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校对)第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556

  浙海工业大学的全新图书馆,韩皓捐赠了2000万兴建,算是他回馈母校的善举之一。
  另外他曾经就读的机械工程系,也随学校升级变成了机械工程学院,新的学院将贯彻产学研一体模式,由中华汽车研究院资助,联合进行汽车行业高精技术项目研究。
  韩皓将充分利用位于江州的大学资源,构建起一条学校和企业间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条,让学校科研紧跟时代潮流,再把他们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未来汽车巨头间不会只是企业的竞争,背后需要依靠的是整个国家实力背书,只有国家整体科研实力上去,企业才能从中汲取更多有用的高精尖技术。
  现在是浙海工业大学,接下来韩皓还将和浙海大学合作,把这个国内综合实力前10的大学纳入自己的合作体系。
  校长施从文亲自陪同韩皓在校园内参观,显示学校对这个杰出校友的高度重视,单靠这一笔2000万的捐赠就足以让学校减轻许多负担,也减少校领导跑到上级部门哭爷爷告奶奶般求拨款的次数。
  能顺利让浙海工学院改名为浙海工业大学,施从文也算立了大功一件,校史留名。在普通人看来,“大学”名头要比“学院”显得高大上许多。原本的系也变成了学院,系主任成为院长,这让教职工们纷纷举手赞成。提及在大学工作,可比在学院要让人更加有底气说出口。社会是如此浮躁,在红尘中打滚的人自然都不能免俗。
  一群校领导陪着自己,这让韩皓有些不好意思,不管离开母校多久,他还是那个当初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手舞足蹈的普通学生。
  所谓衣锦还乡,说的就是此时韩皓的待遇,他成为现场所有人的中心,全校师生都以他为荣。
  年仅25岁不到的亿万富翁,全国知名的青年企业家,浙海工业大学最知名的校友,任何一个身份都足以让就读的大学生们疯狂。
  在出席新图书馆奠基仪式和为机械工程学院揭牌后,韩皓应邀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做了一次演讲,算是为师弟师妹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和今后学习的标杆。当然,这个标杆标准实在太高,基本上普通人只能是仰望了。
  韩皓一出场,马上引起全场热烈掌声,就坐的师弟师妹们纷纷站起来垫着脚尖仰着头,想看看这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校友到底长得如何。
  第一眼不算是很英俊,但相貌上让人看了觉得可以信赖,尤其韩皓身上透露出自信从容的气质,举手投足间带有成功人士的气场,还是非常符合大部分新生在心里的猜测和认知。
  “看到你们,我就像看到了6年前的自己,刚进大学时充满了期待和兴奋,唯一和你们不同的是可能我当时长得比你们要土一些。”
  善于自嘲,往往能拉近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伴随底下发出哄堂大笑,新生们觉得这个杰出校友也没有看上去高不可攀。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就是读书是否有用,读大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韩皓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跟新生们分享当前在社会上的热点议题。
  “我们工厂有一名发动机流水线的女技工写了一封求助信给我,提问说她家里有个妹妹马上读高三,但父母不准备让她继续读书,打算让其拿到高中毕业证后就跟村里人南下打工。因为大学学费日趋高涨,家里已负担不起她妹妹读大学的学费,尤其是村里其他同龄人外出打工挣到了钱,有人甚至当上了小老板盖起了新楼房,感觉读书没什么用。”
  韩皓每周都会拆阅公司内部员工写给自己的信件,这是他了解企业基础的一项重要途径。信件其中内容五花八门,有反映工厂问题,有提出流程改造建议,还有表扬、求助信等一大堆。甚至匿名情书都有,不过韩皓都让秘书过滤掉了,只需报送有内容值得一看的信件。
  “这位我们厂的女技工,也就是姐姐,她中专毕业就出来工作,来到华夏工业还没满一年时间,手头积蓄不多。父母不同意妹妹继续读大学,于是妹妹就打来电话向姐姐求助,希望她能说服父母让其继续读大学。
  农村的女孩子许多过了18岁就得独立替家里分担,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南下打工随后找人相亲结婚是她们基本的人生道路。
  姐姐打算用自己的工资收入供妹妹读大学,但她还得说服父母同意这个决定,因为现在她在华夏工业的收入算是她们家的主要来源。
  所以她就向自认为是工厂学历最高的人,也就是我本人求助,让我回答读书是否有用,她该如何用这个答复去说服其父母。”
  语气一顿,韩皓终于把事情来龙去脉介绍完毕。
  “我是本科学历,在我们工厂排名至少在300开外,学历最高的这个称号我可不敢接受。因为我们新进了许多硕士、博士新员工,还刚从美国拉回来了一大批喝过洋墨水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动辄世界名校背景,比我要聪明得多。
  估计这位姐姐把职位当成了学历看待,于是我就利用午餐闲暇时间,找到公司内学历最高的和喝过洋墨水的员工们聊天,询问他们读书到底有无作用?”
  看了一圈台下,发现新生们都被韩皓的话题勾起了兴趣,正等待接下来的答案揭晓。
  “答案出奇一致,他们都说读书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最好的方式。尤其在当今中国,如果你不想随波逐流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大学是你改变人生的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机会。所以,在座的各位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幸运者。
  如果不读书,他们说其人生将会和村里的其他同龄人一样,父亲是种田的,儿子还是种田的,一辈子过怎么样的生活都能看到头。但凡有追求的人,一眼看到自己未来几十年都过同样的日子,都会在内心寻求改变的冲动。
  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前几年这是人们调侃的话语,但我想说搞原子弹的可以轻易变成卖茶叶蛋的,但反过来卖茶叶的永远都无法搞出原子弹。
  读书不会直接给以你工作、财富和地位,但读书可以开拓的你的视野,提高你的学习能力和培养起独立完整的人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读书就是给以了你‘渔’的能力,让你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拥有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
  如果我没有在这里母校就读,那么我的眼光只会局限狭隘于虎山,满足当一家小工厂老板就可以,无法抓住一个又一个行业机会做大做强。管理一个企业不是随便开口动嘴就能财源滚滚,你必须掌握行业各种领先知识,熟悉跟人打交道的诀窍,善于发现每一个行业机会,这些都是你必须在实际中不断摸索学习得来。
  这种学习能力,你们会在随后大学四年中学习得到。大学会给以你们系统的知识培训和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最后在毕业时会给你们一块敲门砖,敲开未来人生道路的大门。
  因此,我给这位善良的姐姐回信,告诉她如果要改变你们全家未来的人生轨迹,投资你妹妹读大学是最划算也是最实际的机遇。当然空口无凭,我给她准备了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韩皓停下来故意卖了个关子,弄得底下新生们更加期待接下来的答案。
  “我把我们工厂内部,大学和中专学历两类员工的平均工资统计数据送给了她,两者将近3倍的数字差距一目了然清清白白。知识是有价值的,而且往往还是高价,对知识的投资无论如何都非常划算。”
  “啪啪——”
  底下新生们开始自发鼓起掌来,为韩皓这样简单粗暴的证明而感到敬佩。
  “另外,我还给了她另一个帮助途径,就是工作满一年的员工,确实生活困难的,都可以帮直系亲属申请我专门设立教育基金会提供的无息助学贷款。我一个人能力有限,无法帮助所有人,但善待自己的员工完全可以做得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和在座的各位都还在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大家一起努力。感谢母校给了我一段不悔的大学时光,这四年是我人生中过得最充实最自在的美好回忆。当然我最后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没能在大学中收获一份爱情,这点希望你们不要学我。
  谢谢大家!”
  干净利落结束了演讲,看着底下一张张充满了活力和青春的脸庞,韩皓内心不由跟着年轻起来,为此还最后不惜自爆糗事。
  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说明了韩皓演讲的成功程度,难得他敞开胸怀展露自己的内心。人生所有的苦痛,最后都会随着时间流逝,成为一个人的宝贵财富。韩皓看着台下举手挥舞的新生,不由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当初满怀冲动傻傻的自己,他们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一百七十九章
烧三把火
  华夏摩托占据了行业第一的龙头位置,伴随轻骑集团的衰落,国内已经没有同行能够直接挑战华夏摩托的地位,至少在三年时间内没有企业能够做到。预计1999年突破200万台的恐怖销量,足以在中国摩托车历史中书写下辉煌一笔。
  1998年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洪灾,经济遭受了很大影响,国家在1999年出台了刺激消费政策,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一波发展小高峰。摩托车行业同样如此,伴随国家逐年加工资的刺激,许多偏远地区普通家庭开始有能力购买一辆摩托车作为出行工具。
  现在华夏摩托的许多新消费者都来自农村,从摩托经销商反馈的信息,第一辆车购买者往往会选择骑跨式的男装摩托,家庭第二辆车更多都是踏板式的女装摩托车,显示出男女泾渭分明的一道阵营。
  作为龙头老大,现在其他摩托车企业主动找上门来,提请由华夏摩托出面,向国家申请改革自1994年开始实施的10%消费税政策。当年看到摩托车行业红火,许多企业一开动生产线就财源滚滚而来,国家启动了摩托车消费税政策。虽然名义上是为了调控摩托车行业,把摩托车列入了奢侈品范围,但实际上由于缺乏税源,从而把主意打到了当时红火的摩托车身上。
  现在伴随摩托车市场激烈的竞争,车辆售价也一落千丈,许多摩托车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10%的消费税着实让大家叫苦连天。而且摩托车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属于大众日产使用的消费品,再按奢侈品定义征税实在说不过去。
  实际上一刀切10%的消费税确实不合理,起不到调控摩托车市场的作用。尤其现在许多摩托车企业利润不足2%,盈利空间都被消费税吃掉了,更加无法升级换代技术。就连一向来坚挺的嘉陵、建设都许久未曾更新换代自己的车型,跟华夏摩托这样平均3个月一款新车投放的速度相比,显得落后于市场潮流。旧产品——市场上卖不掉——无法投资研发新产品——旧产品,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在华夏摩托提倡下,由新改选的摩托车协会出面,提出了对125CC及以下的两轮摩托车征收3%的消费税,125—250CC改为5%消费税,250CC以上为10%消费税。这样既符合我们中国的国情,又达到了控制大排量发动机尾气污染的治理情况,还能让身处价格战漩涡中的国内摩托车企业喘一口气。
  这份经过详尽调研的报告已经通过有关渠道转交到国务院,据悉主要领导已经在其中批示,要求确认事实,尽快弄出符合国情的征税政策。这样的风向,预示着困扰摩托车行业多年的10%消费税极有可能在明年得到修正。125CC以下的摩托车是普通国民出行的工具,不能以奢侈品看待,反倒是250CC以上的两轮摩托车属于这个范畴,可以征收高税率。
  喊了多年没有得到下文的倡议,在华夏摩托出头倡议下点燃了第一把火,就看到了改革的曙光,这让其在业界内得到了广泛称赞。作为摩托车协会轮值主席,华夏摩托勇于承担自己肩上的责任。
  韩皓为何出头,一是为了自己企业发展着想,国家税率低了自己的利润能够增加。二是考虑到整个国家摩托车行业发展,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不能光靠华夏摩托一家,需要许多规模化企业共同协同作战。中国摩托车要走出国门,必须面对日系摩托车的围追堵截,形成统一的合力是必须正确的选择。
  RB能容纳下四大摩托车企业,广阔的中国难道就只能华夏摩托一家支撑吗?
  在战略眼光上,韩皓看得更为长远,在占据国内摩托市场第一之时,还得发挥协同作战的方式,共同对抗日系摩托车阵营。在获得国内桂冠之时,韩皓的眼光已经转到了国外,日系四大摩托巨头才是他心中真正的竞争对手。
  现在越南市场,中国摩托车企业一直互相杀价,窝里斗很厉害,大有我不好过你也别想活着的念头疯狂压价倾销。国内摩托车卖不掉,就全部拉到越南进行疯狂倾销,减轻自己在国内生产的亏损。
  虽然一时间能够抢夺大量市场,但是没有利润进行后续跟进服务,车子一卖了之管它质量如何,这极大影响了中国摩托车的声誉。
  许多越南消费者买了便宜中国摩托车回去,三个月不到就坏了,还找不到售后服务点,弄得口碑很坏。
  虽然华夏合资的熊猫牌进入越南市场较早,本地化策略做得很到位,受到影响不大,但眼见中国摩托在越南做坏了牌子,这对长远来讲是非常不利于中国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一开始老字号出口的价廉物美,到现在中国货被贴上了价廉物烂的品牌标签,不到两年时间。今后其他中国产品想要进入越南市场,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甚至无法打入当地市场。
  当前华夏摩托作为摩托车协会领导者,必须跟中国政府沟通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国内的摩托车企业必须联合起来,不能互相拆台,要保证质量和提供售后服务措施后才能颁发出口证明。
  市场需要政府调控,尤其是对外贸易上,日系企业就习惯抱团良性竞争,大家一起分锅吃肉。他们的行业协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协调各个厂家有序竞争,不要搞坏整个市场弄得大家都没饭吃。
  在越南方面,黎顾华代表的越方利益体也已经提交了相关整治方案,不能再任由来自中国的低价低质摩托车倾销搞坏市场,危及到越方的收入利益。进口关税的提高是必然,而且还规定了进入越南市场的摩托车企业必须在当地具备一定的售后服务能力,不然不给颁发销售许可。
  我们欢迎良性的竞争,不欢迎无序倾销式恶性竞争,韩皓对此发出了如此倡议。
  华夏工业可是打算在越南,乃至东南亚深耕细作,现在是摩托车,将来还会引进汽车,如果现在口碑被人做坏了,将来利益受损的还是自己。
  在摩托协会的出面下,这份关于规范引导中国摩托车企业出口销售的文件提交到了国务院,希望由国家层面牵头有行业协会协助,共同对中国摩托车出口市场做出规范和探索。
  这是韩皓主导烧起的第二把火,为了将来中国摩托车行业集体走出去打下了基础。
  像天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开始禁摩,很快这股风潮就席卷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出台了类似措施,对摩托车在城市行驶进行了各种限制。
  但人们出行的需求不会随着禁摩开始而消失,这股需求依然存在,当前在大城市中就出现了电动车替代摩托车的趋势。
  随着电池电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一种外观长得像普通摩托踏板车的电动车开始出现在街头。
  由华夏工业投资的千纸鹤公司团队依据市场需求,终于推出了新型成熟的电动踏板车。现在已经小规模在天京、沪江等大城市中出售,它拥有跟普通摩托车一样的外观,属于相对小号的摩托车。行驶速度最快可以达到80公里/小时,除了不烧汽油,在使用上几乎和普通摩托车并未有何不同。
  对于这样的新兴事物,韩皓期望有关部门能提前对其规范管理。这种电动车,有人管其叫电动自行车,也有人叫它电动摩托车,标准叫法都不一。除了华夏摩托旗下工厂生产外,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有另外的小厂在拼装生产。
  这种电动车想不到在大城市中一经推出,就得到许多市民的大力欢迎,韩皓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但这样的电动车,现在一是不要驾照,二是不用上牌,随买随走几乎处于行业监管真空。行走在机动车道上的电动车,没有严格监管,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像摩托车驾驶员上路前,需要经过考试培训,对交通安全有认识,现在电动车这一块是真空。趁新事物刚出现,韩皓希望能完善堵上这个漏洞。
  不过他希望把电动车规范管理,还容易引发另外一重担忧,就是政府在禁止摩托车上路后,会不会把这个长得像摩托车的新事物也一禁了之呢?这样会扼杀这个刚萌芽的新兴产品。
  电动车公认为未来发展的清洁能源出行工具,属于绿色环保的产品,国家有扶持其发展的期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5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