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556

  “在充满电的情况下,‘未来’续航可以达到320公里,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
  ……
  韩皓边介绍,边坐上驾驶座,现场摄像师镜头也跟随他,把“未来”的内饰部分一一呈现在会场大屏幕之上。
  除了把传统变速器位置变为按钮之外,整车的内饰跟传统燃油车几乎一致,这是为了照顾人们日常的使用习惯。
  也就是说,这辆“未来”没有使用过多酷炫科技产品,而是在传统燃油车外壳上装进了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瞄准的就是能够量产复制的目标。
  不过韩皓还是给它加上了一个很酷的功能,接下来他特意演示了一遍。
  “未来你好,请打开音乐。”
  按下方向盘上一处多功能按键,韩皓对着前方朗声说道。
  “抱歉,我没有听清楚,请您再说一遍!”
  汽车中控发出的拟人回应声,清晰通过摄像机传导到大屏幕之上,很显然这次韩皓的测试没有成功。
  “它可能看到现场人太多,有些害羞,一时反应不过来。相信再来一次,它能听清楚我的请求。”
  见惯了大场面的韩皓,临危不乱用一句调侃把失误掩饰了过去。
  在上台前的测试中,安装在汽车中控的语音识别系统也曾有过两次无法识别的情况出现。
  “未来你好,请打开音乐!”
  这次韩皓的说话声提高了十几分贝,他估计是因为车门打开有噪声影响到识别系统。
  “好的,正在打开音乐——”
  拟人声音传来答复,它话声刚落,汽车音响就开始播放起动听的音乐,优美大气的《春江花月夜》旋律回荡在现场。
  “啪啪——”
  全场马上响起掌声一片,这样人机交互的语音识别系统,可以说是人类在汽车发展中的有益尝试。
  此时站在场下的科大讯飞工程师团队们松了一大口气,他们为把语音交互系统安装在“未来”上可是费心费力,至少现场演示没有搞砸。
  不过这个语音识别系统还处于幼童状态,只能识别预先输入进去的语言,不能智能对语音加以辨认应对。
  好比“打开我的音乐”这句话,系统就不能识别,只能照搬设定话语“请打开音乐”。
  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也是中国汽车业了不起的进步,中国人开始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
  为了证明“未来”并不是样子货,而是中华集团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韩皓在接下来还对车身平台架构、锂电池分布设置以及自主设计的驱动电机等方面坐了简要说明。
  他还现场播放了“未来”在现实中充电以及更换电池的视频,还公布了专属充电桩解决方案。最关键是该充电桩可以跟国家电网合作安装在私人停车位上的设定,足以打消针对纯电动汽车的种种疑虑。
  来之前觉得又是一场厂家自吹自擂的发布会,但在韩皓的介绍下,各路媒体记者们纷纷打起精神认真聆听,生怕错过有用信息。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可能是在见证历史!”
  “谁能想得到中华汽车业竟然开始走在国际前列,开始引领起未来潮流!”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跟我说中国车企造出这样厉害的汽车,我打一万个心底不相信!”
  ……
  服了,真是服了,现场在座的记者们真正被中华集团的创新所折服。
  今年的沪江车展,中华集团的“未来”无疑是全场最耀眼的明星,足以能做到一车挑全城的景象。
  谁敢横刀立马,唯有“未来”大将军!
  到了提问环节,原本都是安排好托儿捧场的情况,被汹涌澎湃的举手热潮所替代,许多记者都有一肚子的问题要现场发问。
  “韩总,您好。看到‘未来’的各项数据表现,我觉得很兴奋。但冷静下来,我更想知道它在现实中能否有如同您说的这般厉害,到底何时我们能亲身体验一把这款号称拥抱未来的汽车?”
  首位获得提问资格的记者,他的问题无疑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你的疑惑,说实话我之前也曾有过。在听到该团队向我汇报时,我也不是很信这些数据。但当我亲自驾驶‘未来’在赛道中奔跑时,所有的一切怀疑都烟消云散,它比我想象中要更加优秀。
  由于客观原因,我们只准备了5辆试驾样车参加本届沪江车展。明天下午,我们将提供赛车场媒体试驾日活动,谁有兴趣的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联系我们的工作人员报名参加。
  到底好不好,由你们亲身体会说的算。”
  对这样的提问,中华集团早有准备,真正敢提供试驾车给媒体,证明自己并不是样子货。
  “我想问一下,就是韩总您强调‘未来’是可以量产的纯电动轿车,可能是全世界第一辆。
  据我了解,美国特斯拉公司在去年底曾公布了他们的Roadster轿车,他们的发布时间要比你们早。对此,您有什么解释。
  还有您说‘未来’跟特斯拉技术大有关联,这又是怎么回事?”
  一位年纪不大的记者抢到了第二次提问权,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来砸场的代表。
  “嗯——你的视野很广,看来做了不少调查工作。
  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个人是特斯拉的股东之一,我们中华集团的电动汽车技术一开始来源于特斯拉公司,他们提供了许多关键技术。
  不过我们获得授权对这些技术进行了二次开发,同时回馈给特斯拉公司,形成了交叉技术互助的局面。他们的纯电动汽车技术做得很棒,但我们凭借后发优势也搞得不错。
  用一个词说明,就是我们两家公司是战略合作伙伴,技术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跟对方达成了非常满意的合作。
  不过我要说明,在‘未来’这款车上,我们本地化了许多项目,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需要。”
  伴随韩皓的介绍,许多中国记者才第一次听到来自美国的特斯拉公司名字。不少人一头雾水,但听了韩皓的话,知道对方必定大有来头。可以说,韩皓无形中帮特斯拉在中国做了一次推广。
  “至于第一个问题,Roadster高级跑车确实先于我们发布,但在具体量产时间和标准上,我们无疑要快过他们。
  因为Roadster是纯电动的超级跑车,它的交货速度很慢。由于商业机密,我只能说按量产标准来说,‘未来’无疑要走在前面。
  实际上‘未来’是普通纯电动中级轿车,跟Roadster这样超级跑车相比,更加大众化。”
  从韩皓得到的内部消息,Roadster轿车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只生产了3辆,都是工程样车,要想小规模量产都是问题。
  “请问‘未来’何时量产推向市场,大概售价会是多少?”
  第三位记者简短有力继续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发问,任凭吹破天在市场上买不到都是空谈。
  “我们打算下半年开始小规模量产‘未来’轿车,预计数量控制在1000辆左右。它们将作为2008年奥运会制定赞助用车首先出现在亚运村上,另外在江州大本营也会有部分投放尝试。
  至于售价的话,在规模没有上去前,车辆成本确实挺高。不过我们打通了产业链,电池、电机以及车身机构等都能自主生产,在成本上会加以控制。
  在没有国家补贴的情况下,60万算是我们不挣钱,当跟大家交朋友的售价。相对理想的价格区间我希望控制在35万上下,当然我更希望未来能把价格下探到15-20万出头。
  毕竟能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的电动轿车,才是真正市场需要的产品。”
  在技术没有普及前,任何新诞生的产品售价都不费,要不然特斯拉也不会转而走高端市场。
  不过跟特斯拉不同,中华集团拥有自己的工厂,可以摊薄并量产规模产品,做到相对便宜的售价并不是难事。
  ……
  提问继续火爆,韩皓也回答得口干舌燥。
  换来的是第二天各大媒体都把“未来”当成封推主角,隆重向大众推荐这个横空出世的中国纯电动轿车。
  “它能改变未来吗?”
  这是所有标题中,最让韩皓喜欢的题目。
第六十一章
开始打包
  沪江车展期间,中华集团的展台永远都人满为患,人气之王当属刚公开亮相的“未来”纯电动轿车。
  就连宣布中期大改款的当家明星“唐”都不得不甘拜下风充当了绿叶,衬托这朵中华集团新绽放的未来之花。
  现场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未来”试驾时的各种报道,无论是国内厂家,还是国际汽车巨头,都纷纷派人到场查看中华集团这款新产品到底是何方神圣。
  比亚迪的老总王川福是当中最焦虑的一员,他把整个公司的未来都押注在新能源汽车之上,自宣布进军汽车产业伊始,比亚迪对纯电动汽车已经秘密研究多年。
  在电动汽车电池的选择上,比亚迪跟中华集团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们选择了铁电池的发展方向。
  当比亚迪在燃油车领域依靠F3苦苦挣扎之际,只有新能源汽车的美好畅想支撑着王川福对汽车不断投入。但今天在自己公司团队还在对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苦苦攻关之时,中华集团已经拿出一整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毫无疑问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王川福感觉到挫折,中华集团犹如一座高山般横着在比亚迪面前,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领域,对方看上去都几乎不可战胜。
  直接影响就是比亚迪股票在“未来”车型公布后,随即下跌回调不少,这跟当今股市上涨的大环境相悖而行。
  不但《新闻联播》专门就此做出特别报道,就连西方主流媒体也都把其列入中国经济界近期最值得关注的事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