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571

  “请转致王娘子,多谢她一片苦心了,我会用心使用。”
  “杜郎君不用客气,我家娘子说,倘若杜郎君道谢,便请婢子回复说,杜郎君令娘子有万金回报,如今仓促之间,只能回馈如此一些小玩意,已经很过意不去了。预祝杜郎君此去马到功成,平安归来!”
  “既如此,我也预祝她继续日进斗金,财源广进!”随口说道了一句,杜士仪突然生出了玩笑之意,遂又添了一句,“另外,你家娘子老是这般料敌机先,难道不怕和她打交道的人压力太大?”
  见那婢女先是讶异,随即抿嘴一笑,再次裣衽施礼后便转身离去,杜士仪这才把东西放回去,再次低头端详着手中尚未合起的匣子,却发现旁边多出了两双好奇的眼睛,竟是岳五娘和罗盈不知道什么时候围了过来。前者仿佛寻常女子似的,眼睛只好奇地盯着那一枚色泽微带黑黄的琉璃坠,后者则是在瞅了好几眼之后,鼓起勇气向岳五娘问道:“岳娘子喜欢这坠子?日后若我瞧见了一模一样的,我买了送给你!”
  “谁要你买?”岳五娘又好气又好笑地侧过了头,见小和尚面色绯红,她便似笑非笑地说道,“杜郎君既然和琉璃坊那位千金有些交情,我喜欢的话,日后请人送我就行了,何必花大价钱去买?”
  知道岳五娘便是这脾气,杜士仪也不理会她的戏谑打趣,只是那不小的匣子拿在手上实在是麻烦,他索性把琉璃坠子贴身藏了,随即将匣子放入了马褡裢中。眼见王翰正在和张说的从者钱林说着什么,两个书史亦在旁边,杜士仪算了算赤毕回去要带来的人,便转身朝那些已经预备停当的卫士走了过去。大约是得了严令,众人连忙躬身行礼不迭。他颔首吩咐不用多礼,再一打量众人眼色,见虽则大多都还镇定,却也有不少心不在焉,甚至神情低落。
  “可有是家中独子的?”
  尽管不知道杜士仪缘何问这个,但众人面面相觑了片刻,还是有人应了一声,见杜士仪示意出列,那三十出头的卫士立时走了出来。紧跟着,杜士仪又问了谁人儿女尚幼,谁人只有单亲,待挑出了整整六个人,他便沉声说道:“此去蔚州,人不宜多,我和王郎君还另有随从,你们就都留下吧。”
  闻听此言,被他点出留下的那六个卫士顿时全都大吃一惊。尽管张说治军严谨,严令之下无人敢违命,可蔚州动荡之际,就这么一丁点人前往,若有万一就是去送死的,谁人心中没有忐忑惊惧?此时此刻,见杜士仪一副不容置疑的口吻,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正犹豫着搬出张说的将令,杜士仪却又说道:“此事我自会禀报张使君,你们不用多言了。至于随我和王郎君同行的人,也不用一味忧惧,大家都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倘若那些降户真的敢作乱,那等着他们的便是灭族之祸!”
  见杜士仪一个名声赫赫的文士,说话却如此直白,一众卫士诧异之后,不禁都觉得心头那沉甸甸的感觉为之一松。等到杜士仪点头离开,竟真的去禀报张说,无论是被点名留下的,还是要随行的,一时都不禁轻声议论了起来。
  “杜郎君倒是好胆色!”
  “若没有那胆色,张使君怎会撇下长史署那么多属官,单单挑上他?”
  “别提了,吕郑两位兵曹都想着立时发兵朔州和蔚州,谁愿意去送死?”
  “若是送死的话,张使君又怎会亲自出马?真要打起仗来有什么好处,那些铁勒人也不是吃素的!”
  等到杜士仪请得张说允准回来,王翰等人亦全都预备好了,草草用过昼食,一行人一一上马出了长史署,继而径直驰往太原城外城北门。然而,与人会合时,当杜士仪看到赤毕四人以及王翰点名要的一对双胞胎护卫之外,还跟着个黝黑的家伙,他顿时大生恼怒。
  “怎么把田陌也带出来了?”
  “实在拗不过他,他说杜娘子行前就嘱咐过他,不论什么事都形影不离。”赤毕的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无奈,见杜士仪上前厉叱了田陌几句,小家伙死硬就是不肯走,最终只得将其留了下来,他顿时松了一口气。审视了随行人等一番,待发现人数竟比之前自己见时更少了,他不禁又皱眉问道,“杜郎君,怎么随行人只这么一丁点?”
  “这不是去打仗,兵贵精而不贵多,张使君调派的卫士,我把那些家中儿女尚幼,或只有单亲正待奉养,抑或是独子的卫士留下了。”
  “这……”赤毕见杜士仪示意他和其他人上马起行,剩下的半截话便不好再说出来。
  杜士仪自己还不是家中独子?须知家中还有个幼妹翘首盼归!
  而杜士仪等人出了太原城时,张说也已经挑好了随行人等,预备随时动身。然而,动身之前,他还不忘将王毛仲所派的第二个从者召了来,却是随手指着案头那一个竹筒,淡淡地说道:“回去禀告王大将军,我已经按照他的主意,把杜十九郎派去蔚州横野军安抚突厥降户了!”
  那从者确是和前头送信的从者一拨抵达太原的,却是依照王毛仲的吩咐,有意逗留在太原城看动静。为人富有智计的他当听得中受降城那一场屠杀让朔州蔚州突厥降户为之震动之后,遂拿着主人信物立时求见张说,出了那么一个主意。可此时此刻听得张说如此说,竟是让他将如此回函带给王毛仲,完全是自作主张的他终于忍不住露出了几分惊惧之色,可在张说的利目直视下,竟是一个字都难以反驳,只得讷讷答应接过了竹筒。
  长史署后头官舍之中,王容站在一片幽静的竹林前,想到刚刚婢女白姜的回复,尤其是那句和她打交道的人压力太大,她不禁莞尔。历来和她打交道的人,不论男女,总要摆出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来,谁人会说道什么压力太大?但愿,这位言行举止每每出人意料的杜十九郎,能够平安载誉归来!
第209章
变生肘腋
  由太原至蔚州的官道,经秀容、雁门到蔚州,一路凡九百余里,当杜士仪这一行人日夜兼程赶到如今蔚州治所安边县的时候,已经是走了两夜一天。有过前一次在长安洛阳之间快马加鞭疾赶了一次的经历,这一回走夜路,被众人护在当中的杜士仪虽然满身疲惫,但一路顺顺当当。而那双股之间火辣辣的疼痛,也在踏进蔚州州署,面对上上下下那种凝重气氛的时候,被他完全丢在了脑后。
  蔚州地处面临突厥的最前线。唐初没入突厥,虽设郡,却一直侨治他地,直到贞观年间大破突厥,方才还治灵丘。而随着开元年间始终厉兵秣马的默啜可汗身死,突厥四分五裂,如拔曳固部同罗部在内的铁勒诸部请降内附,李隆基从张嘉贞之议,在蔚州北面安置,更将五部降户编成了横野军,兵员凡三万人,隶属天兵军,移于山北,有军情则合兵征讨,没有则各自放牧,如今便属于朝廷尚未动兵的使节,横野军只有同罗部的营帐在。而蔚州的治所则是从灵丘移到了原本横野军所在的安边县。
  无巧不成书,蔚州刺史杜明泽正是出自京兆杜氏。虽和杜士仪之间的血缘关系早就出了五服,可杜士仪及第之后名声赫赫,就连他镇守这等边陲之地的刺史,也已经从家书之中得知过京兆杜氏出了一位天子嘉许的状元郎。因而,见并州那边不是发天兵军兵马,而是派了杜士仪和王翰来安抚横野军那些铁勒降户,他最初呆若木鸡,随即便不禁气急败坏了起来。
  “荒谬,荒谬,这种时候就算要安靖抚民,也应该派大都督府那些属官来!十九郎你如今尚未授官,就算得圣人钦点观风,也大可不接此事!”
  “多谢叔父关切,张使君既然自己亦是以身犯险,我又何惜此身?”
  嘴上说得大义凛然,杜士仪心里却苦笑不已。想想张说那骂人毫不留情的性子,但使他真的拒绝,天知道这位会在背后使什么幺蛾子,事到如今,他总不成把一个个高官大员全都给得罪了!他定了定神,见杜明泽仍是僵着脸不说话,他少不得冲着王翰使了个眼色。
  后者当即站起身来,对着杜明泽诚恳至极地说了好一番话。不得不说,王翰若是不喝酒,言行举止风度翩翩,俨然世家公子。而作为太原王氏的嫡脉,亦是并州一带有名的才子,在他的劝说下,原本坚决不肯放两人从此地通行的杜明泽终于松了口。
  “放你们前往横野军可以,可决不能只带这么一点人!”
  “叔父,就算带再多的人,一旦同罗部生乱,数千之众席卷而来,别说我带再多的人也于事无补,就连蔚州亦是难以幸免!”杜士仪再次对杜明泽深深一揖,随即一字一句地说道,“其实,叔父的顾虑我也知道,不过是怕我初出茅庐却乱逞能。然则张使君派了我来,借重的只是奉旨观风这个名义,真正派用场的,是通悉同罗部上下人情的从者和书史,更何况还有精通突厥语的王郎君!如今耽误不起时间,否则万一有事,叔父亦恐难辞其咎。”
  见杜士仪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杜明泽虽痛惜族中难得出一个进士及第的才俊,却被张说这么乱点将令,也不得不妥协。他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声若洪钟地说道:“既如此,你和王子羽这就带人去吧。只不过,你不妨对那些首鼠两端的降户挑明了,别说并州天兵军尚有兵员,就是定州威州等地,同样是广驻兵马!倘若他们及时悬崖勒马,圣人必定优容,朝廷必定优抚,可要是他们敢作乱,到时候那就等着瞧吧!”
  杜明泽终于答应放行,一行人却也不至于就这么以疲兵之态径直赶往横野军,当夜便在州署中休整了一夜,次日一早方才启程。杜士仪本还担心岳五娘身为女子兴许会体力不济,可当清晨看到脸上变得更黝黑的岳五娘精神抖擞,他不得不苦笑自己有功夫担心她,还不如担心自己是否挺得住。当众人从安边县城西门出发之际,杜士仪驰出老远突然回头看了一眼那城墙,心中忍不住生出了一个念头。
  虽则作为蔚州州治的安边县城墙还算高,可这蔚州境内一座座城池之外,还散居着众多百姓,真要措不及防打起仗来,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些百姓!
  从蔚州安边赶往横野军这一路上,却是没了之前那平整的驿道。尽管王翰是太原世家子弟,可到这里认路就不在行了,若非有张说派来的向导,王家那一对双胞胎护卫也显然老马识途,这一程要穿过原野山丘小河,所行又都是小路,极其容易迷失方向。
  当众人沿着一条林间小路策马缓行,远远在最前头探路的一个卫士就要踏出林子之际,他仿佛听到了什么,突然勒住了马,侧耳倾听片刻便打手势吩咐后头的人停下。看了一眼杜士仪,他就一跃下马,竟是悄然往林外潜了过去。不消一会儿,他便回转了来,面色竟是一等一的凝重。
  “外头的河边应该刚刚有过一场厮杀,有几匹将死的马在嘶鸣!”
  当杜士仪一行人小心翼翼从树林中鱼贯而出时,人人都看见了河边那倒伏的十几具尸体。尸体上有的插着箭支,有的则是刀伤剑伤密布,不少都是死不瞑目,而他们那些尚完好的坐骑显见都被人牵了去,地上倒伏的重伤战马发出了一阵阵让人揪心的哀鸣,仿佛是求救,也仿佛是临死前的呼号。几个卫士上前查看了一番那些尸体,为首的便快步回转了来,言辞谨慎地说道:“死的应是铁勒人,其中一个服色华丽的被人割了脑袋,至于其他的应该是随从。”
  这一路上始终不声不响的钱林此刻终于变了脸色,他二话不说便下了马,冲着那卫士厉声说道:“带我去看那没了脑袋的人!”
  卫士们都事先得过张说吩咐,道是关键时刻定要听钱林吩咐行事,因而自然不会违逆。而杜士仪和王翰对视一眼,两人几乎全都毫不犹豫下马跟了过去。等到了那具没了脑袋的尸体前,尽管尸体在日头底下散发出了一阵阵让人恶心反胃的气息,但杜士仪几乎第一时间闭住了鼻息,索性只用口呼吸,那种冲击感就好多了。那种扑面而来的惨烈感让他不自觉想起了京兆府试日前夜长安城外的那一场劫杀,可下一刻,他就看到身前钱林从尸体上找出了一枚骨牌,随即惊呼出声。
  “竟然是失突干……该死,怎么会是失突干!”
  王翰听得眉头大皱,当即喝问道:“失突干是谁?”
  当初张说在岳州沉沦挣扎的时候,钱林也一直跟在身边,此后张说渐渐升迁,他也始终没离过身侧,从幽州到并州上任的时候,他便跟着张说改道蔚州,特意从横野军经过。那时候,此刻地上这具尸体还是同罗部内附这一支族长毘伽末啜的亲弟弟失突干,对他们热情款待,痛骂默啜可汗残暴无道,继位的毗伽可汗仍是对铁勒诸部大肆攻伐,临走前张说兴致大发题字相送,而失突干则送了一匹骏马作为回礼。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关联,张说才会信心满满地让他带着两位精通横野军情形的书史以及寥寥卫士随杜士仪而来!
  可这种事,眼下怎好说出口!
  见钱林眼神闪烁,可因为地上那具尸体而极其沮丧的表情却藏都藏不住,杜士仪就是猜也大概能猜出几分端倪来。然而,王翰却比他心急,见钱林一言不发便要反身上马,他突然一伸手挡在了人前,随即声色俱厉地说道:“张使君既是让你随行,你这支支吾吾的算是怎么回事?有话直说,须知这横野军之行非同小可,若是因为少了信息酿成大错,你担得起责任?”
  “如今再贸然前去横野军只是送死!”钱林终于转过身来,面上满是懊恼,“失突干乃是同罗部族长的亲弟弟,从前张使君路过横野军时,他还曾经殷勤相待,眼下他既然死了,显然同罗部已生巨变!当此之际,应当立时驰归蔚州告变,然后报请张使君处置……”
  钱林尚未说完,王翰便已经勃然色变。杜士仪本想开口说话,但只听一个卫士突然疾呼一声敌袭。眼见得一众卫士突然摆出了警戒的态势,他立时往他们那排开阵容的方向看去,就只见远处仿佛有十几骑人朝这边驰来。当勉强能看得清楚那些人身上异族服色的时候,对方却突然勒马不行,随即发出了响亮的呼哨声。听到那声音,最初带人查看尸体的那个卫士一时脸上血色褪尽。
  “是探马!这是铁勒人告警的呼哨,快,退入林中,否则就来不及了!”
  尽管对于钱林二话不说就要赶回蔚州去的决定有些踌躇,但那些发出呼哨声的铁勒兵马显然并非好意,这一点王翰也好杜士仪也好,都能清清楚楚地觉察出来。一时间,众人当即跃上马背,拨马就往刚刚林中来路退去,果然,当最后一骑断后的卫士亦进了林中,就只听倏然箭响,几支羽箭便声势凌厉地追了进来,一头深深扎进了一棵树干上。等到众人深入林中,跳下马后忙不迭地四散各自挑选树木掩盖身形,杜士仪突然觉得身边有一阵幽香,侧头一看方才发现,他身边竟是挤着三个人,除却赤毕之外,便是岳五娘和小和尚罗盈。
  “他们……不会追进来吧?”
  小和尚才结结巴巴问了一句,就只听赤毕嘿然冷笑道:“怎么不会?既然连族长的亲弟弟都杀了,这些人必然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反叛,这时候有功夫说理,还不如思量动手!杜郎君,那位张使君坑你坑得不轻啊!”
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胆
  听了钱林的话,杜士仪已经明白,正如他所料,张说派他来,完完全全只是借他一个奉旨观风的名义,其实早有安排。然而,计划不如变化,张说的盘算是基于在同罗部中有交好的族长之弟失突干,而且又派了与人很是熟悉的钱林来,可谁曾想,同罗部分明已经平生内乱,最最关键的人已经死了!
  “坑就坑吧,我接下来的时候就知道多半是个坑,可却没想到会真的掉进去。”
  杜士仪在崔家就是赤毕当陪练,而如今是第二次和这个可靠的汉子一块度过生死关头了,不知道是因为太熟悉还是其他什么缘故,他竟是还有心情开了个玩笑。等到林外马声嘶鸣不断,还有人用听不懂的话大声呼喝什么,耳畔的利箭离弦声却是暂时没了,赤毕方才嘿然笑道:“杜郎君,就算从前我跟着已故赵国公做哪些最危险事情的时候,也不像跟着你,总能遇到这种最惊险刺激的场面。”
  知道赤毕的脾气,杜士仪不禁反问道:“那你是后悔了?”
  “不,应该说是高兴才对。”赤毕随手握刀上挑,将一支射过来的箭轻轻拨开,这才似笑非笑地说道,“从则天皇后到中宗陛下在位那些年,是大唐开国到现在最乱的一段时间,没有之一。整整一二十年,王侯公卿身死族亡的事情不计其数,崔家这样一直低调的,也免不了要养我这样的死士,以便于如有万一,能够悄悄把家中子弟转移出去一些。否则,都像当年柳奭那样自己死了,阖家被贬为奴婢,到最后大赦回来只剩下一个嫡系男丁,岂不是几乎就此绝灭?所以到后来,诛二张,有我;诛逆韦,也有我。尽管是朝不保夕才拼死一搏,可我过惯了惊险,这种太平年间平平淡淡的日子反而过不下去了。”
  杜士仪听着赤毕这些话,心中不禁想起了那些习惯了战场的雇佣兵,倒不觉得赤毕这种思维有什么出奇,待瞥见身侧岳五娘眼睛灿若晨星,而罗盈则是满脸崇拜地盯着赤毕直瞧,他顿时忍俊不禁,危机临头的紧张感消失殆尽。而在这时候,外头那不知道多少兵马终于忍不住了,随着几声呼喝,立刻有几十骑人鱼贯而入冲进了林子。
  此时此刻,杜士仪不得不感谢如今这天气里那郁郁葱葱的林木和各色野草灌木。隐匿身形的同时,他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最初提刀杀进林子的这些铁勒人不过才进来不多远,后头便已经有几个卫士现出了身形。就只听几声惊呼之后,一行人最后头留下的只有两匹空无主人的坐骑,而草丛中的厮杀声结束得极快。尽管有反应过来的敌人朝着分散奔逃的那几个卫士射出了箭,但剩下的却没去理会同伴的死活,而是杀气腾腾地下马四处搜索了起来。
  “居然又是林中混战。”赤毕轻轻吸了一口气,随即看着岳五娘和罗盈道,“你们两位,谁有把握悄悄去探一探外头究竟多少人?除了我们起初看到的那上百人,是否还有兵员?如果他们有几百上千,我们只能留人断后,然后撤了。但要是人少,还能挺着打一场!”
  “我去吧。”
  岳五娘几乎想都不想便答了一句,不等罗盈反对,她便笑着说道,“我在王屋山中练剑的时间绝对比你念经的时间更多。放心,我可不是只有花架子。”她一面说一面又斜睨了杜士仪一眼,收起笑容一字一句地说道,“杜郎君,可千万别忘了,你答应过要帮我的忙,千万照看好自己!”
  等到岳五娘轻盈地没入了林间,须臾就已经难辨踪影,赤毕轻轻赞了一声,待见林间已经厮杀处处,他便看着满脸失落的罗盈道:“小和尚,杜郎君就交给你了,张使君那些卫士虽则确实有些能耐,但人毕竟太少,我得去帮他们一把,否则回头大伙都休想囫囵回去,先顶一阵子再说!”
  “小心些!”
  杜士仪只来得及叫了这三个字,就只听赤毕口中发出了犹如鸟叫似的鸣啼,那虎背熊腰的体格竟矫健地穿梭在密林之中,须臾便难以找到踪影。而连答应都来不及的罗盈呆呆看着视野之中那些溅血厮杀,尽管那天晚上在安国寺,他第一次真正和人厮打就占了上风,可佛门用棍就是因为讲究不见血,他忍不住闭上眼睛念了声阿弥陀佛,这才结结巴巴地问道:“杜郎君,我们怎么办?我……我没杀过人……”
  “你不是想当大将军吗?大将军哪有不杀人的!”杜士仪看着小和尚紧紧握在手中的齐眉棍,还有那满脸紧张的表情,一时也不想再打趣他了,略一思忖,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极其应景的主意,“我们就敲人闷棍吧。”
  刚刚来时杜士仪就注意到,这片密林占地广阔,却因为是蔚州到横野军的必经之路,所以林中这条道路走的人多了,供一马通行并没有问题,然而其他地方却林荫茂盛。正因为如此,他在推断之中,便觉得外头那些横尸的人也曾经想过避入林中,可却没来得及进入就被赶上杀了。刚刚他们逃入林中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是下马潜伏,自然也是因为在此地打个伏击,远比被人撵在后头还能平安赶回蔚州来得有把握。
  林中的兵器交击声,喝骂声,受伤甚至垂死的呻吟和惨叫穿插在一起,林中栖鸟早就被惊动得四处扑腾翅膀乱飞,至于其他野兔野鼠之类的亦是不知道被惊起了多少。再加上茂密的树冠遮挡了大部分阳光,让人很难分辨出密林深处的情形。当两个已经弃了马的铁勒骑兵满脸警惕地握刀在林中穿行时,他们突然只听到了一阵清晰的呻吟,侧耳细听便分辨出是自己没听过的汉话。两人对视一眼,当即一前一后互相掩护,往声音去处探了过去。
  尽管他们也并不知道这些唐人是什么来头,可杀了失突干的那些人得到的是每人两匹马十口羊的赏赐,这些唐人的脑袋也不会值太少!
  “人在那!”
  “已经半死了,过去割下脑袋请功!”
  那倚在树后几乎动也不动,只能发出呻吟的垂死唐人让他们俩异常兴奋,再见附近没有敌人,两人几乎想都不想便快步赶了过去。当打头的人凶悍地当头一刀冲着那人劈了下去的时候,就只听背后传来了一声闷响。他大惊之下一回头,却只看见一条棍子轻轻松松撂倒了自己的同伴,而紧跟着,那棍子竟是朝着他迎头落下。他慌忙侧身躲避,可下一刻,脑后却是传来了呼呼风声,紧跟着他后脑勺一阵剧痛,立时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用计诱敌加上打闷棍,竟是不见血就一举拿下两个人,罗盈现出身形时,面上满是兴奋之色。而杜士仪从树后那披着自己外袍的假人旁边露出身形时,也不由得长长舒了一口气。林中那些厮杀声并没有结束,他尽管担忧,却并没有太好的解决主意,所谓的打闷棍,也不过是聊解焦虑而已。
  此时此刻,他示意罗盈望风,在地上找回了那枚铜胆后,随手扯了一把树叶擦了擦收入皮囊中,又先收了两人武器,随即便搜了搜他们身上。然而,除却那些零零碎碎的火石铜钱等物之外,他却没有找到太有价值的东西,唯有两块仿佛是写着姓氏名讳的骨牌,只是鬼画符似的,他一个字都不认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