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821

  萨珊和罗马大概是在元朔十五年就已经达成协议,他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自己的国内进行前期准备,到了元朔十七年初旬阶段才接触另外的国家。
  汉帝国表现出来的姿态过于霸道,对待一些国家的行为只有还算讲点理和彻底不讲理两种。
  要是萨珊或罗马单独一个过来站出来表示自己要反抗汉帝国的霸权,被接触的那些国家有一个算一个都会摇头。
  他们也不傻,不管是萨珊还是罗马,单一个无论怎么看都会被汉帝国按在地上摩擦,得是多么失心疯才会跟着蹚浑水?
  如果是萨珊和罗马联合起来,再拉上一些区域性强国,大概是二加五以上的模式,事情的性质就有些不太一样了。
  自汉帝国出现在各国视野之内,他们是知道汉帝国很强,单对单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被按在地上摩擦,是那种无视距离有多么遥远,汉帝国逮住谁都能一顿痛揍的现实。
  波斯人已经表示,战事顺利的前提下,各国联军或许是能杀进西域,借葱岭的复杂地形,在那边进行拉锯战。
  各国……包括萨珊自己,其实谁都清楚事情才不会那么容易,他们前期或许是能依靠出其不意占一些便宜,但是在汉帝国境内进行拉锯战什么的,失心疯了才会有这种臆想。
  波斯人靠谱一点的保证是,他们哪怕是举全国之力都会在陆地上至少将汉人挡在米底以东。
  米底是萨珊的中部行省,等于说波斯人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心理准备,与汉帝国开战之后可能会失去米底以东的东方疆土。
  波斯的东部疆域大部分是戈壁或沙漠,只有黑海和里海的边上才有适合生存的环境。他们敢做出那样的保证,是鉴于只要是人类就受不了跨度数百里的沙漠或戈壁,同时已经在黑海和里海的两条狭长走廊修建绵长并且纵深的防御工事。
  要是第一波军队正式与汉帝国的安西都护府所部开打,萨珊下一刻就会进行举国动员,训练国内的青壮年是必要程序,再来就是对人口最多的阿拉伯族裔进行强拉壮丁。
  萨珊自己的人口应该是有个五六千万,事关生死存亡拉起百万军队也不是第一次干了。他们境内的阿拉伯人至少有个四五百万,不管不顾地拉炮灰,怎么也能凑合四五十万吧?
  沙普尔二世已经对君士坦提乌斯表示,只要盟友们在资金和军需方面能跟得上,萨珊拉起一支两百万人的军队根本没什么压力。他甚至表示,将另外那些国家拉下水,各国凑一凑怎么也能凑出一支五十万人的部队。
  已经进入到匈尼特的波斯人军队,那一支被汉军发现的八万步骑,其中的三万就属于萨珊。这个也是沙普尔二世给格伦巴底斯的定心丸,表示萨珊这一次绝对是玩真的,不是要糊弄匈尼特。
  同时,罗马也有五个军团已经进入匈尼特境内,其中的两个是正儿八经的罗马军团,另外的三个是来自附庸种族的辅兵军团。他们的总兵力到了六万,对于罗马来说其实已经不算少了。
  另外的一些国家和部族,凑一凑也有个十来万,他们就属于那种暂时还没有被安西都护府察觉到的敌军。
  李匡和赵长现在需要考虑的事情没有什么复杂的方面,既然格伦巴底斯不想活了主动挑起战争,安西都护府当然是集结部队怼上去,一定要好好教格伦巴底斯怎么做人。
  安西都护府需要进行考虑的是,面对格伦巴底斯来找不痛快,他们这一次是只简单的消灭前来侵犯的敌军,还是再一次杀进匈尼特。
  “匈尼特人疯了,丁零人一定也会有动作的吧?”赵长摸着下巴一脸愉悦地说:“他们算是难兄难弟,短短时间之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格伦巴底斯有行动,不会忘记拉上西高车的。”
  李匡早就想到这一方面,他对有战争能打也是高兴的态度,只是真没琢磨明白对方为什么要发疯。
第1026章
出乎意料,情理之中
  敌军来了八万?李匡是按照程序针书写公文发向长安以及出巡中的天子行辕,同时对辖区的某些区域进行了动员。
  也幸亏汉帝国的新制度,都护府在面对军事威胁的时候有权对辖区百姓进行动员,要是还向之前的朝代,地方将领根本无权出兵和动员,以安西都护府只有一个军的兵力,这一次或许是要糟?
  不过,李匡的这一次动员也仅是“例行公事”的意思,真没有将匈尼特人的主动进犯太当一回事。
  他们一些小局部或许是有过失败,大体上却是一直从这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说白了就是真的骄傲了。
  按照汉军的思维,有敌军来犯,没得说,直接就是怼!
  惯性思维之下,李匡一点打防御战的想法都没有,将安西都护府的内政交给了赵长,他自己则是当天的上午点兵,下午就率领集结起来的部队向喷赤河开拔。
  一听有战争能打的安西都护府将士,他们非但没有半点排斥,相反是全体进入到振奋和激动之中。
  对于他们来讲,没有战事才是最可怕和可悲的事情,一旦听到有战事能够参与,一个又一个比谁都欢天喜地。
  没办法,汉帝国的制度在那里,想要获得什么地位和待遇,一切就是看爵位。
  那么爵位又是怎么来的?可以用很多的方式去获得爵位,却是没有什么比上战场用敌人的首级来获取爵位更加直接和高效。
  想要财帛?去战场取敌人首级啊!
  想要土地?去战场取敌人首级啊!
  想要美人?去战场取敌人首级啊!
  想要地位?去战场取敌人首级啊!
  想要……去战场取敌人首级啊!
  对于汉人来说,敌人的首级就是想要获取的一切,尤其是对白身的人来讲,想要跨越白身到有爵位者的第一步,敌人的脑袋就是垫脚的必需物!
  “这一次来犯的敌军有八万?”
  “听说比八万更多。”
  “那着实是好!”
  “当然好了,敌军数量多,兄弟们才够分。”
  并不是所有汉军正卒都是有爵者,他们之中有些人是运气一直不太好,参军入伍了那么久没机会亲自手刃敌人;有的则是刚刚从郡县兵体系补上来,还没来得及参与战事。
  一些还是白身的士卒需要敌军的脑袋来让自己成为有爵者,他们比谁都渴望爆发战争,好让家中增加百亩土地,家宅的门板上也能悬挂表示有爵位的标志。
  本来就有爵位的那一批将士,他们渴望参与更多的战事,依靠胜利累积的次数来让自己的爵位升上一升,获得更高的社会待遇,获取更多的实际好处。
  一支有追求的军队从来都不缺乏对战争的渴望,他们带着渴望投入战场,想的就是杀死敌人,用敌人的脑袋来换取想要获得的一切!
  姑墨的汉军开拔,他们会走沿着北河的路线,途经疏勒、捐毒、休循,再向东南方向拐弯抵达喷赤河。
  沿着北河一线走是合理的安排,西域这个地方就是依靠绿洲与河流才能拥有足够的水源,要不满布戈壁和沙漠的前提下,小股人马都难以获得水源,数千人的规模想要保证用水更是困难。
  李匡在姑墨点兵,第一批带走的是驻守幕府的三千人马,后续还会有从后方调集的各部驻军和征召起来的辅兵。
  安西都护府当前只有一个军的编制,也就是不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又被分割成了大大小小的三十余驻地,除了西线比邻匈尼特长期有不低于三千人的驻防部队之外,就属都护府的幕府所在地兵力多一些,再来就是白龙堆了。
  白龙堆的战略价值一直以来都不低,除了那一边有大型产盐地之外,还是西域各族主要的贸易集中地,同时也是驻守西域的汉军后路,哪能不做重视。
  这一次李匡除了下令征召西域的汉人之外,还派人前去乌孙,给予乌孙的命令是让他们集结至少五万的骑兵。
  乌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匈奴人还在的时候,乌孙人一直是在匈奴与汉室这一边左右摇摆,汉室灭亡之后乌孙是放飞了自我。
  东汉灭亡期间,放飞自我的乌孙恰好是陷入了内乱。
  等待司马一家子重新一统天下再次进军西域,乌孙人是随着“惯性”再一次选择服从西晋,对西晋重新控制西域有一些贡献。
  比较可惜的是西晋的好景没有维持多久,先是中原爆发胡乱,后面干脆是来了个“衣冠南渡”,驻守西域的西晋军队失去了后方,除了极少的晋军能够撤回中原之外,大部分晋军是被察觉出端倪的西域各国联合起来消灭。
  在西域各国消灭驻守西域的西晋军队期间,乌孙南部的一些部落是对晋军进行了庇护,导致这一次汉人重新西晋还能遇到一些西晋将士的后裔。
  鉴于乌孙干了那些还算令人看得过去的事情,也是汉帝国暂时没有功夫去进行兼并,乌孙虽然依然是分裂状态,却依然保留着国祚。
  当前的乌孙拥有大小首领数十,他们不管对内是什么态度,对于如日中天的汉帝国却是保持着最大的敬意和乖顺。
  安西都护府虽然只有一个常备军的编制,半个月之内能够征召并整编起数量不低于三万的汉人辅兵部队,却是长期有一支数量为五千的乌孙骑兵在为安西都护府服务。
  这一支为汉帝国服务的乌孙骑兵,他们平时是干一些脏活,诸如前往消灭某地敢于反抗的西域人,被通知前往哪里消灭某一支马贼。
  由于汉帝国正处于如日中天的态势,乌孙人对于能为汉帝国服务是一种感到自豪的情绪,非但不觉得东奔西走为汉人干脏活有什么不对,相反还深深觉得骄傲。那是因为其余人想替汉人干脏活还不够资格。
  波斯萨珊这一次想要组建反汉轴心,不是没有考虑过拉乌孙一起。他们一番观察下来,得出的结论是乌孙人给汉帝国当狗,不但当得相当的开心,还当狗当出了自豪感,认为接触之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乌孙人卖了,也就没有拉乌孙进入反汉轴心联盟。
  可以说波斯人的看法很正确,乌孙人要是知道有那么一个反汉轴心,他们可能会内心挣扎那么一下下,然后将波斯人要反汉的消息捅给汉帝国知道。
  乌孙是四分五裂的现状,并不是一个整体,力量无法集中的前提下,跟着反汉纯粹就是作死。他们不知道汉人在将来会怎么对待乌孙,那些表现出跟随汉人的那些部族大有越活越滋润的模样,日子还是得过且过为好。
  安西都护府的调兵命令被送往乌孙各部,大多数乌孙首领是想都没想就开始集结人马,按照安西都护府制定的路线开拔;少数的乌孙首领会进行一些思考,不是犹豫要不要听从安西都护府的号令,是琢磨着能不能多带一些人马。
  按照前几年的经验,乌孙人坚信跟着汉军作战绝对不会失败,他们很享受在战场上获取胜利的感觉,对于战后能够分润一些战利品更是喜欢。
  结果嘛,李匡只是要求乌孙各部出兵三万,到后面前往集结的乌孙骑兵却是大大超过三万的数字,达到了六万的规模。就是这六万人马有些不讲究,岁数太小太大的有,女人更是不在少数。
  在李匡率军往西面行军的时候,位处喷赤河西岸八十余里之外的一个要塞已经进入到交战状态。
  要塞是被修建在一处山体的山巅,山脚到山顶的沿途必然也会有修建工事。
  驻守在要塞的汉军将士有五百余人,除了正卒之外,还有一支刚刚运送诸如刀、枪、剑、戟和箭矢的民夫辎重队。
  “来得很快!”武周是这一个要塞的最高指挥官,他前面已经下令进行战争准备,就是没预料到敌军的推进速度会那么快,导致辎重队前脚刚到,敌军后一脚就抵达:“敌军只是留下三千左右,其余的敌军绕开了。”
  从武周所处的位置向东北方向看去,能够看到几片的黑影正在移动。他有参加过军中的培训,懂得目测数量,看去并不像只有八万敌军规模的样子。
  不止是要塞的东北方向有敌军,西面和西南面都能看到敌军,目测敌军的规模绝对超过十五万。
  “生狼烟!”武周已经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将敌军的规模通知后方!”
  匈尼特才多少人,完好无损的匈尼特都无法组织起一支十五万规模以上的军队,上一次又遭遇那么惨痛的打击,不到一年却组织了十五万以上的大军,这不是开玩笑吗?
  他们这一个要塞并不是在西域境内,算起来是在匈尼特的国境之内,只是因为上一次打出了一个三百里以上的缓冲区,匈尼特人撤了个干干净净,倒是汉人和归义胡人大批涌入,安西都护府也就顺势往前修建了一些军事建筑。
  “敌军要进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