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556

  在财务官尹庆勋的调配下,这笔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融资,中华集团实际上只需要拿出35%的金额,剩余由银行帮忙解决。
  一句话,就算中华集团利用了国内银行的贷款,到国外收购核心技术。
  “汽车是资金密集型的大工业,每一分钱都得省着花。能从银行获得便宜的长期贷款,就绝对不要错过。用银行的钱来给我们打工,用明天的钱赚今天的钱,再把赚到的钱加杠杆操作,资本化滚动发展,就是在经济飞速发展时代最聪明的做法。”
  尹庆勋如此小结道,韩皓身家的暴涨就跟他的运作有很大关系。
  这段时间韩皓外出并购了许多企业资产,要不是尹庆勋在背后坐镇调配资金,估计早就入不敷出了。
  中华集团作为优质授信企业,这次并购还获得国家的支持,因此银行并不担心贷款会打了水漂。
  提供融资服务,能收取更多的手续费,而且贷款利率还可以上浮,银行也是得益方之一。
  伴随2005年农历鸡年脚步的临近,各大国内汽车企业在2004年的成绩单陆续出炉。
  尽管面临车市寒冬,但中国的汽车市场依旧有所增长,全年汽车销量达到547万辆的大关,其中轿车所占份额突破45%。从数据看,没能继续汽车行业的高增长姿态,增幅下滑明显。
  从历史数据看,中国汽车行业达到每个百万辆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第一个百万辆用了36年,第二个百万即年销量到200万用了8年时间。然后便开启了飞速发展进程,第三个百万即年销量突破300万只需要2年,第四、第五个百万更快,都只用了1年时间。
  从时间点看,中国汽车业飞速发展的起飞点,就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各大国际汽车品牌纷纷进驻中国。
  如果不是面临车市寒冬,第五个百万辆应该只用半年时间就可达到。
  但2004年全年才达到547万辆目标,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消费受到抑制,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出来。
  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城市有24个,其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有21个,覆盖了3亿人口。他们折算成7500万个家庭,汽车寿命按12年计算,仅这部分人正常购车的话,年销售至少600万辆以上。
  就是说光凭中国最发达的三大地区对汽车的需求就应该突破600万辆,一旦加上全国其他地区,年销量800万辆是正常数字。
  幸好年底前宏观调控放松,汽车行业第四季度回光返照,把前三季度的亏空纷纷补了回来。
  众所周知,汽车的产出需要一定投入期,今天规划的产能需要两到三年后才会释放实现。
  因此,各大外资品牌纷纷调整了在中国的销量目标,他们把2008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定在了900万辆,其中轿车占比超过55%。
  2008年,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日子,各大合资品牌都把其作为分水岭。经济学界有共识,就是在奥运会举办之际,是举办国全民狂欢消费的热潮,会带动当地经济飞快发展。
  作为中国市场的老大哥,大众汽车准备在中国追加投资200亿人民币,南北大众的产能要达到160万辆。而另一家来势汹汹的巨头通用汽车也准备再投资150亿,实现130万辆产能目标。
  至于满人一步的丰田汽车则比较实际,把2008年目标定在了50—60万辆,他们希望能占据轿车市场的10%就好。
  其他后来者如本田、现代、福特、日产、标致雪铁龙等都确定了10%的大致目标。
  从它们预测确定的份额看,基本把中国轿车市场都挤占完毕,没有留给国产自主品牌任何份额。
  以500万辆出头的轿车产量估计,光是大众和通用就站到了50%,再加上其他合资品牌,留给国产轿车的份额几乎为零。
  可以预见激烈的竞争,一触即发,留给自主品牌的时间不多了。
  不管未来如何,至少在2004年中华集团属于市场上最闪耀的明星,无论销量还是利润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第一百六十三章
成绩汇报
  在过去的2004年,中华集团新的“四驾马车”给公司带来了稳定销量和可观利润。
  二代“秦”和三代“秦”连在一起,构成了主力部队在中间,犹如横扫六国的大秦军团般无坚不摧攻无不克。
  二代“秦”继续蝉联年度车型销量冠军,平均月销量达到2万台以上。超强性价比、类似花冠的外形以及稳定的质量,让它在消费者心中高烧不退。就算动力系统陈旧,依旧实现年销量突破24万,再次创下中国轿车市场的记录。
  其中最走量的车型只需要7万就能落地,这对许多第一次接触轿车的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合适的入门车。
  至于三代“秦”得益于二代“秦”打下的基础,虽然两代同堂,但全新的家族化概念外形,加上新的平台和动力系统,它当之无愧是许多消费者的首选之一。月平均销量突破1.5万辆,6月6日上市后,只用7个月时间,销量就突破10万。
  如果两代“秦”合在一起,则破天荒达到34万辆单车型销售记录,雄踞国内第一的宝座。
  轿车类第二名则被上汽大众的桑塔纳拿下,经典桑塔纳和桑塔纳3000两代车型合一,创下了22万的好成绩。其中桑塔纳3000是上汽大众试水自主改进的产品,单独取得了9万辆的好成绩,让德国总部看到了中国本土化研发的潜力。
  第三名依旧被大众汽车另一个伙伴拿下,一汽新捷达销量达到15万,比自己的同门师兄桑塔纳要稍微弱上一些。
  显而易见,在轿车领域,中华集团已经在紧凑级轿车跟原来市场霸主大众汽车抗衡。但在小型轿车和中级轿车市场,大众依旧一骑绝尘,polo、宝来和帕萨特,是中华集团没法触及的空白领域。
  在中华集团的左侧翼则是重装骑兵主力——“唐”,它们犹如挥舞着唐刀的铁骑在SUV市场上无情收割人头,众多国产跟风的SUV品牌纷纷倒在其冲锋之下。
  就连另一个国产SUV王者,长城汽车的哈弗CUV,也不得不剑走偏锋,走小道错开竞争来避其锋芒。
  平均月销量达到1.2万台,成功引爆了中国SUV的市场,达到20万以上预算买本田CRV,20万以下买“唐”的市场公认口碑,全年销量突破15万辆。
  在长城哈弗费尽心思才达到3.2万辆目标,以及CRV大半年时间突破2万辆的壮举衬托下,“唐”销量可同轿车相媲美的优秀成绩,成为中国SUV汽车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
  至于第四驾马车,则是位于右侧翼的轻骑兵军团——华夏宏光。
  作为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独创的升级版MPV,兼顾家庭和商务用户的需求,让华夏宏光一经上市就迎来火热销售局面。
  许多微面车主需求升级后的首选目标,就是华夏宏光。之前开着微面,总给人档次不高的感觉。如果换成轿车,又不能用来运货经商。现在宏光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辆宜家宜商的体面MPV,完美契合他们的需求,受到追捧名正言顺。
  上市8个月以来,华夏宏光月销量很快破万,紧接着又向2万目标冲去,到了年底实现了11万的销售佳绩,月销量稳定在1.8万辆以上。
  作为轻骑兵,华夏宏光是中华集团派出打探市场风向的先头侦查部队,在国外没有参照者,属于针对中国市场独创之军。现在看来,它们完美达成了预定任务,也给中华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提供了无比信心。
  “中国人也能在汽车细分市场中,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成功在外资巨头虎视眈眈下分到一杯羹!”
  新的“四驾马车”给中华集团带来了超过60万辆的销量,成功实现了公司的战略转移和产品升级。
  现在中华集团不再是光靠摩托车和微型车打拼的企业,而是在轿车、SUV和MPV领域有了新发展新突破。
  如果没有及时跳出来另创发展引擎,中华集团将会面临增长乏力的巨大风险。
  在五菱之光等强大竞争对手上市后的围追堵截下,第三代华夏之光凭借优良的口碑和大微面的概念开创者,才勉强保持住了月均1.3万的销量,没能实现破1.5万的目标。
  这表明微面市场已经来到一个天花板,众多对手纷纷加入,华夏之光能保持着优势就不错了,无法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量。
  虽然二代华夏之光和其同门微货兄弟——华夏荣光没有停产,降价继续生产,但两者合计月均4000辆的销量趋势一直在下滑,产品竞争力缺乏,没能提供更多的支持。
  二代、三代华夏之光产品一共完成了20.3万辆的成绩,跟去年刚好持平。
  销量的天花板还在第二代QQ身上浮现,在五一节十周年晚会时公开上市,面对雪佛兰Spark、奇瑞“瑞瑞”同车型的挑战,二代QQ销量一直在万辆上下徘徊,没能更进一步创下新的辉煌。上市8个月,完成了7.2万辆的销量,跟往年表现平分秋色。
  这说明微型轿车细分市场也达到饱和,没有过多增量可供挖掘。
  在华夏风光这款面包车已经停产的前提下,其他值得一提的帮手只有华夏皮卡了。
  跟长城在皮卡市场打得有来有回,在缺乏投入和新车该款的背景下,华夏皮卡只贡献了3.1万辆的年销量。皮卡车型在许多城市不允许进入主城区,而且车身还要喷涂警告标志,这让皮卡在中国一直无法兴旺起来,只能作为小众工具车存在。
  结合下来,中华集团赖以发家的嫡系部队一共只贡献了30.6万辆销量,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原本以为在车市寒冬中会突破销量百万,没想到只完成了90.6万辆的国内成绩,这让韩皓有些郁闷。
  就算加上俄罗斯市场的2.8万辆,还有东南亚市场的1.7万辆,集团总销量依旧没能破百万。至于印度和伊朗市场还在投入筹备中,未能有销量入账。
  至于另一个合资伙伴中华宝马,在车市寒冬下,对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影响较大,连奥迪A6都不能幸免下滑,宝马肯定不能免俗。跟去年相比,销量减少了15%,中华宝马只取得3.3万的成绩。
  拼了老命加上中华宝马的份额,算上整体销量才98.4万,还是倒在百万门槛之前。
  2004年全球汽车销售量排名第一的是通用汽车,为810万辆。排行第二名的是丰田汽车,销量为670万辆。福特以640万辆和大众汽车的510万辆,包揽了第三和第四名。
  销量破百万才是一家汽车主机厂真正跃上全球竞争及格线的表现,预计这个目标得到来年才能够实现了。
  中华集团自主品牌90.6万辆的成绩一公布,让国内各大主机厂纷纷震撼不已,要知道一汽老大哥坐拥三大合资伙伴,并且在国内攻城略地发展红旗和解放自主品牌,才勉强完成了101万的成绩。
  眼前中华集团犹如火箭般串红,以90.6万的成绩,甚至实际成绩应该修正为98.4万,一举跃居全国主机厂第二的位置,超过了上汽集团86万辆的统计数目。
  一向来“三大三小”的中国汽车战略布局,这一刻被中华集团真正打破,他们成为异军突起的第七极!
  在公布2005年将会继续有至少3款新车上市的背景下,中华集团新的一年成绩必定会再次增长,届时超越一汽夺魁很有可能。
  已经有人在评论中提出了“一强三大三小”的概念,这其中的“一强”毫无疑问就是中华集团,只待明年登顶就能正式树立“一强”的公认概念,位于“三大三小”之前。
  得益于“四驾马车”带来的新发展,2004年中华集团汽车板块总体销售收入达到了760亿人民币,再加上摩托车板块的稳健发挥带来的255亿成绩,联合起来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大关。
  在摩托车市场上华夏摩托已经成为国内霸主,内地市场400万加上出口170万台的成绩,再次刷新自己的记录。更别提电动摩托车市场的飞速增长,2004年带来超过280万台的销量成绩。为整个集团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提供了非常稳定的收入来源。
  过去一年,中华集团整体销售收入达到1015亿人民币,纳税超过65亿,实现净利润91亿,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1个百分点,成为浙海省首屈一指的工业龙头企业。
  按照去年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入门线114亿美金计算,中华集团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126.8亿美金,极有希望进入新的500强名单。
  一旦成功的话,其将是浙海省第一家杀入全球500强的企业,也是中国汽车业的第三名。
  因为一汽凭借破百万销量和1191亿的销售收入在前,中华集团只能屈居第二。
  去年上汽集团率先进入500强名单拔得头筹,不出所料的话一汽将会是第二个进入,而中华集团紧随其后。
  就算是2004年全国工业500强排名,中华集团也能排在第16位,在其之前是一水的“中字头”国家队。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以破4000亿收入占据前三,到第四名工商银行就下降到1700亿,中华集团1015亿的成绩已经是国内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