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571

  “老东西,我早就发了话,让你们滚出湟水城去,你们竟然当没听见?”
  “没错,你们已经老了,鄯州不需要你们这等老货了!”
  “若是你们安安分分也就罢了,成日里在背后说些不好听的话,郭三郎临走之前就特意吩咐过,不许你们在湟水城立足!”
  听到这些趾高气昂乱七八糟的嚷嚷声,杜士仪固然面色阴沉,其他三人亦是各自愠怒。最年轻的杜甫甚至低声骂道:“好一堆仗势欺人的东西!”
  外头的张久仿佛早就对这样的谩骂凌辱司空见惯,冷笑一声后,他便提高了嗓门说道:“老子当年跟着郭大帅南征北战屡建战功的时候,你们这些小东西还一个个都在吃奶,在地上乱爬!如今仗着郭大帅昔年的战功,吆五喝六自以为了不得,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样子?郭大郎为国捐躯,没给郭大帅抹黑,可郭三郎又是个什么东西!说什么武艺超群,只会在自己的袍泽身上使,简直卑鄙无耻丢尽了郭大帅的脸!”
  “老东西,闭上你的狗嘴!”
  随着这陡然一声大喝,就只听外头一声弦响,杜士仪猛地瞳孔一缩,只见一支箭矢划过短短数丈的距离,竟是冲着张久的面门直击而来。倘若这一箭射中,显见就要立时三刻出人命了!说时迟那时快,就只见张久以右手所持木弓的弓背一挑,脑袋一偏,那一支箭矢终于擦着他的脑袋,深深没入了泥地上,末端的箭羽还在微微颤动,显见力道很不小。
  “哼,从前都是一言不合纵马就冲,这次倒是聪明了,知道暗箭伤人!”张久深深吸了一口气,陡然暴喝骂道,“一群蠢货,一群败家子,你们还以为这是从前郭大帅为陇右节度使时的鄯州了?现在陇右节度已经换了杜大帅,连郭三那狗鼠辈都被赶回了长安,你们要是还这样胡作非为,你们以为会有什么好下场!大帅,大帅,你睁开眼睛看看,你辛辛苦苦在战场上流血流汗换来的恩荫,都被这些败家子败坏了!”
  痛呼了几句之后,张久猛然开弓搭箭,几乎是弦响的一瞬间,那支箭便贯穿了院子外头马上一人的帽子。那人抱头一声惊呼,随即发髻散乱狼狈非常,然而,此举也显见激怒了外间那十余人。好一阵呼喝谩骂之后,便有一个声音大喝道:“和这老东西说这许多干什么,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给他点颜色看看!上火箭,烧了他这房子,看他还能带着一家住到哪去!”
  此话一出,外间一阵附和声,院子里的张久等人登时变了脸色。而屋子里,倘若说杜士仪刚刚是面如寒霜,那么此时此刻,他就完全是勃然大怒了。他瞥了一眼颜真卿,沉声说道:“清臣,你出去,放响箭!”
  颜真卿没有半点犹疑就应了一声是,打开虚掩的房门到了院中,解下早已上弦的弓后,一箭凌空射去。和平常箭矢的破空声相比,这一箭带出了尖锐刺耳的声响,让对峙的两边人等全都吓了一跳。张久还愣在那不知说什么是好,外间就有人一边喝骂,一边一支火箭射了进来。
  “老东西,竟敢还找了帮手来,你这是找死!”
  “自取死路的是尔等这些不知感恩的鼠辈!”尽管张久眼明手快拨开那火箭,而后又将其三两下踩熄,颜真卿刚刚憋在屋子里,早就气得脸都红了,这会儿大步上去站到了张久身前,高声喝道:“我乃陇右节度使府巡官颜真卿,尔等若此刻下马缴械,还可轻罪处置,倘若还聚众为乱,欲图焚毁民居,定当从严处置!”
  颜真卿此前来过不止一回,张久等老人喜这后生读书郎言语谦和有礼,打听的又是当年他们驰骋疆场最得意的那些往事,一来二去熟稔了,也就没把人当成外人,可此刻颜真卿露出了凌厉气势,最最惊讶的便是张久。他甚至神情复杂地扭头看了一眼刚刚让其他人躲藏的屋子,心里生出了一个念头。
  莫非里头这些和这颜真卿一样,全都是那位杜大帅的幕府官?
  颜真卿陡然之间现身出面,又说出了这番话,外头一瞬间安静了下来,但须臾便又是好一番嘈杂。甚至有人轻蔑地叫骂道:“张久你这老货,莫非以为随便到哪找个人便能冒充杜大帅的属官?杜大帅身边的人,怎会找到这偏僻地方来?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今天不把你这破屋子夷为平地,我们就不姓郭!”
  听到外头这些人仍然如此嚣张跋扈,杜甫终于紧张了起来。他下意识地一个箭步要出去帮忙,可却突然被人一把拽住,见是宇文审冲着自己摇了摇头,他不禁有些迷惑,侧头一瞥杜士仪,却发现这位新任陇右节度副使竟是露出了一丝笑容。
  “子美不用担心。白龙鱼服,为鱼虾所戏,这种道理我哪会不明白?我早已吩咐府卫几十人于左近待命,以防万一,刚刚清臣那一支响箭,援兵很快就回来了,自然能够将这些横行无忌的狂徒一网打尽。没想到走了一个郭英乂,郭家这些后辈竟还如此不知收敛,正如那张久所说,郭大帅若在天有灵,恐怕要气得不能合眼!”
  张久见外头渐有火光,知道他们在点火箭,今天显见是来真的,即便他昔日纵马沙场杀敌无数,自身亦是伤痕累累,此时此刻仍然心中一沉。见颜真卿紧捏拳头面色很不好看,他顿时也难以确定之前其人所言是真是假,想了想便上前低声说道:“颜郎君,不论如何,先头多谢了,你带着你那三个朋友从后门走吧。虽说门头小了些,路也不好走,但总归比在这儿和火箭对耗强!”
  颜真卿还没来得及发话,第一轮三四支火箭便凌空射来,其中一支引燃了旁边的廊房。面对这一幕,此前那报信的中年大汉连忙呼喝了几声,带着张久的子侄扑救。而这时候,颜真卿方才深深吸了一口气,笑了笑说:“张叔,你不用担心,很快就会有人赶来,外头这些恶徒必然恶有恶报!”
  话音刚落,外间突然传来了一阵惊慌的叫嚷,紧跟着就是喝骂声马嘶声,可随着一声声弓弦声,箭矢破空声,那嘈杂的声音登时变成了惊呼和惨叫。夹杂在当中的,还有一个犹自不服气的怨毒嚷嚷:“张久,你这老货竟敢勾结外人,你不得好死……”
  一个死字刚刚出口,就只听一记凌厉的鞭响,紧跟着便是一声惨厉的哀嚎。显然,这个嘴上仍旧不干不净的家伙在突如其来的对手面前吃了大亏。
  “鄯州都督府,知府卫都管,旅帅陈昇,率所部四十人至此,请杜大帅示下!”
  这一声禀报,让内内外外一片安静,就连之前坠马以及吃了重重一鞭子的那个家伙,也都惊恐地没能发出一丁点声音。而院子中的张久便如同做梦一般僵硬地看了看颜真卿,只见这位自己认识已有大半个月的年轻郎君和气地对自己笑了笑。
  “张叔,我刚刚说过,我是节度使府巡官颜真卿。”
  “那杜大帅……”
  顺着颜真卿的手,张久转身看向了屋内,就只见刚刚那三个看上去年纪都相差无几地的青年从里头出来。居中的那个年约三十许,看上去和最初相见时的平和没什么两样,但他却本能地觉着,那便是外间人口中的杜大帅。
  一刹那间,他只觉得喉头哽咽激动难明,大步上前后便推金山倒玉柱地跪了下来。
  “鄯州老卒张久,拜见杜大帅!”
第747章
恩威并济
  解决了鄯州湟水城西北角的这一场纷争,杜士仪回到鄯州都督府后,立时齐聚文武升堂,几句简短说明此事的开场白后便拍案而起。
  “鄯州诸军之中,有的是父子相继,兄弟相承。何谓老卒?那是当兵几十年,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人,他们有的是武勇过人,胆略出众,也有的是善于保命,深悉守御之道,而此次被人欺上门的,是郭大帅当初的亲卫,遍体受创几十处的功臣,如今呢?却被郭家那十几个躺在祖宗功劳簿上吃喝玩乐的纨绔之辈羞辱,险些被烧了房子!这鄯州湟水,究竟是陛下的天下,还是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将门子的天下?”
  杜士仪那一记惊堂木的声响,便犹如重锤一般砸在众人心头。而他显然没有就此打住的打算,环视众人一眼后,便再次开口说道:“更何况,郭大帅昔年诸子之中,除却如今调任左卫郎将的郭英乂,在幽州与契丹死战以至于捐躯战死的郭英杰,余者都不在河陇,而是定居两京,如今在这湟水城作威作福的,不过是一群打着郭家旗号,为害乡里的祸国殃民之辈!临洮军副将郭建何在!”
  杜士仪上任一个多月来第一次微服,竟然便有一群郭家子弟撞在了手心里,平心而论,郭建是百般滋味在心头。他又是庆幸自家嫡亲子侄约束得好,并没有人和那些害群之马厮混在一块;可他又不得不忧虑,抓到这么一个大把柄,杜士仪究竟会如何对待在河陇扎根几十年的郭氏。尽管强龙不压地头蛇,可是,之前郭英乂的事情显然已经惊动天子,要是这样的事情再次呈报御前,那么郭知运昔日再大的功劳,也抵不上这一次次乱七八糟事情的冲击!
  所以,不意想杜士仪突然点到了自己的名字,他一愣之下方才陡然之间醒悟过来,连忙出列行礼应道:“卑职听候大帅吩咐。”
  此时此刻,无数双眼睛都盯着郭建。平日和他有旧的不禁为其捏一把汗,至于姚峰这样瞧不上此人的则是暗自幸灾乐祸。
  众目睽睽之下,杜士仪沉声吩咐道:“郭氏子弟之中,要数你教子有方,治家有道,而且在军中多年,功劳苦劳全都颇为可观。郭大帅昔年在时,亦是对你颇多期许。如今郭大帅诸子都不在河陇,而又有不肖子弟横行无忌,你这个郭氏中坚更应该把责任担起来。此次纵火未遂的十数人,收监看押,由鄯州都督府录事参军唐明亲自主审,至于你,给我把郭家上下整顿出一个样子来,不要让当年郭大帅的英名被人当成招摇撞骗嚣张跋扈的倚仗!即日起,你暂且兼知陇右节度使府行军司马!”
  杜士仪非但没有解任郭建之职,反而令其兼知幕府行军司马,上上下下瞠目结舌的人不在少数。就连郭建自己,也在好一阵云里雾里之后,感觉到口干舌燥。然而,他却没有任何犹豫,慌忙屈膝下拜道:“大帅以重任相托,我必然不负期望,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郭氏子弟整顿出一个样子来!”
  “很好。”杜士仪微微颔首,见临洮军正将姚峰的面上挂着显而易见的失落和不平,他方才淡淡地说道,“数日之前,我曾召见临洮军正将姚峰,问及鄯州诸军守备之事,其所言军略,深得我心。其在临洮军多年,积功累至正将,闻听曾有数月不回家,幼子不识父的轶事。”
  “不止是他,军中众将,子侄虽武艺精熟,然则读书却往往不过尔尔。尔等既是功勋彪炳,难道甘心被别人讥刺是目不识丁的军汉?即日起,陇右节度使府设精英堂。各军副将以上,可送子侄二人入其中读书,据程度不同分班,每日上课半日,我亲自择名师教导。待我之长子杜广元到鄯州之后,一并送入其中。”
  今日杜士仪这一番措置,从始至终全都出乎众人意料。
  郭家子弟横行鄯州乃至于河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这次更是在杜士仪暗访鄯州老卒的节骨眼上,闹出了这样无法无天的勾当,谁都认为杜士仪在雷霆大怒之下,必然会借助蒸蒸日上的圣眷,借助萧嵩这位当朝中书令的信任,想方设法把郭家从河陇连根拔起。可谁曾想,杜士仪固然下令把今日鄯州都督府府卫拿到的人下监收押,择日审理,却又对郭建委以重任,让其整顿郭氏,甚至让其兼知陇右节度行军司马要职!
  至于当众褒扬临洮军正将姚峰的军略之后,又引申开去在节度使府设学堂,让高级军官的子弟和自己的儿子一块读书,这虽则同样是人意料之外的政令,但想想也是更快让杜氏楔入鄯州的办法之一。故而,当半日之内郭家子弟闹出的这一场风波传得满城沸沸扬扬之后,关于学堂的细节也很快流传了开来。
  杜大帅的设想是,半日学文,半日学武艺及军略,文课的师长他负责延请名师,至于武课,则由鄯州诸军将领之中的那些佼佼者出任。
  “看来,是不必担心杜大帅因此想对各家那些年少子侄如何,倘若真的能够调教出几个文武双全的儿郎来,也就不至于像郭家这次成了笑话!”
  这一晚在家中,临洮军正将姚峰和妻子商量的时候,打头第一句便说出了这样的话。其妻王氏出自渭州,虽非名门著姓,也是当地大族,识文断字,但要说教导子女,却还力有未逮。此时此刻,她赞同地点了点头道:“姚郎说的是,家中大郎二郎一味习武,没读几本书,还气走了好几个请来的先生,如今他们是大了没法子了,可三郎四郎却还正好当年。杜大帅乃是出名的才俊,又肯把自己的儿子都送进去同读,将来三郎四郎必能受益无穷!”
  “是啊,只不过,今天杜大帅固然当众褒奖了我的军略,可兼知行军司马的却是郭建,气死我了!”姚峰说着便气恼地一捶矮几,面上露出了深深的忿然。
  “姚郎,今日杜大帅举动无不出人意料,由此可见,他是缜密的人。郭家子弟闯了这样的大祸,只怕上上下下惶然难安,让出身郭氏的郭建去安抚弹压,总比你这种外人合适吧?就算郭建兼知行军司马,可那又不是因为他的功劳,只不过因为他姓郭。这次的事情办好了,他总难免要得罪郭家上上下下不少人,办不好,杜大帅难道还会用他?这个行军司马他能当多久,现在可说不好。”
  王氏说到这里,面上便流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闻听此言,姚峰顿时恍然大悟,一时赞叹道:“娘子真是好心计,我还一直想不明白杜大帅缘何如此,这下子终于明白了!你说得对,这时候就让那郭建去出风头,我岿然不动就是。”
  等到把丈夫安顿睡下了,王氏蹑手蹑脚出去分派家中事务,许久等到乳媪推门回来,她方才笑道:“今日这白娘子果真好慧眼,我照她所言在姚郎面前卖弄了一番,结果姚郎也觉得果是如此。啧啧,怪不得区区后起之秀,就想要在鄯州赤岭互市中占据一席之地,这白氏茶行真是连女子都了得!”
  “就算了得,可不是也还对娘子客客气气,希望到时候借助咱们的人脉在河陇铺开?”乳媪奉承了王氏一句,见其果是眉飞色舞,她便笑着说道,“我送了白娘子回那茶行,只见其恰在坊市占据了最好地段的三间铺子,听说这还只是开始,日后自会再继续铺开。结交了这等人,日后郎主有的是好处。”
  尽管房子并未被毁弃,但这天晚上,张久并没有住在家里,而是和其他几个老卒一起,被杜士仪请进了鄯州都督府。对于这座昔日由郭知运修缮过好几次的都督府,他们作为亲卫,印象不可谓不深,可自从郭知运去世之后,他们便渐渐被边缘化,除了拜祭之外,一次都没有踏进过这里。如今置身于镇羌斋中,饶是几个老卒依旧能打能拼,可仍旧局促非常。
  尤其是杜士仪吩咐他们坐下的时候,张久先是不安地屈膝正坐,可不过一会儿,他就感到坐如针毡,干脆站起身来:“杜大帅,从前郭大帅在的时候,我们只是随侍近卫,从不敢坐,杜大帅但有什么问题,我们站着回答就是了。”不但是他,其他几个人也都站了起身,面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惶恐之色。
  见他们如此,杜士仪也不强求。他闲扯家常似的问了几人这些年的生活,得知靠着当年郭知运的赏赐,他们最初的日子都还殷实,而后就因为没有进项,不得不自谋出路。而最让他们气愤无奈的是,因为得罪了郭英乂,他们的子侄无法进入军中,又因为家境每况愈下,已经成年的子侄甚至连娶媳妇都难能。听到这里,杜士仪不禁叹了一口气。
  “郭家那些行凶子弟,我自会按照律例加以严惩。鄯州能够如今日这般安定富足,是因为尔等这些老卒昔日抛头颅洒热血,若让你们晚年不得安,日后谁还会在战阵上拼命?尔等每人可出一名子侄,补入鄯州都督府府卫,其余人等,各按年限补入临洮军,至于你们自己,我会亲书以鄯州老卒匾额,书尔等勋级,供尔等悬挂门前,以为旌表!”
第748章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朝廷旌表的对象,是义夫、节妇、孝子、贤人、隐逸以及累世同居,至于军人,则鲜少在旌表之列。哪怕这一家父子几代均战死于沙场,抚恤也往往少得可怜,更不要说以官方的名义加以旌表了。朝中武将还可能位列凌烟阁,享受配享君王的荣耀,可寻常武卒以及低级军官,即便征战了一辈子后能够活下来,也只能在晚年带着伤痛吹嘘旧日功绩,最后籍籍无名地老去。
  因此,杜士仪体恤老卒的这一举动,尽管看似只是惠而不费的形式,却仍旧在鄯州上下引起了颇大的反响。尤其是杜士仪请张久带头,带着颜真卿和鲜于仲通造访当年老卒,以及历年战死者家属,看可有生活困难,可有子侄不能生计,可有房舍倾颓不能住人的情形,并造册记录所有老卒及死难者……如此一来,首当其冲受到震动的便是临洮军中的将士。兼知陇右节度的鄯州都督或鄯州刺史换了一任又一任,可即便出身军中如郭知运,哪有这般体恤老卒的?
  一来二去,固然有人感恩戴德,却也有鄯州当地文士感到不忿,一通慷慨激昂的上书,言说军士守边乃是义务,老卒服役年久,乃是职责,官府不该兴师动众地安抚云云,结果便激来了杜士仪连发三道布告公文。既要回击文士,又要让寻常百姓能够看懂,杜士仪索性用了文言以及半文半白两种形式贴出了告示。其中寻常百姓也能耳熟能详的几句半文半白的话,自是深入人心。
  “父死于沙场;子亡于王事;从军三十载,老而还乡之日遍体受创,伤痛入骨;如若此时官府不闻不问,邻舍不加敬礼,无从军之荣,而有从军之痛,长此以往,谁人再乐于奋勇争先,阵上搏命?”
  既然对民间都如此进行宣传,在录事参军唐明亲自主审此次郭氏子弟擅闯民居,以火箭烧屋的案子时,尽管郭建正在大力整顿那些打着郭知运旗号胡作非为的郭氏子弟,可依旧有人辗转请托到了杜士仪面前,送上了重重的一份份厚礼,可他却连看都没看便吩咐回绝送了回去。紧跟着,鄯州都督府便传出来了杜士仪的一句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要不是当初郭英乂借着郭英杰战死的当口来了一招壮士断腕,而且当事人全都死了,他甚至都不会放过那个心狠手辣的家伙,更何况如今这些手段和郭英乂同样下三滥的郭氏不肖子弟?
  军卒犯律,与民相同,原因很简单,大唐虽说渐渐从最初的府兵制变成如今的募兵制,但归根结底,大唐是没有军户这一说的,不像乐户官户这些与民户不相等同的户籍类别。故而,此次被羁押的郭氏子弟,本应由湟水县主理,可既然是直接犯在杜士仪这个鄯州都督手中,湟水令自然不会来争这么一桩案子的处置权。而杜士仪越过当初由门下录事转迁鄯州法曹参军的徐炳,直接点了当初任过左拾遗的录事参军唐明,徐炳也并无异议。
  开堂这一日,审理的地方不是在鄯州都督府内,而是在湟水城中的大校场,百姓只要愿意全都可以旁听。当初杜士仪在万年尉任上也好,在成都令任上也罢,每每有大案子,往往都会容百姓旁听,可那会儿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限制人数,这一次就用不着了。他亲自画出了白线,然后把五百府卫全都调派了出去维持秩序,而扶老携幼的百姓虽觉得此举新鲜,但也不敢恣意,一个个都按照分派站在了白线之外,翘首听着唐明的审理。
  和之前大比一样,上头唐明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声音洪亮的传令官重复,以便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人犯陈词亦然。
  唐明主审,杜士仪身为鄯州都督知陇右节度事,高坐一侧旁听,当其中一个那会儿叫嚣声最大的郭氏子弟,结结巴巴说点火只是闹着玩,他就只见主位上的唐明怒容满面,狠狠一记惊堂木拍了下去。
  “信口开河!”唐明被萧嵩不容,如今以录事参军权判都督府七曹,没想到这次应归法曹的这么一桩大案子,杜士仪竟然交给了自己,他在感激信赖的同时,从一开始便把案情始末,当事者和人犯的关联等等全都摸得清清楚楚。此刻怒喝一声的他见十几个郭家子弟仍然不死心,你一言我一语,一口咬定这只是玩笑,他登时沉着脸再次狠狠一拍惊堂木。
  “我既不曾发问,尔等争先狡辩,是为公堂喧哗,来人,将咆哮最烈的这三人拖下去,笞刑二十,以示薄惩!”
  在牢里关了七八天,十几个郭家子弟从未吃过这种苦头,早就暗自叫苦连天了。更倒霉的是杜士仪把狱卒全都给换了一遍,所有饮食专人制作专人相送,一点消息都送不进来,他们根本不知道外头怎样。因此今日被提出来公审,哪怕见到这仿佛是万人空巷一般的情景,他们仍然不知不觉露出了平素不管不顾的一面。眼看七嘴八舌的辩解换来的竟是一顿板子,这些人方才慌了。
  可他们今天全都带了刑具镣铐,充差役的又是杜士仪从府卫中挑选出来的健卒,一时哪里抗拒得了。三个声音最大最凶的家伙被拖出去,当众笞刑二十下去,虽还不至于哭爹喊娘,可重新带回来时那两股之间的斑斑血迹,那发白的脸色,仍然让其他人为之胆战心惊。平生第一次,他们感觉到,这鄯州不再是从前他们可以横行无忌的鄯州了。
  “缘何一再到张久屋舍前闹事?”
  “是……是他当初倚老卖老,得罪了郭三郎……”
  “张久及其他几人子侄按例可以补入军中,此事却迟迟不成,是何道理?”
  “是……是郭三郎说,这几个老货不敬他这少主人,反而指手画脚,要给他们一点教训,知道上下之分。”
  “不要左一个郭三郎,右一个郭三郎!那一日点火打算烧人房屋,郭三郎早已经回长安任左卫郎将,难道也是他隔着将近两千里支使你们的不成!”
  “不……不是……不对,是他,是郭三郎临走前嘱咐我们的,务必让这几条老狗永世不得翻身!唐参军,我们真的只是听命行事,并不是真的打算烧人房屋,只是想吓吓他。这老货……不不,这张七久经战阵,家里常备竹拒马,我们一直奈何他不得,这次不过是出一口气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