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556

  “嗯——沃尔沃算是比较优良的资产,董事会并不想出售它。不过如果情况迟迟不见好转,那么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
  停顿一会后,穆拉利给出了一个深有意味的回答。
  如果不是比尔福特坚持,沃尔沃早就出现在穆拉利的出售名单之上!跟捷豹路虎一样,卖出回笼资金同时可以减少大笔不必要开支,一进一出间沃尔沃至少能给福特减轻100亿美金的负担。
  以前福特汽车财大气粗,但现在深陷泥潭之中,100亿美金可是大数字,足以拯救福特走出泥潭。
  听到这样的回答,韩皓心里有数了。
  他梭哈拿下捷豹路虎后,看来还得囤积弹药,说不定将来还得为沃尔沃打一场大战。
  如果真的拿下沃尔沃,这个来自北欧以安全著称的豪华品牌拥有从轿车到SUV全平台车型,跟捷豹路虎确实产生了定位重合。
  路虎肯定是不能放弃,作为硬派越野代表,韩皓还等着路虎技术移植到新立项的自主硬派SUV之上。而且路虎定位在豪华SUV之上,尤其揽胜这样的豪华大中型SUV跟沃尔沃的XC90并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旗下又没有轿车产品,所以两者可以并存。
  反观捷豹品牌,在豪华轿车领域依靠X系列主打,跟沃尔沃的S系列轿车形成产品重合。捷豹的知名度跟沃尔沃更是没法比,这个一路亏损的品牌要想重生崛起,需要投入巨大资源。
  如果真要舍弃,那么捷豹会是被放弃的品牌,有了路虎和沃尔沃主打豪华车市场,对中华集团来说已经足够。
  若是把捷豹品牌转让给塔塔汽车,相信拉坦应该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交易,这样的话中华集团也能回笼一笔资金。
  犹如下棋般,动一步想三步,韩皓开始为将来做好打算。
  以前谁敢相信中华集团可以收购捷豹路虎品牌,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么买下沃尔沃就不会是空想。
  穆拉利的话给了韩皓极大希望,只要福特愿意出手沃尔沃,那么他就一定会把这块璞玉拿到手,届时也是捷豹开始寻找下家之际。
  虽然包养捷豹应该问题不大,但如果真的无力抚养将其送给更合适的人家,也是对捷豹品牌及其员工负责。另外还能巩固跟塔塔汽车的关系,相信拉坦会把捷豹汽车当成心头肉来养。
  在这样考虑下,韩皓向谈判团队特意提出新的要求,就是未来对出售捷豹和路虎拥有自主权。
  牵涉到捷豹和路虎这样跨国品牌,当然不会像玩具一样说卖就卖。福特为何选择中华集团,就是觉得中国人能让两大英伦品牌活得更好。
  “你们中国人还没有买下,现在就想着把它们卖了?这样就没有继续谈判的必要了,我们还不如找一家真正为捷豹路虎着想的企业!”
  福特的谈判代表一听,气得拍着桌子离开了谈判室。
  “10年前,你们福特买下捷豹和路虎时,不也没想到今天会把它们卖出去嘛!再说你们美国人结婚前不都喜欢做婚前财产公正,爱情是爱情,但生活是生活,提前为离婚做好准备也没有什么不好,这是文明和成熟的表现。”
  负责谈判的赵全复一看,赶紧把对方拉回来。
  其实他也觉得这样的要求有些过分,但韩皓坚持他也没办法,反正先尽量谈呗,谈不拢就放弃。
  “既然如此,那就同样定下10年时间吧。
  我们福特花了10年时间,希望你们中华集团也能信守如此长时间,毕竟捷豹和路虎不是小孩子玩具,说不要就扔掉。”
  既然中国人执意要谈,那么福特方面就定下10年期限。
  10年时间的话,黄花菜都凉了!
  中方当然不接受这样的期限,坚持2年时间后就可以自行出售。
  “现在社会今天结婚,明天就离婚的事情很常见。我们保证万一离婚的话,会妥善安置捷豹和路虎,并且离婚礼一样不会少。
  最多2年时间,我们可以承诺不出售!”
  光是这项谈判,就牵扯了半个月,双方对此争执不下。
  最终各让一步,以4年为期限,4年内不允许卖,4年之后可以无条件卖!另外,韩皓还增加了一条特别条款:在4年内征得各方同意,可以使用特赦条款将其无条件出售。
  这是他为谋取沃尔沃特意留下的后门,看来韩皓的胃口愈发大了起来,敢觊觎更有利的目标。
第六十七章
风景独好
  当中华集团正和福特汽车就出售捷豹路虎品牌进行紧锣密鼓谈判之际,全球经济风云变幻莫测,大有你方唱罢我即登场的热闹景象。
  首先是中国这个全球经济一枝独秀的明星,股市每天新开户人群高达30万人次,众多国家干部、白领、商贩,乃至大学生、农民以及邻居大妈们纷纷冲进股市淘金。
  不要问市盈率是什么,反正我有从谁谁哪听来的最新内幕消息,满仓涨停不是问题。市场也给以了大家足够的甜头,千股上涨不是问题,没有出现涨停才是大问题。
  许多新股民发现自己也具有成为股神的潜力,卖啥股就涨啥股,炒股轻轻松松收益突破10%。
  炒股比炒菜还简单嘛!菜还会炒糊,但股票每天都是红彤彤上涨,怎么炒都糊不了。
  国人之间“吃了吗”的口头禅,也瞬间变成了“炒了吗?”
  在这些新股民的助推下,中国股市如愿以偿突破5000点历史大关,市值也一举突破21万亿元大关,正式超越日A本股市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没想到国家GDP总量没能追上一衣带水的东瀛邻居,反倒是股市先声夺人。按照中国GDP增长率高达9.5%计算,今年末就将超过德国,正式跻身世界前三,仅次于美日之后。
  若是保持这样的速度,国家GDP超日赶美也不是问题,尤其击败被誉为亚洲之光的经济强国小日A本,是众多中国人打心底希望实现的梦想。
  再加上明年在中国首都承办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整个国家上下犹如打了鸡血般喜气洋洋,近百年来深受外国欺辱的落后挨打遭遇总算翻身扬眉吐气了。
  5000点大关轻松突破,那么10000点还远吗?
  股市的欣欣向荣,也带动了国内楼市的上涨。
  国家对楼市的各项调控已经没有人关心,大家关心的是能不能抢到新楼盘认购资格。
  全国一线城市,以首都和沪江为代表正式进入“万元户”时代,每平方售价不再是以千元为单位,而是从一万元起步上不封顶。股市溢出的钱开始疯狂进入楼市,毕竟炒股挣钱了当然首要目标就是买房子,一线城市最先受到财富增加影响,房价大半年时间翻了一倍。
  受到一线城市的带动,其他二三线城市房价也跟着上涨,楼市成为股市后中国新的经济热点。
  可以说,此时的中国完美展示了什么叫全球经济引擎的实力,人民生活富足国力蒸蒸日上。
  反观太平洋彼岸的人类希望——美国,却遭遇了楼市和股市双杀的悲惨局面!
  由于房地产市场深陷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的住房销量呈现出断崖式下跌局面。在房价不断下行背景下,银行不敢放贷,普通消费者也不敢购买,楼市进入了寒冬期。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众多银行以及投资基金购买了大量次贷打包的金融产品,在放贷收不回来情况下,动用杠杆的投资爆仓血本无归就成为必然。
  次贷危机埋下的地雷,在8月份纷纷引爆。
  先是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旗下基金遭遇巨大损失清盘,连累公司陷入破产边缘。紧接着美林证券、花旗银行、雷曼兄弟等华尔街巨头纷纷宣布因次贷导致无法估计的损失,他们将清点资产自救。更让人心寒的是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法国巴黎银行、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都宣布卷入次贷中,损失金额超出公众预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美国、欧洲依次爆雷,亚洲自然也躲不过。
  先是脱亚入欧的亚洲之光日A本有了连锁反应,野村证券购买了大量次贷理财产品,被爆出巨额损失,然后其他日资银行纷纷中招。随后是被誉为全球金融自由港的香港,许多银行也因同样原因宣布计提大额损失。
  犹如蝴蝶效应般,美国的蝴蝶扇了扇翅膀,导致全球五大洲纷纷刮起飓风。
  短短2个星期,全球市值蒸发超过2万亿美金,股市、汇市产生激烈波动,原油、黄金价格跳水,金融危机已经悄然降临。
  面对这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央行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来救市。
  据统计,15天内伴随金融市场激烈动荡,各国央行总计投入6000亿美元真金白银救市,却只能暂时止咳维持脆弱的平衡,全球经济体依旧病魔缠身。
  犹如人总会得病,金融危机无法避免,只能事后弥补,因为这是客观的经济规律。
  只要存在资本扩张逐利,就会突破金融安全线,因为资本压榨最后一滴利润时总会把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
  比如次贷危机,金融资本为了获得利润,就会扩大放贷对象。因为贷款买房的人越多,收入也就随之水涨船高。
  先是优质贷款对象一网打尽,然后又把目标瞄准了刺激贷款对象,全然不顾收不回来贷款的风险。
  不断涉险试探,总会有翻船的一天。
  人性本身就带有贪婪基因,再加上金融这个放大工具,想要靠人类理性操作消灭危机就是空想。
  因此,全球央行的救市,并不能消灭危机,只是让其所谓喘息一阵,迟早还会大爆发,直到栖身的土壤被破坏掉。
  感冒发烧能让人体提高免疫力更加健康,金融危机也一样,属于人类经济进化的必经阶段。
  为何央行们明知收效甚微也要救市呢?
  因为现在次贷引发金融危机已经是现实,他们更害怕由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动荡,动摇国本。
  要知道上世界30年代全球经济大危机,可是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想不到中国特有的金融管制体制,反而让中国竖起一道墙,隔离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导致了这边风景独有的大好景象。
  不过韩皓还是透过公司现状,开始感受到次贷危机带来的凉意。
  中华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每年对外出口摩托车数量高达250万辆,印着中国制造的摩托车伴随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源源不断销往五大洲。
  从手头拿到的一手数据来看,进入2007年后除了第一季度勉强跟去年出口量持平,进入第二季度后中华集团的出口数量突然减少了20%,尤其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订单大幅减少。第三、第四季度的订单以肉眼可见速度减少,许多老客户以各种理由不再追加订单,出口销量下滑已经是必然。
  这足以证明当欧美发达国家陷入次贷危机后,普通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极大影响,房贷都还不起当然不会再购买摩托车。
  作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一直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世界工厂的定位为国家带来了2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
  但现在出口开始遇冷,许多出口工厂跟中华集团遭遇一样,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订单突然开始减少,就算金融方面未受到影响,但中国实体出口经济方面却遭遇次贷危机波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