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1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524

  一位约摸六十岁的天文学家解释道:“即使引力波望远镜用大量的护甲保护,依旧有损坏风险。主要危险不是宇宙微粒,而是来自太阳的伽马射线。”
  “太阳经过爆炸后,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形成了一颗类似于白矮星的星体。这个演变过程还在持续进行,虽然活动相比以前弱了许多,但依旧有可能飚出高能伽马射线。”
  “……要是这些伽马射线恰好打到望远镜上,什么护甲都没有用,统统都会瞬间融化。虽然被击中的概率不是很大,但依旧存在。”
  于易峰点点头,这也是他比较担心的问题,就算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他也不想去冒。
  他转头问向几个材料学家:“有没有什么不错的解决办法?我们目前最好的防护材料能不能挡住伽马射线?现在只要你们给我一个准信,无论是资源还是能源任你们挑选,务必要保证引力波望远镜的安全!”
  “只要一句话,可以?还是不可以?”
  其中一位最负盛名的材料学家,名叫西莫夫,他沉思了很长的时间,最终还是为难地摇了摇头。
  “恒星级别的伽马射线,不是我们的材料科技能够抵挡的。除了诺亚号的外壳,无论是火星飞碟材料也好,绿光文明材料也好,全都抵挡不住……”
  “除非我们能将整个防御装置造的又大又厚,几十上百米厚的那种……”
  “我们的飞船飞行速度接近光速,在外边建造东西也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将大质量的东西搬出去,会平白损失飞船的速度……”
  说到这里,西莫夫顿了顿,“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再等几年。我们离太阳越远,被伽马射线击中的概率也就越小。而且太阳的活动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因为接近光速运动的关系,我们里边的一年,相当于外界的五年左右。”
  于易峰听懂了。他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个问题短期内是无解了,要么就是冒风险,要么等一段时间……
  科学就是这样,不可能因为某个领导的意志而发生任何转移,连外星材料都没办法做到的事请,人类材料就更做不到了。甚至连行星级别的超级舰队,都被超新星化为了星际尘埃,足以见得伽马射线的强大威力……
  除非像诺亚文明那样,科技进步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方,他们或许能够操纵宇宙常数、宇宙规则、物理定律等等,才能让诺亚号的船壳安然抵抗住整个超新星。
  自然地,西莫夫也不可能因为于易峰很严肃地一段话,就冒然答应他。
  这些科学家都是属于人类世界顶尖的大科学家,自然不是好大喜功之辈,对于没办法做到的事请,他们不可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能够做到。这完全是个人品德问题,这些大科学家能够到达如此境地,自然有一番自己的道德标准。
  于易峰皱着眉头,感觉非常犹豫,是要冒风险呢,还是再等几年呢?
  “我认为还是等几年比较好。”那位年纪较大的天文学家开口道:“按照目前的星空图,我们的前进路线上并没有其他的恒星,距离21.3光年处的187J3X1号恒星已经是最近的一颗,也是我们比较好的选择。”
  “就算我们用核弹爆炸来改变运动方向,只能改变一丁点……”一位物理学家说道:“在这种速度下,我们能改变的幅度很小很小,基本不可能让飞船正对着飞向187J3X1号恒星……”
  实际上和物理学家探讨了之后,他们普遍认为改变方向会造成诺亚号大量动能的损失,而人类目前的资源短缺状况,需要较强的相对论效应来进行赶路。
  眼见如此,于易峰也只能沉下心来。
  事实上,他也觉得自己太过急躁了些,他真的想快点早一颗行星,摆脱目前这种资源窘迫的困境。
  但就算有了精确的星空图,人类也没法隔了几十光年就调整方向。毕竟这可不是用手掰一下水龙头就行,而是得用大当量的核弹轰炸,必须慎之又慎……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沉下心思,不再过问这个天文学的问题。他只是一门心思抓着社会制度改革以及其他科技方面的进程。
  不得不说,人们的科研方向实在太多,诺亚号上的三万名科学家都有些不够分配。
  飞碟造物、火星病毒、长寿病毒、绿光无人机、完美素、曲率空间、太阳爆炸等等据……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涵盖了科学的各个领域,生物、物理、化学、航天航空等等无所不包,任何一点的突破都能点亮大量的科技树。
  一份份科研报告如同流水线一样,科学技术的突破仿佛不要脑子一般……
  忙并快乐着!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
  以往几次的忙碌是为了应对生死危机,但现在的忙碌完全是人们自找的。
  社会制度在大改,飞船结构在大改,科学的脚步也跟上了步伐,让人有一种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感觉。
  与此同时,于易峰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许多深奥的报告,他终于能渐渐看懂,许多高深的课题,他也能够说上几句了。
  一行行公式,一个个定律,蕴含着无穷的韵味以及美感,每当解开一个难题的时候,那种喜悦是无与伦比的。就连于易峰都有这种感觉,更何况那群首当其冲的科学家了。
  他们狂热地工作,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荣誉,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欢。
  以至于政府又开始强制规定最迟下班时间:晚上十点。超过这个时间一律不许待在实验室!
  为此还引发了一波小小的抗议……当然,抗议无效。
  首先,材料学终于有了大规模的进展,有了这么多外星材料的启发,要是还没进展,这些科学家简直就是猪了。
  菲利克斯、西莫夫等人盛情邀请于易峰,参加这次新材料的发布会。
  一个划分时代的材料发布会!
第十二章
超合金系列
  这一次的材料发布会,可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在某个领域内的小圈子里转悠,而是面相所有科学家甚至所有大众!
  大批量试验已久、性能可靠的新型材料,终于被一一展示了出来。
  材料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用到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无论是机械制造、武器制造还是航天工程,都得靠性能足够的材料支持。光靠以前地球上的材料,已经不足以支撑要求越来越高的各种尖端机械。
  所有,这一次材料发布会也格外振奋人心!
  “这倒要关注一下了。”于易峰喃喃自语道。
  有些新材料于易峰已经知晓了,但普通民众不知道。这一次发布会是面向整个文明的,目的便是让所有人都知道目前材料科学的进展。
  本次发布会由宣传部进行了转播,整个诺亚号上的人都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发布过程。当然,人们也可以亲自前往会场进行参观……
  “各位观众朋友,正如你们看到的那样,我手中这块明信片大小的银白色物质,是一块防辐射有机金属。它的防辐射能力是同体积铅板的13倍以上,而且它有一个非常优异的性能:特别的柔软、轻便甚至可折叠……”
  “事实上我们抗击超新星的防辐射墙就部分采用了这种新材料。它的分子结构来源于火星病毒中的衣壳……”
  解说人员是一位资深记者与播音员美女,她曾经报道了火星病毒的整个抗击过程。
  为了介绍这些新材料,她也事先费了不少功夫。
  “好了,观看本节目的各位……我们都知道,宇宙中到处都可能充满危险:低温、辐射、缺氧都会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而这种防辐射金属的出现,弥补了以往材料史上的空缺,它的造价并不高,甚至可以批量生产。”
  “这种材料的出现也意味着我们能制造更加轻便、便宜的宇航服,能给各个核子实验室带来更加安全的实验环境……”
  “在这里,我们有请嘉宾朗逸飞博士,新型防辐射有机金属的发明者,让他来为我们解说‘辐射’对人类所产生的危害……”
  于易峰也在几名熟人的陪伴下参观整个会展大厅,不停地点头。
  许云进、赵耀等人异常兴奋地左顾右盼,他们不是科学家,但也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科学”的氛围。
  “新型的防辐射材料确实不错,但它还不是整个会展中最杰出的作品。”兰波博士有些得意地说道。
  最杰出的,当为一套名为“超合金系列”的金属材料,以及一种……新型的高温超导材料!
  这两种才是真正跨时代的杰作,是本次材料发布会的主角。
  “超合金系列”,作为一个材料系列,当然不是一种,而是足足有十七种!
  这个系列由六十多名科学家共同完成,而兰波正是其中的一位科学家,也难怪他这么得意。
  于易峰在超合金系列的展示台前驻足。这里已经围了许多科学家以及大量的工程师,新材料的出现,对各种工程的提升是巨大的。甚至基诺夫工业工厂也得慢慢更新换代,以达到更高的产能。
  看到表格上的一系列参数,于易峰不由得暗自点头。
  “这是超合金α,本质上是一种铪合金,分子结构式为XXX。我们受到飞碟材料的启发后研制出来的。它的熔点非常高,估计在8400度以上!下边的火力电站大都也是用这种金属建造的。”
  “它的强度也不错,大概是特种钢的三倍左右,而且非常耐腐蚀……”
  兰波博士向于易峰解惑,作为这一个系列发明者之一,他对超合金系列可以说了如指掌。
  听到这番话的时候,赵耀惊奇地抬头问道:“怎么只有8400度,难道这个熔点很高吗?下边的岩浆不是说有几万度?超新星不是有几亿度?我们的诺亚号怎么扛下来的?”
  赵耀的一番话就像一盆冷水似的,兰波直接卡壳了。他满脸涨的通红,不知道下一句话应该说什么……
  于易峰却是头也不抬地说道:“八千度多已经够高的了,要知道我们以往的材料,最多只能承受三四千度的温度,现在活生生提高了一倍多,你还嫌不够?不懂就不要乱讲。”
  “哦……”赵耀抓了抓头,反正也不尴尬。他被批评的次数多了去了,脸皮厚的很。
  兰波挠了挠脑袋,然后介绍下一种:
  “这是超合金β,它的特点是非常轻巧,而且强度也足够大,主要的金属元素是钛以及锂。同等体积下,它的质量只有传统铝合金的三分之一。所以这种超合金是制造太空飞行器的良好材料……”
  听到这里,许云进也起了兴趣,他仔细看了半天后,又把那块黑色的金属拿在手中颠了颠,确实非常轻巧。“强度足够吗?轻飘飘的,摸起来有点虚啊……”
  “这种超合金……质量不仅比铝合金轻,强度却与特种钢差不多。”兰波博士说到这里又有些得意起来。
  身后的王宇凡恰到好处地发出一声感叹:“要是放在地球,这个专利就值几个亿吧?如果以前的波音773要采用这种材料……”
  “几个亿估计还不够,你想想,所有飞机都用上这种材料,能节省多少燃油?节省多少开支?”
  “飞机的主要费用就是燃油啊……”
  就在众人不停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于易峰却在思考其他东西。
  这种金属可以说是专门为飞行器量身定做的,也不知道小型太空梭的研究究竟怎么样了?按理说进展应该不错,毕竟人类还得到了绿光文明的无人机作为参照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