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556

  80年代起,浙海商人由于践行“鸡毛换糖走四方”以及敢为天下先的闯荡精神,成为国内工业界率先崛起的力量之一。当初一穷二白的家当下,外出闯荡的人就是依靠民间标会、抬会的借贷资金,作为原始资本得以发家,因此浙海工商界民间借贷风气异常盛行。
  不要字据只靠信誉,外出闯荡的商家都会筹集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启动资金,借助搭上中国物资短缺时代的市场红利,卖什么火什么赚到大笔利润用于归还借贷。随着当地原始积累的增多,浙海成为国内率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因此民间借贷投资更加繁荣进化,闻名遐迩的“炒房团”、“炒煤团”等就是杰出代表。
  在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和外部条件稳定条件下,这样的经营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可一旦市场状况变差,收益跟不上借贷利息,就会引发资金链断裂,导致层层传递损失,引爆金融窟窿。
  江南皮革城的老板号称江州乃至浙海的“担保大王”,通过为其他企业担保收取一定手续费,另外还私下以高息吸纳公众资金用来私人借贷,兴建的江南皮革城号称全中国最大的皮革交易市场,看上去家大业大不可一世。
  没想到他负责担保的一家大型纺织企业因国外订单突然大幅减少欠下8000万的贷款无法偿还,引发了连带清偿责任。另外他在澳门赌输3000万的消息悄然曝光,消息公开后引来挤兑导致其资金链断裂,加上皮革城招商不利亏了不少钱,不得不携款带着全家跑路出国消失了。
  处于担保链上的企业有好有坏,但只要一环炸了就会传递到下一环,形成波浪般的震荡一圈圈扩散,导致所有企业资金链都面临断裂。据统计,“江南皮革案”涉及金额达到32亿人民币,事关联保企业67家,牵连银行机构27家,卷入群众3万多人。
  一直以来,浙海乃至江州政府对这种民间担保、集资行为都睁只眼闭只眼。虽然其违反了国家金融规定,但却有效解决地方资金需求带动了经济发展。没想到,这些年民间借贷愈演愈烈,积累了大量不可控风险,终于在次贷危机下引爆出来。
  政府是普通老百姓的父母,出了事当然要到市政府讨个说法,要求政府出来主持公道,并把被欠的钱拿回来。江南皮革城的老板顺利跑路,但大批普通受害者却不干了,只拿到部分利息,本钱却不翼而飞,他们整整围了江州市政府一天一夜,就为拿回自己的辛苦钱。
  薄东风为了解决“江南皮革案”而忙碌不停,这种关系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处理不慎就容易引发大麻烦。
  解除陷入死结的企业担保链、要求银行机构对涉事企业不抽资不催贷、拍卖处理江南皮革城等固定资产来偿还欠债等措施一一发布,显示江州市政府力图尽快化解“江南皮革案”的金融风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更关键的是要引入活水,才能打破死水沉沉的局面。也就是必须要拿出解困资金,帮助担保链上企业解套,这笔数字可不小初步估计在5亿人民币左右。
  不少银行被该案套住,现在不抽贷已经不错了,要想再给5亿贷款基本不可能实现。而且江州市财政也拿不出5亿资金来填补这个窟窿,那么薄书记就把主意打到了刚成功上市的浙海银行身上。
  浙海银行是包括江州银行在内三家城商行重组而成,现在由韩皓实际控制。以前江州银行可谓是江州政府的钱袋子,积极配合市里要求的各项金融操作,本质上成为江州市的融资平台之一。
  顺理成章,这次江州引爆了金融大窟窿,薄书记乃至江州市政府上下都把目光投向了浙海银行,希望由它来出面接手提供5亿资金的重担。
  “就跟浙海银行那边衔接一下,就说市里希望他们能顾全大局,积极为地方经济稳定而服务。”
  薄书记如此吩咐道,他以为自己说句话后浙海银行便会直接照办。
  没想到韩皓听了浙海银行管理层的报告后,并未直接表态。
  江州市政府没有抵押也没有详细给出可行还款计划的情况下,就想从银行贷走5个亿用以填补“江南皮革案”的窟窿,这极有可能是一大笔坏账。
  虽然薄东风的秘书后来特意打来一个电话说明了此事,但韩皓依旧没有点头答应。
  要知道浙海银行可是被韩皓寄予厚望,将来要以招商银行、兴业银行这样的全国商业银行为表率,打造属于他未来全金融业务的大平台。在这样定位下,浙海银行当然不能继续成为地方政府的钱袋子,而是要真正独立出来,摆脱行政干扰,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道路。
  5亿可能成为坏账的贷款,是任何专业的银行管理者都不会点头的业务,要不然也不会最终摆到韩皓的案头之上。
  “请江州市政府拿出足够资产来抵押!”
  韩皓最终决定由自己来充当这个恶人角色,浙海银行的管理层顶不住江州市政府的压力,不得不考虑薄书记的面子,但他可以说不!
  就这样,浙海银行给了江州政府一个软钉子顶了回去。
  “什么?浙海银行真的这样回复吗?”
  正批改文件的薄书记一听,停下笔来问道。
  “是的,他们说这是浙海银行内部管理规定。超过1000万的贷款必须要抵押物,不然宁愿不做这笔业务,就算是市政府也不例外。
  据说这还是韩首富亲自批示的原话——”
  秘书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自己打听到的真实情况汇报给领导。
  薄东风的笔停在半空好一会,看出来他真正思考如何应对。
  “市郊不是刚平整了一大片土地嘛,既然银行要抵押就把土地给他们。在商言商,韩首富可真是吃不得亏。”
  最终,薄书记还是决定妥协,把土地抵押给浙海银行换回来急需的5亿贷款。
  “大家都在说,前段时间市里为了捷豹路虎项目贷款30亿,浙海银行很爽快就放了款。这次市里需要帮忙,韩首富却要求公事公办,显得真不够朋友。”
  看到薄书记如此回应,秘书不由又把额外听来的话原封不动转述道。
  在他看来,中华集团作为一家地区企业,是没有实力跟当地政府叫板。这次示弱,说不定今后政府工作不好开展了。
  “真正的朋友求人帮忙不会为对方带去困扰,做人如此,政府和企业间关系也一样。”
  听完秘书的抱怨,眼光看得更远的薄书记特意点明道。
  一向来江州市和中华集团合作愉快,但这不等于双方利益全部捆绑在一条船上,双方之间保持独立和尊重才能走得更远。
  中华集团敢于拒绝地方政府的不合理要求,但这不代表其他车企也能同样做到。
  奇瑞汽车一直被认为是继中华集团后,自主品牌中最有活力最有进取心的企业,从其自主研发新款发动机,摆脱模仿痕迹自主设计新车型等举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近期奇瑞汽车摇身一变,从造汽车变成了造军舰,可谓是突然鸟枪换大炮。
  另外奇瑞还兼并了当地农机厂,重组了地方矿山企业,还打算进军房地产,真可谓是突然就变成多元化集团。
  在造汽车业务做得还可以,但面临许多挑战背景下,作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奇瑞汽车在发展主业之余,还被地方政府赋予了带动促进区域经济的诉求。
  身为芜江市排名第一的龙头企业,奇瑞经验被认为能给其他国企带来帮助,地方政府希望把当地亏损的国有企业由奇瑞整合,利用奇瑞优势来脱困盈利,成功发展多元化集团。
  要知道芜江市一把手正是前奇瑞老总詹夏秋,如果不是红顶商人风波,他应该还执掌着奇瑞汽车的大权。奇瑞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才取得现在的江湖地位。要论对奇瑞的了解,他认第二无人敢说第一。
  因此,在詹夏秋的提议下,用奇瑞经验来改造芜江市亏损的国有企业,被认为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试验。
  奇瑞现任老总尹跃飞正是詹夏秋一手扶持起来的爱将,他得以出任奇瑞新老总是詹书记大力推荐的结果。
  金钱债容易还,但人情债难还。
  正因为无法拒绝芜江市政府提出的请求,奇瑞汽车大规模兼并重组了当地诸多亏损国企,在主业没有做好的前提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无论是军舰、农用车、矿山乃至房地产,都是亏损需要不断输血的业务,这让奇瑞顿时失去了造血能力。
  其实尹跃飞也看到了这样的风险,但在市政府定下打包一起集体上市的目标下,他默认并推动了这次大规模并购的操作。现在股市行情不错,奇瑞集团可以整体上市来解决造血问题。只要能上市成功,那么现在面临的困难都可以解决。
  但中国的股市能让奇瑞如愿上市吗?
  中华集团进行多元化,依旧是韩皓围绕着主业打造,依靠的是摩托车、汽车业务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其他跟汽车主业不相关的业务,韩皓都是将其跟中华集团切割开来,利用自己名义另行设立投资公司来投资。但奇瑞汽车现在的操作,在力气不足以举起石头时就不自量力背上许多石头,一旦时间过长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拖垮自身发展。
第八十九章
再登封面
  勇于拒绝政府的过界请求并未对韩皓造成太大影响,反倒他突然间在半个地球之外的美国火了起来。
  如果现在让美国民众说出最著名中国人的名字,估计“韩皓”两字应该说热门人选之一。
  因为韩皓正式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主版封面,成为当期的封面人物。在他的头像背后就是中国的象征——长城,而在长城脚下有两辆插着红旗的捷豹、路虎汽车。
  “中国的资本风向标!”
  简单明了的一句话,说出来韩皓的身份。
  这并不是韩皓第一次跟《时代周刊》结缘,在1999年中国内地富豪榜首次公布时,位列次席的韩皓就盖过红色资本家荣氏家族的风头,一举登上该周刊亚洲版的封面。
  当时封面介绍是——“他们来了,来自中国的富豪。”
  要知道富豪被当做是资本家,在中国一度遭受批判和打击,属于被政府打压的对象。自从“公私合营”后30年来,中国遵循平均主义原则,富豪资本家基本被消灭殆尽,改革开放前8亿中国民众间社会财富相差不大。
  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摈弃超越历史阶段的极左发展路线,开始实事求是引进市场经济用于发展国家,这才涌现优先富裕起来的人群。短短10来年时间发展,中国就诞生出亿万富翁,自然引起了西方媒体的注意,才有了他登上亚洲版封面的新闻。
  时间一晃过去8年时间,韩皓依旧稳坐中国富豪榜首位,但现在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亚洲,开始覆盖到全世界。
  从区域性亚洲版走上覆盖全球的《时代周刊》主版,这其中需要跨越的距离是许多企业家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梦想。
  今天,这位来自中国的32岁超级富豪,成为中国工商界第二位登顶《时代周刊》主版封面的人物,上一位正是享誉海外的华人李首富。
  “据悉,收购捷豹路虎只是这位年轻中国大陆首富走出海外的第一步,他正朝着全球化目标孜孜不倦前进。
  在他身后,代表着崛起的中国资本力量,正准备向全球经济发出自己的声音。
  ……
  有评论家认为,中国政府能承认以韩皓为代表的富裕阶层资本家存在,就表明他们会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目标不动摇。
  ……
  经过多年实践尝试,实用主义开始为中国人接受,他们不再纠结意识形态,而共同为了国家复兴和人民富裕目标而前进。
  ……
  或者可以认为,只要我们能继续在富豪榜上看到韩皓这个名字,那么到中国投资,对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就不用担心。
  ……
  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的资本风向标’。”
  一语双关的结论,可谓说出了韩皓身上的双重意义。
  《时代周刊》记者既将韩皓认为是中国资本开路先锋,通过并购捷豹路虎进入美国市场辐射全球,从而提醒人们中国资本不容小觑;另外还将韩皓看作是中国市场经济乃至改革开放的风向标,只要中国政府能容忍接受合法经营的超级亿万富翁存在,那么就说明开放政策没有改变,投资中国便没有政策风险。
  为何韩皓能登上《时代周刊》主版,除了收购捷豹路虎这个导火索外,更主要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经让全世界都无法忽视,中国已经不再是奄奄一息的狮子,而是变成了一头尖牙利爪的蛟龙。
  韩皓在《时代周刊》的访谈大受欢迎,他真实诚恳的回答让其知名度直线飙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