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556

  在跟这些机构签订合同时,韩皓态度很明确,就是钱先付一半,另一半等并购成功再结算。如果项目失败,那么另一半的钱就没有。他必须让这帮专业人才同舟共济,按惯例咨询服务都是按时间和项目收钱,但韩皓只给一口价。
  这般对赌性的操作让不少原本有意加入的跨国咨询企业打了退堂鼓,不过还是有人敢跟进,毕竟在他们内部测算时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在谈判期间,任何事关收购事宜的情况你必须守口如瓶!任何媒体的采访都要在我们工作人员陪同下进行,并且事先会经过我们审核,你最好把自己跟他们隔绝起来。
  媒体都是不嫌事大的麻烦精,他们会想好各种陷阱让你钻进去,美国记者可比你们中国要‘坏’多了。”
  奥美公关的工作人员对韩皓讲解道,并购期间保持沉默是最佳的应对方法。
  此次跨国并购势在必得,韩皓朝对方做了一个封口的动作,示意自己明白该如何应对。
  “晚上你跟比尔福特的私人会见是很好的机会,你可以趁机向他表明捷豹和路虎到了自己手中后,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如果可以,你可以通过他要求跟现任CEO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这次并购,价格是关键,但钱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候,董事会成员的一句话,便足以改变整个项目进程。”
  奥美公关派来的人还是很负责任,除了媒体关系外,还教导韩皓一些额外的入乡随俗知识。
  韩皓跟比尔福特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因此这次他到访美国,对方邀请他来到自己庄园的家里做客。
  送上从江州带来的礼物,这是一幅用苏绣手艺织绣的《富山春居图》,蕴含着浓浓的中国文化特色。
  比尔福特看了非常高兴,连连说很是神奇,夸赞中国丝绸工艺一流。
  在韩皓跟比尔福特相谈甚欢之际,中华集团的国际并购团队开始接触福特公司,对方开放了一部分数据库,供他们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
  虽然比尔福特是福特汽车董事长,但出售捷豹和路虎的权力却并不掌握在他手上,而是要由董事会集体决定。
  “韩,何种方式出售对福特最有利,我们就会选择哪种方式!我跟你的交情只会在天平均衡时倾向你这一边。”
  次日,在比尔福特牵头下,韩皓见到了福特CEO穆拉利,这个身材清瘦的中年人身上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韩皓再一次向对方表达了希望收购捷豹、路虎品牌的意愿,表示中国市场会是它们复兴的关键。并且中国政府支持自己,他有十足的信心可以让捷豹、路虎走出泥潭。
  “我跟董事会达成一致意见,就是要为捷豹和路虎找一个好的归宿。你们中华集团是候选之一,不过除了价格之外,我们同样关注你们针对性的后续发展计划。
  出售虽然已经是板上钉钉,但你们的竞争者可不少。到底卖给谁,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
  穆拉利友好地回应,他只给了韩皓15分钟时间见面,因为其还要跟福特各大区的总裁开会商讨全球整合计划。
  在韩皓密集拜会福特高层进行个人公关之际,并购的强力对手塔塔汽车却没有动静,弄得他一度怀疑拉坦是不是真有意参加这场并购游戏。
  说曹操,曹操便现身!
  “拉坦昨天来到捷豹和路虎的英国工厂,他在那里跟工会领袖以及工会代表们进行了会面。在现场他正式宣布了参加并购捷豹和路虎品牌,并且向工会保证一旦他获得控制权,不会裁退英国工厂17000多名工人中的任何一员。”
  收集竞争对手信息也是奥美公关的任务,常驻的工作人员紧急向韩皓通报这个突发信息。
  “今天拉坦将和英国政府相关人士会面,估计会继续就捷豹和路虎品牌的未来进行探讨。
  预计结束在英国的行程后,他们也将组团前来美国福特总部,正式提交并购意向书,准备参加第一轮的竞标。”
  捷豹、路虎是从罗孚汽车中分离出来,其总部和研发中心一直设立在英国,欧洲和美国是它们最主要的两大销售市场。其中是欧洲市场销量占到了捷豹、路虎的60%,可谓是它们的主场。
  跟韩皓急匆匆赶来美国相比,有过跨国并购经验的拉坦更懂得并购关键所在,他首先拜会的就是捷豹、路虎所在的工会和当地政府。
  看来塔塔钢铁成功在欧洲并购一跃成为全球第五大钢铁企业,让拉坦有了充足底气来跟中国企业竞争。
  韩皓一听,就知道事情不容乐观,要知道上汽并购双龙汽车,最大的阻碍就是工会不配合导致整合无法继续。国外工会组织可不像国内般好相处,要知道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跟工会谈判都占不到便宜,现在反而被拖垮。
  如果让塔塔汽车搞定了工会和英国政府,那么无形中就会得到竞争优势,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他们很可能会最终胜出。
  “处理完这里的事情,我也要到英国走一趟!塔塔汽车承诺不裁员,我也一样能做到。
  虽然我跟工会打交道经验不多,但我相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要把捷豹和路虎品牌搞上去,就能获得工人们的支持。”
  当机立断,韩皓马上确定前往英国的行程。
  他此次来美国,主要是表明并购的诚意,具体事务操作都由并购团队进行。因此在会见福特高层对象基本达成后,可以抽出时间机动操作,正好顺理成章以实地考察为名到英国一趟。
  尽管对接福特数据库时间只过去3天,但并购团队在韩皓离开前还是给出尽职调研初步成果。
  捷豹、路虎两个品牌看上去喜忧参半,跟之前想象中的情况有不少出入。
  喜的方面就是捷豹、路虎两大品牌拥有完整长期的规划,内部有不少车型已经立项,但却缺乏资金投入一直停滞。按照规划看,捷豹和路虎都有下沉车型的筹备,打算在入门级豪华车领域有所发展。如此操作将会大幅度提升销量,从而不至于沦为小众品牌。
  另外它们的研发中心相对独立,可以离开福特的支持单独存在,一旦离开福特大家族,不至于没有内力驱动。
  忧的方面就是两大品牌身下埋着一颗大地雷,处理不当就会把接手者炸个粉碎。
  捷豹、路虎两大品牌拖欠工人养老金等福利高达20亿美金,这个大窟窿可是头一次浮出水面。
  其次两家公司账上流动资金不足,后续想要发展的话,必须各自投入不少于10亿美金的启动资金,同时还得承受持续多年的亏损。
  另外两大品牌进入福特汽车大家庭后,在发动机领域已经停止自主研发,完全依靠福特汽车提供发动机。如果被卖掉的话,将来捷豹和路虎都将面临“心脏荒”。
  最后麻烦的是捷豹和路虎使用了许多福特汽车的专利,将来一旦福特终止授权,那么两大品牌就会马上瘫痪。
  虽然尽职调查发现了许多新情况,但韩皓还是决定继续并购,因为一个全球知名品牌的塑造,除了砸钱之外,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捷豹、路虎作为知名的豪华品牌,中华集团可以捡现成,不用再自己费心费力培育,最主要是时间不等人。
  在韩皓踏上飞往英国的飞机之前,奥美公关的人员拦住了心急的他,因为他们无法预约安排英国政府人士跟中国客人会面。
  “韩,你的行程太赶了!突然间跑去英国,我们动用了一切关系,只能安排你跟工会的领袖见面并参观工厂。但政府方面的高层,尤其对并购有影响力的官员他们都抽不出时间跟你见面。
  如果可以,我们建议你半个月后再过去,这样一切都会安排妥当。”
  国外公关公司也承担着游说的业务,因此在政商关系安排上也会有所动作。这次韩皓临时决定英国之旅,他们来不及安排重量级人士会见。
  “塔塔汽车是我们的强敌,至少在筹码上我必须不输给他们。工会的事情感谢你们,至于跟英国政府人士的会面,我想中国政府说不定会帮上忙。
  你们再熟悉运作也只是一家企业,而中国政府不同,他们就是巨无霸。要知道中国政府可是支持我到海外并购,说不定我的最大靠山能帮上这点小忙。”
  韩皓心中早有打算,他提前联系了大使馆,希望能获得帮助跟英国政府人士搭上线。
  果然,驻英大使馆那边给出了满意答复。在中国政府官方出面下,获得了英方的重视,主管商业的大臣同意抽出时间跟韩皓见面,倾听他对捷豹、路虎品牌的处理看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二桃杀三士”,现在福特汽车搞出“一桃戏两士”的游戏,让中华集团和塔塔汽车使出浑身解数来竞争。
第五十五章
碰软钉子
  来到英国的路虎工厂,韩皓准备跟工会代表见面,传递自己收购的善意。没想到一到工厂门口,就遭遇到一大群工人举牌喊口号抗议!
  “滚回中国去!”
  “中国人都是骗子!”
  ……
  牌子上特意用歪歪扭扭的汉字写道,看到韩皓现身,抗议的人群马上群情激愤起来。
  以往只在电视上看到这般情景,没想到自己却亲身经历了一遍,看来国外工会果然不是善茬,一开始就给了自己下马威,韩皓有些尴尬地面对如此场面。
  福特要把捷豹、路虎出售,除了韩皓这样的卖家时刻关心之外,位于英伦半岛工厂的员工们也是忐忑不安,生怕失业风险降临到自己头上。
  “很抱歉,他们中一大半都不是我们工会成员,而是罗孚的前员工。”
  负责接待韩皓的路虎工会人士脸上带着歉意表情说道。
  “据说中国收购罗孚资产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把发动机厂转移到中国,并且把研发中心也带走了。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虽然获得了辞退赔偿金,但心中怒火还没有散去。”
  上汽和南汽瓜分了罗孚,过了合同约定期便把资产转移到成本低的中国。
  “贵国企业的做法让他们伤透了心,因此便把怒火发泄到你的头上!得知你对路虎品牌感兴趣,他们特意来游说我们工会成员小心中国人!”
  这位工会人士一股脑把真相告诉了韩皓,也有一种提醒意味在内。
  “路虎不会卖给中国人!”
  “我们支持塔塔汽车!”
  ……
  在人群中,韩皓还看到了其他标语,看来拉坦提前到访赢得了大多数工人的信任。
  原本就被塔塔汽车先行一步,现在又被上汽和南汽操作殃及池鱼,此番英国之行困难比自己想象中要多。
  “我很高兴看到这一幕,说明大家愿意跟企业同舟共济,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虽然我不知道我的同行们为何如此操作,但我认为路虎品牌要维持国际化形象,总部设立在英伦是关键。
  路虎的发展遇到麻烦,根本原因是缺乏投入。在我长期计划里,这里不但不裁员,还得加大投资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韩皓朝抗议人群摆摆手,释放自己的善意,表明自己不是来对抗,而是来寻求可以双赢的方式。他同样第一时间把自己的主张传递开来,证明自己跟收购罗孚资产的中国公司在经营理念上大有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