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荣华(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187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五卷
殿前欢

  
  
  第六卷
帝王业
  
  
  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君建极,储位虚悬
  由于皇帝尚在,因而传位之事自然就少了官民上笺劝进的一条,而只是皇帝下旨,太子陈栐固辞,如是者三,礼部方才呈上了禅位大典的仪制。仪制送东宫阅后,陈栐以为太奢,一口气减损了十几条,到御前却又改回来三四条,几次三番下来方才算是定了。
  然而,待到了正月二十六传位大典时,相比之前册东宫的风和日丽,这一天却是个寒风呼啸的日子。百官只是顶着风头在午门前头站了一会儿,不少人的身上便僵硬了。所幸宫中须臾便赏赐下了早就预备好的滚热姜汤来,一碗下肚方才驱散了几分寒气,带来了微微暖意。
  早一日遣官祭天地太庙,这一天,正旦大朝也没有亲自出席的皇帝终于再次现身人前,先是带着太子陈栐在奉先殿具冕服行告天地礼,这才一前一后坐銮驾到了奉天殿前。随着静鞭鸣响,百官入丹墀两侧侍立之后,当即便有传制官从奉天殿中出来。
  “有制。”
  几乎是整齐划一的,上上下下从亲王到文武百官全都跪了下来,放眼看去偌大的汉白玉广场黑压压全是人头。今日和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的大朝一样,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全都来了,那密密麻麻的架势,竟是有数千人之多。尽管此时此刻跪在那冰凉刺骨的地面上很不少受,但更多的人都竖起耳朵仔仔细细听着那传位的旨意。
  “惟天生人,牧以元后;维皇立国,副以储君。将以保绥家邦,安固后嗣者也。朕登基建极以来,夜分不寝,日昃忘倦。茫茫四海,惧一人之未周;蒸蒸万姓,恐一物之失所。虽卿士竭诚,守宰宣化,缅怀庶域,仍未小康。今朕体弱疾重,不足以秉政事,是故曾令太子监国。皇太子陈栐,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理体,监国逾月以来,军国大事内外政务悉为之一清,宜即皇帝位。朕即日避位为上皇,其军国大务,及授三品以上,并重刑狱,当兼省之。其三品以下除授,及徒罪以下,并取皇帝处分。”
  听到这最后一句,跪在最前头的几位亲王顿时长长舒了一口气。倘若皇帝真的就此禅位给陈栐,从此之后任事不管,甚至于官员任免亦如此,他们自然也只有俯首听命一条。可现如今他们的父皇显见还留了一手,这便代表着皇帝对太子并未全然放心。
  而奉天殿中,同样长跪于地的陈栐听着这昨夜就已经事先听说了的旨意,脸色并没有任何变化,心底却委实有些不自在。皇帝倘若不愿退位,大可让他继续当着这皇太子,而即便没有这一条,军国大事他仍会一一禀明。但如今到最后时刻的诏书上,却留着这一条,尽管是自古父传子位时应有的一条,但终究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义。
  莫非父皇对自己的态度还有什么保留?
  因而,等到陈栐终于站起身上前行礼,随即登上了早一日便设好的宝座,受了群臣五拜三叩首的大礼,听着那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心里却没有感到早先以为的那种喜悦。毕竟,在他的背后尽管是已经退居为太上皇的皇帝了,可终究仍是垂拱二十余年的开国天子!
  册皇后之礼却又晚了好几日,毕竟按礼制总少不了亲王以上百官上表,傅氏固辞的这一套。待到册宝真正颁下,内外命妇入宫朝贺完毕,已经是出了正月。这几个月中朝廷经历了册封太子太子妃、东宫监国、皇帝禅位太子等等诸多大事,上上下下许多人都是从腊月到正月竟是连春节元宵都没过好,如今方才算是暂时告一段落。然而,尽管正位中宫,皇后傅氏的心中却始终不甚踏实。
  她劝谏丈夫的事,丈夫虽在第一件上头再三谦辞了帝位,可终究还是坐上那个宝座了;而第二件立储的事,丈夫却是直到登基也没有定下来!当初还是东宫的时候,立太孙还不至于引起莫大的风波,如今贵为一国天子,这立国本的大事,牵扯就不一样了!陈善昭和陈善睿就算昔日曾经同患难,但早年毕竟不是一块长大,换句话说,就是一块长大的嫡亲兄弟,遇到这种事也往往会争一个你死我活,古往今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贤若长孙后,还不是三个儿子白白死了两个?
  “皇后娘娘,皇后娘娘?”
  傅氏恍惚片刻便惊觉过来,见张姑姑满脸担忧地站在身边,她便摇摇头道:“无事,只是想起了要紧的事情。”
  “可皇后娘娘的脸色刚刚瞅着实在是太苍白了。”张姑姑见傅氏微微皱眉,索性去捧了镜子过来,见傅氏只瞥了一眼便淡淡地摆手吩咐拿下去,她方才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皇后娘娘,前日御医来请平安脉的时候就说过,您素日操劳太过,需要早早保养身子。再加上北边和南边的气候本就不同,干湿两重天,冷热也不一样,更千万不能劳累了。奴婢说一句不该说的话,三位太妃娘娘都是好说话的人,那些宫务娘娘就是不接手,外头人也会觉得娘娘孝顺。”
  “不用说了。”
  傅氏淡淡地摆了摆手,见张姑姑终于闭上嘴,面上却仍是忧心忡忡,她放才叹了一口气说:“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就是些冬天咳嗽气喘,再加上风湿寒腿的老毛病,并无大碍。至于这些宫中的事务,太上皇和皇上都已经先后发话让我接过来,我岂能不理会?”
  一旁的闵姑姑觑了个空子,便也低声建议道:“可娘娘这些天宿头不好,睡得不安稳,白天又要操劳上手这许多事情,不如找个人帮一把手?世子妃固然身怀六甲不能操劳,但宛平郡王妃却是闲着……”
  尽管陈栐已经登基,但几个儿子却都尚未封王。此时此刻,傅氏一听到这话,登时勃然色变,重重一拍扶手喝道:“糊涂!这些话是你该说的?”
  见闵姑姑立时伏跪在地连连磕头请罪,傅氏眸子渐渐转冷,随即一字一句地说道:“此事可一不可再,倘若再让我听到这种没动过脑子的话,休怪我不顾几十年的情分!退下!”
  待到闵姑姑面色灰败地倒退着出门,傅氏方才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后宫的妃妾未封,儿子儿媳们也未封,就算陈善恩的生母邓夫人不过是个性子绵软担不起事的人,但越过她到儿媳中来挑人帮手,那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丈夫分明是直到如今也尚未决定立何人,她这时候宣进王凌,岂不是表示自己的态度也有偏向?
  “皇后娘娘,皇上派人来了。”
  傅氏连忙坐直了身子。须臾,便有一个太监弓着身子疾步进了门来趋前行礼,随即恭恭敬敬地说道:“皇后娘娘,皇上说了,今夜要和世子爷东安郡王宛平郡王商议北边军务,回头要去觐见皇上,晚膳便不过来用了。兴许晚上还会熬得更晚一些,还请您早点安歇。”
  “知道了。你且对皇上说,国事为重,但也请多多保重身体。”
  傅氏吩咐了一句,等到那太监应声而去,她方才重新歪在了榻上。相比之前在保定府和北平,如今再疲惫,总有这么歪着休息一会儿的功夫,可那时候却完全没有任何的空子。为了军中上下一心,有无数的命妇要见要联络;因为朝廷的军衣只是保证一年一身供给,可打起仗来根本不够,再加上北地寒冷,每年都有无数的军衣等等要赶制;为了节省开销,王府和她陪嫁的那些要紧产业,即便派了精干人,都要仔仔细细核查账目;更不消说还有儿女的教导,后院女人和家务事要料理……相形之下,如今这些宫务再繁杂,比得上那些?
  “皇后娘娘,东安郡王妃来了。”
  听到是魏氏来了,傅氏微微一愣,随即便露出了一丝笑容来。随着张姑姑出去引了魏氏进来,她见这三儿媳一身藕荷色的衣裙,瞧着亭亭玉立,行礼之际脸上还挂着那腼腆的笑容,她少不得招手吩咐了人上来坐在身侧。见其发间并没有戴此前赏赐的那支金步摇,胸前倒是挂着自己当初赏的金项圈,她便含笑问道:“才给你的那步摇呢?”
  “啊……母后别怪罪臣媳。”魏氏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讷讷解释道,“只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臣媳步子太大了,没法让它不出声,给人听着总觉得怪怪的,所以便小心翼翼藏在了首饰匣子里,绝不是臣媳要辜负母后一片好意。”
  如今这四个儿媳中,她虽是和章晗和王凌相处得少,但那两人既然得太上皇喜爱,又立过功绩,她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陆氏小意殷勤,孝顺得有些巴结,她也乐得给些好处;而魏氏出身小门小户,人也有些迷糊,待人接物有一种说不出的老实,和陈善嘉在一块倒是绝配。只不过,即使这样的性子,她对其素来是温和而不太亲近,于是四个媳妇看似便一碗水端平了。
  于是听到这样的解释,忍俊不禁的她便笑道:“你呀,就连理由也是稀奇古怪。既如此,我这儿还有两根簪子,这却是怎么也不会响不会掉的,回头给你回去戴。”
  “只是我有?这回头让大嫂二嫂和四弟妹瞧见,恐怕不太妥当,母亲还是给大伙分吧。”魏氏连忙摇手,旋即方才意识到自己这称呼错了,顿时红着脸说,“母后之前的赏赐已经很多了,臣媳不敢再领。”
  “是不值钱的桃木簪。”
  见魏氏这才松了一口大气,傅氏不禁莞尔。婆媳俩又说了片刻的话,当魏氏终于想起自己进宫之前听到的另一个消息,傅氏方才微微一惊。
  章晗的大嫂有身孕了!这是好事,但她听说,章晗的父亲章锋仍是镇守开平,但对于章晟的任用,朝中却有些争议!
  
  
  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功易得,勋戚难为
  此前陈栐回京,有功将士大多都随着回来,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武宁侯顾长风以及章锋等少数身在最前沿责任重大的人。顾长风仍是回了辽东镇守,章锋则回了开平。即便如此,看着长子长媳能够团圆,知道章晗又有了身孕,幼子章昶被陈善昭耳提面命了几次,如今终于不再那么惦记着战场搏军功,章刘氏纵使牵挂丈夫,可心情却比从前舒缓多了。
  而长媳怀孕这个好消息,更是让她欣喜若狂!
  这会儿坐在章晗面前,她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几乎是含着泪说道:“想当初你在京城,你大哥也在京城,你爹又在最北面的开平顶着,我每日每夜连睡觉都不安稳,就怕有个什么万一。如今你生下了晨旭,又怀上了这个孩子,你大哥回来,你大嫂也有了,只要你爹能够熬到年岁平平安安回京养老,我就再也没什么事情要惦记了!”
  “娘,我早就说过,咱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章晗笑吟吟地看着母亲,用极其自信的语调说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虽然偏颇,但有时候也不是没有道理。您苦尽甘来,正该好好享一享含饴弄孙的福气。”
  “这些福气都是你带来的。”章刘氏看着女儿那红润的脸,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开口说道,“若没有你,也没有家里人的今天。所以,晗儿,现如今我也想求你一件事。”
  “娘,你我母女之间,什么时候要用一个求字?”
  章刘氏见章晗微嗔,却苦笑了一声,随即才低声说道:“其实我早就想说,但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倘若不是你大嫂有了身子,我也不会开口。听说,你大哥的职司有些眉目了,升两级任指挥使,不是前去镇守榆林卫,就是留在京城,在府军后卫和金吾卫这些京卫之中择一个。你也知道,你爹已经在外头这么多年了,现如今虽也升了北平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可分明也回不来。你大嫂才有了身子,倘若你大哥再去榆林,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所以,倘若可以,让他留在京城吧,哪怕不升那两级,我也甘心情愿……”
  见母亲说着说着便是泪流满面,章晗不禁沉默了下来。
  这升两级的封赏,可以说是极重了。然而,相比镇守榆林的责任,那却也算不上什么。章晗并不是不知河山地理的寻常妇人,当年在顾夫人那儿就略微看过一些舆图地理志,自从父兄入了赵王中护卫随着北上,她更是一直关注着北地形势。后来嫁入赵王府,这些消息就更加便利了,她当然知道榆林那是个什么地方。
  就如同陈善昭曾经在御前提到定远侯王诚自请去镇守宁夏时的那番打趣一样,比起号称塞外小江南,又有黄河以及贺兰山作为天然屏障的宁夏,榆林城池未备,虽在修筑边墙,但此前只是千户所,一年前方才升格为卫所,乃是军管,不设民官,责任重大自不必说。更要紧的是,其西北面便是一片瀚海,每到起风时节,风沙极大,鞑子入寇常常是必经之地!
  “娘,此事我知道了,你不用着急,我会先打探打探清楚。”
  章晗终于含笑说了一句,见母亲果然露出了安心的表情,她少不得又软言劝慰了几句哄人开心,直到留着人坐了小半个时辰,她把人送到正房门口,因章刘氏再三说不用送,她方才让芳草把人送了出去。眼看着那人影消失在穿堂那边,她方才渐渐沉下了脸。
  回房坐下的她沉吟良久,便命人把秋韵叫了过来。尽管脸上那道疤痕还在,但一再用雪莲等等好药调理伤口,原本鲜红的疤痕已经淡去了许多,秋韵的脸上也渐渐见了几分笑容。等秋韵行过礼后,她示意其在小杌子上坐下,旋即轻声说道:“前头你家夫人的事,我已经请托了武宁侯夫人。武宁侯如今镇守辽东,顾家又和王家有些情分,答应了会多多照拂。这把人赦回来的事,一时半刻不能做,我也只能暂时用这法子了。”
  秋韵顿时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慌忙就势跪倒在地,额头还没碰到地面,就感到手腕上托了一只手。她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见章晗脸色诚恳,她方才声音哽咽地说:“奴婢谢过世子妃……奴婢也知道那事情多难,只要能让夫人少吃些苦头,奴婢就已经很感激了。”
  “你明白就好。”章晗含笑示意秋韵重新坐下,这才开口说道,“你回府之后休养了这一阵子,应该也能出门走动了。眼下我交你一件事去办,你去一趟武宁侯府,代我见一见武宁侯夫人,替我问她一件事。我长兄章晟的职司任命,一是留京,一是去榆林,是否朝中有些什么争议?你既是过去,倘若有什么物事要捎带给六安侯夫人,不妨一并带去。”
  秋韵低声重复了一遍章晗所言之事,见其又点了点头,她便开口说道:“那奴婢便说是替您送东西给张大小姐?”
  “嗯。”
  章晗扬声叫了碧茵进来,等到其从箱笼里翻出了一条绡纱裙子,一对珍珠坠子,她便吩咐用包袱皮包了,又捎带了几样给太夫人和王夫人顾钰的小东西,让秋韵出了门,这才复又在金姑姑的搀扶下,出了正房在院子里踱步。
  新帝登基,陈善昭此前那种偷闲的日子便不复存在了。尽管名分未定,诸王未封,但皇帝还是常常把几个成年的儿子召入宫中商讨国事,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考较的意思。这其中,召见陈善恩的次数是最少的,也难怪据传陆氏这些天动辄发火。而她如今身怀六甲,陈善昭有些事情常常不在她面前说,但事关长兄,她必须得先弄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秋韵这一来一去,便用了一个半时辰,直到晚饭时分方才回来。章晗已经得知了宫中派人来说陈善昭三兄弟在御书房陪着皇帝用晚膳,恐怕要熬得晚一些的事,正巧王凌觉着无聊过来看看,妯娌俩便索性一块用了晚饭。因而看到秋韵进屋,章晗便笑着说道:“没什么大事就等会再说。”
  王凌听到是章晗又命人去给张琪送东西,顿时笑道:“大嫂真是没有亲姊妹,若是有,只怕能宠到天上去了,对干姊姊都如此周到,更何况亲的?”
  “正因为没有才稀罕,方才惦记,就好比和你似的。”
  打趣一阵之后,两人自是继续用完了晚饭,王凌留下小坐片刻,说起刚刚来时原本去叫魏氏一块说话,人却有些腼腆不敢来诸如此类云云,随后看着天色渐晚,这才起身告辞离开。直到东西都收拾了出去,章晗方才叫了秋韵进来,又把芳草和碧茵都派去门口守着。
  “武宁侯夫人说,此次章大人连升两级,听说是太上皇的意思。”说到这儿,秋韵顿了一顿,想起王夫人说这些话时那极其郑重的语气,她的声音也不知不觉低沉了下来,“至于出任榆林卫指挥使,还是留京在京卫,朝中确实是有争议。听说力主出外的那些人,虽则大多声称章大人机敏善战,但私底下却说世子妃父兄都在军中,且均有战功,虽则是尚未到封爵之赫赫,但留守京城着实不妥,因请照定远侯例出外。”
  果然如此!
  早就有此猜测的章晗忍不住攥紧了拳头,心头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无力。果然还是因为她的缘故,所以父亲留守开平,大哥也十有八九要去榆林任职!想到这里,她轻轻吸了一口气,竭力用平稳的声线问道:“武宁侯夫人还说了什么?”
  “武宁侯夫人还说,榆林去年初曾有激战,榆林寨受损,工部如今尚未来得及拨发民夫修缮,升格为卫所也是因为之前死伤惨重之故。而且,廷议之中有消息说,鞑虏常常以榆林为突破口,且来去如风,难免绥德虽驻有重兵,但毕竟相去有一段距离,往往救援不及。倘使能够成功筑起坚城,待情势稳定之后,极有可能设总兵镇守。”
  王夫人的意思是说,榆林很要紧?大哥若是到那儿任职,虽说条件艰苦,危机重重,但擢升的机会也更大?可此前大哥新婚不久便和大嫂分隔两地,好容易团聚数月,大嫂有了身孕又要远去榆林,母亲尚且如此忧心不舍,更何况大嫂?而且,母亲很少来求她,此番却是苦求她能够留着大哥在京城……
  因为这个消息,这一晚章晗虽是早早睡下了,但却只觉得辗转反侧,怎么都难以合眼。好容易迷迷糊糊有了些睡意,她突然听到外间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当即扬声问道:“谁?”
  话音刚落,外头便有人急急忙忙掌灯进来,却是披着衣裳的芳草。她到了床边放下灯台,这才低声说道:“世子妃,世子爷和几位郡王爷都留在宫中,今晚回不来了。”
  尽管陈善昭久久没回来,章晗心中已经有些预料,但躺下之际,她刚刚生出的些许睡意仍然很快就无影无踪了。想着定远侯王诚只有王凌这么一个女儿,却能够毅然决然远守宁夏,理智上她知道让大哥章晟去榆林方才是最好的,但情感上却始终决断不下。便在这反反复复的权衡之下,外头的天光终于渐渐亮了。
  事到自己身上容易,事到家人身上不容易!可无论是为了趋利避害,还是为了大哥那暴躁性子保全他,不管是不是对得起母亲,她都不得不狠下决心!
  
  
  第二百九十四章
好男儿志在天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1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