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之眼(校对)第10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424

  从青州赶来,刚刚参加过燕王封位大典的沮授,开口说道:“天下纷乱,而士燮坐守交趾之地,不敢展足,可知其胸无大志。大王目前之敌,唯有江东孙策而已。江东若平,只需遣一使者,便可捆缚士燮于阶前。”
  田丰道:“大王连年征讨,士卒疲惫。不如暂且休兵,温养民力,巩固雍凉、二川。江东一隅之地,又怎能和中原抗衡?每过一年,我军势力都更强一分,强弱差距便增大一分。不出十年,江东自会遣使请降。”
  沮授、荀攸、董昭、华歆等人,纷纷赞同:“田丰之言,实乃王道。”
  白晓文说道:“孤明白,田公说得很有道理。”
  随即白晓文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孤却认为,征讨江东,迫在眉睫!”
  “我军连战连胜,平定四方诸侯,士气如虹。此时只剩江东一地,更应当鼓起余勇,扫平穷寇。若是拖延下去,心气一泄,统一大业就难了。岂不闻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末路之难也。
  “此外,孙策刚刚占据江东不久,境内世家大族,并未倾心归附。前段时间,听闻庐江许氏的死士袭杀孙策,虽然事败,但孙策与江东世家的矛盾,已经昭然若揭。”
  白晓文加重语气说道:“孙策性刚,不喜怀柔,不能安抚江东世家,短期内必然有内乱。如果给他几年时间,扫平了世家势力,巩固了统治,江东变成一块铁板,再想拿下就难了。”
  众臣纷纷点头,就连田丰也被说动,不再坚持自己的持重意见。
  其实不论是固守疆界,还是征讨江东,都有其道理,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利弊区别。
  所以对于同一件事,立场不同的两人,也许会持相反态度,这是常理。
  白晓文能说服田丰和众臣,一方面是他确实说到了点子上,另一方面,则是他平定曹操、马超、张鲁、刘璋、刘备等各路诸侯之后,建立起来的威信。
  换做便宜老爹袁绍,是肯定无法说服田丰的,说不定还要被田丰死谏一波。
  在燕王府文武官员,达成共识之后,白晓文正式得到了提示:
  “大一统主线任务4:【统一天下】开启。”
  “【任务目标:取得荆州、扬州、交州的实际统治权,完成三国位面大一统。】”
  “你获得了30天的自由探索时间。”
  在这个大一统主线触发之后,白晓文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提示,这是最后一个大一统主线任务了。
  按照灵界规则,最后一个大一统主线,一定是“统一天下”,没有难度要求。
  换句话说,就算白晓文已经拿下江东,整个天下就只剩下交州士燮,他以“统一天下”为目标制定国策,同样会触发最后一个大一统主线任务。
  最后一个大一统主线任务,等于是给大一统收尾。
  当然了,江东孙策阵营,要打下来,难度也不算低。
  毕竟有长江天险,而且北方士兵不习水战;孙策骁勇,麾下又有诸多文臣猛将。
  演义中曹操赤壁兵败之后,也曾多次南征,但都被孙权在濡须口挡住,无法踏入江东半步。
  孙策的武力值,要比孙权强十倍。
  当然孙策也有弱点,正如白晓文所说,他不喜欢怀柔,只喜欢硬刚正面,导致和江东士族关系,并不融洽。这一点,他不如孙权。
  在触发大一统主线之后,白晓文就商议如何下江南。
  沮授说道:“大王不如兵分两路。一路在长江之南,从荆州南部的零陵郡出发,攻打庐陵;一路从江北合肥、皖城出发,进攻濡须口。孙策军顾此失彼,必然无法抵挡我军。”
  白晓文暗赞沮授高明,他所提出的两路,其实大有文章。
  长江之南,攻打庐陵的那一路,是刘备为关羽报仇时,选择的伐吴路线,这一路的好处,是没有长江天险,但山地较多,地形崎岖,后勤补给比较困难。
  长江之北,攻打濡须口的那一路,则是曹操后来历次征江南的路线。这一路,虽说要隔江而战,但背靠淮南,西面就是荆襄,军粮充足,不愁补给。
  只看这是刘备、曹操伐吴选择路线,就能明白天下英雄,所见略同。
  田丰道:“兵分两路固然有好处,但也难免分薄军力。”
  白晓文笑道:“二位之言都有道理。孤决定分兵两路,但具体计划,稍有改变。
  “江南一路,乃是佯攻,只需派遣一员上将,率领两万益州精兵,作势攻打庐陵,牵制孙策的精力即可。
  “另一路乃是主力,我亲率大军出征。不过,我不从合肥、皖城发兵,而是走这里。”
  看到白晓文手指的位置,沮授惊咦了一声:“江夏?”
  白晓文点头说道:“没错,江夏四郡,孙策刚刚夺取不久,根基还不稳固。况且这里和我们拥有的荆州五郡接壤,反倒和江东隔着长江!我们先取江夏,可以迅速打开局面。”
  沮授点头说道:“大王选择这里,确实有道理。不过在夺取江夏四郡之后,与孙策相隔茫茫大江。我军要凭借水军,和孙策决胜于长江;以我之短,攻彼之长,恐怕有凶险。”
  董昭道:“以大王天威,亲征江南,谁敢不臣服?”
  白晓文笑了笑,随即说道:“就这么定了。江北之军,由孤亲自统领;江南佯攻之军,谁人可堪重任?”
  田丰道:“镇东将军张郃可以。”
  沮授也推荐张郃。
  白晓文点头:“张郃以巧变著称,庐陵地势崎岖,正适合他一展所长。不过智略方面,还需一名军师辅佐,我意属贾诩。”
第1363章
荆州,襄阳
  对于贾诩的智谋,田丰、沮授等谋士,都是很服气的。
  合肥之战,贾诩出色地完成了防守合肥的任务(划去),击败了孙策大军,使其折损近半,狼狈退回江南,环环相扣的奇计,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沮授还是说道:“贾诩与张郃,向来不曾见面,恐怕不易磨合。臣愿随张郃之军,建言献策。”
  白晓文摇头说道:“不可。孤亲征江南,正欲将邺都重任,托付与你,怎能让你随军南征?邺都乃是孤根本之地,不容有失。”
  沮授有些意外,他本来兼任了青州刺史,这次是参加燕王大典而来,没想到白晓文对他另有任用。
  白晓文也是没有办法。
  本来,他可以把邺都托付给田丰,就能高枕无忧。
  但是,白晓文晋封燕王,逼迫皇帝废后,邺都形势,已经是暗流涌动。谁知道那些忠于皇帝的朝臣,心里是怎么盘算的?
  这可不是死了一个伏完,就能让人放心的。
  一旦事情有变,仅靠田丰一人,恐怕不稳当。
  白晓文的打算,是召来沮授,让他与儿子沮鹄,一文一武,共同守邺都防务。至于朝堂上的动静,董昭自然会加以注意;皇宫事务,也有华歆等人盯着。
  只有这样,白晓文才能安心。
  至于贾诩辅佐张郃,白晓文表示,不用担心磨合的问题。
  张郃不像关羽那样傲慢,他本身又有一定的韬略,贾诩只要将计策的原委说出,张郃一定能理解贾诩的用意,进而听从。
  要不是张绣在军中的威望还不足,白晓文其实想让张绣、贾诩两人负责江南一路的佯攻,连磨合问题都不用考虑了。
  不过,张郃也有张郃的好处,就像白晓文说的,张郃的优点是变阵,最适合南方山地崎岖的地形,会让士兵得到相应的加成。
  配合贾诩对战局的把握能力,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佯攻转为真正的奇袭,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有两万军队呢。
  谁让白晓文家大业大呢?江南一路派出两三万益州川兵之后,白晓文还能再拉起十万大军,从江北出征。这是孙策阵营绝对做不到的——尤其是在孙策新败,五万大军死伤一半的情况下。
  ……
  接下来的几天,白晓文整顿兵马,筹集粮草。
  而甄宓也在挑选各大门阀的秀女,为燕王充实王宫。
  久居邺都,一直侍奉公婆的甄宓,终于体会到了白晓文的权势。
  仅仅是接了一项替燕王选侧妃的事务,就有诸多世家门阀,辗转托人拉关系,带着礼单找上门来。
  这些请托,大多是通过甄氏一族传来。
  甄氏也没有办法,毕竟河北、河南士族,大多是世代姻亲,同气连枝。要是拒绝了,脸面上都不好看。
  当然,到了甄宓这一关,还是精心用意,为白晓文选了十五个名门淑媛。
  其中河北七人,河南四人,另外还有四人,来自雍凉、荆州。
  汉中和益州,因为路途遥远,地方偏僻,这次就吃了亏,没有机会进献美女上来。
  白晓文有点猝不及防。
  因为西凉马氏,也献上了“秀女”,不是别人,正是马云禄。
  这还不算,韩遂也凑趣,送上了自己的宝贝女儿韩绮,其实就是米国大妞卡蜜儿。
  关键是,甄宓第一时间就通过了这两人……
  卡蜜儿还好说,毕竟是觉醒者,而且人家明确表示,对男人没兴趣,无非就是逢场作戏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2/14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