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6/556

  不少人认为韩皓只是看中五菱的生产基地,对五菱这个品牌将会冷处理。对此,韩皓做出了上述回应。
  五菱方面在签约时见到韩皓,再一次提出希望中华集团能支持五菱发展轿车产业。对此,韩皓的回答是3年时间后五菱做出了成绩,那么他会考虑支持五菱发展轿车事业。在此之前,希望五菱能专注微车领域发展,不要忘记自己的主业所在。
  轿车,这个被誉为是汽车界大学生才能搞的项目,吸引着无数厂家望眼欲穿。
  远在俄罗斯的安德烈终于接收到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皮卡,这批由中国制造发往俄罗斯的皮卡经过俄方漫长的认证后终于获准在其国内上市。
  相比华夏之光这样的微面,皮卡才是俄罗斯土地上最为紧缺的商品。俄罗斯地广人稀,皮卡便有了用武之地,运货载人都能一步到位。尤其是出色的货运能力,是俄罗斯消费者最看重的地方。
  华夏皮卡售价在1.2—1.8万美金,比进口的丰田皮卡要便宜上55%,这吸引了不少追求性价比的俄罗斯消费者。
  “中国货质量不行,你看我刚买的DVD不到半年时间就坏了,便宜没好货!”
  不少国内倒爷把中国劣质的产品大举倾销到俄罗斯赚取卢布,结果头几批人发了大财,短短几年却把中国产品的口碑做坏了。
  因此,一听到是来自中国的商品,不少俄罗斯人第一反应就是摇头拒绝。
  “瓦西里,你忘记自己曾经夸赞从我这里购买的熊猫摩托车好用了吗?它一样是来自中国的产品。就像上帝造人一样,有好人也会有坏人,一棒子打死所有人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你没有去过中国,去了就会发现中国已经大为不一样。他们比俄罗斯要更加有活力,也更有希望。”
  安德烈对自己的同胞说道。
  “噢,熊猫摩托车是唯一的例外,这是我用过来自中国最好的产品,没有之一。它甚至和进口的日系摩托车相比都毫不逊色,价格却只是对方的一半。鬼知道是什么中国人造出来如此棒的产品!”
  一开始满嘴抱怨中国货的瓦西里,一听到熊猫摩托车就立即转变了态度。
  “看到这个熟悉的车标没有?这辆皮卡也是你不知道的厉害中国人造出来的新货!”
  “不会吧?他们不是只造摩托车,还会造皮卡吗?让我到驾驶室好好看看,这皮卡是否有摩托车那样令人惊讶的能量。”
  为了适应俄罗斯寒冷的气候,出口到俄罗斯的皮卡都专门做了耐寒处理,专门为这个相对巨大的市场做了优化。
  “这跟老伊万那辆进口丰田皮卡开起来感觉差不多,差距在20%左右,但考虑到便宜一半的价钱,我实在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它多久会坏,要知道丰田皮卡可是号称操不烂的万能工具车。”
  在附近试了一圈车,瓦西里心满意足从车上走下来说道。
  这辆熊猫皮卡外观上跟丰田皮卡长得很像,只有一些局部的差别,如果不是品牌不同几乎无法分辨。
  华夏皮卡开始以熊猫牌名义打入俄罗斯市场,很快凭借超强性价比获得了异国他乡消费者的认可。
第二百三十三章
城下之盟
  “我收回之前的成见,华清大学的ABS成果确实大为出乎我的意料。尽管学术匠气浓了一些,但这其实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只要稍微改动一二,就能开始进入产品试产阶段。
  以前我在中国读大学时,接受的都是基础学科知识训练,在现实研究方面跟国外差距很大。没想到现在中国的实验室也能攻克如此高难度课题,并且方案非常具有可行性。”
  看着从华清大学带回来的ABS方案,中华汽车研究院中一名工程师如此说道。
  尽管和博世公司的ABS产品相比显得原始粗糙,看上去要落后一代技术,但正常使用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不然也不会通过了国家的“九五”科技攻关验收。
  “小吴,你来说一说这个ABS方案的思路,毕竟你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研发过程。”
  赵全复点名让一位戴着眼镜身上充满稚气的青年讲话。
  吴浩博,刚从华清大学毕业前来中华研究院工作的新人之一,他跟随导师一起全程参与了国产ABS项目的研发。得知中华集团购买了ABS成果,他自愿放弃出国的机会来到江州,继续未完成的ABS量产工作。
  “我们参考了国际上所有ABS产品的原理,本着性价比的原则从中挑选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思路……”
  有了吴浩博这个向导,研究院的工程师能尽快熟悉吃透华清大学ABS项目,从而对其迅速改进组织试生产。
  得知中华集团准备上马ABS项目,博世公司受困于合同约束,将继续对中华集团供货到年底。不过在明年的ABS零部件采购上,博世直接要求提价25%。
  尽管博世公司是一家世界零部件巨头企业,但对中华集团旗下的神州精工不得不有所防备。因为神州精工购买了中国自主ABS专利,很可能会在未来成为博世的直接竞争对手。
  在国产ABS没有成长起来前,博世等国外巨头必须围剿让其夭折,这是很正常的市场竞争策略。
  “中国的汽车产业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我们有必要如此紧张吗?他们ABS产品就算造出来,估计也不会有主机厂购买明显落后一代的产品?造出来不等于就能活下去,毕竟激烈市场竞争轮不到他们抢食吃,最终结局只能是饿死。”
  在博世公司内部,有人对神州精工的ABS项目觉得没必要太过在意。
  “中国市场已经悄然成为我们在海外重要收入来源之一,ABS是我们一贯来的利润大户,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竞争优势。中华集团是我们在中国假想敌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要忘记,当年韩国人是如何迅速崛起,如果对中国人置之不理,很可能会形成新的竞争对手。”
  博世战略部门的领导者却不同意此观点,从资料分析中华集团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他的工作职责就是把一切威胁到博世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
  韩皓没想到来自博世的围追堵截如此之快,神州精工只是初步染指ABS,就让这个国际巨头如此紧张。
  “段经理,一向来做生意成熟产品都是价格不断往下降,反倒你们博世价格开始往上升,这太不够意思了吧。我们中华集团在采购量上,可以说是贵方排在前列的大客户,现在你们这样对待我们,实在让人寒心啊!”
  ABS零部件涨价的消息一来,韩皓就紧急召见博世公司中方的经理。
  “韩总,请您见谅!由于ABS一直是进口产品,德国那边由于财务核算成本上涨,不得不延伸到终端售价。报价单直接从德国总部发过来,我们这边其实也很为难。”
  作为在博世中国公司的中方管理者,段经理实际上只是打杂角色,他没有任何能力反抗总部的指令。但中华集团这些年发展迅速,在博世公司采购了大批电子零部件设备,除了ABS,还有发动机ECU以及车身传感器等许多产品,属于中国自主企业中数一数二的大客户。
  尽管心知肚明德国总部为何要求涨价,但场面上还是要安抚好中华集团这个大客户,作为夹心饼干类型的中方代表,段经理也很为难。
  “一下子涨价那么厉害,我们成本也受不了,相当于我们卖车替你们博世数钱了。你们的新报价我知道了,不过我们还得对比其他企业的报价后才能做出决定。”
  韩皓当然不会立即答应博世涨价的要求,以免让对方得寸进尺。他这个时候有些后悔当初把鸡蛋都放在博世身上,应该提前有所备份选好替代者。
  现在中华集团说实话还离不开博世的支持,坦白而言如果不是自己要发展自主ABS,和博世公司的合作还是非常愉快。但现在博世要从战略上遏制神州精工,双方就再也回不去当初美好的初恋关系。
  神州精工是韩皓肯定要发展的战略性企业,尽管国外汽车巨头如通用、福特等开始切割原本下属的零部件企业,让其纷纷独立开展第三方业务。但这是建立在他们已经发展到非常庞大的规模,足以跟其他独立第三方零部件企业随意议价。并且分离出去的零部件企业如德尔福和伟世通,实际上还是听命于通用和福特的号令。
  国际巨头已经过完河,拆了桥把木板放在一边,而中华集团正准备渡河,必须亲自动手自己找木板搭桥。国外现在的经营模式不能简单套在中国企业身上,韩皓一直明白中国具有自己的国情特色。
  “自主ABS能打破国外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我们必须要抓住机会在这个项目上有所突破。不单为我们自己,也是为所有其他中国汽车企业,这是一种战略性的核武器。
  我们能够自己生产了,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就会有所顾忌,在价格上不至于垄断性定价。可能在我们中华集团来说亏损100万,但放眼全国汽车行业就能降低1000万的成本,这样的生意怎么看都是划算。”
  国产货能够不断逼迫进口货、合资产品不断降价,最终获利的是中国普通消费者。中华和奇瑞轿车的出现,已经让合资老三样车型开启了价格下降之旅。
  韩皓不会为来自外部的威胁而屈服,边打边谈,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拿不到。只要中华集团的ABS产品试产出来,就不怕来自博世的封锁。
  神州精工的动作,不但引发了博世的忌惮,还导致格特拉克方面有所举动。
  作为格特拉克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中华集团与其共同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变速器工厂,生产手动挡MT变速器,其中有将近75%的产量被中华集团消化。
  韩皓一直希望能跟格特拉克合作研发新一代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这是格特拉克的未来战略性发展方向。
  但同样来自德国的格特拉克一直对自己的先进技术非常保密,不愿意跟中华集团共享。在联合了美国德纳公司后,他们决定和美国人联合研发新一代DCT技术。
  之前向中华集团高价转让了4MT技术,格特拉克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报酬。没想到中国人利用4MT技术,开始自主研发5MT技术。
  看到神州精工准备开始生产ABS,德国人内部推断中国人迟早也会在变速器上大干一场。
  这个时候,格特拉克原本就想和中华集团分手单飞的意愿更加强烈。
  现在格特拉克在中国市场已经打出了名头,不少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购买他们的MT变速器产品,不用再依赖于中华集团。
  反过来中华集团现在有75%的变速器需要格特拉克供货,所以德方处于有利地方。一旦中国人掌握了5MT量产技术,那么极有可能把格特拉克踢掉。
  虽然跟博世、采埃孚等零部件企业存在一定竞争,但格特拉克还是属于德国企业同盟成员,他们内部时常会交流信息,共同维护德国整体的利益。
  在这样综合考虑下,格特拉克方面向韩皓提出了分手请求,他们希望能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如同来自德国的老乡采埃孚和大众变速箱工厂一样,享受全部的利益分成。
  在还能自主把控局面的情况下,格特拉克抛弃了中华集团,加入到德方企业联盟的无声围剿当中。
  格特拉克依靠中华集团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反观中华集团也依靠德方技术能够在动力系统上迅速崛起,之前的合作可谓是双赢策略。
  但伴随双方各自实力的变迁,尤其是中华集团发展迅速,已经开始逐渐威胁到外方的利益。为了未来利益考虑,格特拉克做出了他们认为最恰当的选择——分手。
  “股份制是人类在商业活动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可以把仇人变成朋友,彼此之间共同享受利益分红。我们依旧愿意和贵方合作,在变速器项目上合资入股,共同为下一代变速器分担风险。同时,现在的合资项目保持不变,继续我们的美妙旅程。”
  对德方的分手请求,韩皓当然提出了挽留,格特拉克在未来DCT自动变速器上存在技术积累,大众公司已经拿出了样品,所以DCT是未来的一大选择方向。
  中华研究院在CVT研发上依旧陷在泥潭中无法脱身,作为战略考虑,韩皓不得不为其寻找替代的方案,格特拉克的DCT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在变速器工厂方面,韩皓倒是没有想过要和格特拉克分手,MT变速器还会有长久需求,而且还能在DCT项目有所期待。就算今后汽车研究院攻克CVT项目,韩皓也打算继续在MT项目和德国人合作,这能在背后多出DCT的可选方案。
  “我们的股东认为中国加入WTO后,格特拉克变成独资企业会更加符合全球化战略。韩,虽然我们双方合作愉快,但有时候生意就是生意,它不以人的喜好为转移。
  何况,我们独资后会继续履行合同,还会对中华集团敞开大门供货,大家依旧会是合作愉快的朋友。”
  作为格特拉克在中国的负责人,马库斯先生一脸遗憾地说道。
  德国人建议他们主导收购中华集团在合资公司45%的股份,除了支付一笔现金外,剩余用未来独资工厂生产的MT变速器抵扣。
  进入中国近4年时间,格特拉克已经从合资工厂收回了当初的投资,让他们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
  利用未来变速器产品抵扣股份折价,一是可以减轻现金支出压力,二是能继续把中华集团这个大客户绑在格特拉克身上,保证未来一定时间的稳定销量。德国人做生意很聪明,偷偷卖了你还要为他们数钱。
  2001年,韩皓给公司定下稳妥经营的目标,料定今年会比去年日子要难熬,因为新产品一直未能及时上市。但万万没想到,外敌没杀过来,反倒内部先着火,差点烧焦半边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6/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