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4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7/571

  如此一首仿佛荡涤人心的曲子唱完,虎牙也没那么纠结于杜士仪不得不放手朔方河东两镇了。想想也是,太宗年间固然有侯君集谋反,可侯君集却还去煽动了废太子承乾;高宗年间长孙无忌的所谓谋反罪名就根本是假的,即便是武后当权期间,除却越王李贞反叛、徐敬业骆宾王之乱,其余像样的大臣或是武将造反一件都没有,而且但凡造反,全都是拉起虎皮做大旗。更不要说开元到天宝,造反谋逆的大多都是脑子发昏的人。
  而历朝历代以来,即便天子无道,率先揭竿而起的也往往全都成了别人的垫脚石。莫做出头鸟!无论有多大的异心,大义名分都是不能丢的!
  同样在花萼相辉楼上,太子李亨却压根没资格,也不敢去掺和御前那场争执。李林甫硬是把杜士仪往他身上扯,他曾经一度吓得魂都没了,等发觉情势并不像他预料到的那么糟糕,他方才渐渐平静了下来。今天这种场合,原本只有太子妃有资格出席,可张良娣仗着是天子的表外甥女,出现在这里时,没有人说一个不字。故而见夫婿面色微白,张良娣便低声说道:“三郎,你如今臂膀尽断,陛下应该不会对你如何。”
  李亨后宫之中的女人大多都已经不年轻了,故而年轻貌美的张良娣对他来说,可谓是可以解忧的良药,听到这劝慰,他就轻松多了。眼看李林甫竟是渐渐落了下风,他甚至不禁生出了几分快意。可一想到杨玉瑶还有生育能力,他的眉头就又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三郎也不用担心杨淑仪,她在宫外可还有个儿子,陛下能给她一个名分就了不得了,即便她有儿子,也当不了太子!而三郎只要有这储君名分,有朝一日就能够号令天下,所以,还请只管放宽心!”张良娣素来胆大,既然成了东宫妃妾中最高的良娣,她自然也有自己的野望。因此,三言两语安抚了李亨之后,她便悄声说道,“三郎如今要做的并不是广结援图自保,而是让陛下觉得平庸无害。”
  尽管心里分外不甘心,但李亨想想李瑛的遭遇,想想自己痛失韦妃和杜良娣,而韦家和杜家几乎被连根拔起,他不禁垂下了眼睑。
  忍字头上一把刀,他还要等多久?
  李亨在心里哀叹之际,御前的嘴仗终于告一段落。
  李林甫再也维持不住滔天怒意,恶狠狠地瞪着杨钊,而杨钊则是笑得从容自若。因为,他提出的新任河东节度使人选裴休贞,就在刚刚竟是通过了!他根本不在乎裴休贞是不是和杜士仪有关系,关键的是,他终于当众又赢了李林甫一次!
  尽管李隆基又伸手召了安禄山来,好言抚慰了几句,可今天这一幕戏剧性变化却已经有无数人暗暗记在了心里。
  此一时彼一时,朝中恐怕要变天了!
第1060章
儿女之孝
  杜士仪力荐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至于窦铭,他只是顺嘴那么一提,横竖节度使缺位,以节度副使递补,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成与不成只在天子决断。他又不是神仙,只隐约觉得李林甫应该会跳出来反对,而杨钊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却没想到会演变成那样一场针锋相对的较劲,而且最终杨钊竟然胜过了李林甫!所以,当确切消息传到他耳中时,他便明白,杨慎矜和王鉷双双落马的后续效应终于显现了出来。
  问题不在于杨慎矜和王鉷双双获罪身死,问题在于,人人都认为杨慎矜和王鉷是李林甫的左膀右臂,可事到临头李林甫连心腹都保不住,这个说一不二的宰相显然已经走下坡路了,这时候谁还会依附上去?要不是罗希奭乃是李林甫女婿张博济的表外甥,说不定也会另寻门路。
  至于杜士仪请辞二节度一事,朝臣们固然私下叹息一代新人换旧人,昔年风光无限的杜士仪也走了下坡路,可民间百姓们的看法却是截然不同。有的说杜大帅虚怀若谷,不好名利,有的说杜大帅成全部将诸如此类云云,当初他在天子面前那所谓为国镇边疆的豪言壮语,更是蔚为流传。就连杜士仪长年和妻儿家眷分居两地这样的家事,也成了长安军民百姓扼腕叹息之事。
  “既然杜大帅儿女都留在长安,何不奏请带上夫人随行漠北,也好有个照应?”
  “杜大帅又没有双亲需要奉养,若是夫人愿意同行,自然应该成全!”
  如是声音渐渐传开之后,当杜士仪自己得知此事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民间盛赞自己让出朔方河东二节度的高风亮节,他能够预想到,因为这是自己刻意去让人去宣扬的。因为有了这样的铺垫,日后在他受到攻击的时候,就可以将这种风评引导到另一个方向。可是,这种风潮渐渐蔓延到了王容身上,他就有些始料不及了。他当然希望妻子能够伴随在自己身边,可这种事情千难万难,更何况这就意味着,杜仙蕙和杜幼麟姊弟就得自己留在长安,他如何放心得下?
  此刻正是他打算启程前夕,他正在书斋中对留守长安的干将交待事情,门外突然传来了承影的声音:“大帅,不好了,夫人在寝堂大发脾气,要责罚二位郎君和娘子!”
  一听这话,杜士仪登时大吃一惊。王容虽是严母,但对于三个儿女也从来不会动辄发火责罚,更何况是三个人一起。一瞬间,他隐隐约约猜到了这几日外间那些流言的来历,二话不说就立刻出门赶了过去。才刚到寝堂门口,他就只听得里头砰的一声,显然是王容一怒击打了扶手。
  “你们如今一个个都大了,翅膀硬了,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一声不吭就自作主张,简直是胆大包天!还不肯说么?到底是谁出的主意?”
  尽管前来通风报信的承影急得脸色通红,跟随在侧的干将亦是满脸不安,杜士仪踌躇了片刻,却站在门口,没有立刻进去。在里头又是久久一阵沉默之后,突然传来了一个又急又快的声音:“阿娘,是我的主意,和阿兄阿弟都没关系!”
  “蕙娘,你少胡说八道,明明是我的主意,是我不忍心看着阿娘一直在长安独守空房……”
  “阿兄,你的脾气谁都知道,就别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了!阿娘,我实话实说,是我知道你常常半夜三更辗转难眠,泪湿枕巾,这才和阿兄阿姊商量之后,定下的这么一个主意,要打要罚,全都在我!”
  听到里头三个儿女争先恐后地认错,杜士仪长叹一声,伫立片刻后,他却没有进屋子,而是转身回了书斋。干将和承影见此情景,不禁面面相觑。听到寝堂里头没了声音,干将顿时讷讷问道:“这下怎么办?这么大的事情,大帅怎能不管?”
  “大帅也许也觉得两难。两位郎君和娘子也是为了父母着想,可这事情做得太过火了,万一被人举发上去……”承影说着就突然止住了,脸上露出了难以名状的担忧。
  寝堂之中,王容并不知道杜士仪已经来过,却在门外打了个转就回去了。她恨铁不成钢地盯着地上直挺挺跪着的三个儿女,想要疾言厉色斥责他们不懂事,可想想他们刚刚争先恐后自认是主使,她这满腔恼怒又不由得烟消云散。她轻轻揉了揉太阳穴,突然苦笑了一声。
  “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你们都不是小孩子了,应当明白这一点!”
  听到母亲口气显然松动了不少,杜仙蕙登时大喜。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自幼又被送到长安玉真观中,拜入玉真公主门下,因此父母凡事都会更宠着她一点。她见状冲着两个兄弟打了个眼色,连忙膝行到母亲身前,一把抱住了她的膝盖。
  “阿娘,我们也是想着,不久之后,就连阿弟都要成亲了,我们都有人照顾,可届时阿爷阿娘一个在安北牙帐城,一个在长安,孤苦伶仃,夜里连个说话的伴都没有。再说了,阿爷在漠北位高权重,说不定哪个不长眼睛的酋长给阿爷送上十个八个美人,万一阿爷把持不住,给我们添上十个八个弟弟妹妹可怎么办?”
  这话说得娇软,却又有些蛮不讲理的味道,王容顿时给气乐了。可她这一闪即逝的笑容,却给了杜仙蕙很大的信心。她紧跟着摆事实,讲道理,言说有自己和弟弟留在长安,杜广元又远在西域,杜家又没有再上头的长辈,母亲跟去照拂父亲是再合理不过的……到最后,她就只见母亲那双素来看事明晰的眼睛突然紧紧盯着自己。
  “蕙娘,广元素来不是那么多鬼主意的人,这事情是你和幼麟想的主意吧?”
  没想到竟然被母亲一言戳穿,杜仙蕙顿时有些心虚。这时候,杜幼麟一把拦住还要辩解的兄长,上前和姐姐并肩跪在了母亲的身前,竟是一言不发地默认了。面对这一幕,王容长叹一声缓缓起身,先是将身前的一双子女揽在怀里,随即又松开他们,走到了杜广元跟前,摇摇头道:“你身为长兄,不拦着他们胡作非为就罢了,竟然还和他们一个鼻孔出气!”
  “我只是觉得……”杜广元犹豫片刻,终究还是抬起头实话实说道,“蕙娘说,阿娘留在长安,别人说不定会用阿娘来对付阿爷,而阿娘如果在阿爷身边,阿爷就再没有后顾之忧。我们都已经长大成婚了,将来会自己照顾自己,而阿娘不能没有阿爷!”
  这番话听上去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语无伦次,可王容哪里听不出来孩子们的拳拳心意。她默立在那儿好一会儿,突然醒悟到,寝堂这么大动静,杜士仪却迟迟没有现身,绝不会是不知道,而可能是过来之后,却又悄然离去。她不知道丈夫是怎么想的,可更担心的却是外头的反应。想到这里,她索性撂下三个儿女,自顾自地大步出了寝堂。当她来到书斋时,却只见龙泉正从里头出来,见着她时连忙行礼,继而就匆匆去了。
  “来了?”见妻子进门,杜士仪便欣然站起身来,“审出个子丑寅卯了吗?是不是蕙娘和幼麟联手出的主意,又撺掇了他们阿兄?”
  “说得就好像是你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似的!”王容见杜士仪没事人似的,不禁忧心忡忡,“外头那么多议论,万一被人利用……”
  “当年赫赫有名的房玄龄,妻子还有明饮鸩酒,实为喝醋的美谈,如今我家儿女为了父母能够团圆,出此下策,顶多只是一桩口舌官司而已,我既然自曝其短,别人还能如何?”杜士仪微微一笑,随即把妻子揽在了怀里,“还是他们提醒了我,还可以用这么一招。我都已经请辞了朔方河东二节度,如今请求把夫人带去任上,以便照顾,难不成陛下连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成全我?”
  正如同杜家这场风波似的,对于外界那些传言,自然有的是人留心。可杜士仪抢在有心人发难之前,一道奏疏递上去替儿女请罪,直说是他们担心身在漠北的父亲,希望母亲能够随侍照应父亲起居,请天子宽宥他们年轻不懂事。临到末了,他方才隐晦地暗示,自己和妻子的婚事乃是出自上裁,多年琴瑟和谐,如今分别多年,一年难得见上一面,实在是思念十分,甚至还在奏疏末尾附了一首闺怨诗。
  当高力士把奏疏转呈天子,又添油加醋地说奏疏上仿佛有墨迹晕染开的迹象,分明暗示杜士仪竟是洒泪拟奏疏时,李隆基登时又好气又好笑:“朕还是第一次知道,杜君礼他竟然还是个情种!好吧,当年他的婚事是朕主张的,如今他既然口口声声少年夫妻老来伴,朕就准了他,再给他个好处,这次他就等到他那幼子成婚之后,再带着他那夫人启程回安北大都护府!”
  看在杜士仪能够知机地请辞河东朔方二节度的份上,这么点小事他就不计较了!
  天子金口玉言,高力士立刻把这话散布了出去,那些只不过刚刚蠢蠢欲动的小心思立刻被打压了下去。当消息被送到杜宅之时,寝堂中跪了大半天,腰酸腿软的杜仙蕙顿时高兴地欢呼了一声,紧跟着便瘫软在了弟弟怀里。见杜幼麟同样高兴得眼泪都出来了,她便没好气地在弟弟额头上戳了戳。
  “这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你哭什么啊!阿兄,你说对不对!”
  “对,对!”杜广元连着附和了两个字,紧跟着便喜笑颜开道,“这次多亏了你们的好主意,否则阿娘还不知道要在长安苦守多久!不过,还是幼麟运气最好,我们成婚的时候,阿爷可都没赶上!”
第1061章
听壁角的长辈们
  卢鸿已故,当年红红火火的嵩山悬练峰卢氏草堂即便还谈不上人去楼空,可最鼎盛时期的景象早已不再。宋慎并非出身显赫的名士,由他接掌草堂,能够定心留下来继续精研学问的,大多都是出身贫寒,心志坚毅,而又并不在乎名头的学子,其余人多半都已经散去。所以,当他亲自来长安为女儿送嫁时,不无愧疚地提到,如今草堂中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人时,杜士仪并没有任何意外。
  “卢师昔日弟子众多,有人是冲着他的学问,但更多人是冲着他的名气,哪怕科场无成,自称卢氏草堂弟子,回乡博一个州县礼敬,人人争相聘请为师长,那可是轻松至极的事。现如今盛况不再,二师兄反而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把草堂经营下去。”说到这里,面露歉意的反而成了杜士仪,“倒是此次婚事,我这个做父亲的虽然能够留下来亲自主持,可终究不能耽搁太久,一应准备都匆忙得很,恐怕要委屈未来的儿媳了。”
  “排场越小越好,我又不在乎这个。”宋慎进京是按照之前定下的婚期,却没想到杜士仪还在,更没料到他已经请辞了朔方河东二节度。他不入官场,却也看到了这些年长安城中那一场场将众多公卿贵戚连根拔起的风暴,虽然对杜幼麟这个未来女婿没有任何不满意,可仍是难免担心。只不过此时此刻当着杜士仪的面,他到了嘴边的话还是没有说出来。
  因为杜士仪不能在长安耽搁太久,原本定好的良辰吉日一下子往前挪了二十几日,幸好一应准备都在去年就开始做了起来,如今杜宅上上下下手忙脚乱了一阵子,总算是堪堪赶上了。当喜帖顺利发出去的时候,杜士仪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对家人说道:“听说当年李适之罢相,他儿子在家设宴待客,结果下了帖子的宾客一个都没来,全都被李林甫的凶威给吓住了。却不知道这次我杜家娶妇如何。”
  和当初韦坚皇甫惟明倒台,李适之被吓破了胆子慌忙辞相不同,杜士仪如今虽是辞了河东朔方二节度使,可天子却准了他的奏请,竟允其妻王容跟随去安北牙帐城,这一前一后的变化足以让有心人感到为难。毕竟官场的规矩是,不要欺人太甚。故而接到帖子的宾客之中,一口答应届时会去捧场的占绝了大多数。而固安公主把自己空关多年的公主府借了出来,作为女方宅子供宋锦溪出嫁,玉真公主亲自送了一匣道书作为添箱,这就更加引人瞩目了。
  于是,这一场明明办得仓促的婚事,竟是贺客盈门,热闹非凡。无论是作为李林甫表弟,同时又是杜士仪亲家的姜皎登门帮衬,还是身为御史大夫的裴宽,吏部侍郎的韦陟,左散骑常侍的王缙以及众多曾经和杜士仪共事过的同僚或下属,大多亲自莅临捧场。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对比从前李适之罢相的凄凉,哪怕有些人此前曾经生出过杜家正在走下坡路之叹,这会儿也不禁有些心头犯嘀咕。
  尤其是当高力士命人捎带了一份贺礼送上的时候,人们无不想起杜士仪和宫中这位权阉相交不错,至少远远胜过韦坚用金银财帛维系起来的交情。于是,觥筹交错之间,每个人都默契地不提杜士仪刚刚丢掉的两镇节度使,只是恭贺今日杜门娶子妇的喜庆。
  等到敷衍了前头的贺客,当杜士仪找了个借口退席来到后头寝堂时,就只见身为女方家长的宋慎已经被卢望之和裴宁联手灌醉了。
  “大师兄,三师兄,我还有话对二师兄说呢,你们灌得也太狠了!”
  “他这性子,不适合当官,也不适合和人斗心眼,在草堂这种平和的环境下做学问,精研书画文章诗赋,这才是他将来的路。我知道你要嘱咐他什么,这些你就不用操心了,我不会让人有机会对他怎样,那是恩师留下的最重要的地方。”卢望之说这话的时候,仿佛在说一件极其稀松平常的事,随即直接拿着酒壶对嘴大灌了一口,“真正危险的是你,这次你虽说勉强断尾脱身,而且今天的婚事又办得风风光光,可下次如何就说不准了。”
  “目下李林甫颓势尽显,而且一旦陛下的信赖动摇,恐怕就是他的末日。可一旦他到了那一天,你就危险了。”裴宁接上了卢望之的话,直截了当地问道,“君礼,你的打算呢?”
  “一旦李林甫落马,杨钊却也未必顾得上我。安禄山此次节度河东受阻,一定会对杨钊恨之入骨。”
  听到杜士仪这话,卢望之和裴宁对视一眼,裴宁便好奇地说道:“你既然打算用安禄山来牵制杨钊,那么,为什么之前还一口气做了那么多出塞组诗丢给书坊?你打算等到王忠嗣夺回石堡城之后扔出来,你就不怕反而殃及他?”
  “如果王忠嗣夺下了石堡城,还有人说这些东西是他这个打了胜仗的主帅炮制的,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构陷陛下也会相信,那么便说明,当今天子已经无药可救了,接下来我们不论做什么,都不必再有任何心理负担。如果陛下能够因为征夫之苦,怜悯一下这些年来几乎没怎么歇息过的黎民百姓,那么,至少这盛世也许还能平稳地延续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也算是功德无量,我也就图着自保算了。当然,如果陛下要因为些许文字而大肆追查,那么我会再丢出去一些可以查的东西,让他们去死掐吧!”
  “可被你这么一搅和,我这个北邙山人的笔名,经过杨慎矜王鉷那桩案子,已经是被人盯上了,要是再加上这出塞组诗,到时候恐怕得彻底废了。”卢望之有些遗憾地一摊手道,“要知道,那些传奇话本,可是大多都只连载了一小半,钱还没赚够呢。”
  “大师兄何必妄自菲薄?等风头过去,你这个笔名,恐怕到时候会超过大唐开国以来,那些最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杜士仪一本正经开了个玩笑,这才面色微妙地说道,“好了,今天是我家娶儿媳妇的日子,不说这些大煞风景的事情!趁着二师兄还醉倒在这里,我们一会儿同去新房看看如何?”
  裴宁险些一口酒喷出来,而卢望之却霍然起身,兴致勃勃地一把拉住杜士仪道:“好,这就去!”
  杜幼麟尽管只是在去嵩山草堂拜见卢鸿时,和宋锦溪见过几面,每次都是惊鸿一瞥,连说话都绝不会超过五句,可终究是心里早已看中了人,远远要比兄长和嫂子只见过一面就匆匆成亲的婚事强。所以,在终于应付完四座宾客,回到新房的时候,他却不像兄长当年那样粗疏,带进来的还有热茶和精致的点心。
  为了这么一场婚事,宋锦溪亦是被人支使得团团转,在固安公主府备嫁的几天她甚至都没睡好,如今脂粉卸尽,眼圈竟是隐隐有些青黑,腹中也饿了。所以,当丈夫把饮食都送到了自己面前时,她起初有些不好意思,可在他的小声提醒下,她还是赶紧填起了肚子。好容易把那种腹中空空的感觉给压了下去,她正要开口说话,却只听外头传来了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
  “你们在这干什么?”
  “阿爷?”
  外头是他的阿兄和阿姊!原来他们也在听壁角!
  听到外头的动静,杜幼麟莫名想起了兄长和姊姊成婚的时候,自己也做过差不多相同的事,不禁心情有些微妙。可是,等到父亲威严地赶跑了杜广元和杜仙蕙,他却并没有就此放松,沉吟了片刻后,突然把食指放在嘴上,对想要说话的妻子轻轻嘘了一声。紧跟着,他蹑手蹑脚走到了门边,突然快速打开门闩拉开了门。果然,他就只见父亲和卢望之正并肩站在门外,他们身后则是满脸尴尬的裴宁。
  “阿爷……”杜幼麟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见父亲一愣之后神色如常,卢望之亦然,他这个晚辈又不好责问,只能语带双关地说,“阿爷和二位师伯怎么在这里?”
  “这不是担心你被外头那些宾客灌得酩酊大醉,让新娘子受委屈吗?”卢望之说得理直气壮,见杜幼麟微微一笑,显然并不相信,他便笑吟吟地说道,“总而言之,想要在你这新房听壁角的人,都被你阿爷和我们赶跑了,你快回去吧!”
  “是,多谢阿爷和二位师伯,时候不早了,还请回去早些休息。”杜幼麟却没那么好骗,就在原地深深一躬身,眼见得裴宁一手一个把杜士仪和卢望之给拉走了,他方才如释重负,却又站了好一会儿,确定人都离开,这才赶紧关门。
  而回过头来发现那两扇大门关上,卢望之正跃跃欲试想重新回去,裴宁终于忍不住冲着他瞪了一眼:“有点长辈的样子好不好!”
  杜士仪也同样转身看着那在黑夜中燃起了大红喜烛的洞房,脑海中想起了他和王容当年终于喜结连理的情景。这一次三个小家伙倒腾的一出,终于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而他也终于不用和妻子再分隔两地彼此牵挂。可接下来孩子们的生活,就得要他们自己去过了!
  想到这里,他便侧过身来,对面前如同兄长一般的卢望之和裴宁拱手说道:“今后我和幼娘不在长安,蕙娘和阿朋,幼麟和锦溪这几个孩子,就要托付给二位师兄了。有些事情也尽可能让他们参与一下,温室里的花朵,是不会成长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7/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