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1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0/571

  “见过杜郎君。我奉尊师之命到终南山见一位真人,一进长安便得知,固安公主竟然留在了玉真观,因而立刻赶了过来。”听杜士仪提过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大唐和蕃公主,王容自然也有深深的好奇。说完这话,她在经过杜士仪身侧时,又用微不可闻的声音说道,“我本就一直都很想见你口中这位阿姊。”
  而白姜在跟着王容经过杜士仪身侧时,也同样抿嘴一笑挤了挤眼睛,这才一本正经地跟在了自家主人后面。杜士仪知道这次是不可能掉头进去会佳人了,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等到上马一路出了辅兴坊,他方才抬头看了一眼长安那灰蒙蒙的天。
  长安或者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对于固安公主来说,那种阔别多年再回乡的感觉,大概算得上是了却心愿。而对他来说,对长安那种家乡的归宿感也并不强烈,甚至比不上在草堂求学的三年。尽管大多数官员都恨不得为官之后,永远都不离开这个朝廷中枢,但杜思温和固安公主所言方是至理。
  玉真公主是说做就做的人,两日之后,她便上表揭穿了当今嗣泽王冒封之事。
  正如她想的那样,神龙年间只想着加恩宗室,没人理会是不是封错了,抑或是有人冒封,可李隆基从小小的临淄郡王起家,由楚王而太子而天子,最忌讳的就是诸王为官掌兵,否则即位以来也不会一再防范诸王。因此,深深震怒的他立刻命人彻查,而张说既然知道事情和自己无关,哪里会不顺着天子的心意。短短十数日,召义珣入京的制书才发出去没多久,宗正寺就有知道当年情形的禀告了上去。
  而张说览奏之后,立时三刻亲自进宫陈情。于是,这一桩事情便以宗正寺七位官员下马,嗣许王李瓘贬鄂州别驾,其弟削爵,而嗣泽王爵位仍由李义珣承袭而告终,王守一虽没有直接牵连,却是因其他细微之故被痛加申饬了一顿。
  而此事是因为玉真公主直言故,李隆基对这位皇妹自然更是大加赏赐,金银绢帛不计其数,信赖自然更深。而玉真公主本要替固安公主邀功,可为她所言李义珣之子不进京求告而来见她,若旁人诟病恐又多事,她方才按下此节,却又少不得慨然转赠了固安公主好些长安时新的锦缎绢帛。
  这一日,在大安坊那片为金仙公主买下有雷击梅树的野地,又由王容亲自设计造了园林宅院的别院中,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又连同固安公主办了一回赏春宴。前两位金枝玉叶如今在长安城中煊赫不下诸王,而又因为不曾婚嫁,不像和诸王往来那般招忌讳,因而受邀之人纷纷前来不说,不少人还特地求了有请柬的人,跟着一块来凑热闹,其中不乏就有听说固安公主也会出席,想来瞻仰一番这位并非出自天家,却境遇独特的公主究竟是何风采。
  当杜士仪策马拐进那条曾经来过的熟悉小路时,就只见这条原本寂静冷清的泥路如今已经铺设上了青石板,往来车马已经几乎把前路都堵住了。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在互相打招呼探问,而当有人认出他嚷嚷了一声是杜十九郎时,四周打量的目光中,有殷羡,有敬服,有敌意,有嫉妒……林林总总的目光注视中,他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了自己一声。
  “杜十九郎。”
  回头一看,杜士仪便认出是王泠然。和上次一见相比,王泠然显得更加瘦削苍白了些,见着他微微点了点头。记得他此前是太子校书郎,曾经四处奔波求荐,他那次遇上之后,应其之请对源乾曜和裴漼提过一次,此后也就忘了。此刻见其模样,他便知道十有八九王泠然的求官并没有太大进展,否则此时便不会是如此光景,而应该如从前他在玉真公主别院的宴会上第一次见到此人那样神采飞扬才对。
  果然,当他打过招呼稍稍让了半步,请王泠然策马上来并行时,就只听王泠然苦笑道:“多谢杜十九郎当初荐我于源相国和裴侍郎,只可惜我的性子似乎不为二公所喜,一面之后便再无音讯。前时闻听燕国公张相国好文爱贤,我便上书自荐,结果仍是石沉大海。”
  杜士仪也只能在心里表示同情,毕竟,王泠然这样傲气的人,他出口安慰反而适得其反。遥想其当年进士及第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只能没话找话说地问道:“王兄如今还是太子校书郎?”
  “我去岁年底秩满,如今正在谋今年吏部集选。”王泠然看了杜士仪一眼,突然有些难以启齿地开口问道,“固安公主如今暂居云州,听说杜十九郎与其相识,能否为之引见?我如今在长安一事无成,待贵主回程时,我想随同走一趟云州。”
第381章
鹰击长空,一箭双雕
  相比当年面首众多的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甚至在私生活上极其不检点的安乐公主,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虽同样是李唐金枝玉叶,而且出家入道并未婚配,可名声却要好得多。甚至于当王维被贬出京时,还有不少文人雅士背地里扼腕叹息那入幕之宾不是自己。至于来往于金仙观和玉真观次数极多的杜士仪,最初也不是没人传过他和这两位金枝玉叶的绯闻,可看他拼命谏诤不怕死的架势,这些流言渐渐就少了。
  而这些话此刻从王泠然这丝毫不像是八卦人士的傲气人口中说出来,听着便格外可信。到后来杜士仪忍不住便笑了一声,自嘲地说道:“没想到竟然是因为我为人处事的做派,别人方才觉得我不像是和二位观主有染。”
  “当年崔湜这美男子附于太平公主,别说事事仰太平公主鼻息,除了太平公主的事,为了其他人,他可从不曾出面。当初玉真公主还为王十三郎进宫求过情,可你差点被贬岭南,她却只是送了程仪,这亲疏远近之别,朝中内外都品味得出来。”王泠然并没有注意到杜士仪脸上那一闪而过的微妙表情,突然词锋一转道,“不过,你一直不曾婚配,难免会被人说闲话,日后若有合适的,还是不要拖下去为好。”
  这已经算得上是交浅言深了,尽管杜士仪和王泠然初次相识的时候,曾经受到过挑衅,霍清又悄悄告诉了他王泠然那不甚光彩的傲气求官史,但大唐恃才傲物的才子比比皆是,王泠然只是傲气得不甚可爱而已。他素来秉承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原则,此刻少不得打了个哈哈,把这一茬敷衍过去了。等到了里间,自有侍婢上前迎候,而一个侍婢引了王泠然去入座之后,另一个他最是相熟的侍婢便含笑来到了他跟前,正是霍清。
  “杜郎君,贵主说,倘若今日无暇与人争风,不若去一赏那如今花叶落尽的秃梅。”
  “好。”杜士仪答应一声,随即突然想起了王泠然刚刚的提醒,当即若有所思地问道,“难不成二位观主作为主人,待会儿并不出席?”
  “当然不至于。”金仙公主托玉真公主做媒的事只有寥寥数人得知,霍清便是其中一个。此刻她抿嘴一笑,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二位贵主既是办这赏春宴,哪能连面都不露,就连固安公主,也是要出场的,自有人在那里等着杜郎君。”
  “那我可就心安理得逃席了。”
  杜士仪笑着点了点头,当即从大庭广众之下的赏春宴悄然退场。等到沿着那充满着乡村野趣的白茅草顶回廊走了好一会儿,远远能看到那株似曾相识的野梅时,他就只见霍清停住了步子,屈了屈膝裣衽施礼道:“这附近再无别的闲杂人等,婢子先告退了。”
  谢了霍清一声,杜士仪这才信步从回廊旁边的阶梯下来。踩着春天微微有些湿润的泥土,来到了那春日繁花似锦中,又仿佛敛成了一株枯木的野梅前,想到自己就是因为探花筵上探得秃梅,一举奠定了如今真正的根基,他不禁心生感慨,伸出手来抚摸着那粗糙的枝条。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方才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笑声。
  “这株野梅如今已经是年年开花,那雪白的花若在雪中绽放,却让人难分何处是花,何处是雪,因而尊师一提到这是雷击木,便大为感慨。雷击不死,枯木逢春,若是换成一个人能有如此韧劲,大约也会是一段传奇。”王容见杜士仪转过身来,虽不再是白衣如雪,可那时候他在这野梅下攀枝折花的一幕,却奇异地再次浮现眼前,她不禁面上露出了一丝红晕,却仍然双目直视杜士仪问道,“今日我只想问,杜郎于将来,究竟是何心意?”
  “你问的,是我想一直留在京城按部就班,还是放弃两京优渥富庶,出京一搏?”杜士仪见王容轻轻点头,当即说道,“修书一年半载,我固然甘之如饴,但我不是那些已经宦海沉浮一二十载,该看的该经历的,已经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的老骥,修个三年五载就敬谢不敏了。鹰击长空,鱼跃大海,方才是男儿意气,困于一隅之地看人倾轧,没有大意思。只要机会合适,我便打算设法谋外官。”
  王容一时眼眸大亮。今天的机会,是金仙公主特意留出来的,可她终究忍不住想一探杜士仪的打算。张嘉贞罢相,看似他们俩仿佛又前进了一步,可若长留京城,杜士仪也好,她也罢,嫉恨的,觊觎的,不怀好意的……所有这些只会越来越多。毕竟,父祖皆不显,自身又太过年轻的杜士仪,在朝廷中枢这种按资排辈的地方,很难升迁太速。而她……难道她该怪阿爷实在是商场奇才,这四年中,积攒下的财富又多了五成?
  “杜郎若求得出京,我也一定会求得尊师相允,随同而去!”
  即便是再大胆的世家千金,大家闺秀,抑或者是大唐那些曾经最为放浪形骸的金枝玉叶,这话亦是惊世骇俗。此时此刻,杜士仪忍不住目不转睛地盯着王容,好一会儿方才大笑道:“好,若真的成功,我们便一道去一览山河风光!”
  说到这里,他又缓缓上前几步,见近在咫尺的王容犹豫片刻,没有躲闪,他就按着她的肩头,把人拥入了怀中。那一刻,他只觉得心情平静得无以复加,哪怕外间突然锣鼓齐鸣,不知道正在上演何等精彩的节目,他也完全置若罔闻。
  隔了好一会儿,他便轻声说道:“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年年唯有秋雁飞。这是我大师兄最喜欢的四句诗,道尽沧海桑田,世事无常。我当然知道,辛苦算计兴许能赢一时,可赢不了一世,扎扎实实地打下根基,比阴谋诡谲这些小道更重要。”
  “你知道这些,我就放心了!”王容放下了心中这些日子压得沉甸甸的那块大石头,长长舒了一口气道,“若不是之前见过固安公主,又得她指点迷津,和我说了很多知心话,我也不会问你这些。杜郎,你之前说得没错,她真的是位知心的阿姊。”
  远远望着这一对相拥说话的男女,默然伫立的固安公主唇角含笑,眼神却闪烁不定。侍立在她身侧的张耀也清清楚楚看见了这一幕,此刻忍不住咬了咬嘴唇,这才轻声说道:“玉曜娘子真是好福气……”
  “是啊,若没有福气,纵使生得再好,家世再好,所托非人,亦不免一世孤零。”固安公主嘴角稍稍一挑,想到见过的崔家那对结伴而来的姊妹,她不禁轻轻摇了摇头,“休要再有他想,能得如今这样的圣眷恩宠,能够在云州当我一言九鼎的公主,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再过数日便要启程,此行长安,于我已经是荣耀备至,超出预期了。而且……”
  固安公主顿了一顿,这才用极轻的声音叹息道:“你也莫要奢求,以我之出身经历,就算我有心再嫁,别人敢娶否,圣人能容否?”
  言罢她转身就走,而张耀远远望着那携手绕着野梅说话的杜士仪和王容,心中却不免依旧生出了一丝奢望。纵使不能谈婚论嫁,但贵主难道就不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她曾经为大唐付出了这许多,难道就连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去想?杜十九郎是公主自己亲口认下的弟弟,又已经有了意中人,可大唐那么多才华横溢的俊杰,那么多横刀立马的勇士,未必就不可以……
  这一年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的赏春宴,并没有如当年王维那样一曲《郁轮袍》之后无人不动容,那般惊才绝艳的人物登场,即便是今岁最有希望争夺解头,也就是明岁最有希望争夺状头的人全都汇聚于此,哪怕还有那些早就进士及第才名远播的文人雅士都在座,可所有的风光,全都被最初露面之后就退席离去,而后重新登场时却已经一身武者男装的固安公主夺去。
  酒酣之际,正好空中有一队鸿雁飞来,落座未久的她兴致大发,让张耀取来这三年来随身不曾少离的大弓,随即弯弓如满月,一箭凌空,最终带着两只鸿雁倏忽间落地。尽管她自己都惊叹不已,笑言这是运气好,可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看过那横穿两雁之颈的利箭,全都赞叹连连,更不要说满座不少宾客虽为文士,却大多练过骑射,深知此道艰难了。
  因而,散场之时,众多离开别院的宾客津津乐道全都在议论此事。即便曾经在背后附和过那些杜士仪和固安公主有染传言的人,如今也被那一幕给震得哑口无言。当这个消息传入宫中时,身为天子的李隆基不禁哈哈大笑道:“好,好,当年太宗陛下有姊平阳,今日朕亦有固安这样的巾帼英豪!力士,于宫中武库去挑选宝剑一口,去金仙公主别院赐予固安公主,然后取那一箭双雁来给朕观瞻!”
第382章
东宫见太子
  天子既有赐,无论固安公主在赏春宴上的那一箭是巧合也好,实力也好,她这个昔日和蕃,如今却已经离婚独居云州的公主顿时风头更劲。然而,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宣传风暴中,含凉殿中的王皇后却保持了从未有过的沉默,仿佛当年授意蓝田县主告固安公主的人不是她一般。就连含凉殿中那些内侍宫人,出入也都低调了许多,这也让宫中其他嫔妃背地里议论纷纷。
  而杜士仪听张耀相送时笑言,固安公主自己也对如此成就大为惊讶,哪怕在得高力士赐下天子恩赏时,也谦逊地说只是运气,可他在旁人面前却不会这样说。但凡有人探问,他就会很诚恳地提到当年固安公主一箭射毙塞默羯的往事。而这一段果然很快被人翻了出来,又有人不知道从哪儿得知固安公主的宝弓乃是当初平阳公主流传下来的,于是乎,就连她无子无女也成了有些人扼腕叹息的事。
  相比那些玩弄权术的女子,这位昔日和蕃公主也太苦命了些!
  这一日,又是丽正书院中的学士直学士侍讲东宫的日子。杜士仪本不在此列,正好徐坚因病告假,贺知章便叫上了他前往太极宫东宫。
  和太极宫洛阳宫都沿袭隋朝制度,单独建东宫不同,大明宫因为最初营建之时,是作为别宫,因而并未单独建东宫,此后武后又长年居住在洛阳宫,直到中宗睿宗回返长安先后即位建太子,也都是令太子在太极宫中东宫居住,既然相隔遥远,历来皇帝和太子之间都隔阂不小。然而,李隆基即位之后,仍然因循旧制,令太子李嗣谦于太极宫东宫居住,不在大明宫。
  尽管当今太子李嗣谦如今尚年少,可这太子属官却一应俱全,只大多都只是侍奉讲读,并未有真正的实职。杜士仪还是第一次踏入太极宫东宫,进入之后就发现占地极大,竟是一座五脏俱全的小宫城。当他跟着贺知章入了明德殿那座正殿时,就只听上头传来了一个斥责声:“阿娘既然病了多时,你为何一再隐瞒于我?”
  “郎君,奴婢也是奉丽妃之命……”
  “不要说了,我这就去看阿娘!”
  随着这个声音,下一刻,杜士仪就看见了那个匆匆出来的年轻人。他看上去大约十七八岁光景,身材雄武英气勃勃,一身莲青色衣衫,看上去仿佛和寻常年轻人无甚不同,只有面上更傲气些。一打照面,贺知章便连忙轻咳一声施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杜士仪这才知道此人便是太子李嗣谦,连忙也跟着行礼。尽管刚刚在里头斥责人的时候仿佛有些气急败坏,可此刻见到贺知章这熟悉的讲读官,这位大唐太子立刻停住了脚步,有些不自然地还礼道:“贺学士,孤刚刚一时心急,没瞧见你已经来了。这位是……”
  “这便是杜拾遗。”
  “啊,原来你就是杜十九郎!”
  杜士仪见李嗣谦眼睛睁得老大,赫然又惊又喜,他不禁犯起了嘀咕,却不想李嗣谦竟是对他笑着点了点头:“杜拾遗,久仰大名了,听说你调入丽正书院修书,我就知道你兴许会到少阳院讲读,没想到真的给孤遇上了。只不过……”
  他正踌躇母亲的病,身后那内侍立刻劝说道:“郎君,读书明礼最是要紧,丽妃为何不让郎君知道病情,还不是因为生怕耽误太子殿下的课业?如今贺学士和杜拾遗都已经来了,还请太子殿下先听讲读,等上完课之后再去探望丽妃也不迟。殿下,正事为重。”
  李嗣谦怔忡了好一会儿,最终黯然叹了一口气道:“也是,我不该太心急。贺学士,杜拾遗,先进殿讲读吧!”
  东宫侍读并不是寻常人以为,真的旦夕在太子身边,而是按照固定的日期进入东宫讲读,而平常时候绝不许踏入东宫半步。尽管李嗣谦曾经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儿子,但哪怕他被立为皇太子之初最为爱重的时候也是如此,更不用提母亲色衰宠亦衰,他自己亦很难见到父亲的现如今了。所以,杜士仪对这位太子原本极其陌生,今日初见第一次讲读,只觉得李嗣谦容止娴雅,虽然偶尔显得急躁,但大体上却礼仪无差,等到讲读完毕却又令人赐茶点,旋即就如同寻常年轻人一般,兴致勃勃地向他探问起了固安公主的事。
  “固安公主真的是大庭广众之下一箭双雁?”
  “她当初在奚王牙帐的时候,还带着奴隶练兵?”
  “那时候三部发兵,你们解围的详情可能说给孤听听?”
  面对这位好奇宝宝大唐太子,杜士仪看了看贺知章,见其无奈点头,示意他只管说,他也就故意把事情说得跌宕起伏。果然,李嗣谦仿佛对这种传奇似的故事非常有兴致,问了又问,许久方才舒了一口气,无限神往地说道:“孤也真想出去看看,只可惜就是随阿爷去洛阳,路途当中也是被人紧紧围住,最多只能看到官道两侧的禾稼,其余什么都看不见。公孙大娘的剑舞固然绝艳,可我听说裴将军剑舞更出众,张颠草书世无双,吴道玄的画我却不甚喜欢……来日我一定要请得阿爷允准,让我出去看看……”
  杜士仪差点就没说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话来,好在还是硬生生忍住了,否则他日十有八九要被人扣一个教唆储君的罪名。直到今日讲读的时辰已尽,李嗣谦借口要去探望赵丽妃,亲自送了他和贺知章出来时,却还特意对他说道:“杜拾遗和孤年纪相仿,见识却多,若有机会,不妨多来东宫讲读。”
  这种话杜士仪有些措手不及,而一贯随便的贺知章却抢在了他前头,一本正经地说道:“太子殿下好意,杜拾遗自然是不胜荣幸。然则讲读的日子都是张相国此前早就拟定好的,若是让徐学士听到太子殿下这话,怕是心里要忍不住黯然神伤。至于杜拾遗,只要在丽正书院修书,总有一天能轮到为太子殿下讲读。而若有想问的,太子殿下若信得过我,就由我贺四明居中传话如何?”
  贺知章为人诙谐,李嗣谦也颇为喜欢他的讲课风格,此刻不禁为之莞尔。他虽有交好的嫡亲兄弟,可大家几乎都闷在宫中,很多事情都只是道听途说,因而对年纪相仿却经历颇多而又赫赫有名,与那些贵胄贵介截然不同的杜士仪,他方才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奇。此时此刻,他便爽朗地笑道:“好,便如贺学士所言。杜拾遗,下次再见,不妨给孤说说你在长安随王怡安抚平乱的事。”
  等到在东宫嘉德门和要去大明宫的李嗣谦分道扬镳,走在出宫的路上,杜士仪方才有些匪夷所思地对贺知章问道:“贺学士,太子殿下这是说真的?”
  “好奇而已,太子殿下八岁册为太子,从小就是名家教导,所见除却宗室皇亲,贵介子弟,多半是我这样一大把年纪的。能够见到你这年纪相仿,却又已经赫赫有名的,也难怪好奇。”说到这里,贺知章便轻声说道,“不过太子殿下虽是无心之言,就怕真的去对张相国说,到那时候引来非议却不好。徐老固然不是计较这些的人,但人言可畏。”
  丽正书院中,贺知章和徐坚都是豁达的人,但并非人人都像他们,杜士仪当然心中有数,此刻少不得谢过贺知章那时候在李嗣谦面前解围。然而,这第一次见面却让他对李嗣谦这个太子有很不错的观感,性子固然急了些,却是为了生母的病情,而听讲时毫无倦容,对讲读官待之以礼,那傲气固然是因为身份尊荣,却不曾凌人,说话言辞之中也更多带出几分年轻人的朝气。
  当他和贺知章即将出太极宫宫城重明门时,却正好和带着几个内侍的高力士撞了个正着。两边相见打了个招呼,一向对人客气有礼的高力士便笑容可掬地问道:“贺学士和杜拾遗这是从东宫来?”
  “是,刚刚讲读完。”杜士仪瞥了一眼贺知章的表情,见其不甚乐意和高力士说话,他少不得主动说明,随即又加了一句,“太子殿下应该是从景风门往大明宫去了。”
  “这么说我是错过了。”含笑嗲了点头后,高力士见贺知章拱了拱手先行告辞离去,杜士仪亦是随之跟上,他便看着那座近在咫尺的东宫出起了神。
  以色侍君,安得长久?多少美人用青春和性命证明了这个道理,赵丽妃也不例外。当年宠眷最盛时,天子浑然没在意皇后兴许还能再生嫡子,越过长子册立次子李嗣谦为太子,而现如今,赵丽妃宠衰色败,李嗣谦这个太子也并不比其他儿子多受宠顾。要不是王皇后和武惠妃相争,哪会没有人顾得上羽翼单薄的东宫太子李嗣谦?至于病得七死八活,一年年都只靠药吊着的赵丽妃,除却李嗣谦这个亲生儿子,谁会真心去关心?
  即便当年汉时独霸天下如卫子夫,即便卫子夫还有弟弟如卫青,外甥如霍去病,可若不是卫太子的孙子继承皇位,卫家兴许也早就一蹶不振了!而同样出身卑微的赵丽妃,娘家没有半个出色的人才,东宫属官无不是天子利眼盯着,甚至时至今日都尚未册太子妃。这太子的宝座,实则比王皇后的后位都更加不稳,如果那一后一妃,都能腾出手来分心储君之位,李嗣谦便更加危若累卵了。
第383章
爱之深,恨之切
  固安公主原本的打算是朝觐之后便回去,结果因为今非昔比,她一时名声远扬,因而天子挽留她在长安过完正月再启程。这期间,麟德殿宗室赐宴她便出席过多次,从前对她熟视无睹的邠王亦是热情备至,一口一个自称外公让她很是哂然。而如宁王岐王这样,往日绝不会注意到她这和蕃公主的亲王,也都因为她随着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之故,很是给了亲切的笑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0/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