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556

  他认真咨询了尹庆勋,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到底如何?以及带着对方一起到江州的阿里总部实地考察了一番,在尹庆勋劝说下,最终决定投资这个本地的互联网企业。
  如果自己一切从头来,估计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才能建立一家靠谱的IT公司。本来在传统汽车行业管理已经够辛苦,他没有过大精力去打理IT互联网公司,如果可以把IT外包给阿里集团,韩皓认为这也是划算的生意。
  在中华集团领头下,包括吉利地产、万向、新希望、联想等国内十余家投资基金,对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投资50亿人民币。中华集团实际出资10亿人民币,并且为阿里集团担保贷款10亿元,获得了15%的股权。剩余吉利地产投资5个亿,收获5%的股权,其余跟投方至少投资在5000万起步,凑足了50亿的金额。
  阿里巴巴集团也出让了35%的股权,但投票控制权依旧掌握在马杰克手中,他掌管着自己创办的公司。
  搞定了软件,接下来就是硬件。
  中华集团之前收购几家国内汽车电子厂,但他们只是组装工厂而已,对车载电子最核心的硬件却无法企及。
  许多人都知道电脑需要CPU芯片,现在用的手机也需要处理器芯片,但大家可能都不会注意一辆汽车上需要搭载许多芯片,数量甚至超过几百枚。
  除了大家一眼看到的多媒体娱乐系统外,发动机、变速器、安全气囊、雷达、倒车影像、电动助力转向等都应用了无数芯片。
  芯片构成了汽车的神经系统,可以监控反馈汽车的一举一动到车载电脑,由其对各种零部件进行控制。
  一辆“秦”,搭载的芯片价值超过2000元,汽车芯片市场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金大关。
  跟电脑芯片被因特尔和AMD垄断不同,汽车芯片主要被恩智浦、飞思卡尔、英飞凌、意法半导体主导市场,它们占据了全球汽车绝大份额。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车载芯片的发展都不是以性能为第一要务。汽车是高速运动的机械,对安全性的考虑在车辆设计过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车辆驾驶过程伴随着的高温、震动以及复杂电磁环境,其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是普通消费电子芯片所无法想象的。
  所以自从电子系统进入汽车领域之后,不论何种类型的车载芯片,其设计的第一考量都是兼容稳定性,尤其是对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要求极高。
  通俗的例子就是2004年电脑CPU已经用上了奔腾四处理器,而汽车领域还在使用1982年诞生的286处理器,两者之间相差超过20年时间。
  “车载电子系统,跟我们当前时代潮流相比,至少落后15到20时间。可以毫不夸张说,它们就是过时的老古董,除了经久耐用之外,没有太大优点。”
  对当前的车载电子现状,有人做出如此评价。
  老迈的汽车电子系统,急待一场革命,来追赶上现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社会。
  研究车载芯片,这也是一大壮举。
  韩皓先找到了联想集团,他们在电脑领域刚实现了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属于国内数一数二的硬件制造厂家。
  不过坚持贸工技的联想集团,现在忙着整合吞下的IBM果实,顾不得韩皓的联合研发芯片的请求。
  剩余国内硬件研发实力强的IT企业还有谁?
  得益于在工商联的关系,韩皓认识了不少商界大佬,因此他找到了华为的老总任为政。
  得益于中国移动网络的建设,华为迅速发展起来,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通讯科技公司。
  通讯设备中同样拥有许多芯片,芯片可以说是核心技术。
  华为尽管在国内国际市场发展顺利,但任为正也考虑进军芯片市场,掌握通讯行业的核心科技。
  “造一枚芯片,估计至少要100个亿吧!”
  面对上门拜访的韩皓,任为政如此说道。
  怪不得人家常说一个杰出的现代化产品,背后常常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
  光是一枚小小的芯片,研发资金就高达100亿。
  短时间内,连续听到100亿的大手笔数字,就连号称首富的韩皓也自叹不如,光靠中华集团自己是无力承担,他必须借助外力合作才能实现自己的设想。
  现在的车载芯片286性能无法满足,韩皓要求听得懂语音并且协助司机开车的功能,要想实现畅想必须在芯片领域更新换代。
  华为研发的芯片正好是通讯领域,跟车载芯片相比要求更高,既然双方都有研发芯片的需求,为了分摊成本,中华集团跟华为通讯组建了一家芯片研发公司——海思芯片。
  合资公司华为占股70%,中华集团占股30%,注册资金30亿人民币,中华集团承诺未来10年不低于30亿人民币的投资。
  将来海思芯片在发展通讯领域之外,还将投入车载芯片细分市场,为中华集团做配套。韩皓的方针跟软件一样,把芯片外包给华为处理,将来产品出来再应用到中华集团产品中。
  短短一个来月时间,韩皓洒出去50亿人民币,这笔钱属于长期投资,见效期至少得在5—8年之后。到底他的眼光如何,只能等待时间检验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二期工程
  短时间连续进行两大战略投资,自然在股市上也引发了股价波动。好笑的是,两大项目一喜一悲,最后核算发现股价上下波动,市值还是跟以前一样。
  尽管纳斯达克泡沫刚破灭不久,但互联网经济依旧强势,但凡和互联网牵扯的项目,都会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虽然只是公告入股阿里巴巴集团,为了研发下一代车载智能操作系统,但消费者依旧把其当成是互联网概念热炒,搞得股票一连来了两个涨停板。
  不过随后中华集团又公布和华为组建海思公司开发芯片计划,这个方案倒是不被市场看好。芯片的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尤其许多人认为海思将来要和如日中天的英特尔竞争,所以大家都认为是一步臭棋。
  尽管中华集团和华为公司都是国内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但在国家支持的龙芯造出来却无法商业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并不看好芯片市场的投资。结果股价又开始下跌,之前获利的投资者见状纷纷跑路,弄得股价又开始下行波动。
  “我们是为了争夺下一个10年的制高点,在当前赛场上,我们很难追赶上跑在前面的选手。但到下一个赛场,大家又开始同一个起跑线,到底鹿死谁手还很难说,至少我有信心中华集团可以保持在第一集团之中。”
  2008年将会是中华集团发力的时候,届时下一个10年就是现在铺设投资的收获期。未来汽车将向轻量化、新能源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发展,但传统的汽车厂家都还在观望,这给了中华集团超车的机会。
  韩皓对此心知肚明,他现在就得为下一场比赛开始热身。
  不过在这些战略投资之外,中华集团还进行了战术投资。从欧洲大众汽车高价挖来负责安全碰撞领域的两位外方技术专家,已经到了江州总部。他们的任务就是协助改进中华集团的产品,以适应欧洲碰撞标准(E-NCAP)。
  在中国的碰撞标准没有出来之前,欧洲的标准成为中华集团首选目标。一是因为中华集团今后将会对欧洲出口汽车,必须取得欧盟的认证。二是欧洲碰撞标准要求高比较权威,适用于许多国家,消费者也比较认可。
  之前在日内瓦车展时,就曾有欧洲代理商前来寻求合作,但在没有针对性进行碰撞准备之前,韩皓不打算进入欧洲市场太快。
  预计明年的小改款,就将会对E-NCAP做好应对工作。好比期末考试,总要给考生复习的时间,不能脑子一热就跑去考。现在是网络时代,坏事一天传遍全世界,贸然参加碰撞会引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的目标就是欧洲五星标准,针对他们要求的项目,我们可以逐一改进。要想真正走出国门,就必须接受对方严苛的门槛要求。”
  韩皓心知只要在E-NCAP拿到优秀的答卷,就相当于拿到一张通用的敲门砖,可以敲开许多国家的大门。
  E-NCAP采取打分制,将会在厂家主动申请前提下,在一批次的量产车中抽取5辆车进行试验,结果在45天后公布。只有通过E-NCAP的认证,欧洲消费者才会放心购买。
  两位从德国大众跳槽的技术专家,来过江州实地考察后,才答应了中华集团的邀请。毕竟来到中国干一年,顶得上在德国五年时间,还能体验到全新的工作氛围。
  “我们看过你们量产的轿车‘秦’,它非常优秀,但在应对E-NCAP考核还要做出一些聪明的应对。好比安全带提醒功能,就会比你多两个安全气囊获得的分数要高。”
  作为专门研究欧洲碰撞标准的专家,普德鲁看到“秦”的副驾驶安全带没有提醒功能,如此说道。
  他们的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把E-NCAP的标准一一对照,然后协助中华集团对车型进行重新改进,以此达到欧洲的碰撞要求。
  “这正是我们需要你们的原因,你们的学生很聪明,只是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导而已。”
  韩皓笑着对这两位外国专家说道。
  要说应试教育,中国人说第二,估计其他国家没有人敢认第一。因此,对明年的E-NCAP碰撞,韩皓非常有信心。
  伴随中华汽车研究院二期工程即将完工,全新的碰撞实验室也将宣布成立。届时,中华集团将成为自上汽集团之后,国内第二家拥有自己碰撞实验室的企业。
  总投资超过2个亿,全套进口设备,硬件条件比国家碰撞实验室还要先进,可供检测的项目更多。可以检测包括正面撞击、侧面撞击、后面撞击、固定壁障、移动壁障等,甚至是小角度偏置试验,在这里都能完成。
  “说实话,这个一流的实验室存在也是我答应前来中国的原因之一。想到每天都会有一辆车在这样出众的实验室接受撞击试验,我就能感到自己的肾上腺素在飙升。
  车辆在撞击的一刹那,那种美妙的滋味,是我今生听到过最美的声音!”
  身为技术专家的普德鲁如此说道。
  作为中华集团如此多车型,将来碰撞试验肯定不会少,每天一次已经是保守估计。
  除碰撞实验室外,还有模拟滑台实验室、安全零部件实验室、行人保护实验室、车身结构实验室和主动安全实验室等。它们一起构成了中华汽车研究院的汽车安全实验室,将对新车型进行严格的安全把控。
  在二期工程之中,还有更多重磅的实验室将一一投资兴建。从股市募资的资金,相当大部分被用在了它们身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投资高达4亿的风洞实验室将动工建造,这是中国第一家汽车风洞实验室,将完全按照1比1的方案建造,可以接受现实的整车进行风洞实验。
  汽车风洞实验,就是模拟各种行车环境,给设计中的汽车寻找最省油、最安全和最美观的外形,为零部件求得最安全、最耐久的性能。
  三代“秦”在上市之前,就到欧洲的实验室进行过风洞实验,500个小时的测试,每小时收费3000欧元。一趟赴欧旅程下来,加上运费差旅费,没个2000万人民币下不来,还得看别人的脸色安排实验。如果不是为了等风洞,“秦”可以提前2个月实现上市。
  按照一个国家汽车产量达到50—100万辆,就需要建造一个风洞的规则,中国的脚步已经远远落后,2003年汽车产量就超过了400万辆。
  以中华集团不断推出新车型的速度,要是一直指望欧洲的风洞,届时不只是时间成本,还有资金成本,都是一笔大数字。既然要求甚多,干脆就自己咬咬牙上马吧,反正中国汽车业迟早需要一个风洞实验室。
  除了风洞实验室,还有一个重量级实验室将一并开工,专门为电子设备研发打造的电磁兼容实验室。
  现在汽车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例如车上的音响导航系统、灯光照明、倒车雷达、自动巡航以及ABS、ESP等设备等。如此多的设备集中在狭小的车身内,而且还都在发射着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让这些电子设备和平相处互不干扰,这就是研究电磁兼容的原因。
  当前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对电磁要求不高,将来电动汽车以及韩皓心目中的智能互联网汽车,对电磁安全要求将会是几何指数级的提高。除了车载电子设备不能互相影响外,还要考虑对乘员、行人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一辆可以随时连接在互联网的汽车,对无线信号以及电磁干扰的要求可是极高。更何况,如果采用了电池驱动,就更加需要处理电磁兼容问题了。
  自此,中华集团构筑了国内最先进的汽车研发硬件体系,把行业公认的四大件基础实验室:试车场、碰撞安全、风洞、电磁兼容,全部筹备完成。
  在它们之外,研究院还组建了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实验室。NVH实验室是对车辆进行车内外噪音分析的地方,例如排气噪音的分析及优化、声振传递路径分析、动力传动系统噪音的分析等。简单地讲,乘员在汽车中的一切触觉和听觉感受都属于NVH研究的范畴。
  NVH可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最直接的观感就是静音,一关上车门就能感觉车内车外是两个世界,这就是NVH成立的努力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