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571

  见粮仓大使和副大使诚惶诚恐地出来行礼,范若诚便端着主管常平仓的主官架子,沉声喝道:“使君要查看代州常平仓,还不速去预备!”
  见他如此作势,粮仓大使和副大使对视一眼,同时暗自叫苦不迭。然而,两人在杜士仪那威势凛然的目光注视下,都不敢违逆,只能答应一声便硬着头皮去安排。当带着杜士仪来到第一座粮仓的时候,他们满心希望杜士仪看到那满满堆着的粮袋稍作停留便走,谁知道对方只是四处观望了片刻,随即轻轻吸了一口气,竟是径直举步来到了其中一处高高堆起的粮袋前,继而猛地拔出腰中佩剑,就这么朝着其中一个袋子深深扎了下去。
  “啊!”
  粮仓大使和副大使几乎不分先后地发出了一声惊呼。等到发现那粮袋之中顺着剑刺破口就这么漏出来的,赫然是沙土,而非粟米亦或是稻米,不但他们面色惨白,连跟在杜士仪身后的范若诚也一时面若死灰。他这个仓曹参军上任以来常常因为别人的请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常平仓里也只是看看就走,谁能想到还有这样的名堂?当杜士仪转头看他的时候,他几乎下意识地叫道:“使君,我真的一丁点都不知情!一定都是他们欺上瞒下!”
  见范若诚如此脓包,杜士仪哂然一笑,继而就轻轻一抖手腕,左手掏出一块帕子,擦拭了剑身上沾上的浮土和灰尘,随即淡淡地说道:“到下一座粮仓继续看看。”
  第二座第三座粮仓,所见仍然是同样的光景,范若诚已经再也挪动不了步子,而常平仓大使和副大使也已经抖得如同筛糠似的,双股战栗完全不敢和杜士仪对视。当杜士仪似笑非笑地还要继续前去查看的时候,两人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磕头如捣蒜似的连声求饶了起来。
  “使君饶命,其他粮仓,其他粮仓也都是沙土……”
  “咱们也不想的……”
  杜士仪完全没有听两人讨饶的兴趣,走到他们面前看了一眼两人腰间,他突然拔剑往他们身上挑去。就当两人眼见剑光袭来,吓得魂不附体,满心以为杜士仪气急败坏要当场杀了他们的时候,却不想只听得叮当两声,却原来是他们腰间的钥匙掉落了下来。直接用剑尖挑起钥匙的杜士仪将其抓在手中,继而再不看他们一眼,转身就往外走去。
  见此情景,常平仓大使和副大使一时呆若木鸡,想爬起来追上去却根本没那力气,只有范若诚踉踉跄跄追上,脑际却完全是一片空白。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追上去是否就能让杜士仪相信他完全是失察,完全是被人蒙蔽了,可他却明白,自己要是不抓紧机会解释,那就完蛋大吉了!这一刻,他完全忘记了今日的常平仓之行是裴远山授意他撺掇的杜士仪,只是拼命地跟上了前头那个身影。
  第四座粮仓,发现依旧是沙土冒充的粮食,范若诚的腿已经完全软了。然而,他仍是把心一横一脚高一脚低地跟着杜士仪来到了第五座粮仓。可是,当杜士仪打开那大铜锁,继而拉开大门的一刹那,他就只见数道寒光迎面袭来,那一刻,他几乎瘫软当场,唯一的反应就是自己必死无疑。
  然而,那数道寒光却在千钧一发之际被人击落。早有准备的杜士仪只用左手拉开半扇门,右手却早已经拔出剑来,借着右边半扇门的掩护,单手以剑画圈,轻轻巧巧击落了那来袭的几支箭。只是,一旁劫后余生的范若诚完全没有意识到,那几支箭的劲道是何等绵软无力。因为那粮仓中传出来的连声呼喝,本来就已经完全走不动的他竟是干脆坐倒在地,几乎就此昏厥。
  “杀!”
  此时此刻,杜士仪的从者已经全都反应了过来,一时齐齐拔出兵器上前,护卫着杜士仪连连后退。当注意到杜士仪还伸手硬是拽起范若诚一块后退的时候,好几个从者心里都是又纳闷又懊恼。都这种时候了,还在乎这等脓包干什么?
  眼见得粮仓中蜂拥而出的足足有二十多个全副武装的大汉,其中有的人还拿着弓矢的时候,纵使这些从者无不是经验丰富身经百战,心里也不免为之悚然而惊。
  这等伏杀的格局,显然是早就安排好的!
  “杜使君遇刺,快来人!”
  然而,这一声扯开喉咙的大叫,却引来了对面刺客中的一声冷笑:“省省力气吧!这常平仓本就在城西最偏僻的地方,而且早已提早调开了人,就算你们叫破了喉咙也别想有人来救!上,杀了他们!”
  随着这一声令下,手持刀剑的众人齐齐扑上,而后头的弓箭手亦是人人挽弓如满月。面对这样的必杀之局,尽管身前挡着杜士仪的那些精壮从者,范若诚终于再也禁不住这样的压力,两眼一翻,就这么昏厥了过去。而面对那闪着寒光的箭镞,杜士仪却只是稍稍眯起了眼睛。刹那之间,就只听一阵弓弦连响,就在他身前的从者们竭力挥舞刀剑,打算格挡开这一拨攻势之际,却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前头那些手持刀剑就要攻上来的大汉们,竟是在后头弓箭手们的这一拨突袭之下,大多数后背中箭颓然倒地。那哀嚎阵阵之中,还有人犹自不可置信地回头怒骂道:“尔等这是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接口的不是别人,正是杜士仪。他拨开身前的两个从者,嘴角露出了微微笑容,“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一阵弓弦响,十数支箭之后,前头那些手持刀剑的刺客,余下来的仅仅只有寥寥两三人,而其中两个尽管反应快躲开了要害,肩膀上腿上还是不幸中箭,这会儿狼狈不堪。唯一那个囫囵完整的汉子,却是在震惊之后最最震怒的那个。他先是横刀身前,满脸不可置信地瞪着那些理应是同伴的家伙,眼见得那些挽弓的手丝毫不曾放松,自己只要稍有异动就会成为靶子,再加上杜士仪刚刚那句话,他方才一下子意识到了什么,竟是倒吸一口凉气。
  “你们……你们竟是串通一气?裴远山,你这个糊涂东西,你以为如此杜十九就会放过你不成!”
  “这次该省省力气的应该是尊驾才对。”杜士仪越发笑容可掬,但讥诮之意更加明显,“你以为你埋伏在其他各处的人还能好端端的?”
  “你……”意识到自己如今是个什么处境,那汉子登时眉头倒竖。然而,就在他咬咬牙径直将手中钢刀往脖子上拉去的一刹那,就只听一声铮的疾响,紧跟着,他便痛苦地捂着中了飞剑的手腕颓然蹲下。
  好半晌,再次极力抬头的他方才赫然发现,对面的屋檐上一个女子赫然现身,只是面容笼罩在一袭白纱之中,怎么都看不分明。一下子想到曾经在都督府席间表演剑舞的公孙大娘弟子岳五娘这些天不知去向,如今此女分明便是,他顿时悔得肠子都青了。可这个时候,杜士仪身边已经有两个从者抢上前来,三下五除二把他捆得结结实实,嘴里还稳妥地塞入了布团。至于另两个逃过最初那一劫的汉子,也在权衡敌我对比之后,识相地丢下了武器。
  直到这时候,杜士仪才侧头看了一眼昏迷不醒的范若诚,用脚尖捅了两下,发现认识丝毫没有苏醒的迹象,他就哂然笑道:“先把这个没用的家伙拖走。再去两个人,看看留在另外一间粮仓的常平仓大使和副大使情形如何?”
  今天这一幕来得异常突然,从者们没有一个事先得到风声的,这会儿虽说心绪还没有平复,但仍然有人忍不住提出异议道:“使君,这些弓箭手敌我不明……”
  “敌我不明的话,他们会自己窝里斗?自然是有人识破这些刺客狼子野心,故而助我一臂之力。”杜士仪微微一笑,见一行两人从这一座粮仓之后的阴影处现身出来,头前一人年约四十许,身材颀长,面色发黄一脸病容,只有眸子精芒毕露。而后头跟着的从者低垂着头,肩膀雄阔,体态匀称,但右手所提的不是寻常武器,赫然是一把长长的陌刀!
  那中年人一直等来到那些弓箭手跟前,见人迅速收弦低头肃立,他方才深深一揖道:“在下久仰杜使君盛名,却始终缘悭一面,想不到如今初见,竟是在今时今地,实在是惭愧无地自容。河东宗堂裴休贞有礼。”
第634章
杀伐果断
  中眷裴氏人才济济,从朝中到地方,出仕为高官者不计其数。刘墨说是前往太原府见身上兼着军器监一职的太原尹李暠,但实际上,却是赶到了绛州闻喜,去见中眷裴氏的族老。
  绛州闻喜裴氏分成三支五房也已经数百年了,单单中眷裴氏的子弟便已经数以千计,仕宦为官者亦是一时极盛。因而,中眷裴氏定邑所在的河东堂,并不是一家独大,而是各支分别派人列席其中。贵如当今宰相裴光庭,在河东堂中也不能一言决之。
  而裴休贞能够在河东堂有话事权的十三人中占据一个席位,却多亏了其父裴思简的英烈之名。裴思简虽至死不过是宁远将军,易州修政府左果毅,但他是裴行俭的从弟,早年从官拜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的裴行俭征东突厥,而后又从大将军李孝逸平定徐敬业的叛乱,在武后末年,他作为行军总管从王孝杰平定契丹李尽忠等人掀起的叛乱之时,于营州之战中力战而死。营州之战武后连派重兵却先后大败,积尸盈壑,裴思简最终连尸骨都没能收殓回来,自然更谈不上追赠。
  裴氏族人自然心知肚明,这都是因为武后是内斗一流,外战无能,一再自毁长城斩杀大将。可是,在武后权握天下年间,甚至连出身洗马裴的裴炎也被杀,牵连亲族,而中眷裴氏一族能够在整个武后年间始终没受到太大的波及,裴行俭裴思简等裴氏子弟能够隐忍事上,也不失为明哲保身之道。故而李隆基即位之后,裴思简入仕不久,便在河东堂中得到了一个话事的席位。而在裴氏一族的鼎力支持下,他从最初的寒微到翊府中郎将,只用了短短十五年。
  只不过若是早些年,他也并不在绛州闻喜,而是和母亲以及两个弟弟定居在洛阳教业坊。然而,因为开元十五年母亲李氏去世,他在将其安葬之后,服孝二十七月后,因起复尚待时日,而闻喜还有不少家务琐事需要处理,他就把弟弟们留在洛阳,自己带着一行随从单身到了闻喜,这一住就是大半年,正好撞上了杜士仪差人送来的这一封密信。尚在河东堂宗堂之中的裴氏族老连夜集议,谁都觉得代州事是一个烫手山芋,只有年近四旬的裴休贞愿意出面。
  两京裴姓官员多如牛毛,杜士仪就算是再好的记性,也只能记得寥寥数人,对裴休贞却并不熟悉。因为三师兄裴宁的关系,和他交好的裴漼和裴宽都属于南来吴裴,除却裴光庭之外,中眷裴氏嫡系子弟他大多两眼一抹黑。因见裴休贞得信之后只用了短短两日就从绛州赶了过来,而且手段凌厉,让对手毫无察觉,此刻又诚恳赔罪,纵使他对裴远山此人轻蔑不齿,对裴光庭也好感不多,但绝不会就此小觑了所有中眷裴氏子弟,当即上前一步双手将人搀扶了起来。
  “裴兄何至于如此?裴兄不辞路途辛苦赶了过来,又助我擒下凶徒,我已经感激不尽。中眷裴氏忠烈辈出,名臣不绝,如今不过是一不肖子弟作祟。”
  家族的名声务必要清白无瑕,这是如今名门士族立身处世的基准。不说从立国之初唐太宗李世民编纂氏族志开始,就一直对世家提防不已,就是如今,李隆基对世家大族的打压就不曾少过。如今时今地这番情形,倘若传扬开去,倒霉的远远不止裴远山一个,就连整个中眷裴氏的名声也要受到牵连!
  因此,杜士仪用不肖子弟四个字给事情定了性,裴休贞也不禁舒了一口气。直起腰的他感激地对杜士仪笑了笑,却是轻舒猿臂,从一旁从者手中接过了那陌刀,竟将这五六十斤的陌刀视若无物,猛然间横在了其中一个受伤俘虏的肩膀上,沉声喝道:“尔等何人?缘何行刺杜使君?”
  杜士仪从心底来说,也不想把今天在常平仓的这桩刺杀闹大。他当年从洛阳到长安赶考京兆府试的时候,遇到过夜袭;在江南时,遇到过柳惜明的丧心病狂;要是如今这一桩再传扬开去,纵使天子也说不定会有事不过三之叹。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裴休贞的当场现开销,他半点都没有阻止的意思,反而惊讶的是自己看走了眼。
  原来那貌似威武的从者,却只是一个相当于捧刀护卫的角色,裴休贞方才是高手!
  同伴死的死伤的伤,首领又被擒下堵住了嘴,自己却遭一把巨大的陌刀横在了脖子上,尽管从理智上,那大汉知道自己不管说什么,都很可能逃不过死,可死里逃生的他却反而更加激起了求生的欲望。只是一闪念间,他就咬咬牙说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本是河东游侠儿,是他给了我一百贯,雇我来代州行事的!”
  裴休贞眉头微皱,再次问了另外一人后,得到的还是同样的答案。这时候,他的目光放在落在了那个被堵住了嘴的首领身上。
  甫一抵达代州,他就以宗堂信使的名义去见了裴远山,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拿下。继而又根据杜士仪差人告知他的消息,逼问裴远山与其有涉的长安人是何形貌,因此,就在适才,他此次带来的精锐人手假借裴远山的名义,轻轻松松将其党羽全数剪除。既然如今所有疑点都集中在此人一人的身上,他的目光在对方身上一扫,陌刀平伸倏然下挑,竟是神乎其神地将其捆缚全都去除得干干净净。可还不等对方做出任何动作,他调转陌刀,刀柄猛然在其肩头手肘膝盖脚踝等处连续重击了下去。
  “嗷!”
  那凄厉的痛呼,就连被布团塞住了嘴,众人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而裴休贞便在此时冷冷问道:“我幼习弓马,但最擅长的是步战!在我的快刀下,你休想玩弄花样!倘若你不说实话,接下来必碎你各处关节,下一刀便是你的子孙根!说,究竟是谁支使的你来的?”
  随着他身侧的那个从者去取下了此人嘴中的布团,那首领原本还想趁机咬舌,可是对上裴休贞凌厉的目光,他竟是本能地生出了一丝惧怕。有心夹紧双腿,可胀痛的膝盖连这个动作都做不到。在权衡了说与硬抗的利弊之后,他最终颓然叹了一口气,低低说道:“是王公子。”
  裴休贞立时毫不退让地再次逼问道:“哪个王公子?”
  “是虢国公,王大将军的长公子!”
  原来又是那个坑爹货啊!看来,他派人在王守贞身上下的功夫,还真是没有白费!
  杜士仪莞尔一笑,心情顿时很不错。果然,裴休贞的脸色一时发黑,竟是怒声质问道:“王守贞怎知道裴远山于代州常平仓的勾当?”
  这话立时问到了点子上。那吃够了苦头的首领眼见得裴休贞微微提起手中陌刀,粗大的刀柄仿佛随时随地就会砸碎自己的关节,断了自己的子孙根,他只能慌忙大叫道:“王公子不知道,他本来只是派我去云州,看看能不能煽动那些奚人降户,看看能不能让杜使君吃什么亏。谁知道我在代州耽搁了几日,须臾就传来了杜使君转任代州的消息!因为我正好探听到裴远山侵吞粮仓事的内情,又因为知道裴相国家里不少事情,他便把我当成了裴相国的心腹,所以……”
  所以之后的话一下子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嚎。杜士仪看得清清楚楚,就在这家伙供出是假冒裴光庭心腹的一瞬间,裴休贞面色大变,那陌刀的刀柄竟是径直重重砸下,将其一双膝盖骨完全砸碎。就算是医术再好的大夫,此人下半辈子也休想再站立起来了!
  仿佛是心头之愤暂时得泄,裴休贞轻轻舒了一口气。摆手示意从者去给那痛得直打滚的家伙收拾善后,他就这么提着陌刀来到了杜士仪跟前,沉声说道:“因我裴氏不肖子弟勾结外人,险些让杜使君置于险地,我中眷裴氏宗堂倘若得知,也必然痛心疾首。倘若杜使君允准,这些凶徒能否交给我处置?”
  别说杜士仪本来就不打算宣扬今天的事情,就是有心做文章,也不会执着于和中眷裴氏过不去。因为那样的话,王毛仲兴许会百辞莫辩,但中眷裴氏声名扫地,十有八九还会牵连到裴光庭。尽管这样的结果乍一看是除掉了一个敌人,但杜士仪深知自己并不是只有王毛仲一个敌人,朝堂上也不止裴光庭一个看他不顺眼的相国。太过骤进的结果,就是多上中眷裴氏一族为敌,再加上那些随时随地准备一哄而上的隐形政敌。
  因此,他只是微微眯起眼睛便似笑非笑地问道:“这些人我留之无用,交予裴兄也无妨。但我还是想敢问裴兄,是到他们为止,抑或是……”
  “别人既然存心构陷裴相国,令我中眷裴氏族名蒙羞,若不穷追猛打,岂不是以为我裴氏懦弱无能?”裴休贞陡然眉头倒竖,继而沉声说道,“北门奴不过一区区高丽小儿,仰仗圣恩方有今日,处置了裴远山之后,我会立时回长安,必然会代表中眷裴氏,给杜使君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
第635章
代州裴主代州事
  裴七郎裴远山因贪赃中眷裴氏河东宗堂族产,畏罪自尽了!
  当这样一个消息陡然之间在代州传开之际,只觉得不可思议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这其中,户曹参军裴海云就是最最惊诧的那个。裴远山在代州代表中眷裴氏主持一应事务,和他有往来的人众多,倘若不是因为他背了个罪名畏罪自尽,他如今死了,前往吊唁的人定然会不知凡几。可如今这样一个消息传将出来,除却少数和他极其交好的,大多数本就存有功利之心的自然就不会出面了,让仆役登门送一份赙仪都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但裴海云就不能避而不登门了。
  因为系出同族的关系,他上任之后和裴远山来往不少,逢年过节常常受邀登门做客,一直都觉得裴远山很会做人。当然,他并非认为看上去如同温润君子的裴远山不会贪污族产,而是觉得其不至于那么愚蠢,更重要的是,即便真的一时糊涂做了这样的事情,又何至于畏罪自尽?留下妻儿孤苦伶仃,这犯得着么?怀着这种疑窦,以及头顶上换了一个年轻而又强势上司的沉重心情,他再次来到了那座常常拜访的裴宅。
  从门口进去,四处已经雪白一片,来往的仆役身上都扎着雪白的孝带,但神情与其说是悲戚,还不如说是惊惶。而在这些惊惶的面孔之中,一些看似穿着同样的衣服扎着同样的孝带,面上却流露出精悍之气的仆从,却让裴海云禁不住心头咯噔一下。他是听说过裴远山去拜访杜士仪,而后离开时甚至有些神思不属,如今想想,裴远山在拜访过杜士仪不过七八日后就突然因贪污中眷裴氏河东宗堂的族产而畏罪自尽,如今裴家甚至还有这些可疑生面孔,难道真的有所关联?
  想到这里,裴海云竟是有一种拔腿就走的冲动。尽管理智告诉他,杜士仪应该不会这样莽撞,裴远山也不至于这么愚蠢地被人暗算,可这种设想实在是令他太过不寒而栗了。等到他踏入殡堂,匆匆上了一炷香,对着已经如同木头人似的裴远山遗孀和儿女说了几句场面话,几乎就此落荒而逃之际,却只听得外间传来了一个声音:“河东宗堂裴十六郎到!”
  身为中眷裴氏子弟,族中那一辈辈人的排行,裴海云兴许未必能够完全记得,但有些必须要记住的东西,他是绝不会忽略的。尤其是看到那个身材颀长却一脸蜡黄病容,唯有剑眉英目显出几分精悍之气的中年人带着几个随从大步进门来时,他更是只觉得倒吸一口凉气。
  来的竟然是号称河东宗堂十三执事之一的裴十六郎,曾经官拜翊府中郎将的裴休贞?
  裴休贞一进门,裴海云就注意到,殡堂之中原本正在哭的裴远山妻儿,竟是仿佛噤若寒蝉一般,一丝声气都不敢透出来,直到裴休贞很随便地行过礼后,他们方才慌忙答礼。而下一刻,裴休贞就向旁边让出了一条路来,而跟着进门的不是别人,竟是他的顶头大上司,代州长史杜士仪!眼见得杜士仪进门却并不拈香,继而目光朝自己看了过来,裴海云在片刻失神之后连忙快步上前拜见不迭。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先开口的却是裴休贞。
  “原来汉若也来了。你在代州上任一场,七兄应该也照应过你。虽说他所作所为令人不齿,但你也算是全了你的情分。”
  在裴远山的殡堂之上,裴休贞竟然如此不给亡者留情面,裴海云不禁为之色变。再看裴家妻儿彼此相携低头伏身,也没有一个敢出言质疑,他立时明白,自己至少猜对了一件事,那就是裴远山的死恐怕不止是侵占宗堂族产那么简单。果然,裴休贞说到这里之后,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汉若,正好杜使君有心来送七兄最后一程,我正好也借一借七兄的地方,有事要对你交待。杜使君意下如何?”
  “也好。”
  在杜士仪的首肯下,裴休贞竟仿若主人似的在前头引路,径直把他们带到了裴远山的书斋。吩咐左右随从在外头守着后,他推开房门,虚手请了杜士仪先进门,继而就紧随其后,而裴海云则是落在了最后头。待到关上房门之后,裴休贞随眼一扫这堆满了各式书卷,翰墨书香扑鼻而来的书斋,却是轻蔑地哧笑了一声:“心性不佳,就是读书再多,也是枉然!竟然会沦落到借常平仓的存粮渔利,此等小人,真是我中眷裴氏的耻辱!”
  裴海云骤然色变,见杜士仪神色如常,他一下子醒悟到裴休贞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代州,不是为了所谓的族产被贪墨,而是因为这件丑闻来的!明白了裴远山畏罪自尽的真正缘由,他努力镇定了一下心神,这才涩声说道:“十六叔,我在代州为官已经一年有余,却从未听说过这风声。还请十六叔宽宥侄儿失察之罪。”
  “裴远山在代州已经二十多年了,你却只是初来乍到,不知道也很自然。但是……”裴休贞仿佛本来还是替裴海云开脱,但骤然一个转折之后,神情登时转为严厉,“你是中眷裴氏子弟,到代州这等中眷裴氏子弟不少的地方为官,就应该多几个心眼,多听多看多记少说!杜使君履新不过一个月,缘何他便能洞察此事?相交的人再多,也不如相交一个能够知心托付的知己!”
  裴海云被裴休贞一席话训斥得汗流浃背,但辈分和身份的差别都放在那儿,他唯有讷讷称是不迭。而裴休贞当着杜士仪的面,也是点到为止,摇了摇头后就对杜士仪拱手道:“杜使君,我不便在代州多停留,今日就会回绛州闻喜。这代州的各家裴氏子弟我已经抽空都见过训诫过了,倘若再有不法,任凭你处置。而杜使君若有所命,他们也绝不敢不遵从!至于汉若……”他再次看向了裴海云。
  在那深邃的目光注视下,裴海云慌忙躬身深深一揖道:“我身为代州都督府户曹参军,自当凛然遵从杜使君之命!”
  “这就好。”裴休贞这才露出了一丝笑容,当下诚恳地对杜士仪说道,“杜使君,代州裴氏重新遴选了裴明亚主持河东宗堂在代州的事务,此事就这么定了,今后,代州裴主代州事!有了裴远山这件事,河东宗堂其他人不至于在这种小事上有异议。至于长安之事,我裴十六说一不二,必然会给你一个交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