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9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7/1424

  帐中的气氛,随着袁绍的脸色,变得僵硬了起来。
  逢纪瞥了一眼沮授,心中暗暗嘲笑。你沮授空有智计,不会揣摩主公的性情心思,又有什么用处?
  就在逢纪想要添一把火的时候,忽然李淑仪开口了:
  “主公,公子遣末将送信时,曾有一言,劝主公谨慎防守,不要轻敌妄动,以防曹贼狗急跳墙。”
  袁绍嗯了一声,挥手道:“你且下去吧!这里是高级军议,你一介偏将,没有资格在此。”
  在李淑仪退下之后,沮授说道:“二公子所言极是……”
  “慢来,”袁绍挥手止住了沮授,“曹军本就粮食短缺,现在许都被破,形同丧家之犬。若不趁此机会猛攻,又怎能扩大战果?小儿辈一时侥幸,用奇兵成此大功,但真正到了战事大局,还是欠了些思量。”
  逢纪一脸钦佩:“主公英明!”
  一群吃瓜谋士也跟着附和。至于帐中武将,出谋划策本就不是他们所长,自然是人云亦云。
第1245章
国丈伏完
  袁绍和众谋士筹划,曹操退兵之后,应该如何追击,如何断曹操后路,如此种种。
  沮授深感忧虑,再次开口进言道:“主公,我略通天文,今夜观天象,见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有敌兵劫掠之事。乌巢乃我军重地,主公不可不防。”(注)
  袁绍皱眉说道:“我有大将淳于琼,率精兵两万镇守乌巢,怎会有失?区区星象之言,不足为据。”不理会沮授。
  ……
  许都。
  伏府,原本大门紧闭,但白晓文命翼骑兵叩门,伏府不敢不接纳,不多时就大开中门,迎接公子袁熙。
  白晓文看到了前来迎接的伏家家主、中散大夫伏完,笑道:“深夜拜访国丈,实有要事,幸勿责怪。”
  伏完是伏皇后的父亲,当朝国丈,却也不敢在白晓文面前拿大,拱手说道:“不敢。”然后把白晓文请入府内。
  “不知公子深夜来访,所为何事?”伏完小心地问道。
  白晓文道:“特来拜托国丈一件事。”
  “公子姑且说之。”
  白晓文笑道:“望国丈与忠诚于陛下的汉臣,在明日朝会之时,劝说陛下,迁都邺城。”
  伏完吃了一惊,随即皱眉说道:“迁都大事……须得天子决断,我等臣子,不便参与。”
  白晓文道:“国丈说的不对。迁都之事,关系到国家气运,汉祚延续;固然应由天子决断,但国丈身为重臣,仍有上奏建议的义务!否则诸事都由天子决定,还要文武百官,三公九卿做什么?”
  这话说得有些重,不过伏完不敢得罪白晓文,有心结束交谈,又怕惹祸上身,所以沉吟不答。
  白晓文却是有备而来,他展开一份诏书,递给伏完道:“国丈请看此诏。”
  伏完慌忙接过观看,原来是一封讨贼诏书。
  “公子向老朽传示诏书,这是何意?”伏完有些不解。
  其实他也能猜想得到,“袁熙”占领许都之后,必定要催促天子发诏书伐曹,占据大义名分,这只是攻占许都之后的基本操作而已。
  让伏完不理解的是,白晓文为什么要给他看这份诏书,难道诏书之内别有玄机?他再仔细阅读,但都看不出有什么毛病。
  白晓文笑道:“国丈不必再看了,问题不在诏书之内,而在于诏书之外。”
  白晓文缓缓起身,在房中踱步,徐徐说道:
  “许都粮仓已经被烧毁,我所带领的两万幽州军,没有守城之粮,许都便不能固守,必须返程。也就是说,许都必定会重新落入曹军之手。
  “到时候,这份讨贼诏书被曹操看到,你说会不会重演衣带诏的故事?”
  伏完心惊肉跳,衣带诏事件,曹操满城抓捕,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文武官员人人自危。
  他勉强说道:“这份讨贼诏书,乃是陛下所写……并无其他官员的签名。曹操就算要杀人,也不会累及满朝文武。”
  白晓文微笑道:“没错,曹操不会迁怒于满朝文武,他只会对陛下发怒。但是陛下是曹操万万不敢杀害的,那么……国丈以为,曹操会迁怒于陛下身边的哪一个人,杀鸡儆猴,让陛下再也不敢心生他念呢?”
  伏完脸色猛然一白,他已经想到了后果,嘶声说道:“你……撺掇陛下写讨贼诏书,害我伏氏一门不浅!”
  白晓文摇头,正色说道:“国丈此言差矣!陛下如果要留在许都,早晚重新落入曹操手中,那样的话,伏氏一门必遭祸殃。但如果国丈能联合公卿,劝说陛下迁都,曹操再凶残,也奈何不了你们了。”
  伏完面色变幻,艰难地说道:“我不过是中散大夫而已,并无威望,怎能说服满朝公卿。”
  白晓文再次摇头:“当今天子最信任的,不是满朝文武公卿,因为其中多是曹操心腹党羽。只有少数他心目中真正的忠臣,才最得信任。而向陛下进献衣带诏密谋,坑害死董贵妃满门上下的国丈你,就是串联这些忠臣的不二人选。”
  这句话唬得伏完一跳,面色如土:“公子何出此言?衣带诏之事,与老朽并无半点关系!”
  白晓文笑了笑,口中吟诵道:
  “帝、后勿忧,我举一人,可除国害……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老臣无权,难行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托也……臣有一计:陛下可制衣一领,取玉带一条,密赐董承;却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以赐之……”
  伏完面色煞白,冷汗涔涔而落,心中思量:
  【当日所谋,只有帝后与我三人知晓,这袁熙从何得知?一言一语,和我当日所言略同!听闻他通晓道术,曾在辽东灭除张角,果然有鬼神不测之机!】
  白晓文心中暗暗得意,身为觉醒者,在为数不多的历史演义类位面中,总算能扮演一回先知神棍的角色了。
  需要说明的是,三国位面的生成,是以流传度而定的。纵观三国位面的传记,没有比三国演义流传度更高者,所以三国位面的各个人物、能力、性格、说话方式,也都和三国演义最为贴近。
  就比如赵云的能力值,如果按照三国志(陈寿)的记述,赵云其实并不突出,只有寥寥几行粗略描述而已。
  后世有宋人裴松之注《云别传》补充,虽然有当阳护主、汉中败敌的战绩描写,使赵云形象更为丰满,但肯定不如《三国演义》之中的七进七出的赵云能力值高,强的跟鬼一样。
  三国演义不同于历史,但三国演义,基本等同于灵界三国,区别无非在于人物出场退场时间不同,以及觉醒者造成的影响。
  白晓文有超级大脑,三国演义看过一遍就已经背了下来。对于已经确定发生过的事件,扮一扮神棍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这个国丈伏完,白晓文是颇有些不齿的。
  这老家伙,说他不忠于皇帝吧,又主动出谋划策;说他忠诚吧,又缩手缩脚,尽把危险之事托给别人。可怜董妃啥都不知道,带着五个月的身孕死在了曹操手下。
  后来伏皇后想要除掉曹操,写信给伏完请求他出力。伏完最终不敢像董承等人一样结党密谋反叛,又出了一个主意,让献帝发密诏给孙刘,共同起兵征讨曹操,等到许都空虚再行动。
  不过这次没等密诏写出来,就被曹操发觉,搜到了伏皇后写给伏完的书信,这才导致伏完一家全部被诛杀,伏皇后也未能幸免。
  白晓文仔细思量,感觉伏完虽然忠于汉献帝,但还是明哲保身为第一位,并非死忠。偏偏他又最得汉献帝信任,所以这迁都之事,终须着落在他的身上。
第1246章
朝会
  伏完看白晓文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白晓文却是很镇定,微笑着说道:“天子若是留在许都,则必被曹操迫害,伏氏一族,也难免要步董国舅的后尘。相反,若是国丈肯出力,劝说陛下迁都邺城,我袁熙以父亲之名,担保伏氏满门荣宠,三世不衰。”
  三国时代对于父母还是很看重的。
  白晓文这话,对于伏完来说很有力度,但对于白晓文来说有多少重量,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伏完吸了口气,又长长吐出,颓然问道:“公子若是将天子请到邺城,大将军是否愿意归政于天子?若是大将军成为第二个曹贼,老朽宁死不敢从命!”
  白晓文脸色很正经,严肃地说道:“我袁氏世受皇恩,四世三公,岂会像曹操那样专横跋扈?”
  伏完点头叹道:“既如此,老朽愿意一试。”
  白晓文满意地点头:“国丈真明哲之人。明日便是朝会,国丈可速行事。”
  ……
  辞别伏完,白晓文马不停蹄,又赶往丞相府。
  再次见到荀彧,这位天策佐士在一众兵士的包围之中,并没有慌乱,而是盘膝坐定,闭目不言。
  周围曹操的家眷僮仆,无不嘤嘤啜泣。
  曹操之妻卞氏哭泣问道:“荀令君,我那四个儿子,还有活路可寻吗?”
  荀彧起身拜道:“臣下无能,也不知袁熙会如何处置四位公子。”
  卞氏哭声更高,险些昏厥过去,幸好旁边的任氏等人扶起。
  荀彧叹息一声,再次席地而坐。
  忽有一名幽州士卒出现,传令道:“荀令君,公子有请!”
  荀彧猛然睁眼,起身对卞氏说道:“四位公子的安危,丞相家眷的处置,很快就能知道了。愿夫人节哀,早做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7/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