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精校)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26

  出身世家的徐光祚早年丧父,祖父又是个不管事的,素来就在掌管定国公府,料理事情自然井井有条,别人是一丝一毫的差错都挑不出来。兼且徐勋又暗示皇帝应该在关注这边的情形,徐光祚越发不偏不倚公正公平,就连兴安伯府原本有些骚动的下人都心悦诚服。
  一直忙碌到大晚上,徐勋方才搀扶着徐良从兴安伯府出来。眼见徐毅狠狠剜了自己一眼方才气咻咻地径直上车,他只哂然一笑,把徐良推上马车后,他又笑眯眯地请了王世坤一块上车,待到金六一甩鞭子起行,他才说道:“王兄,这次可是多亏了你!”
  “什么多亏不多亏的,你别看徐光祚按照辈分比我矮一辈,那可是真正的人精。要不是你把老四弄去了国子监,要不是你我才从太子手上顺到了这么一对玉佩,他会出面那就是见鬼了!”当着徐勋父子的面,王世坤直截了当地现开销了,这才竖起大拇指晃了晃,“我算是服你了,居然端出同姓这一条让徐光祚去帮忙治丧!不过我实在闹不明白,今儿个灵堂上那样好的借口,你竟然不用!”
  “那样反而落了下乘。你以为今儿个这情景的不闹到官府去,就不会有人流传?”徐勋看了一眼满脸疲惫的徐良,连忙从一旁的蒲包中拿出一直温着的茶壶,倒了一杯水递给了老爹,随即看着王世坤说道,“这一次对定长孙也是莫大的机会,让朝廷看到了能耐,他将来就不会是一个闲置的国公。对了,你可让人对国子监的徐叙提过太子的身份?”
  “我本来是懒得理他,可他让人带了一封长信来赔礼道歉。我想想怕他心怀怨望,就亲自去看了他一趟,也是为了震一震他,省得他不老实。不过这家伙我不抱多大希望,我大姐对他已经很不错了,他居然还说出那种话来。对了,你问这个干什么?”
  “没什么,章老大人让我带给北监谢祭酒一封信,我一直没空送过去。我身上有孝,而且接下来打算闭门在家看看书,若是你那外甥真长了记性,倒可以请他代劳。不过听你这么说,还不如你亲自去跑一趟了。你虽不走文科,可和那位顶尖的大儒打打交道,也是历练不是吗?”
  面对满脸狡黠的徐勋,王世坤顿时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这小子比他年纪还小,居然老气横秋对他说什么历练?
第二卷
冒牌世家子
第153章
张永说告密,请阁老旁听
  在定长孙徐光祚的操持下,再加上礼部那位姗姗来迟的主事是办老了那些宗室丧事的,接下来兴安伯徐盛的丧事自然办得四平八稳,再没有先头灵堂上那大闹一场的风波。即便如此,徐毅借助徐盛遗折上书好容易扳回来的一丁点优势,又就此消耗殆尽,只能眼睁睁看着徐光祚有条不紊地清理着兴安伯府的那些“刁滑”小人,其中十个里头竟有九个是戴姨娘的心腹,亦或是与他有勾结的。
  在这种沉重的压力下,再加上徐毅自忖打通了马文升的门路,头七一过,急不可耐的他便上书吏部,以自己继室嫡孙的名义请求袭封兴安伯爵位。他特意找了一位坊间出了名文采华丽的秀才,那妙笔生花洋洋洒洒一大篇好文章送上去,旋即又走了一趟马府,虽没再见到马公子,得到了马公子底下一个得力小厮真真切切的保证之后,他犹嫌不够,又是投书礼部,甚至还想方设法买通了人从右顺门送了一份直达天听的奏章上去,除却指斥徐良昔日不肖之外,还少不得直言其子身份可疑云云,另外又往李荣那干儿子那里送了一份厚礼。
  即便他有钱,这么一番折腾下来,也是已经用掉了整整三千两银子,伤筋动骨自不必说。相较之下,徐良和徐勋就安静多了。父子俩除却按照日子前去兴安伯府参与种种丧仪,其余日子就按照服丧的规矩,在家里闭门不出,除去吏部的投书之外,哪都没去。傅容派来的几个护卫对拘在家里颇有微词,但他重赏过一次之后,一众人就都老实了。
  这一日父子俩在西屋整理东西,东屋里头,正在整理架子上书籍的木怀恩见京不乐走了进来,瞅了瞅没别人,就笑着调侃道:“这主人家闭门不出,京公公可是觉着闲得发慌了?”
  “发慌倒不至于,咱家毕竟打着的旗号是傅公公派来送礼的,还能出门走一走。咱家就是觉得傅公公这一趟派错了人,那徐勋小小年纪,竟是人家四十多的还老成些,简直是成精了。”萧敬和李荣是徐勋亲自去送的礼,而陈宽王岳以及其他各监的管事大太监那儿却是京不乐去的,自然听到了司礼监诸公对徐勋的评价,小眼睛眯了眯,嘴角那颗痦子竟是也轻轻抖动了两下,“他这以静制动,比起那边上蹿下跳,那简直是强太多了。幸好徐良有他这儿子相助,否则非得被恶心人给恶心死。”
  “想不到难得服人的京公公,也会这样评判徐公子。”木怀恩哂然一笑,擦拭了最后一个书架,这才放下抹布转身过来说,“那京公公觉得,此番希望有多大?”
  “虽说他做得很好,但朝中风向近来不算好。”京不乐走动的都是那些消息灵通的大太监,但他不是徐勋的私人,对方不问,他也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皱了皱眉就说道,“内阁那三位老先生不哼不哈,仿佛不在意这种小事。六部尚书那儿,马文升是主张嫡庶有别的,应当主张徐毅承袭,其他大佬也还没有表态,至于皇上,就算有偏向,这些年也没驳过部议廷议的结果。唉,要说太子毕竟不管事……”
  “老爷,少爷,朱小侯爷差人来了!”
  这话还没说完,两人就只听外头传来了一个大声嚷嚷。这一声朱小侯爷,两个人面面相觑了一会,木怀恩立时撂下了手边还没干完的活,迅速上前推开了支摘窗,看到院子里一个快步走进来的人,他便朝一旁的京不乐努了努嘴。而京不乐仔细端详了片刻,当即眼睛一亮:“是太子东宫的张永,虽只是奉御,但说是很得宠。”
  两人眼瞅着徐勋亲自出来把张永迎了进去,便索性站在窗前低声商议了起来,不过一会儿工夫,他们就又看见徐勋和张永一块出来,竟是把人送出了门。正在他们琢磨张永这特地跑一趟,究竟是太子让其捎带了什么消息,外头就传来了陶泓的声音。
  “京公公,京公公可在?少爷请您去一趟。”
  “这下京公公不会闲着了。”木怀恩笑眯眯地冲着的京不乐虚手一引,见此人冲自己一点头,就立时打起门帘出去了,他不觉耸了耸肩微微一笑,又拿了浮尘去各处掸灰,嘴里却喃喃自语道,“傅公公急流勇退享清福,可你不同,若有机会重新在宫里谋一个位子,你只怕求之不得,否则宫中朝堂人事何必摸那么清楚?傅公公心知肚明,这才把你派了出来。”
  要比耐心,徐勋前世里能蛰伏上十年,现如今闷在家里不能四处走动,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唯一的烦恼就是小丫头那儿只有李庆娘往来两边传递书信,竟是没法去偷溜出去见人。因此,张永此番送来的讯息,他自然不会等闲视之,这会儿京不乐一来,他和人厮见过后一坐下,就直截了当地说道:“京公公,刚刚张公公来访说,有人向他告密,吏部尚书马文升之子收了徐毅的钱财,因而使其父为徐毅言。你觉得此事真有可能?”
  告密?
  京不乐原本以为今天张永来,必定是太子朱厚照有什么话要对徐勋嘱咐,却不料事实更令人震惊。他几乎只是心里一合计就反问道:“太子可知道?”
  “张公公心下犯难,特地来找我提醒一声。我对张公公说了,这样的道听途说,不用在太子面前提起。”徐勋顿了一顿,这才诚恳地说道,“马尚书为人我不清楚,这告密的人究竟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也不清楚,所以有请京公公教我。”
  徐勋因缘巧合际遇太子,又因此而得天子召见,哪怕这次爵位失手,决计也另有一番别的机缘,因而京不乐哪怕为了自己的将来,也打定主意要为这位多盘算盘算。可是,面对徐勋这样的谦和态度,他仍然受用十分,面上的笑容也变得更亲切了。
  “教是不敢当,只能说为徐公子分说一二。吏部乃是六部之首,情形相当复杂,如今马尚书已经年近八十,屡次请致仕却不准,自然碍着了别人的路……”
  一大通长篇大论分析完,徐勋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自己这看似不太重要的一件小事,却是成了大佬角力的舞台。既如此,他还是拿着之前的宗旨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好!给人当成了枪使,那又何必!
  ……
  勋贵大臣身后无嗣,这爵位该怎么承袭,朝廷是向来有成例的。若是此人生前有恶名被人提出来,抑或是天子心里本就有疙瘩,那么爵位多半是到此为止;而除此之外的大多数都是等到丧事办好了之后,再慢慢寻访直系亲属,一个爵位空个三五年不奇怪,空个十几年司空见惯,空个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君不见信国公汤和连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安然逃过,可就是因为汤和死后诸子争袭,分明后人无数,可这信国公爵位愣是就再没个说法了?
  所以,爵位世袭素来有下头急上头不急的惯例,尤其是稳坐钓鱼台的吏部,更是没事也要挑出承袭人的错处,更不要说有事的时候了。然而,这一次却恰恰相反,一边徐毅是上蹿下跳使尽浑身解数,一边徐良父子是闭门家中服孝守丧,简直是忘了此事似的;老迈的吏部尚书马文升上过一次表后,吏部侍郎焦芳也坐不住了。
  他已经悄悄让人给东宫的内宦捎了个信,怎会到现在还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太子朱厚照真的不在乎这件争袭官司?亦或是徐家父子真的不在乎?
  往这件事上下了不少工夫,焦芳自然不愿意等个三五年,在等了三四天没消息之后,他终于破釜沉舟直接一份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折子送了上去,直言不讳地说如今兴安伯骤去,街头巷尾流言物议极多,应及早定下承袭之人,以安民心云云。
  折子送到司礼监,无论萧敬还是李荣,心里不免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当即在御前汇报的时候提了出来,于是弘治皇帝一点头,在把折子送到内阁票拟时,司礼监写字孙彬少不得对三位阁老笑容可掬地拱了拱手。
  “万岁爷说,这事情久拖未决不好,还是让吏部把两拨人召来好好评议评议,有个结果,也省得民间议论不休。万岁爷还说,三位先生若有空,不妨去旁听旁听。”
  孙彬这一说,刘健李东阳谢迁不禁面面相觑。他们可是日理万机的阁老,这一天十二个时辰还愁不够用,去旁听这种无聊的争袭官司,他们吃饱撑着了?然而,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孙彬紧跟着又说了一句更是石破天惊的话。
  “太子殿下也说,想去瞧一瞧热闹,三位先生都兼着太子的东宫官,名正言顺的师傅,陪着太子一块走一趟,也好让太子了解了解世情。”
  看这种官司能了解世情?这不是笑话么?
  性子冲动的刘健当即便想要站起身说话,但手一按上扶手,就被李东阳按了下去。而刘健踌躇了老半晌,见孙彬垂头束手异常恭谨,他最终沉声说道:“你回去报萧公公李公公,烦请禀上皇上,就说我等三人遵旨。”
  等孙彬一走,李东阳便对一旁皱眉的谢迁微微颔首道:“木斋,不过是忙里偷闲,走一趟又何妨?太子已经许久没到文华殿听讲了,这难得的机会不抓紧,下一次再见太子,又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
  刘健也点了点头:“西涯说的是,再说,咱们也不妨看一看那个徐勋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什么三头六臂的本事,在南京能让文武和中官齐齐交口称赞,到了京城既能让太子喜爱,又能打动皇上。”
第二卷
冒牌世家子
第154章
太子助阵,焦芳建功
  吏部俗称天官,因而尽管周礼早已不行,吏部尚书也往往被人尊称一声冢宰。如今的冢宰马文升是景泰二年的进士,他当过御史,巡按过山西湖广,又任过福建按察使,当过右副都御史,历任兵部侍郎辽东巡抚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年间从兵部尚书转吏部尚书,这一任就是九年。可以说,作为五朝元老的他简直是一本活的大明官场教科书。
  然而,马文升这一年毕竟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耋耄老人了。此前他因为老眼昏花精神不济,自请致仕多次,可每次都被弘治皇帝驳回挽留。现如今他颤颤巍巍地走上大堂主位坐下,就连下首的徐勋也忍不住觉得,这样的老人早就应该在家里颐养天年,而不是在这吏部和无数文牍案卷打交道,也不该在早朝上颤颤巍巍地三呼万岁又跪又拜。
  “已故兴安伯留下的爵位一事,因上书言其后的有两人,今日本部堂会同两位侍郎召见尔等验看。所问之事,尔等据实回答,若有隐瞒,便是欺君之罪!”
  马文升一开口,徐勋起初那点因其老迈而生出的感慨立时就扔到九霄云外去了。刚刚那位走路都要人搀扶一把的老者,此时此刻却是一字一句口齿清楚,哪里有丝毫的昏聩?于是,他定了定神,和一旁的徐良一块躬身应是。然而,就在这时候,徐毅却抢先开了口。
  “马部堂!卑职和徐良二人乃是已故兴安伯从弟,这徐勋何人,竟敢站在这大堂上?”
  大堂一旁的偏厅平日乃是供一众大佬议事之前暂作休息的地方,但此时却摆了几张椅子。居中的那张椅子上搭着熊皮垫子,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正由四五个随从簇拥着坐在那里,当听到这么一句质疑的时候,他忍不住脱口低声骂了一句无耻,待看见刘健李东阳谢迁齐齐看了过来,他更是悻悻然地嘟囔道:“在这种小节上挑毛病,这徐毅一看就不是好人!要是他自个立身正,只要理直气壮地回答质询就好,偏要玩这种花样,显见是心虚!”
  刘健原本想劝谏朱厚照勿要以第一印象取人,却不料朱厚照突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顿时有些惊喜。而一旁的李东阳更是捋着胡子笑道:“太子殿下英明!”
  “什么英明!要我真是英明,根本就不会让他有到这儿来撒野放狂言的机会!”气鼓鼓的朱厚照没好气地往那扶手上一拍,在刘瑾的低声提醒下,这才不得不把声音又放低了几分,“再说了,公堂之上,哪有他说话的份!”
  听太子口口声声都有偏帮徐勋之意,谢迁和刘健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双双露出了几分忧虑。而李东阳则是饶有兴致地审视着太子那瞬息万变的表情,目光从那几个内宦身上一一掠过,耳朵却一丝一毫都没放过外头的动静。
  偏厅里的说话声并不大,但在寂静的公堂上,依稀能听到那边有动静。无论是徐毅还是徐良徐勋,都不知道那边厢有人在旁听,只以为闲杂人等在窃窃私语,因而俱是专心致志。眼见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徐勋便长身一揖道:“诸位大人,家父操劳多年,身体不好,再加上大老远送小子来京城,路途劳累,前些日子一直在休养,偏生又因为服丧而曾经多日不眠不休。因此,小子身为人子,陪同家父来大堂备诸位大人问话,论理并无不妥。而且,小子乃是已故兴安伯再从子,亦是五服之内的血亲,何来不能上堂之说?”
  焦芳素来不待见南人,此时见徐勋不慌不忙牙尖嘴利,他嘴角一挑在心里嗤笑了一声,右手轻轻伸进左手袖子里,摸了摸那封信。见马文升微微颔首,那徐毅虽咬牙切齿,但也只能暂且罢休,他这才轻咳一声道:“既如此,那就不说闲话了。你们都说是已故兴安伯至亲,那便先自行把来历身世都说说清楚。”
  徐毅斜睨了一眼徐良,见这糟老汉仿佛还在斟酌怎么开口,他便抢先上前一步向堂上马文升焦芳等人深深行礼,随即朗声说道:“马部堂,诸位大人。卑职徐毅,祖母郭氏乃已故追赠忠武定襄侯之女,已故追赠武襄兴安侯继室。已故兴安伯徐盛乃是我的大哥。这徐良祖母是当年武襄兴安侯的小妻,身份卑微。所以,嫡庶有别,他要争袭实无依据……”
  “他争袭有没有依据,这是朝廷论断的事,不是你说了算的!”焦芳对徐毅亦是一丝好感也没有,再加上太子朱厚照就在后头听着,他不等徐毅长篇大论就喝止了他,随即看着马文升说道,“部堂,这徐毅所说,您可是已经听清楚了?”
  此话听着仿佛是尊重,但其意自是指斥自己老眼昏花思虑不济,和焦芳共事多年的马文升又怎会有听不出来的道理。然而,他只是微微皱了皱眉,随即就淡淡地说道:“本部堂年纪虽大,但还不至于分辨不了这些。徐良,你有什么可说的?”
  徐良行前就已经和徐勋商量好了。他一直都不是能言善辩的性子,再加上公堂之上必然不能事事由徐勋代劳,因而定下的宗旨便是扮老实。此时听了马文升的问话,他竟规规矩矩地一躬身道:“回禀马部堂,徐毅所言属实,小民无话可说。”
  这怎么可能!
  焦芳见马文升满意地捋了捋雪白的胡子,一时又惊又怒,那目光一下子冲着徐勋扫了过去。见徐勋只顾搀扶着徐良,仿佛丝毫不在意就此落在下风,挑动言官这一连几天在朝堂上大打嘴仗的他只觉得嘴里发苦,心里甭提多火大了。
  难不成这徐勋攀上太子,竟真的大度到明明可能到手的爵位也不要了?
  不但焦芳着急,偏厅之中,朱厚照也急得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张口就嚷嚷道:“什么没什么可说的!这徐毅和兴安伯的老妾勾结,图谋家产爵位,还打算殉葬了兴安伯的其他姬妾,我都听说了,他们亲眼看见,怎么会没话可说!”
  这位太子殿下的声音此时此刻很不小,刘瑾张永想要阻止时已经来不及了,一时异常尴尬。而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却没理会外头因这声音可能有什么样的反应,而是彼此对视了一眼,李东阳头一个点了点头,轻声对刘健谢迁吐出了一句话。
  “这父子二人确实是厚道人,公堂之上哪怕为了争袭,不揭已故兴安伯的短,殊为难得。”
  三位阁老作此评价,外间虽说朱厚照那清亮的嗓音已经传了出来,但马文升焦芳既然装作没听见,在场的另一位侍郎和文选司郎中自然也都充耳不闻。徐毅紫涨了面皮,可忖度这时候在后头的人必然非同小可,只能硬生生压住心头惊怒,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又行了一礼。
  “马部堂,诸位大人,徐良既然已经认承,那这爵位该由谁承袭就显而易见了!恳请马部堂禀奏皇上,以正名分……”
  焦芳原本还想再看看徐勋等人可有后手,但徐毅一口一个马部堂,把他直接归到了诸位大人当中,仿佛顷刻之间就想把此事敲定,而后头的朱厚照分明已经极其不满,他终于决定该出手时就出手。趁着马文升正在踌躇,他当即冷笑道:“正什么名分!你口口声声说尔祖母乃是继室填房,那我问你,尔祖母在当年那位兴安侯娶她作续弦之前,她在何处?”
  这种几十年前的旧事,徐毅本想着定襄伯郭家的爵位已经由朝廷收回了,再加上郭登当年是立了兄长之子为嗣子,那位丢了爵位之后没几年就死了,剩下的郭家人对当年的事情兴许也只是一知半解。而若是徐良说出来,他只要给其扣上血口喷人不敬祖母八个字,然后扮一扮可怜,轻轻巧巧就能把事情圆回来。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徐良徐勋父子在公堂上老老实实,偏生却是吏部侍郎焦芳突然掀开了盖子。
  可争都争了这么久,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我家祖母……我家祖母在嫁兴安侯之前,自然是在定襄伯府待字闺中。”
  “待字闺中?”焦芳冷笑一声,随即一字一句地说道,“那本部院怎会听说,尔祖母在嫁入徐氏之前,先已适人?须知按照本朝律例,已适人者再醮,法不当为正嫡!”
  “好!”
  听到偏厅后头那一个响亮的好字,听出朱厚照声音的徐勋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已经暗笑开了。他刚刚听到声音就知道是朱厚照这太子不知道怎的又溜出了宫,甚至还跑到这吏部衙门来了,想不到如今这位更是大大咧咧,竟脱口叫起了好来。郭氏乃是再醮之妇的消息徐良早就告诉了他,他却让老爹在公堂之上三缄其口,以免沾上不敬长辈的名声。他是想着赌一赌,大不了他在今日之事后再让慧通设法大造声势,想不到焦芳竟真的跳了出来。
  京不乐还真不愧是熟知朝堂宫中人事,料准了上次告密之事后的玄机。若不是焦芳捣鬼,这位日理万机的吏部侍郎怎会知道这样陈谷子烂芝麻的隐秘?
  而上首的公案后头,听得后头太子那一声毫不掩饰的叫好,又见徐毅如遭雷击,老辣的马文升哪里还不明白这事情只怕十有八九属实。他斜睨了一眼满脸得意的焦芳,眉头渐渐皱紧了起来。
  这么多年了,他终究要压不住这个人品低劣的家伙了么?
第二卷
冒牌世家子
第155章
灵济宫中遇贵人(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