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24

  4个人而已,这个家庭总能找到一种不错的分配方式……
  以此类推,只要这锅“饭”的分量足够,就算是五万人的大家庭也能找到合理的分配方式,而且人们心中不会有太多别扭。
  但这一点非常困难,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也需要长时间的默契配合……
  趁热打铁,在社会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园等相关教育机构也开始依次部署。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已有半年多的时间,教材的编写、教师的筛选以及相关培训工作也接近尾声。
  年龄最大的孩子,是时候上幼儿园了……
  孩子是一个文明的延续,而教育扮演着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和教育的产物。
  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这段时间会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1920年,在印度的米德纳波尔城,人们常见到有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终于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
  这就是“狼孩”,婴儿长期与狼生活在一起,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就是一匹狼,他们生活方式和狼没什么两样。就算回归人类社会,接受心理辅导,也很难恢复正常。
  这也证实了人类婴儿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人类婴儿给动物抚养,他就会变成动物。
  如果送给绿光人抚养,他的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会更加接近绿光文明。这个婴儿长大以后,也会和绿光人一样,以“礼”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认为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别扭。
  同样的,如果一个婴儿从小生活在共产社会,从小生活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那么他会理所当然地以为,这个社会本来就应该这样的,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平等、自由,每个人也应该寻找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
  虽然人类本身的基因携带了自私、懒惰等等不好的东西,但这些欲望会受到社会的改造,降低到最小化。
  这就是于易峰他们的真实想法,如果这一代人改造不成功,就改造下一代人,一代又一代地改造下去,素质总是会越来越高的。
第十章
大概位置
  就在整个人类社会制度进行大改的时候,飞船内部的改造工程也一样没落下。
  大型冶炼中心正在加班加点提纯矿物材料,同时使用库存的各种钢材与合金,对诺亚号的“蜂巢结构”进行修补。
  当然,人们修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有部分空洞是不需要修补的。按照某些生物学家的说法,诺亚号的上中下层大幅联通,有利于大型生态圈的形成。为此,一大波生态学家特地制定了详尽的改造规划。如果这些技术能够实现,诺亚号中可能会形成真正的云朵以及自然降水!
  不仅如此,生态系统大幅改进的同时,各个功能性区块也将重新建造,除了目前已有的居住区、工业区外,还将额外建造商业区、娱乐区、学校等建筑。
  于易峰坐在舰长室里,看向一份报告,岩浆区火力发电站的建造工作也在有序进行……
  这方面倒是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那堆岩浆处在高重力区,需要大量的新型材料,而且那里非常炎热,负责建造的机器人经常罢工……
  不过磕磕绊绊下来,第一座试验型的火力电站终于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工了!
  第一座火力电站,功率在200万瓦左右……
  于易峰没有担心,而是一种淡淡的喜悦充满心间。
  不单单是他如此,许多知情者也是如此,为第一座火力电站兴奋着。
  这些岩浆可是超新星留下的宝贵能源,数量众多,能够利用起来必然是不错的。能源这种东西,人类从来不嫌多,因为可以用来提取人们短缺的生活物质。
  比如那些氧化物,可以从中提取氧气,而氢元素作为宇宙中最多的元素,也非常容易收集,两者一合起来就是水。
  人们利用各种化学、物理等方法,只要舍得消耗能源,水、化肥、有机物等短缺物资还是能制造出一些来的。
  于易峰将这些报告暂且放下,需要回复的,写上“批准”以及“同意”。
  然后他又看向科学家们的报告。
  科学家的报告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但是数量特别多。
  现在人们处于一个非常安稳的研究环境中,也没有什么飞碟、外星人出来搅局了,所以各式各样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
  人类终于有时间来进行各种科研活动了!
  其他的小进展暂且不说,其中的一份报告特别引起了于易峰的主意。这是一个由天文小组给出的报告,在报告中,大致测算了诺亚号飞船的运动方向。
  于易峰心中一动,这倒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了,没有一颗行星的资源做后盾,在宇宙空间中乱飞总是一件没有安全感的事请……
  太阳的位置位于猎户臂的一个支臂上,大概介于人马座和尔修斯之间,可以说是一个穷乡僻壤。
  按照这份报告,诺亚号的运动方向正是通往人马臂的方向……
  也恰好是银河的核心方向!
  以目前的运动速度看,诺亚号跑到人马臂估计要一两千年的时间,算上时间的相对论效应,人们感受到的,也得两百到四百年……
  看到这里,于易峰感觉有些不妙,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几百年也实在太漫长的了!
  好吧,至于什么猎户旋臂或者人马旋臂倒是无关紧要。他最关心的是能不能遇到一颗恒星或者行星。
  通常来说,恒星都会伴随着行星。只要是类地行星,人类就能从中获得资源。什么资源短缺、能源不足统统不再话下。
  他们现在的这种资源短缺情况,倒是有点像绿光人当初的情况了……
  诺亚号的运动轨迹可以说是一条直线,以人类的能力,只能用核弹稍稍改变一点点运动方向;当然也科研用向外抛弃物资的方式,让它减速甚至停下来……
  如果这条运动轨迹恰好能扫到一颗恒星的范围,那就太好不过了。人类完全能够让飞船停下,然后慢慢地飞到一颗行星上。
  但如果,路线偏离了恒星0.1光年或者0.01光年,人类的技术就有些无能为力了。就算0.01光年的距离,也能让诺亚号飞个几百上千年的……不管承不承认,事请就是这样。
  “恰好在飞行路径内遇到一颗恒星,这个概率非常渺茫啊!”
  于易峰也知道这个希望不大,银河虽然恒星繁多,但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银河中心。
  对于附近的悬臂,一立方光年的恒星密度还没有千分之一颗,人类哪有那么好运?!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核弹稍稍改变诺亚号的运动方向,纠正它的运动方向,驶向近一点的恒星系统。
  但是……速度这么高的情况下,想要改变谈何容易?丢出去核弹的质量又不能太大,否则会因为诺亚号的奇特性质把整个飞船的速度给降低了。
  “真是麻烦……”他抓了抓头发,继续往下看报告。
  因为诺亚号飞船接近光速运动的关系,宇宙空间中的微粒很容易把探出去的科学仪器打成太空垃圾。就算探测器躲在诺亚号运动方向的背面,再加上厚厚的防护层,也只是延长了观测时间,又有可能被背后的伽马射线打爆。
  科学家们曾经做出过各种尝试,对外界进行观测。但是射电望远镜损坏了一台,效果却并不好。
  因为望远镜只能看到运动方向背面的星体,而没法看见诺亚号前进方向的星体……这有什么用?
  以至于人们只能根据以往的星空图,大致推算自己的位置,距离诺亚号21.3光年处,有一颗名叫“187J3X1”的恒星系统,上面有四颗行星。
  如果按照诺亚号目前的运动轨迹,最近的距离,大约是0.67光年!
  0.67光年,还是太多了把!
  于易峰皱了皱眉头,大致的推算放在这种场合是不行的,到时候,就算偏出距离只有0.01光年,也大大超出了人类的航行能力。
  看到这里,他终于知道这群科学家想干什么了……必须要用到引力波望远镜,才能进行精确的测量,然后才能制定计划!
  毕竟引力波望远镜看的不是直来直去的光,而是无处不在的“波”!它能轻易“看到”被诺亚号遮挡住的部分。
  但……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这台外星造物被高速粒子打爆了怎么办?
  就算引力波望远镜,也没办法在诺亚号的内部探测外界,必须探到宇宙空间中才行。
  要是万一损坏,人类根本就没办法将它修好,坏了可就彻底坏掉了!
  于易峰脸色有些阴晴不定,他感觉下不了这个决心。
  “不行,要先研制高强度的防御护甲,必须要确保引力波望远镜的安全问题。引力波望远镜绝不允许损坏!”
第十一章
科技大发展
  光凭这一台引力波望远镜,人类的观测能力就超越了绿光文明。
  不仅是于易峰,所有天文学家也把它当做了宝贝,所以这个问题也只是在报告中提了提,没有正式上纲上线。他们都知道,引力波望远镜不容损坏。
  于易峰随即给几个天文学家、材料学家以及物理学家打电话,让他们来舰长室一趟,共同商讨问题。
  确定人类的位置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人类下一个落脚点,但引力波望远镜也同样重要。
  他必须和这些科学家把问题探讨清楚……
  “……于舰长,对于您这个问题,损坏的风险肯定是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