强搞出一点成绩。私人造车我个人是不看好前景,你还是不要贸然涉足为妙。虽然比摩托车多了两个轮,但其中困难负责程度就连一个国家都难以承受。如果介入汽车零部件行业还可以,你们浙海省的万向集团就干得不错,万向节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就连他们这种在汽车行业沉浸多年的企业,都不敢轻言造汽车,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李国安看韩皓挺入眼,他语重心长劝道其不要轻易杀入汽车行业,死在这里面的个人太多了。摩托车行业来看也算是朝阳产业,如果华夏摩托在这里有所抱负,也能闯出一片天空。
  谢过李国安的好意指点,但韩皓心中的造汽车梦却没有被打倒,反而更加激起他不服输的性格。到底行不行,试试才知道,何况自己一早就立下造汽车的意愿,早早放弃不明智。
  韩皓接下来又回答了其他人的提问,这个时候大家已经不再把他看成是买单的冤大头,而是起了结交之心以朋友相称。
  “有机会我们虎山再见,到时待我尽地主之谊款待大家。”
  离别时,韩皓对这些媒体大咖们打招呼道。
  “各位哥、姐,你们明年的个人广告任务小弟全包了,可不能分给外人了啊!”
  程凯抱拳对这帮高级记者们说道。
  由于单位需要创收,所以基本上每个记者头上都分摊了拉广告份额的任务。本来记者本职工作就是采访写稿,现在又加了拉广告,真是有些不伦不类。但在时代大背景下,每个机关单位都尽力搞创收,知识分子们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手里沾上了铜臭味。
  程凯的出现就很适时地化解了大家在清高和搞钱间的矛盾,主动帮忙把广告业务承揽过来,解决了媒体喉舌的后顾之忧。
  程凯这般,一是巩固了和中央媒体朋友的关系,二是为自己广告公司拉来了独家资源。
  像“巡礼中国民族工业22强”举动,虽然带了有偿新闻的味道,但由于程凯出面协调,所以中央媒体们只需要认真到基层采访工作。至于广告投放都由程凯帮忙搞定,大家心照不宣,一举两得。
  他搞的不是有偿新闻,而是新闻植入,这也是程凯自诩高明的地方。
  华夏摩托肯定也会在这些媒体的广告位投放广告,当然不会像央视这般巨大,但蚊子腿肯定要有。
  “紧抱央视的大腿可以,但也要留意其他的小腿也需要招呼到,不然小腿也能把你踩死。不搞好其他媒体关系的话,他们成事可能不足,但败事绰绰有余。媒体在美国被称为第四权力,紧挨着立法、司法、行政权力之后,其中蕴含的能量不能小看。谁轻视了它,最后都死得很惨。”
  自此央视夺标之后,韩皓又跟程凯公司签订了新的代理合同,以每年60万的报价聘请他们公司为华夏厂的独家形象顾问,负责一切媒体打交道和形象塑造事宜。现在看来这60万花得真值,程凯有机会就对韩皓言传身教,当然这前提是韩皓是个可塑之才。
  忙完这些,韩皓立即赶回虎山,因为厂里正有大事需要他来决断。
第五十二章
销售体系
  面对各地有意代销的客商争先上门,摆在华夏摩托面前最主要事情就是销售网络的建立。到底销售网络要如何建立,需要华夏摩托的掌门人韩皓拍板。
  不建立销售网络,来年55万辆的销量目标无法完成。
  在这个摩托车生产出来就不愁卖的卖方市场下,包括嘉陵、建设这些大厂都是坐商模式,大户分销。以每个省,或者经济发达省份又划分为几大区域,由对应代理商包销。谁给的钱多,谁给的钱快,就大批量包给谁。依靠计划经济时代跟各地国有背景汽贸公司合作,他们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销售网络。
  由于在央视露了面,华夏摩托出了名。现在全国各地省份已经有人找上门,主动要求包下所在省份的销售。这个模式好处就是厂家不用操心,只需要跟少数大户经销商打交道即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厂家无法对销售网络进行控制。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就容易积压货物在仓库。
  如果只是在摩托车市场捞一把就走,到时把挣到的钱投入汽车领域,韩皓现在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太多,直接参考大户代理制就好。
  韩皓之前修摩托时候就了解到顾客买了摩托回去,到时坏了维修是一大头疼的事情。另外打算购买某些品牌的摩托车,还需要跑到市区去,在虎山还没有店销售。现有摩托车厂家的销售网络不够接地气,显得高高在上。
  像首都天京等大城市城区已经开始禁止摩托车上牌,在它们带动下其他城市也将加入行列,因此摩托车的广阔市场必将在农村。
  而且韩皓深受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熏陶,觉得今后摩托车市场迟早会迎来大战,现在坐着办公室就有客商上门抢购的时光不会持续太久,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才能在今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的目标就是直接建立厂家——基层经销商——顾客的直销模式。如此一来,减少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等中间环节的成本,能够让厂家直面基层,进行扁平化的管理。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华夏摩托到基层开直营店,通过自己的店卖摩托给顾客,把销售环节的钱也一起挣了。但在中国巨大的国土下,想要到每一个市,甚至每一个县依靠自己力量开直营店,光是人力、物力成本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只能是理想主义。
  韩皓计划就是以县级为基层单位,在每一个县招募华夏品牌专卖的经销商。一个县原则上只招募一家经销商,由这个经销商负责本县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这在当时中国绝对是一大创举,摩托行业前三甲厂家最多把渠道放在经济发达的市一级,对县级渠道没有重视和直接控制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