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424

  ……
  白晓文再次见到荀彧,赞道:“令君养气功夫不浅。”
  “公子谬赞。”荀彧躬身一礼,气度谦冲。
  白晓文越看荀彧越是满意,道:“曹操已经时日无多,令君何不另择明主?”
  “辅佐大将军么?”荀彧淡淡一笑,摇头说道,“公子可知,我就是从大将军那里逃走的。”
  白晓文摇头,认真地说道:“辅佐我。”
  荀彧说道:“大将军袁绍,春秋正盛。公子固然是豪杰,但要继承尊位,恐怕还需至少二十年。况且,公子似乎并非长子。”
  白晓文道:“不然,锥于囊中,锋芒早晚必现。我要成大业,定天下,自取即可,何须父亲传承?”
  荀彧吃了一惊。
  白晓文笑道:“怎样,令君看我,可堪辅佐么?”
  荀彧默然,最终还是摇头说道:“我受丞相厚恩,断不会做背主之事。公子若要杀我,就请便吧。”
  白晓文摇头:“荀令君有大才,我怎舍得杀害。不过,明日我将奉天子回邺城。满朝公卿,但有不从者,皆视为曹贼党羽,如何处置,自有陛下裁决。”
  荀彧眼中似有不信之色:“陛下未必会轻易迁都。公子莫非诈我?还是说公子动用武力,强行胁迫天子。”
  白晓文笑了笑:“明日朝会,你是尚书令,也需参与。到时候再看吧。”
  看到白晓文要走,荀彧急忙问道:“公子且慢。为何不见丞相四子,难道公子不守承诺,已经加害?”
  白晓文笑道:“令君何必对这四人这般上心。”
  荀彧叹道:“我未能完成丞相托付,已经深感歉疚。若是他的子嗣也被害的话,我于心何安?”
  白晓文眯起眼睛,笑道:“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个提议,不知令君是否愿意?”
  荀彧皱眉道:“公子姑且说之。”
  白晓文低声说了几句。
  荀彧面露不信:“公子不可能守约,何故相戏?”
  白晓文道:“可击掌为誓,若违此约,天人共戮!”
  ……
  朝会。
  汉献帝坐在朝堂之上,看下方群臣拜倒,山呼万岁。
  身边没有了曹操碍眼,汉献帝还是觉得很舒服的。
  想到曹操,汉献帝赶紧又找了找袁熙。
  没找到。
  很好,袁熙恪守本分,在殿外候着呢。
  尽管值守的宫廷甲士,都是袁熙麾下的翼骑兵,袁熙这么做纯属“掩耳盗铃”,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表面工夫是很有用的。
  朝会气氛,和往常不同。
  平素高谈阔论,被视为曹氏一党的官员,都低眉顺目,眼睛只瞅着脚尖,唯恐别人注意到他。
  如果可以的话,这些曹氏官员很想托病不上朝。
  但是,他们做不到啊……如今许都已经被幽州军控制,这是“袁熙”实际控制下的第一次朝会,想不去也不行!
  汉献帝看了看下方群臣,忍住心中的激动说道:“诸位爱卿,今日廷议,有何事上奏?”
  伏完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大将军袁绍之子袁熙,智勇双全,击破曹贼,光复许都。陛下宜宣召他入宫,论功行赏。”
  汉献帝:“准奏。”
  当即便有内宦一叠声宣幽州刺史袁熙觐见。
  白晓文奉诏入朝,气度昂扬,但又礼数周全,向皇帝行了大礼。
  众朝臣无不窃窃私语,话题的中心,无非是“袁绍怎生出这么个好儿子”之类。
  就连荀彧,也多看了白晓文两眼。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今天的袁熙比起昨日,更为容光焕发,颇有些令人心折。
  白晓文身上虽然没有了甄宓的魅力加成,但遮叶牡丹图的加成已经够用了。
  当下,汉献帝论功行赏,赐白晓文千金,封征北将军、关内侯。除了侯爵是新封之外,军职擢升是讨贼诏书中写明了的。
  伏完引白晓文入朝之后,就回到班内。
  白晓文谢恩之后,躬身上奏,又提起了迁都、移驾邺城之事。
  汉献帝听了之后有些郁闷,他很想搁置这件事,坐看袁绍跟曹操拼个你死我活,白晓文帮他守住许都最好。
  不过,白晓文说的也是实情啊,许都粮草被烧,没法防守。
  汉献帝只能看向众臣,征询意见。
  少府耿纪出班奏道:“陛下,许都乃是曹贼老巢,四野皆敌,不能久留。”
  司直韦晃出列道:“许都城破,曹贼必然星夜赶来。陛下宜移驾邺城,暂避曹贼兵祸。”
  旁边又闪过一干臣子,出面力谏,所言大多是劝说皇帝移驾邺城。
  汉献帝看这些人,虽说不能确定他们是否忠于汉室,但至少不是曹操党羽,算是朝堂之上,少有的不吹捧曹操的正直官员。
  汉献帝有些犹豫,看向伏完:“国丈之见如何?”
  伏完躬身上奏:“陛下,自曹贼裹挟陛下至许都以来,气焰日益嚣张,前次屠戮忠良,害死贵妃之事犹在眼前。陛下此次又明发诏书,号令群雄讨贼,若是留在许都,则曹贼归来之后,必不会放过陛下,重新上演衣带诏之旧事。所以,迁都之事,迫在眉睫,不可犹豫迟疑。”
  汉献帝见到心目中的“忠臣”都如此说,终于下定了决心:“就依卿等所言,迁都邺城!”
第1247章
奇袭许都,任务完成!
  那些依附曹氏的官员,虽然有不同意见,但也不敢发言。
  白晓文随即说道:“天子移驾,百官应该随行。”
  伏完等通过气的重臣,都纷纷表态,愿意随銮驾北上,前往新都邺城。
  但是,仍有很多人不愿意。
  一名老臣跪地说道:“臣年迈,邺城水土不服,恐不能随侍陛下左右。乞求陛下赐臣骸骨,告老还乡。”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上,殿内呼啦啦跪倒了一片,那些依附曹氏的官员,也趁机混入其中。
  伏完目视白晓文:“袁征北觉得,这些告老还乡之人,该如何处置。”
  白晓文摆手道:“国丈这句话不应该问我。方今陛下在朝,我等做臣子的,又怎能僭越专断?国丈莫要陷我于不忠之地,和曹贼董卓等同视之。”
  伏完赶紧解释:“老朽并非请将军决断,只是替陛下询问将军的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自然在陛下的手中。”
  白晓文笑道:“国丈忠直之臣,是我错怪你了。国丈询问建议,小子愚昧,却不知道这些集体告老的大臣,面对曹操时,是否也敢这么做?”
  少府耿纪怒道:“这分明是以众意凌迫君上,仍对曹贼心存希冀。”
  汉献帝看着这满地跪倒的官员,内心之中的愤恨不断蔓延。
  白晓文等人的话提醒了他。在曹操专权的时候,怎么不见这些大臣告老还乡?在曹操杀害贵妃的时候,也不见这些大臣出言恳求一句!
  初次“掌权”的感觉,让汉献帝心情更是激动,根本无法理智思考得失。
  “你们……分明都是曹操的党羽!”
  汉献帝猛然拍桌而起,指着殿内跪倒的大臣们,“莫要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干过的好事!尔等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思报效,反而聚众凌迫朕,你们……”
  汉献帝深吸了一口气,厉声说道:“所有不愿随驾北上者,皆视为曹操余党。征北将军袁熙何在?”
  “臣在!”
  “朕命你将曹氏余党,全部押送校场斩首。罪行昭彰者,夷其族!”
  对于汉献帝的这一表现,白晓文并不意外,汉献帝心中积攒的怨毒已深,昨夜见面之时,就力主对荀彧等一干丞相府官吏“收而杀之”,今天在大殿之上,群臣这么不给面子,不愿追随,汉献帝能忍就怪了。
  白晓文这样做有三点好处。
  首先,群臣是一定要跟着迁都的,不然只有一个光杆皇帝,威信势必大大下降。曹操甚至可以伪称白晓文劫走的是个假皇帝,在许都依托百官,另立一个朝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