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7/556

  当然名义上是犒劳公司的大功臣,要知道凭借中华“汉”未来版纯电动轿车的整车设计方案,中华集团再次把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最高奖拿下,成功实现了一等奖的四连冠。
  整车“唐”SUV、自主CVT、鲲鹏纯电动公交,再到“汉”纯电动轿车接连获奖,中华集团凭借出众的研发实力,牢牢占据国内车企第一的位置。
  熊繁星作为新能源技术的负责人,成为国内首位蝉联一等奖的功臣,属于无以伦比的技术专家人选。
  若不是因为美国籍的身份,他将获得更多的国内荣誉,甚至有人说如果新能源汽车未来成为主流,那他将有资格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评选。
  作为一个ABC的美国香蕉人,熊繁星越来越发现自己更愿意当一名中国人,因为在江州他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平台。
  平时上班可以随意穿着,但到韩皓家吃饭,熊繁星还是略为装扮一番,显得庄重一些。
  开着电动版“汉”,熊繁星终于来到韩皓家门前,发现迎接自己的并不是韩皓家人,而是一位叫做方依依的女生。
  从对方介绍中,熊繁星得知她是老板基金会的管理者,也是老板娘的大学同学。
  平日过于沉浸技术领域,熊繁星发现自己跟女生的交流都笨拙许多,场面一度尴尬找来找去只能在汽车领域话题打转,幸好方依依善解人意问了许多电动汽车的问题,才让两人交流没有冷场。
  大方、主动又博学的方依依,给熊繁星留下极深的印象。他有些后悔自己没有过多关注时事,在这个华清大学毕业的女生面前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
  熊繁星是在别墅前的菜地大棚看到了韩皓,这个超级富豪正在跟妻儿一道,全家其乐融融采摘菜瓜,说是为接下来的家宴做准备。
  由于抽不开身,韩皓让熊繁星在客厅待着,并吩咐方依依作陪。老板发了话,熊繁星只能照办,不得不头疼地继续和方依依独自待在一起聊天。
  “你说他们俩能擦出火花吗?”
  看着客厅中的两人,陈灵兮悄悄对韩皓问道。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方依依这个人精,你没看她笑得多开心?”
  韩皓摘起一个西红柿放入菜篮后回答。
  身为陈灵兮的闺蜜兼同学,方依依的终身大事自然是她操心的所在。尤其方家父母特意打电话过来让陈灵兮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在终身大事上希望她帮忙把关,更是让其念念不忘。
  平时旁敲侧击了几次,陈灵兮没有发现方依依有中意的对象,便放松了关注。
  没想到有一天方依依特意拿来一份报纸,上面印着熊繁星的画像,标题正是他蝉联一等奖的新闻报道。
  在对方不着痕迹询问熊繁星的各项资料背景下,陈灵兮逼问方依依,发现了她对这个大龄未婚技术专家的兴趣。
  “小时候,我就对这种戴着眼镜,学习成绩好的男生很有好感。可惜在大学时没找到合意的对象,现在有了合意目标你可要帮忙。”
  得知熊繁星没有女朋友时,方依依打算主动出击。
  可怜的熊繁星就这样落入一个蓄谋已久的圈套,他并不知道眼前一脸崇拜看着自己,不断追问汽车新技术各种细节的女生就是始作俑者。
  他已经踏上了中国这艘大船,种种羁绊下再想回头怕是来不及。
  媒人只是顺手之劳,但另一件事情却不得不让韩皓认真对待了。
第九十二章
合资神话
  捷豹路虎是属于国外品牌,还是中国品牌?
  拿着这样一个话题发问,估计许多人都会一时半会无法回答。
  “我觉得还是国外品牌吧,他们的设计研发生产都在国外,跟中国关系不大。”
  “它们不是被中华集团收购了嘛,按理来说应该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汽车品牌。”
  ……
  韩皓在收购捷豹路虎之时,就承诺让对方保持独立运营地位,继续走国际化路线。为此还刻意淡化了中华集团入主的印迹,捷豹路虎依旧保持着英伦文化的血统展示。
  不过今天,捷豹路虎性质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却不得不让韩皓做出抉择。
  因为,捷豹路虎想在中国设厂,就必须率先界定明白这个问题。
  在收购捷豹路虎之前,它们已经以进口车形式在2003年引入中国,性质当然是国外汽车独资品牌。
  当前由中国人入股之后,捷豹路虎两大品牌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它们到底如何归类就莫衷一是了。
  要知道中国政府对国外汽车品牌进入中国设厂可是有严格规定,不但要求必须跟国内车企合资,还得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后才能生产经营。
  按照韩皓原来的预想,既然中华集团全资收购了捷豹路虎,那么它们当然属于集团子公司模式,应该算是中国汽车品牌。
  既然是中国品牌,那么进入中国市场的话,就不需要找人合资,也不需要经过国家发改委批准建厂,而是走自主品牌运作模式。
  为什么一定要纠结捷豹路虎品牌性质呢?
  就是因为用自主品牌模式进入中国的话,项目审批可能只需要1到3个月时间;如果要走合资项目的话,没有一两年时间下不来,这可是许多合资品牌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
  时间就是金钱!
  捷豹路虎早一天在中国投产,就能早一天走出困境。按照预期每年亏损额3亿美金计算的话,每一天的成本在600万人民币以上。
  “相当于每天把一辆崭新的法拉利跑车推入大海之中浪费掉!”
  仔细一算账,韩皓也觉得这样的等待成本实在过于高昂。
  以自主品牌报送的提议刚到省发改委,就被拦了下来。因为他们收到风,在国家发改委内部,对捷豹路虎的性质,进行着激烈争论。
  “捷豹路虎是中国资本所有的国际汽车品牌。”
  这样的结论,大家都可以接受,但具体运作上却存在诸多争论。
  从法律上来说,捷豹路虎无疑属于中国人所有;但从运作模式上看,它们又是不折不扣的国际品牌,一直都以国外汽车身份亮相。
  事情到了这一步,情况也十分明确。
  就是对捷豹路虎是否属于自主品牌性质,大家争论得非常激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假若将其界定为国外品牌性质,大家普遍能接受,得按照合资模式设厂流程走一遍。
  当韩皓询问恩师胡一鸣的意见时,对方给出了这样答复。
  “自己跟自己合资,在中国汽车历史上应该也算是独此一份了吧。”
  言及至此,韩皓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
  虽然看上去多此一举,但在现今管理模式下却不得不按照流程走上一趟。他希望合资审批流程能顺利,在一年时间内批准下来。
  2007年,捷豹在中国实现了1069辆的销量,而路虎成绩则是它的6倍之多,达到了6573辆。非常遗憾两者相加起来总和不到1万辆数字,在豪华车领域处于下游位置,唯一亮点就是在进口SUV领域路虎属于前三位置。
  按照韩皓的期望,路虎捷豹5年后在中国市场实现10万辆的销量目标,不尽快国产降价推出平价车型的话不可能实现。
  很快捷豹路虎宣布,正式以国外品牌身份进入中国,它们将和中华集团合资建厂在中国开展业务,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在捷豹路虎宣布国产之际,有一群人对此是又爱又恨,他们是两大品牌在中国的拓荒者,也是直接利益相关者。
  2003年,捷豹路虎正式进入中国,面对陌生的中国市场,他们选择了从南到北挑选四家区域总代理的模式拓展市场。
  华南、华东、华北、东北四大片区,捷豹路虎在当地各自寻找代理人,赋予他们很大的权力可以直接从英国总部订货,并且自行发展二级、三级代理,同时负责销售、售后、广告宣传和人员培训服务。
  在中国消费者对捷豹路虎一无所知之际,可以说是四大区域代理商将两大品牌火种引入了中国,并且为品牌传播做出不少贡献。他们划分了势力范围,互不干涉,形成实际意义的独立王国。
  现在捷豹路虎宣布国产,首要变化就是车型变多,并且售价会下降,这对品牌的推广普及是一大好事,经销商当然会举双手欢迎。
  不过国产的话,将来中国市场都会由合资公司统一管理,对打下江山的四大区域总代理来说,必然要面临削权的境地。他们将由如今在区域一呼百应的“藩王”,变成直接听命于合资公司的“庶民”,不再享有其他特权。
  触动利益可是比触动灵魂更难,合资公司的成立,必然涉及双方利益的再分配。
  要知道四大区域总代理不光有战功,还凭借捷豹路虎品牌销量增长获取了不菲的利益。要让他们乖乖低头,可不是打招呼发文件就能办到。
  韩皓之前一直忙于跟国家发改委的沟通,对代理商队伍没有来得及插手。现在尘埃落定,他有时间对占山为王的四大总代理有所动作。
  当前捷豹路虎在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一共是43家,全部都是经由四大区域总代理之手同意建立。
  如果没有他们的同意,就算再有实力的经销商想代理捷豹路虎的4S店,都不可能成功。
  这样功高震主的情况,绝对不会被韩皓容忍,要知道将来中国市场可是捷豹路虎的全球第一销售地所在,控制权当然不允许旁落。
  在中国寻找区域总代理来售卖汽车,是许多豪华品牌以前常用的伎俩。毕竟由于市场销量少,自己只需要把车一股脑卖给经销商,由他们来负责各种宣推售后等服务,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当年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在中国运营都是如此,自然捷豹路虎也不例外。但在各大品牌宣布在中国合资设厂之后,区域代理权无一不被收归合资公司所有,途径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一致。因此,眼下除了捷豹路虎之外,就只有斯巴鲁、宾利还在维持总代理模式。
  韩皓在跟宝马合资时,就要求把经销大权收入合资公司当中,为此不惜承受原代理商抵制导致短期销量下降的损失,也要将他们的特权取消。
  有了在宝马的经验,他对付捷豹路虎的区域总代理就从容多了。
  放权容易,收权难,要想让享有特权的总代理们顺服,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以前捷豹路虎由英国总部运营,山高皇帝远管不到中国,导致四大代理商膨胀壮大。如今换成中华集团成为新的主人,他们也知道好日子要到头来了,为此在收购尘埃落定之际,就私下联络共谋如何对付将来可预见的削藩行动。
  “可以说现在捷豹路虎在中国的所有网络都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大家共进退,我们就有足够力量跟他们讨价还价。
  如果谈不拢,我们就关门休息,让广大车主去向他们讨要说法!当然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不会采取这样极端的做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7/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