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荣华(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187

  祖父和祖母举案齐眉彼此敬重,但父亲和母亲之间……仿佛更多一种不一样的东西。
  说是省亲,但章晗自然不可能在睢阳侯府逗留太久。当外头的秋韵进来报说,已经快午时了,才觉得只过了一小会儿的章晗不禁愣住了。见父亲亦是面带怅然,她心里很明白,哪怕异日自己有母仪天下的那一天,要在宫中见父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站起身的她走到父亲身前,忍不住紧紧握了握父亲的手,许久方才松了开来。
  “爹,您一定要保重!”
  “放心,战场上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京城的享福日子,我自然得多过两天!”
  母亲和大嫂弟妹都是能常常入宫,章晗接下来少不得对章昶又嘱咐了一大堆。无他,因为此前去开封府把周王平安接到北京的缘故,章昶此前已经升了诰敕房的中书舍人,就单单这一级,放在别人那儿就是几年都跨不过的门槛,更何况中书舍人能够欲知机密,最是非同小可。而章晗所嘱咐的,便是让章昶不要因所知的消息而有任何异动,哪怕给东宫通风报信都决计不许。末了,她方才用极低的声音说道:“倘使今天的事情闹将开来,有人拿章家点火,你决不可莽撞冲动。”
  “是,姐你放心就是!”
  当她和陈善昭在章家二门上车之际,她忍不住恋恋不舍地又看了一眼那些家人,随即才回头上车。待到坐稳之后车帘徐徐放下,旋即又关上了车门,她便感觉到一左一右都有人紧急握住了自己的手。见陈善昭仿佛没事人似的,而陈曦却目不转睛看着她,她便笑道:“我没事,你们不用担心。”
  “娘,日后这样团聚的机会,一定会越来越多的。”陈曦一字一句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旋即又看着陈善昭说道,“爹之外还有我呢!”
  前头的安慰话自然没问题,可听到后头那一句,陈善昭先是生出了一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骄傲,继而见章晗爱怜地把儿子搂在了怀里,他又不禁哑然失笑。从前妻子全心全意倚靠的只有自己一个,现如今……不,应该说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长子竟然也成长到可以成为章晗的倚靠了!
  尽管这一趟前往章家省亲的陈善昭和章晗轻车简从,低调得很,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陈善昭还提前在墙上扎了几个洞,仅仅是次日,便有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廊的给事中上书言事,直言东宫妃不得旨意不应擅出宫闱,而太子身为储君更不应轻动等等。这几道奏疏一上去,立时引起了一番你来我往的大争辩,回护东宫的援引孝道,早就看不惯章晗这个太子妃独宠东宫的则是话藏机锋连番讽谏,到最后甚至有人把火烧到了章家,矛头直指章锋镇守开平期间曾经贪污军饷等等,一时间整个朝堂为之哗然。
  面对这一场自己烧起来的火,陈善昭直到火已经形成了凌云之势的时候,方才来到了乾清宫请罪,一口承认了是自己说动皇后傅氏,以至于有如今的纷争。而陈栐对此自然心知肚明,不发明旨也是为了避免惊动上下,此时此刻看着伏地请罪的儿子,想到这一场火来得突然,烧得又快,分明有人早就在盯着东宫,盯着章家这太子妃的母家,至于回护的,反而倒正常,毕竟太子妃章晗回家探父只是全了孝道,他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终于迸出了一句话。
  “不用说了,你且回去闭门思过!”
  等把陈善昭遣退之后,他就叫来了马城吩咐道:“去吩咐杜中,那些上书挑起此事的科道言官,还有兴风作浪波及睢阳侯的那些人,给朕一个个清查!”
  
  
  第三百六十九章
天子雷霆,君子坦荡
  身为正三品的金吾左卫指挥使,自从皇帝登基之后,杜中着实风光过一阵子。然而,随着皇帝把刑狱大权收回,他只担着侦缉百官的职责,而陈栐虽是马背上威名赫赫,可对文官的态度却还宽容,再加上东宫太子陈善昭分明对他这种人心存疏远,他便只能紧紧抱住了燕王陈善睿这根粗大腿,一而再再而三挑唆陈善睿去争。
  就是之前在代王身上使的那花招,让代王把责任推在陈善睿身上,这固然是因为陈善恩出的主意,可他自己也盘算得很好,事到临头他可以设法再把此事栽在陈善昭这个东宫储君身上,到时候兴许陈善睿就能抓住机会一举上位。就算皇帝真的因此而恼了陈善睿,陈善恩也会有机会。
  事到如今,他不得不两头下注!
  可谁能想到,代王被关进宫中内官监之后便杳无音信,时隔几个月突然下旨鸩杀,殃及子孙。而陈善睿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居然大病了一场,他派了个人去燕王府问候送礼,竟是被燕王妃王凌给打了出来。现如今都几个月过去了,陈善睿就再也没露面过,更不用提见他了,分明从前苦苦经营的那些努力都付诸流水,一想到他就怒从心头起,可要恶向胆边生,他又没那胆量!
  于是,如今面对皇帝突然分派下来的这桩案子,就算杜中有心给陈善昭上点眼药,但他在百官之中着实没有多少威信,皇帝下旨分明是因为疑心有人觊觎东宫,保章家的意思更清清楚楚,他也不敢恣意妄为。再加上章锋镇守开平这十余年不归,他很是设法在那边搜罗过这位太子岳父的劣迹和证据,结果却是一无所获。没奈何之下,他不得不无精打采地查证了那些个蹦跶最欢快的官员,查出了几个与包括淮王在内的藩王有些关系,另几个则是和几家家有待嫁千金的勋臣贵戚有关系,剩下的则是求名之辈,最后一股脑儿报到了天子跟前。
  仅仅是在杜中禀报的第二天,皇帝就做出了异常迅疾的反应。派杜中去淮安召淮王入京,将那几家勋臣贵戚有的派到福建海上捕倭,有的派去麓川防缅,有的派到川中平蛮,有的派到广西镇瑶……这天南地北的一调动,就是再迟钝的人也能看出不对劲来,一时间那些上书搅和过的官员一时人人自危。果然,还未到年前衙门封印,京官之中便有十数名科道言官放了外官,分别是两广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不等,几乎都是一等一的苦缺瘦缺!
  和此前往召周王和代王时不过一位白衣使节不一样,此番杜中却几乎是形同押送一般将淮王送到了京城。有代王被处死的例子在前,淮王自然抵死不认什么阴蓄亡命觊觎东宫之类的事,陈栐也懒得问,直接就把人禁在了京城淮王府中,下旨将淮藩今后再不就藩。算算此前周王自请留京,因造反而废为庶人的秦王,因谋逆而被处死的代王,因谋逆而被废为庶人的废太子,短短数年间,陈栐的兄弟死的死废的废,留京的留京,这已经是第五个了。于是,当长宁八年的新年刚刚过去后不久,好几位藩王先后上书,只道是藩地气候不宜居住,请求迁回京城荣养,这其中,便包括了淄王陈榕。
  而皇帝陈栐压着这些奏折先是不准,继而在其他藩王也左一个右一个跟在后头上书之际,他方才装了样子开廷议,最终准了此事,许诸王带家眷子女回京城居住。此议一出,任是谁都知道,太祖皇帝即位之初的封藩制已经名存实亡。想想当今皇帝的几个儿子,如今当初年纪还小的两个分别封了徐王和潞王,范王陈善恩只是临时镇守北京,家眷还在京城,辽王也是从镇守北京改成了镇守辽东,并未建藩沈阳,至于当初最是威名赫赫的燕王陈善睿,则是至今都被皇帝留在京城,却册立了皇长孙陈曦为皇太孙。
  一时间,人人都是心中敞亮,皇帝虽溺爱嫡四子陈善睿,却始终不曾动摇过对东宫的信赖!
  可被其他人认为得天独厚的东宫一家子,近来的日子却逍遥得很。皇帝闭门思过的口谕到现在都还没收回,陈善昭便名正言顺地不见外官,只除却宋宜那兵书讲读不曾停过一天。而陈曦虽迁去了柔仪殿,可上午几乎日日到东宫春和殿蹭上宋宜的一堂课,下午练字之后就教导陈旻认字读书,顺带应付问题层出不穷的妹妹陈皎,时而章晗还会亲自抱着尚在襁褓的陈昊过来凑凑热闹,日子过得充实而又惬意。
  这种关上门只过自己小日子的生活,随着皇帝正式解除了陈善昭那闭门思过的禁令,紧跟着三月中又下旨迁都北京,把这件最最要紧的事正式摆上了台面,自然而然就化作了乌有。尽管陈善昭作为始作俑者,挑起了父皇心头早就有的那一重念头,但眼看群臣反对声极其强烈,甚至有的人直接伏阙直言,他那丢下多年的求情功夫不得不又捡了起来。整整两三个月,他这个皇太子便救下了十七八个被盛怒之下的陈栐下狱的文官,虽说有的心灰意冷回乡,但更多人是在他的曲意调护下送去了外任。而当京官正交口称赞太子仁厚的时候,另一个消息却倏忽间散布了开来。
  当初第一个建言皇帝迁都的,便是如今的东宫储君陈善昭!
  一重又一重的风波让整个京城上下乱得就如同一锅粥似的。然而,处在这漩涡中心的东宫人等,却都平静得很。章晗照样是大多数时间陪着儿女,少数时间做做针线,一来打点皇帝万寿和皇后千秋的礼物,二来也是想给儿女们亲手缝制一些衣衫。这会儿她便唤了陈曦到跟前,将一件青布直裰在他身上比划了一会儿,又缝了最后几针,这才站起身拿着衣裳含笑说道:“来,试试看合不合身?”
  虽说不是第一次穿母亲亲手做的衣服了,但陈曦在试穿之际,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娘,做针线太伤眼睛了,再说我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一件衣裳穿不了多久,何苦费这样的功夫?光是尚服局送来的那些衣裳,我就穿都穿不完……”
  “别处的和我做的怎么一样?”章晗微微一笑,随即亲自给陈曦整理好了右衽以及领口,退后一步上下一打量,她这才点了点头,“至于你正在长身体,这也没什么关系,你下头还有两个弟弟呢,穿不下了尽可给他们穿。既然是天潢贵胄龙子凤孙,难道还有人会从这穿戴上指摘你们?尚服局那里我已经命人去说过了,他们日后的四季衣裳,都会裁减一半,横竖你积存下来的旧衣都多得很。”
  见陈曦竟是目瞪口呆,章晗便笑道:“这不是我矫情,想当初你皇祖母在保定府打理赵王府上下,以及号召府中仆妇和军民妇女一块赶制军袍的时候,就一直都是这样的规矩。你爹在京城的不算,其他兄弟都是四季衣裳减半,穿前头兄长旧衣的也不少见。”
  “皇祖母……确实一直都简朴的很。”想到住在坤宁宫时,傅氏确实素来不喜奢华,那些祭祀节庆的礼服都让人仔细浆洗熨烫,册封皇后之后便再未让人重新做过新的冠服,四季常服也都简简单单,陈曦对于母亲的说法便渐渐接受了。然而,他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摆摆手吩咐秋韵暂时退出去,他便对章晗说道,“娘,爹劝谏皇爷爷救了那么多官员,现如今却有人在外头散布流言,道是迁都北京本为爹爹的建言,事情闹得如此沸沸扬扬,娘你一点儿不着急?”
  “不着急。”章晗想都不想便答了一句,见陈曦一下子便愣住了,她便坐了下来,似笑非笑地说道,“有什么可以着急的?你说是流言,怎么就没想过,迁都的事情确实是你爹的建言?”
  “什么!”陈曦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爹对于军略武事素来很少建言,怎么会……”
  “你记住,迁都不仅仅是军略武事,而是朝廷大事,天下大事!而且,你爹建言此事已经很有些年头了,真正说起来,太上皇晏驾之后,你爹就对你皇爷爷建言了此事,所以方才有你三叔带着永清侯前去镇守,工部尚书冯大亮亲自跟了去修缮北京城池和行宫。若非预备要迁都,什么城墙和行宫需要造那么多年?要知道,冯大亮固然回来了转了礼部,但新任的工部尚书却在去年又去了!”
  这着实是陈曦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情。而他看着母亲那仿佛在笑的眼神,心里突然又迸出了另一个念头,竟是鬼使神差地问道:“那爹爹的建言应该是极其隐秘的事,绝不应该轻易被人获知甚至传言出去……难道这事情……”
  “你知道就好。要说也是你爹太老实,那次救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胡彦之后,一时负疚说出了情由。胡彦嘴快了一点,再加上这些天京城最大的焦点便是此事,自然而然就成了人尽皆知。”端详着陈曦那张瞠目结舌的脸,章晗便笑着招手示意长子到自己身侧坐下,随即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爹是你皇爷爷的儿子,也是你皇爷爷的臣子,求情并非为一己之私,那些官员只是一时想不通上书反对,不少人都是出于公义,但你爹救了,便容易被人认为是滥施恩德。尤其是你爹建言的事未必会一直是隐秘,与其让人揭出来让人指摘,还不如他自己主动一些。君子坦荡,小人藏私,便是此意!”
  说到这里,章晗忍不住微微一笑。忠厚孝悌的书呆子,贤德仁义的皇太子,陈善昭还真是扮什么像什么!
  
  
  第三百七十章
太子激重臣,太孙叹手段
  哪怕没有陈善昭当初建言迁都,陈栐顶多也就是迟滞一两年便会逐渐准备此事,因而,当陈善昭左一个求情右一个求情救下了不少官员,他这个皇帝听到一些感恩戴德的风声,原本不免有所沉吟,可当陈善昭那建言的风声也被传了出去的时候,他那些微恼火顿时变成了难以抑制的愤怒。
  须知那次陈善昭建言是单独对他说的,奏疏亦是直达乾清宫,他并未给过别人去看。现如今此事传得沸沸扬扬,分明是有人觊觎东宫!
  然而,就在这一日群臣再次伏阙奏请天子收回成命,陈栐预备授意马城将乾清宫上下好好梳理一遍,把那些可能泄露消息的内侍宫人清除干净的时候,陈善昭却是负荆请罪来了。听清楚陈善昭说出来的那句话,陈栐一时间又好气又好笑,最后忍不住脱口而出喝道:“这事情一时间传得沸沸扬扬,竟是因为你一时失言对胡彦说出来的?”
  “是,胡彦素来忠直,从前太祖皇帝在时,他就每每抨击父皇,父皇登基之后宽宥了他旧日的不敬,又屡次拔擢,让他任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而这一次他极力反对迁都,父皇那会儿急怒之下几乎将他免官去职,儿臣出面回护,他虽没有感恩戴德,却希望儿臣好好劝一劝父皇,务必收回这劳民伤财的旨意。儿臣说又说不过他,只好索性直接对他挑明了。他是直性子,应当是知道儿臣建言,一时忍不住对别人吐露的,还请父皇千万不要怪罪于他。”
  看到陈善昭那张诚恳的面孔,陈栐简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指着自己这嫡长子好一会儿,他才终于迸出了一句话:“迂腐!”
  骂归骂,可和太子收买人心相比,和其他皇子兴许觊觎东宫兴风作浪相比,如今的风波虽大,却也不是不可容忍的。因而,当陈善昭低头领了教训,却仍是请他宽宥那些上书反对的大臣时,他便没好气地说道:“这些迂腐不知变通的老家伙,朕已经对他们够仁至义尽了!要朕宽宥他们,你自己去设法把人劝回去!否则朕就让这些伏阙的一个个都滚回老家种地!”
  要是搁在之前陈善昭为众人求情,以至于不少文官感怀太子仁厚的时候,这事情不难,但如今人人都知道陈善昭竟然就是始作俑者,在马城看来,这事儿简直是最最烫手的山芋。看着陈善昭面不改色地答应了下来继而告退出了乾清宫,他也不禁心生佩服。
  太子这为人处事,真的是让人摸不透,猜不着,也难怪稳坐储位这么些年,燕王那般得宠,也从来不曾动摇过东宫!
  尽管四月的天气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尽管奉天门前的伏阙只有二三十官员,但一眼望去,这番场面仍是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压迫感。至于那些一个个跪伏地上的官员们,滋味无疑更不好受。即便天气还好,可地上那些两尺见方的金砖却坚硬无比,膝盖跪在上头不过是一刻钟便已经是钻心的刺痛,更不用说还要弯腰弓背,那种浑身僵硬的感觉外人绝难体会。然而从开始到现在,却没有一个人退出,一直到边上传来了咚的一声,有人侧头看去,却见是其中一位文官赫然一头栽倒在地人事不知。面对这种场面,虽说早有预备,人群中也起了一阵骚动。
  就在这个时候,众人只听得前头传来了一个声音:“都愣在那里干什么,把人赶紧抬到御药局去调治!”
  耳朵敏锐的人已经听出了这声音的主人是谁,而就是一时间跪迷糊了没明白过来的,耳畔也传来了同伴的提醒,一时间人人都知道来的是那位早就提出了迁都,却在前头那些人险些获罪那当口开口求情的东宫太子。这其中便有几个被陈善昭救下好容易仍任原职的官员,要说这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于公,这迁都他们怎么都不能认同;可于私,陈善昭保了他们的性命官职,可他们又来这儿伏阙请命,要说也是对不住太子的求情。
  当陈善昭来到最前头时,他伸手去搀扶最前头的右佥都御史胡彦,见人纹丝不动,他便放开手长叹一声道:“诸位的奏折,父皇已经都转给我看过了,其中有人说的确实有理有据,不乏谋国之言。而且,诸位都说这京城乃是太祖皇帝所定,而且金陵宝地,历朝历代多有建为都城的,远比北京强得多,此话我并无异议。”见胡彦抬起了头,其他伏地官员也有些抬起了脑袋,部分人更是直起了腰来,他突然斩钉截铁地说道,“但此一时彼一时!”
  “其一,当年太祖皇帝时,建藩北地的藩王中,大多曾经率军北征征伐鞑虏,颇有军功在身,但历经多次变故之后,从西安到大同到北京,现如今镇守的藩王以及护卫都已经没了,甚至连其他各藩诸王也都已经自请回京荣养。虽则是免除了藩王作恶地方甚至谋逆叛乱的祸患,但终究也让北地空虚,且少了这些皇族宗室,那么靠着这些王府生意方才能存身的富商大贾便会无法生存,而这些人呆不下去,靠给他们做雇工伙计掌柜以至于其他各式行当的百姓也就没了这么一条生路,如此一再影响之下,北边兵灾之下繁华不再,人口只会越来越少,而鞑虏没有兵马前去征伐,便会休养生息繁衍人口,此消彼长是个什么后果?”
  胡彦算是陈善昭最早招揽的人,眼看他从太祖皇帝宠爱的皇孙变成如今的东宫太子,而且所谋越发深远,他只觉得由衷的喜悦。更何况,迁都之事本就是当年陈善昭和他书信往来商量过很久,方才在太祖皇帝晏驾之后对陈栐提出了如此建言。然而,他更不会忘记上演今天这场戏的目的,当即耿着脖子说道:“但若是单单北方人口稀少,可以迁移南方富民前往充填!”
  “趋利本天性,若看不到好处,谁会真心愿意?更何况若只是单单迁徙人前去充填,异日谁能担保不出现流民?”陈善昭又加重了语气,随即看着其他众人道,“金陵乃太祖皇帝定都之处,当年自然是最合适的。然而,金陵妩媚繁华,只能看到盛世太平,在此定都者,有几朝真正长久,嗯?居安思危,北地苦寒,兵戈凶险,而身为君王,在这京城却根本看不到将士的血汗辛苦!我之所以建言父皇迁都北京,最重要的便是这个道理。父皇是亲自带兵打过仗的,兴许不会有这种忧虑;但三代以后五代以后呢?歌舞升平之际,需得看得更长远!而且父皇说了,天子守国门,大齐要长治久安,总得有如此气魄!”
  尽管仍然有人对陈善昭这番话有些不认同,但更多的人却为之动容。尤其是胡彦几乎想都不想便重重一头碰在地上,声音哽咽地说道:“皇上既然愿意天子守国门,又所谋如此深远……臣只以财计反对,着实是短视了!”
  “胡大人何出此言?你素来做事都是一片忠直之心,父皇一直深知,常对我说都察院得胡清澜,风气为之一正!”
  扶起了胡彦之后,陈善昭又来到胡彦身边的另一个官员处,双手搀扶了他,面上亦满是诚恳:“顾铨曹执掌吏部文选司多年,清正刚直,夏大人一直视你为臂膀,父皇亦说,吏部有顾海,选官得人,官场亦人人称之为公允。迁都事虽大,然日后文选司若不得顾铨曹你这样的正人执掌,岂不是亦有人受苦?”
  站起身的吏部文选司郎中顾海顿时呆在了那儿。而随着陈善昭一个个去扶起别的那些人,嘴中都是皇帝对他们的赞扬褒奖,一时间纵使仍有不同意迁都的,这心里也是滚烫熨帖,别提多感动了。而旁边那些生怕出事而在这儿守着的内侍们,眼看太子竟把这些最厉害的刺头儿一个个摩挲平了,心里无不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当消息连带陈善昭如何安抚这些人的经过传到乾清宫时,就连陈栐也不禁露出了几分赞赏。
  “这个呆子……以后若是再有要劝人安抚人的事情,朕就都交给他了!”
  嘴里说着这话,陈栐的面上亦是得意得很。陈善昭所言确实是他往日对那些官员的评价,但他很少在人前夸人,纵使夏守义张节这样的元老,抑或是张铭朱逢春宋志华这样的旧部,他也鲜少褒奖,更不用说那些更低一层的官员了。因而,现如今陈善昭把这些评语抛出去,再加上前头那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足可将此前那些风波压下去。而且,即便是陈善昭那挂羊头卖狗肉,硬是栽在他身上的那一句“天子守国门”,亦是深合他心意!
  “看来迁都之际,有太子留京监国,朕不用再担心了!”
  而当正在柔仪殿读书的皇太孙陈曦得知前因后果,却坐在那儿好半天都没回过神来。他此刻才算是明白了母亲那番解说的深意,可即便如此,他仍是不禁佩服父亲那做事的大手笔,一想到从前还有人说父亲是个书呆子,只不过沾了嫡长子的光,再加上母亲太厉害,眼下的他是一丝一毫也不相信了。
  不哼不哈却能尽得人心,又让前后两代皇帝都满意,父亲才是最厉害的人!
  
  
  第三百七十一章
燕王谢东宫,太子立使唤
  想当初宋太祖亦有意将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长安,结果却遭群臣反对而以失败告终,其时赵匡胤挟开国天子之势却不能行迁都,足可见自古以来,迁都都是最最难以决定的事。然而,陈栐是比赵匡胤专断得多的帝王,再加上随着太祖皇帝建功立业的老功臣,杀了一批死了一批告老了一批,现如今能够反对他的那些文官都不成气候,夏守义和张节等几个大佬支持,张铭朱逢春宋志华这些旧部更不会反对,又有陈善昭这个东宫太子软硬兼施安抚,还能监国主持朝政,他这个皇帝竟是当了撒手掌柜,再次带着皇后傅氏和陈曦这个皇太孙,直接带着军马北巡去了北京,赫然有纵然群臣不服也要强来的意思。
  有了之前那次监国的经验,陈善昭此次便更加得心应手了。他磨平了前头那些刺头儿,又授意胡彦领衔去安抚下头,这一层一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为迁都事而动荡不安的朝堂,终于逐渐平静了下来。在这一场又一场的风波中,谁也没注意到,当皇帝带走了众多旧部仿佛衣锦还乡似的北巡北京之际,闭门谢客的燕王府终于有了些变化。
  一养病就是整整大半年,几乎足不出户,每天都是面对着头顶那一小片天空,这对于陈善睿来说还是平生第一次。然而,他却并没有从前在京城这些年中的憋闷感。最初不能起身那会儿,都是王凌亲手喂药喂食服侍,从不假手他人。尽管妻子的话很少,他若多说两句还会引来几句呵斥,尽管甚至连半夜不时还会传来陈昂哇哇大哭的声音,可那种身边有亲人陪着的感觉却让他很安心。等到能下地了,又是王凌扶着他从屋子里到院子里散步走动,也是王凌拎着太医耳提面命探讨药方,还是王凌亲手检视药包和药渣子,生怕中间有什么问题。这一幕一幕,他看在眼里,心里的愧疚不免越积越多。
  然而,这一日当陈善睿差不多痊愈之际,正打算对王凌推心置腹好好谈一谈的时候,却不防妻子把他请到了演武场,旋即二话不说丢给了他一把剑,继而竟毫无预兆地攻了上来。多年不曾和王凌练过剑的他最初被打懵了,其后虽竭力抵挡,可终究在病榻上躺了太久,被王凌觑了个空子打翻在地。平生第一次面对利剑指喉的感觉,他竟是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
  “你大病了这几个月,身子还没有大好,说起来是我欺负你。”王凌的手稳稳当当,剑尖连一丝一毫的抖动都没有,目光亦是如水面一般平静,“可是,哪怕倒退到之前你还没病的时候,也未必能胜得过我!陈善睿,武艺上头,本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在京城这些年,整天都想着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可最终一事无成却又沉迷酒色借这些消愁,你看看你当年战场上练出来的钢筋铁骨忠肝义胆都到哪里去了?你自己摸摸你肚子上有多少赘肉肥肉?”
  陈善睿当初在东宫醒过来被送回燕王府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预备回来后被王凌劈头盖脸训斥一顿。这种事说出去很丢脸,但他早就经历不止一次了,也早就习惯了下来。然而,这大半年他看到的始终都是妻子身上他从前没注意到的那一面,即便那温柔总是藏在一张冷冷的面孔之下,尽管那关切的心意总是为冷冰冰的话语掩盖,可他又不是无心的傻子,当然能够察觉到这一点。可他怎么都没想到,时值自己病情痊愈之际,等来的却是这一番话!
  相比从前王凌的那些当头棒喝,此时此刻的话却让他如遭雷击。他再也没去看那一截指着自己的锋锐剑尖,颤抖着丢下了手中的剑,随即轻轻按上了自己的腰腹。尽管他也知道从前那一阵子的放纵必然损伤了身体的底子,可摸到那厚厚一层赘肉的时候,他的脸色仍旧不可抑制地晦暗了下来。他甚至没有注意到王凌收回了剑,只是咬牙切齿躺在地上,想要如同从前那样鲤鱼打挺站起来。然而,几次尝试之后,他却发现这只是徒劳,到最后不禁如同死狗一般无力地喘息着。
  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却发现面前多了一只手,见是王凌,他本能地伸出手去,但到了一半却又僵住了。可还不等他犹豫,王凌却一把抓住了他的手,继而不由分说将他拽了起来。重新脚踏实地的那一刻,他正想开口说些什么,王凌却冲着远处招了招手,旋即就有一个侍立在演武场一边的丫头送了一面玻璃镜子上来。看到王凌捧着的那面玻璃镜中映照出他那张憔悴而又颓然的脸,几个月不曾照过镜子的他不禁愣住了。
  “事到如今,你明白了么?”
  听似没头没脑的一句话,但陈善睿却在沉默良久后,轻轻点了点头。眼看着那丫头取回了玻璃镜子,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他忍不住就这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双手捧面深深吸了一口气。隐隐约约的,他感觉到旁边似乎有人陪着自己坐下了,不用看也知道那是王凌。一身大红衣裙的她仿佛不嫌地上腌臜,也并不觉得堂堂燕王妃如此做有什么失仪,只是双眸闪闪地看着他。
  “陈善睿,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1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