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556

  韩皓在心里默念,下面还有正儿八经的国字头部门钢印。装模作样看了老半天,韩皓也不知道这个“七级钳工”是什么概念。于是他把本子递给了牛大伟,让他看看门道,而他则向来人问起了问题。
  “普通机床会开吗?日本进口的二手货。”
  叫苗振华的中年人想了一会后回答,应该没问题。
  这时,韩皓感觉到牛大伟在偷偷拉扯自己的衣角,转过头看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七级钳工啊!货真价实的人物。自己中专学校里牛得一塌糊涂的教学老师傅也不过是六级钳工,已经是可以在学校跟校长平起平坐的地位。现在出来一位七级钳工,韩皓还不知道对方的价值。
  “苗师傅,您请坐,我帮您倒水。”
  牛大伟吓得赶紧起来让座,并且亲自去倒水。现在他的水平就是不入流的技工,苗振华按道理算应该是技工这个行业站在顶峰的人。
  八级钳工号称钳工之王,属于中国最顶尖的匠人,当初原子弹、卫星就是他们用简陋的机器捣鼓出来。任何一个八级钳工都属于国家战略级人物,但凡国内知名的机械大厂都会有一两名八级钳工级别人物坐镇。
  新中国建国时大规模接受苏联援助,因此在技术工人等级上也借鉴了苏联模式,把技术工人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级别就是八级。
  苗振华七级钳工身份,估计在现场唯独一份,因为七级、八级技工人才都是国家重点关照对象,不会轻易流出社会。由此,也不知道为何苗振华会出现在虎山县每个月底都会例行举办的人才交流会上。
  看到牛大伟毕恭毕敬的态度,韩皓自然也知道苗振华来头不小,因此他也用上了敬语。
  “您确认要来我们韩耀厂吗?我们只有20多个工人不到的生产规模。”
  自家工厂庙小,韩皓害怕请来一尊大神都没处放,他只要一个会操作日本机床的工人就行。
  “退休在家没事干,就当重新发光发热回报社会。”
  苗振华和蔼笑着回答。
  月工资500元,2天时间内来厂里试用考核合格就正式录取,韩皓对苗振华说了条件,还把自家工厂地址写上。
  接过韩皓写过来的地址纸条,苗振华方方正正折叠好收入口袋,和韩皓、牛大伟打了一个招呼后就转身潇洒离开。
  “韩皓,你可算是捡到宝了!七级钳工,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随随便便把名头一亮,就是各大工厂争抢的对象。”
  牛大伟激动地对韩皓说道。
  “有那么厉害吗?”
  看到牛大伟大呼小叫的模样,韩皓不相信苗振华有描述中这般神奇。
  不知道是牛大伟开了好头,还是韩皓运气来了,接下来小半天,韩皓又面试成功了两名推销员人选。一位是已经有2年经验的田光明,他之前的工作涉及过摩托配件推销,初中学历。另一位是跟韩皓一样刚毕业的高三学生高波,他没考上大学又不想复读,就出来工作了。
  韩皓也给了他们2天时间解决个人问题后就来厂里报到,例如牛大伟就得回罐头厂辞职。
  此外,在牛大伟提醒下,韩皓把招收高级技工人才的“高级”两字去掉,薪酬也降到了360元,招到了3名有技术基础的流水线工人,他们将协助庞爱国组装发动机。
  回到厂里,姐夫庞爱国告诉韩皓一个不妙的消息。
第十八章
外出推销
  “钱江厂的发动机零件缺货了?”
  在派人大规模采购了116台完整发动机零件后,钱江维修部的发动机零件供货紧缺了,现在对外是无机可卖的境地。
  韩皓听完消息后也挺惊讶。
  “会不会咱们的小伎俩被发现了?”
  庞爱国担心地问道。
  “照理来说不会,因为我们已经很小心了,何况卖出去的整机也没几台啊?”
  新交付给甘朝祥12台发动机,如此小量应该不会在市场中引起波澜。推测还是钱江厂真的没货了,毕竟他们厂没有自己的发动机生产线,现在装配的发动机据说是从渝州那边采购运过来。
  一个劲猜测没有用,只能是静观其变了,韩皓让庞爱国安心把剩余的发动机组装好出售。
  第二天一早,韩皓假装卖家来到钱江厂维修部,询问购买发动机零件的事宜。从店员口中,韩皓得知了对方确实仓库没货,正准备从渝州采购回来。对方也在纳闷,为何这个月零件消耗量如此之快。得到这样的消息,他原本提着的心落到地上,只要没被发现就能继续从钱江厂这里挣快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赶赴渝州考察的信念,看看传说中的摩托车圣地是怎么样光景。
  回到厂里,就看到苗振华正襟端坐着在门卫室看报纸,门卫见韩皓回来赶紧把他叫过去。
  “他说是厂里新来的技工师傅要见你,我看他像国家干部模样,就让他在门卫室等你。”
  点点头示意知道,同时表扬了下门卫尽责和处理得当,韩皓亲自上前去欢迎苗振华的到来。
  “苗师傅,您这来得太早了吧?我还没心理准备欢迎您的到来。”
  苗振华放下报纸,站起来摆摆手回答道。
  “早日上岗有事做,不然天天看报纸怪无聊。还有以后不要喊苗师傅,多见外,就喊我老苗吧,毕竟要跟着你混饭吃。”
  那行,韩皓也不见外,立马就一口两口“老苗”喊上了,因为他不像牛大伟打心底仰望苗振华不敢造次,何况他还是代理厂长。
  来到二手日本机床前,许汉通、陈典两人知道韩皓新招了技师,也赶过来围观苗振华的测试出场秀。
  日本机床上写的日文都在下方用胶布贴上了汉语翻译,尤其一些操作按键下面对应着中文,苗振华简单观察一遍后,按下开关启动了机床上手。
  然后他从自己的挎包拿出一个圆形钢块,又从口袋掏出一支粉笔,在钢块上画了一个锤子形状。
  随着机床的轰鸣声,划线、锯切、锉削、钻孔、研磨等步骤一气呵成,不到5分钟一把亮闪闪的小锤子出现在韩皓面前。这还不算完,制造锤子剩余的边角料,苗振华再次把它们投入到机床中。在他神奇的双手下,边角料犹如有了生命般在机床上翩翩起舞后脱胎换骨重生,很快一把小开口扳手、两把小锉刀又展现在众人面前。
  这个时候,韩皓终于明白牛大伟为何对老苗如此毕恭毕敬,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工具,还是习惯用自己造的,顺手。”
  苗振华拿起小锤子对韩皓笑着说道。
  一旁的许汉通和陈典两人也都看呆了,他们何时见过有人能“人床合一”般随心所欲干活,这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大师在表演,举手投足间就显露出长达几十年的深厚功力。
  “厂里还有胶布吗?这机床的日语翻译有些错误,容易误导操作,我来改一改。”
  不等韩皓消化完他上一句话,接下来的话又让围观的众人差点跪倒在地。到底是什么运气,让韩皓招来了这样的一个大人物。
  韩皓心想自己看上去不像电视上演的真命天子,厂里也没什么钱,为何苗振华愿意屈尊来到自己家的小工厂。
  于是他客客气气把苗振华单独带到了办公室,打算聊一聊问问底细。
  “哦,其实我就是觉得好玩,反正退休在家里呆不住。昨天你不是和人争论说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摩托车发动机吗?我听了挺感兴趣,就想来看看你能不能成功。”
  原来是这般理由,韩皓转念一想,激动地问道。
  “老苗,难道你会造摩托车发动机?”
  “不会,说实话我还没见过它的内部构造,一直挺感兴趣了解下。”
  苗振华的回答泼了韩皓一头冷水。
  突然出现的牛人,韩皓必须得问一问来历,因为不寻常的情况下总有不寻常的背景。
  “以前在山里工作,后来厂子撤了,我就打报告退休带着老伴来浙海省跟嫁过来的女儿一起生活。”
  对方不愿意细说,韩皓大概了解是怎么回事,也就算把来历这事揭过去了。
  经过交流,韩皓也了解到像苗振华这样的人,他可以依据设计好的图纸加工出合格零件,但他不能设计出图纸对零件进行发明创造。打一个形象比喻,就是苗振华像人的双手灵活能干,但其不能代替大脑的指挥作用,因为它们是不同的领域。
  原来是这样,韩皓终于明白了两者的区别,现在他要研发发动机,必须找来一个合格的大脑。如果有了大脑和手,那么仿制发动机就不在话下。
  韩皓把苗振华带到工厂后边的库房,里面正整整齐齐摆放着从钱江厂采购回来的发动机零件。
  “有点意思!”
  听了韩皓对零件来历的介绍,苗振华自言自语道。
  拿起一个曲轴,苗振华仔细研究了一番,嘴里在默默念叨着什么,看上去他开始投入到发动机这片未知的大海中遨游。
  他还兴致盎然地站在庞爱国身边,看其如何组装出一台完整的发动机,得到允许后还亲自上手学习,不一会就学得有模有样。
  韩皓把苗振华任命为厂里的顾问+总工程师,工资提高到680元,负责解决一切跟技术相关的问题。
  过了一天,新招聘的牛大伟也顺利到厂里报到,一进厂牛大伟就屁颠屁颠寸步不离跟在苗振华身后,除非韩皓发话让他过来。
  看到苗振华真现身在厂里,牛大伟还拉来了他读中专的一个同学,家住省内定海市的祝胜宏。祝胜宏分配去处也不好,被牛大伟一鼓动,便离开了家乡奔向虎山。他一来,立即也成为了苗振华的铁杆支持者,跟牛大伟一起成为了老苗的护卫二将。
  更让韩皓吃惊的是苗振华仔细查看了一番摩托车外壳的生产流程,然后取下CNC数控机床造出的模具用那台二手日本机床进行再加工,在原本模具的内壁上精雕上细纹,犹如人的毛细血管般精妙。
  把加工后的模具再上机生产,韩皓发现一是成品时间缩短了30%,因为毛细血管结构让塑料冷却速度加快。这意味着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二是外壳产品凝固后就形成天然的纹路,再也不用打磨可以直接上漆操作。
  老天,这680块请人花得也太超值了吧,韩皓看着眼前的景象在心里大喊。
  “怎么样,我就说你捡到宝了吧。”
  牛大伟看着目瞪口呆的韩皓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说道。
  准备上门推销新产品,但又不知道目标厂在哪里,一出大门就犹如无头苍蝇般乱飞,韩皓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