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556

  “宋”的车身尺寸分别为长宽高4170/1810/1670mm,轴距为2560mm,属小型SUV产品。
  它的前脸采用水滴涟漪的家族化设计语言,车身侧面线条运动感十足,尾部设计较有层次感,采用双边双出的排气设计。
  排气设计造型是跟这代“唐”不一样的地方,据消费者调查,大家都喜欢双边双出的设计,就算实际上只有一个排气孔真正作用也不在乎。
  之前的万人调研就清楚表明,颜值就是一切,只要车辆外观好看,消费者可以接受许多别的不足。
  动力系统采用了盘古二代的1.6L发动机,最为突出的是自动挡搭载的是中华集团自主研发的CVT变速器。
  经过国家论证以及后续一系列改进,自主CVT正式装车使用,这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历史。
  无论是继续的长途路试,还是挑选的出租车司机测试,都没有发生大故障,表明自主CVT可以胜任量产后新的角色。
  从成本看,自主CVT比采埃孚的产品,至少节省8000元的费用。
  得益于自主掌握了多项基础数据,1.6L的发动机和CVT匹配得不错,正常使用没有太大问题。
  售价公布,MT车型从6.88—8.68万,分为三款不同配置的型号。而CVT车型则有两款,售价分别位9.28万和9.88万。
  可以说“宋”7—10万的售价,很好衔接了“唐”在10—13万区间,形成完整的价格搭配体系。
  自此,在SUV领域,中华集团完成了小型和紧凑型SUV的布局,重点目标人群锁定在7—13万的价格敏感消费者。
  全系标配了ABS、ESP和双安全气囊,这在国内市场中可是独此一份。就算消费者购买最低档的6.88万产品,也能正常使用安全性不受影响。
  实际售价比预售价要少6000元,也比现场媒体猜测的价格要低上2000元,作为另一款主打走量型的产品,追求性价比优势是中华集团最实际的考量。
  走在路上的车辆越多,就越能为中华集团打广告,形成客观的群体效应。跟合资品牌以价取胜,要求利润率不同,中华集团的车型一律以量取胜,要求尽快占领市场。
  “前5年时间铺量,形成庞大的消费者群体。后5年再往上走,满足原有消费者需求升级新产品。”
  韩皓的市场策略很明显,就是趁合资品牌高高在上这时,尽快把市场空间都占满。待这一波红利过后,就利用新的市场需求升级自己的产品。他把这个分界点定在了2008年,正好是首都奥运会举办之际,也是中华集团进行品牌全球推广之时。
  经济在发展,现在购买面包车的人群,在钱包鼓起来后,肯定会选择购买更高级的汽车,届时中华集团也将随之升级,推出高层次的新产品。
  在消费者只认可国产车10万元出头的大背景下,贸然推出20万的产品,只会落得跟华晨和东方之子的悲惨遭遇。
  一是需要慢慢打造品牌,让消费者认可你的产品。二是要有时间沉淀,汽车厂跟人一样,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得有成长期来技术积累。
  漂亮的外观,出众的性价比,加上遍布全国的网络,就注定“宋”将会是一款热卖的产品。
  现在国内市场上除了半死不活的丰田特锐外,就没有一家小型SUV的对手。
  “我估计这款车至少月销破万,唯一制约它的就是自动挡可靠性与否。不过手动挡MT就足以横扫这个市场,毕竟算上全部8万元就可以落地如此漂亮的小车,在国内可是独此一份。”
  一位现场的记者在售价公布后,对身边的同行说道。
  “说实话,我还真挺佩服中华集团,每次推出的新产品都能挠到大家的痒点,知道消费者最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破万不是问题,应该追问会不会破两万!”
  这位媒体同行给出了更为乐观的看法。
  连记者都能看出来的美好未来,现场在座的经销商体会更加直观,因为预订数量就很直接反应了这点。
  “要不是这次厂家下了死命令不准加价,我还真打算再加价挣一把。订单数量比‘唐’上市时好多了,许多顾客都本着多退少补原则下定,生怕晚了又要排队加价提车。”
  一位经销商看着舞台当中的“宋”,一脸惋惜地说道。
  “新签了合同,一旦加价被查到,就会被主机厂重罚。尤其还搞出电话、网络举报有奖活动,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监督,这可让大家吃不消。反正把目光看远一点吧,细水长流有的是机会挣钱。”
  另一位4S店的老总同样不甘心,但不得不遵守不加价的指令。
  加价提车开始被严控,一旦发现有加价情况,中华集团将会对4S店进行处罚,累计多次就会降级减少车源配送,屡次不改最终还有解除代理合同的严厉惩罚。
  许多消费者打来电话抱怨中华集团热门车型加价提车的问题,尤其还给韩皓写信投诉,这让他下定决心解决这个问题。
  一定阶段内,加价提车能调动经销商的积极性,也更利于主机厂建立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这具有一定合理性。
  但伴随时代发展,尤其网络传播的普及,消费者抱怨的声音很容易引发对汽车品牌的损害。
  当前中华集团的全国网络已经普及,许多经销商已经挣回了成本并开始盈利。
  在中华集团力争打造国民车大目标下,提升品牌美誉度是必走之路,加价提车这个被众多消费者厌恶的行为,必须得到根本性解决。
  “从即日起,中华集团承诺,消费者购车不允许有加价行为。鼓励广大消费者对其进行监督,一旦发现经销商违规并举报成功者,将获得不少于1000元奖金。”
  先是在央视广告中播出,然后又在所有刊登中华集团产品的广告中刊出,还要求在4S店门口树立告示,发动群众斗争,这次打击加价行为可是来真的。
  另外,原本只允许经销商观看的订单查询系统,将对外开放。跟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完成的IT项目,在中华集团官网建立了订单查询入口,消费者可以凭借身份证或者合同编号查询自己的订单进度,从而实现透明化管理。
  一辆车从冲压成型白车身、调色喷漆、安装发动机等生产线流程,再到检测合格出厂、公路运输、抵达4S店等后续消息在订单系统中一应俱全。
  “这是一次跨界合作,也是我们传统的汽车行业拥抱互联网的一次有益尝试。”
  韩皓在该信息系统上线后如此评价道。
  果不其然,新车发布后,除了真正有购车意向的人直接关心“宋”之外,许多人是从韩皓和陈灵兮两人的八卦娱乐新闻中知晓“宋”的存在。无形中,两人再次公开亮相的新闻,为“宋”狠狠地在各大媒体版面打了一次免费广告。
第一百六十二章
年末收官
  “当中华集团CVT落地之日,就是跟采埃孚的交割之时!”
  满脸春风的韩皓,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这段时间情场、商场双得意,让他心情大好,说话也多了几分豪迈之情。
  前段时间跟采埃孚的谈判已经基本敲定,但对方一直拖拖拉拉,不肯下定决心交割。
  卖是肯定想卖,要把手中鸡肋般的CVT业务部门出售,但采埃孚高层还是希望能尽量多争取一些溢价。
  虽然中华集团造出来自己的CVT,但何时量产还是问题。而且在涉及固定资产评估上,双方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刚把CVT生产线搬到中国,对这部分资产和人员的报价有分歧。
  另外,他们还受到德国政府或明或暗的提示,要求确保核心敏感技术不轻易流失到中国。
  这个评价的标准,就是中国人到底有没有彻底掌握CVT技术,一旦没有确认中方拥有的话,德国政府将会因国家经济安全名义否决这项交易。
  面对中国人来势汹汹的攻势,德国政府必须保证自己支柱产业的领先优势,而且不向中国传授汽车核心技术也是发达国家不成文的默契。
  总而言之,就是交易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中华集团的CVT技术是否可靠,足以证明采埃孚的CVT转让并不是雪中送炭,而只是锦上添花。
  当第一批量产SUV“宋”公开上市后,采埃孚公司就通过渠道弄来两辆新车。在秘密状态下,对其进行了不公开的测试,尤其对CVT重点关注分析。
  “换挡的逻辑没有问题,不间断使用没有出现故障,对发动机的驱使足以应付日常情况。不过它的表现犹如一杯白开水般平淡,你不会感受到任何驾驶的激情,只是能让你的车子动起来。
  跟我们的CVT产品对比,他们的东西仅刚超过及格线,算是真正入了门。现在毫无疑问可以确认,中国人真正掌握了CVT的技术!”
  作为评估小组的负责人,特意从德国总部赶来的资深专家如此评论道。
  此项报告被毫无延迟反馈回德国,原本想待价而沽的高层终于下定决心,尽快趁己方技术还值钱的情况下,把CVT业务部门出手转让给中华集团。
  在采埃孚已经打算进入6AT的新领域下,原本CVT部门只相当甚至落后于4AT水准的技术不再拥有未来,这个时候高价卖掉是最合理的处理方式。
  尽管还有其他卖家问价,但中华集团介入程度最深,出价也最高。作为世界上最火热的新兴汽车市场,本来中国应该还有许多潜在卖家,可在中华集团取得中国政府支持成为唯一竞标者后,其他中国卖家纷纷打了退堂鼓。
  “我们必须遵守中国政府定下的游戏规则,这次交易无法再继续参与进行。”
  未透露名字的中国汽车厂家代表如此回应道。
  上汽和南汽在争夺罗孚汽车资产时,斗了两败俱伤让国外捡便宜的场景不会再出现,中国人交学费一次就够了,国家不允许再来第二次。
  5.2亿美金打包一切采埃孚CVT业务部门资产,包括技术、人员还有工厂设备等,今后都将由中华集团拥有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和处理权力。
  另外中华集团CVT有义务按照市场价,为采埃孚以前销售的CVT产品进行售后和保修,并且提供10年时间的零部件供货服务。
  这次交易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5.2亿美金外汇很快准备好,方便中华集团跟采埃孚进行交易。
  虽然这笔交易还有待德国政府批准,但在详实资料论证面前,这次CVT的出售并不是“直接”援助中国,危害到德国经济安全,估计会获得政府的批准。
  毕竟德国品牌轿车可是在中国大杀四方,如果德国政府有意设置门槛的话,那么不排除中国政府对此做出对等回应。
  作为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的大手笔收购案例,中华集团这次创下了逆向收购的记录,以弱收强完成了中国自动变速器的战略布局。
  “中国政府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同时鼓励它们走出国门合理利用全球资源来发展壮大。对实体性资产,能提升中国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我们一贯来都对这样的收购兼并予以大力支持。”
  商务部的发言人,对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这次CVT收购案时,如此回答道。
  仅2004年,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进口自动变速器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个数字比2003年增长了两倍。按照汽车发展趋势,今后几年中国的外汇用在自动变速器上将会继续高速增长,和进口发动机一样,成为汽车行业最大的进口外汇支出。
  当前中华集团花费5.2亿美金收购采埃孚的CVT技术,将来可以逼迫进口自动变速器降价,还能弥补国内同领域的缺失形成替代品,减少进口来应对外汇流失。顺利的话,还能对外出口创汇,这对国家经济安全来说可是一大好事。
  单算一笔账企业可能会亏,但如果算上总账的话,对国家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你没有技术,就得忍受高价进口的剥削。有了这项技术,就能制衡国外的进口价格,为整个行业降低成本。
  5.2亿美元,合计40来亿人民币的金额,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就算中华集团再财大气粗,但要一下子拿出40亿的资金还是非常困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