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556

  在实际使用中,ZHS系统还可以实现插电充电,并且跟汽油发动机联合使用的境地,看上去比丰田的THS系统更像一辆来自未来的电动车。
  “我的设想是ZHS系统可以单独使用一种能源,也能够混合使用两种能源,这样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道。”
  丰田的混动一直还依赖于石油资源,而熊繁星希望自己的系统有朝一日可以脱离石油,直接使用电能就可以长期使用。
  不过他也承认,丰田的THS设计理念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丰田在如何搭配电能和动能平滑转换上自有妙招。
  在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战略支柱后,熊繁星就获得了大笔资金投入供自己的团队进行各种方案设计开发。
  ZHS系统很快由纸面设想开始一步步变成现实,电动机驱动为主的混合动力系统已经有了雏形,即将步入试验阶段。
  至于在电池能源方面,熊繁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可行性方案。
  尽管现在华夏电动摩托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但是所有的电池都属于外购产品,养活了超威、天能等长三角电池厂家。
  既然将来要进军电动汽车市场,那么电池这样的核心科技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熊繁星接受韩皓的指示,在寻找电池的可行性方案之际,也在考察可以收购的对象。
  要说国内的电池厂,最合适莫过于比亚迪,这家公司注重研发在电池领域发展很快,打败了日韩竞争者。
  不过比亚迪的老总王川福是个有心气的人,他并不愿意跟中华集团合作,因为他们掌握了“铁电池”这块法宝,将来电动汽车的杀手锏,自然不愿意跟人分享。
  原先比亚迪没有宣布进军汽车业,双方曾在电池某些领域有过合作,但同行是冤家,比亚迪在造汽车后怕把中华集团引进门吞掉自己,就单方面拒绝了合作的邀请。
  本来韩皓打算邀请比亚迪一起合资成汽车电池公司,将来可以在技术上共享,极大降低采购成本,但被王川福拒绝了。
  “铁电池是我们比亚迪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成果,凭什么要跟中华集团合作,他们有能耐不会自己去弄?何况我们也不缺钱,不需要寻找外援跟人合作。”
  比亚迪的F3凭借花冠和“秦”的热销,上市后获得了一小块市场份额,这让王川福信心大增,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汽车的入门砖。
  中华集团将来是比亚迪要跨过打败的对手,怎么能这个时候跟对方合作,共享核心技术呢?
  在传统内燃机方面,中华集团遥遥领先,但在电动汽车方面比亚迪具有独特技术,将会超过当前火热的中华集团,成为新领域的强者。
  因此,比亚迪坚持独立自主来发展自己的电动汽车行业。
  熊繁星在国内考察电池厂,也是为自己寻找合适的研发团队,他希望能有大批熟手可供自己调遣。
  不过在此间隙,他应自己美国大学同学的邀请,飞到美国进行一次纯技术的交流。
  斯特劳贝尔,熊繁星的大学同学,两人间因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一直保持着联系。
  对方新加入了一家叫做特斯拉汽车的创业公司,据说已经实现了一万枚锂电池的串联实用试验,此次就是邀请熊繁星过去观礼。
  “听着,我这个大学同学如今在中国掌握着不菲的资金使用权,如果我们能说服他,也许就能给我们带来紧缺的资金!A轮融资很快耗尽,我们必须尽快找到B轮资金进入,不然公司就马上倒闭了。”
  斯特劳贝尔身为特斯拉汽车的首席技术官,他故意泄露电池技术的突破,就为了能吸引更多的风投。
  “你这样做是在玩火!马斯克肯定不会同意你的做法,他一直希望自己对公司具有绝对掌控权!”
  另一位特斯拉的联合创始人如此说道。
  特斯拉汽车源自几位IT工程师的奇思妙想,他们没有任何的传统汽车行业经验,但就是觉得电动汽车应该是下一个创业的风口,便联合在一起创办了这家叫做特斯拉汽车的企业。
  为此,还引来了硅谷天才马斯克的大手笔投资,他担任了公司董事长,并具有实际控制权。
  “你放心吧,马斯克知道我的举动,没有他的点头,任何资金都进不来。”
  斯特劳贝尔看了一下手表,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朋友应该刚降落在机场。
  来到享誉世界的硅谷,这里引领着全球信息时代的步伐,无数互联网创业公司聚集于此。
  熊繁星依照地址来到了特斯拉汽车的总部,他们的规模比想象要庞大,已经有超过一百名工程师在其中办公。
  “让你看一看我们的小宝贝,它的续航能力接近450公里,百公里加速在5秒以内,属于新时代的颠覆者!”
  一到现场,斯特劳贝尔就带领熊繁星参观他们做出来的样车。
  被命名为Tzero,即特斯拉0号机的样车静静展示在那里,犹如刚出生的婴儿般漂亮夺目。
  熊繁星关心的是特斯拉0号机所用的锂电池是否真的犹如对方讲述般厉害,这种被广泛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18650锂电池竟然真的可以应用在汽车上面!
  迫不及待坐上去开了一大圈,Tzero确实表现出极强的性能,这让熊繁星开始对18650锂电池组产生了兴趣。
  18650锂电池容易发生短路或发生爆炸,而且生产和充电时都需要有保护电路,这样的安全隐患让传统汽车厂家都把其排除在电池来源之外。因为汽车新能源需要的就是稳定性,一旦短路发生爆炸,后果将不可设想。
  “炸药一样非常危险,但它们可以在做足防御措施后供我们人类安全使用,不然我们的火箭如何飞上太空呢!
  我们针对18650电池的缺点,专门做了一些列优化,因此可以尽量避免你所讲到危险的发生!”
  斯特劳贝尔耐心对熊繁星解释道。
  在全球领域,特斯拉汽车是第一次把18650锂电池应用在汽车的团队,很明显他们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说实话,听了你的介绍,我也有极大兴趣把18650锂电池应用在自己项目上。如果可以克服它的缺点,这种锂电池无疑是未来电动汽车的方向之一。”
  此次美国之行收获颇丰,熊繁星想不到在太平洋彼岸,已经有人在电动汽车领域走在前面,他们闯出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投资特斯拉,我可做不了主,不过我会把你的意图传递给我的中国老板。到底电动汽车的未来如何,我们谁也不知道。不过我们可以保持联络,如果你们愿意跟我们共享电池技术,这应该是最好的诚意。”
  特斯拉汽车更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传统的汽车公司。熊繁星虽然手中有大笔资金可供调配,但跨国投资还得经过韩皓点头。
  按照美国人的说法,他们需要资金,但来自中国的资金在享受对应权益上面可谓是大大缩水。
  投资可以,但无法参与公司决策并且没有董事会席位,只享受一定红利分配权。
  特斯拉需要钱,而中华集团需要电池技术,就看双方能否达成一致了。
  被比亚迪拒绝后,通过熊繁星的关系,中华集团反而在美国找到了一家掌握新电池技术的公司,他们可以做出完全不一样的电池组来应用在电动汽车身上。
  “他们缺钱,但他们不会出售公司给任何人,只愿意接受战略投资,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的通用做法。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也不会出售自己的电池技术给第三方公司,因为这是他们的核心资产。”
  回国后,在向韩皓汇报时,熊繁星如此说道。
第一百三十一章
ATL公司
  对特斯拉汽车,韩皓其实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对熊繁星赞不绝口的电池技术感到新奇。
  一家没有自己的造车工厂的互联网企业,力图打造新一代的互联网汽车,这样的噱头听上去很美,但韩皓却觉得对方过于自信了。
  就连自己,近期一切所做作为,都为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汽车布局,却依旧无法敢说一定成功。
  “我们可以寻找对方合作开发汽车电池技术,但如果他们真需要战略投资才肯打开大门的话,那我可以小规模投资他们的技术。
  不过在这之外,我们自己也可以研发18650锂电池。毕竟18650电池技术难度不高,只不过核心技术掌握在日系电子品牌手中而已。”
  熊繁星的美国之行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思路,中华集团一样可以自己干,实际上18650电池技术并不是很难攻克。
  这同样意味着中华集团的收购对象不再局限在从事汽摩电池行业的厂家,还能延伸到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代工生产的电池企业。
  正好一家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的企业因为大股东撤资,正在对外寻求可靠的战略投资。
  ATL是由一群在日系品牌TDK子公司SAE离职的技术团队创立,跟老东家注重独立读写硬盘、录像机磁头不同,他们看中了聚合物锂电池技术,跟美国贝尔公司购买了相应的专利技术来发展。
  在锂电池技术被索尼、松下、日立等把持的时代,好比18650锂电池就由索尼公司发明推广,ATL打算进入这个被日系垄断的行业。
  通过解决贝尔电池技术带来的鼓包问题,ATL迅速获得了第一桶金。不过在电池领域,自2003年起其他竞争对手纷纷跟进打起了价格战。
  尤其是大股东凯雷资本的合伙人在参观了国内其他电池企业后,断定今后这个领域将会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建议风投基金退出电池项目,不再追加任何投资。
  凯雷资本连同其他投资人一致准备出售手中的股份,以求套利逃离这个被他们认为没有未来的领域,而ATL的创业者打算继续在这个行业干下去。
  这个时候,由谁来接盘就影响到ATL的未来!
  凯雷资本在ATL已经投入超过3000万美金,现在他们对外出售大股东股份,标出了价高者得的消息。
  作为ATL创业团队曾经的东家,TDK有意接手,但要求掌握公司的控制权。另外,还有一家来自美国的高科技公司,也想在中国寻找电池的代工厂,加入到竞标行列中。
  俗话说,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正好熊繁星从美国回来,把收购的对象扩大,ATL进入了他的视野之中。
  ATL公司的创业者都是华人,他们中来自两岸三地,属于联合部队。
  熊繁星应邀到南粤省的ATL公司参观,他实地考察一二,看看对方是否是自己心仪的合作伙伴。
  “真要把公司卖掉,我还是愿意由中国人接手。无论日美资本,都不是很理想的大股东。”
  在得知大股东即将退出之际,ATL公司的创始人如此说道。
  “如果中华集团进入的话,我们再不济可以依靠他们获得电动摩托车的订单可以存活。依照我们跟对方初步沟通,他们更在乎是将来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研发。
  说实话,这也是未来我们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