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精校)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326

  当焦芳得知宫中李荣和王岳遭了皇帝斥责的时候,却已经是殿试读卷接近尾声的时候了。不料事情突然起了这样的变故,他一时只觉得措手不及,可无论怎么想,他都摸不清楚情势为何会如此急转直下。然而,更让他又惊又怒的还在后头。
  那几个科道言官竟是因奏事无据,哗众取宠,有的罚俸三月到半年不等,有的贬了外官!
  而李荣因为这事,之后竟暂时告了病在私宅休养!焦芳在宫中的耳目多半仰仗这位资格极老的司礼监秉笔,而那几个言官也有两个是他心腹,两人全都在贬外官的行列,他这下子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于是,等到了金殿传胪日,他虽然精神抖擞地站在大殿上,可听到那一个个次第唱名的时候,仍然是心里一阵阵怨愤惊怒。当一个熟悉的名字倏忽间传入了耳朵的时候,他只觉得整个人倏然一震,若不是多年的朝仪历练出了不动如山,他几乎就想扭过头去看清楚那个辱了他父子,又让他损失惨重的无名书生。
  作为真正的始作俑者,这一日殿试放榜,徐勋就不似之前会试放榜那样只打发了一个金六前去,他放了府军前卫半天假,又邀了王守仁一块前去看榜。
  到了地头,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却大多数都是看热闹的和各家亲友,而真正的新进士们却要在奉天殿去亲自聆听名次,心理素质不好的当场晕过去也不足为奇。
  已经知道宫中那一系列变故的他自然是心情极好,这会儿等着发榜,他就对王守仁开玩笑道:“王兄,你是参加过金殿传胪的,那会儿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你是怎么个心情?”
  “我么……”遥想当初殿试唱名,王守仁忍不住惘然地眯了眯眼睛,继而才轻声叹道,“那会儿我当然是高兴的,能中二甲第六,也算不负多年所学。只比起父亲当年的状元来,我这名次实在不值一提。”
  二甲第六就是全国第七,这还不值一提?
  徐勋正在感慨王守仁不愧是立志要成圣的人,不是他这等凡夫俗子可比的,那边厢就传来了一个嚷嚷声:“张榜了,张榜了!”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37章
金榜题名,狂生风范
  张榜时刻,东长安门外的东长安街上挤满了人。不管是高门大户的世家子,还是清寒的平民百姓,一个个看热闹的全在翘首盼望着那发榜的队伍。也不知道等了多久,随着最边缘的一阵骚动,所有人的目光几乎全都往一个地方看了过去。就只见一个身穿鲜亮官服的礼部官员在几个差役的簇拥下缓步走来。
  平日里这等稳稳当当的官步素来很让人羡慕,但眼下这会儿,从看热闹的百姓到满心焦急的贡士,人人都在心里咒骂着这不紧不慢的做派。眼看差役在那官员的指使下往墙上贴着那长长的黄榜,一个个人几乎争先恐后挤上前去看上头的名字。
  这进士金榜的张贴有个倒贴的习惯,这先上墙的却是三甲同进士,总共二百零五个名字,这一个个看将下来,头昏眼花脖子酸是铁定难免。人群之中,一身青衣的祝枝山和文征明几乎连帽子都被人挤掉了,却仍旧紧张地往上头找着徐祯卿的名字。当找遍整个三甲不见友人的名字,两人觉得一口大气从胸口透出,竟是满头大汗。就在这时候,祝枝山突然只觉得有人拍了一记自己的肩膀,慌忙转过头来。
  “啊,世……”
  “世什么世,我也是来看榜的。看你们这如释重负的样子,昌谷应该是至少在二甲之列吧?”
  徐勋笑吟吟地言语了一句,祝枝山立时反应过来,当即嘿嘿一笑道:“应该是。按照他之前的名次,进二甲绰绰有余,我只担心他马失前蹄……”
  “怎么,你就不觉得他能名列一甲前三,跨马游街?”
  文征明看了一眼墙上密密麻麻的三甲名单,这才扭头说道:“小徐那篇策论做得虽然还好,可也谈不上滴水不漏,况且他那手书法大打折扣,能在二甲名列中上,大约他就心满意足了。”
  话音刚落,那边厢就又有人高声念起了名字来:“万镗、张简……”
  这二甲也同样是从右往左倒着贴榜。就只见一群衣衫各异的人跟着那两个慢条斯理的差役后头看着上头的名字,渐渐地,那念一个个名字的声音越来越大。随着这份金榜渐渐展开了大半,看榜的亲友团也越来越紧张,毕竟,越是前头的名次越好,馆选之后点翰林的可能性也越大,更不要说这二甲要是没名字,便代表着一甲立时与授翰林!
  “……倪宗正、朱琉、王秉良、崔铣、湛若水……”
  王守仁一见那名字,一时欣悦地点了点头:“元明是二甲第三名,果然厚积薄发,不负众望!”
  “……严嵩、徐祯卿……”
  一旁的王守仁刚刚还在好奇徐勋怎的认识徐祯卿三人,此刻看着金榜,他高高兴兴地捋了捋下颌胡须,可紧跟着就听到又是两个熟悉的名字。而徐勋发觉这三个人竟是排在一块,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何止湛兄,那严惟中是二甲第二,徐昌谷竟是二甲第一。今科进士这么多,我独独就认识这三个,偏巧名次都挨在了一块,真是无巧不成书!”
  此时此刻看榜的亲友多的是喜极而泣抑或是捶胸顿足的,徐勋和王阳明这幅喜态自然是丝毫不足为奇。而祝枝山和文征明看了一遍又一遍黄榜上头的名字,确定果然没错,两个人也立刻长舒了一口气。
  二甲传胪,也就是这一科的第四名!这真是他们想都想不到的好名次!
  随着一甲那三个名字终于贴在了最前头,一时间围观的人群更加为之大哗,有状元榜眼探花的家人喜极而泣的,也有在那嘀咕名次高低的,总而言之是鼓噪不断。然而,更多的人则是蜂拥去了正阳门,打算去围观那三年一度的一甲三人跨马游街的盛况,不消一会儿,这东长安街上等候的人群就散去了一多半。
  “好了,正阳门的热闹也没什么好看的,咱们去东安门等一等新科贵人们吧!”
  徐勋提议了一句,其他人自然纷纷附和。毕竟,一甲前三跨马游街的境况虽然盛大,可王守仁这曾经中了二甲的和祝枝山文征明这样屡试不第的,当然不愿意去看别人最风光得意的时候。一行人过了玉河北桥就上了安定门大街,到东安门大街西拐,往前行了不多远,就只见那边正是七间三门黄琉璃单檐歇山顶的东安门,门前已经簇拥着十几个人等着。众人等了一小会,眼力最好的王守仁就看到有一行人从东上中门里头往这边来了。
  一科数百名进士,一甲状元榜眼探花插花披红由鼓乐仪仗簇拥出正阳门,旋即由人张伞盖有人护送着一路跨马游街回住所,而二甲三甲却是一拨从东华门东安门出宫,一拨从西华门西安门出宫,既没有鼓乐也没有披红,相形之下就要寒碜不少。可三甲的往往少不得自怨自艾上一阵,能进二甲的就多半豁达多了。这会儿一众人出来后亲友接着,但只听欢声笑语不断,哪里有一张愁苦脸。
  “元明兄,恭喜恭喜!”
  王守仁上前才说了一句恭喜,一旁就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个人来:“以湛元明之才学,进了二甲有什么好恭喜。他跟着白沙先生这么多年精研文章学问,哪里是那些一心拿着八股当敲门砖的人可以比拟的!倒是王伯安你,一心捣鼓兵阵小道,把你的讲学大事全都丢了!”
  这一番话嗓门大语气激烈,别说这边厢的几个人,就连不远处的其他人也纷纷张望了过来。见是一个三十出头乌纱帽圆领衫的官员,就算有好奇的也多半打消了管闲事的心思,而徐勋见来人斜睨了自己一眼就收回了目光再不理会,顿时皱了皱眉。
  他又不认得这家伙,摆脸色给谁看?
  那年轻官员旁若无人地走到湛若水跟前,略一拱手道:“元明兄今日高中,接下来一时半会也休想回广东了。这京师虽不如广东,好功利慕虚荣的人多,可也不是全然没有真心向学的年轻人,王伯安不开讲学,元明兄可不要学他!我等连地方都给你找好了,就在宣武门大街东边的堂子胡同。原本是给王伯安准备的,现如今我看他贵人也抽不出这闲工夫来,还请元明兄拨冗先来讲一讲!”
  徐勋见王守仁被人这般奚落,眉头一皱正要说话,却是王守仁眼疾手快地轻轻一拉他的袖子,旋即低声说道:“慎言,李空同那急性子是不看人的,我给他说两句就说两句,不碍事!他既然来了,你还是避一避,我来应付。这人性子狂起来时连寿宁侯都打,不看人的!”
  此时此刻,徐勋终于醒悟到这是何方牛人——敢情这位就是大明朝第一愤青李梦阳!
  尽管他自忖最近苦练骑射武术,真要打架绝对不会输给了这位文科生,可真要是对方和自己辩论不成发起疯来,在宫门上演一场全武行,那就让人看笑话了。于是,他想了想,就对湛若水微微颔首,随即丢下王守仁去应付李梦阳,他自个往那边厢徐祯卿三人走去。才走了没几步,他就瞧见正对一个小厮模样少年说话的严嵩,不免稍稍一停步子。
  今科中了二甲第二,严嵩是真的心满意足。此前会试结束去拜座师的时候,杨廷和对他的文章大加赞赏,而且直言不讳地说只可惜不能名列殿试读卷官,否则必然会把他的卷子作为前十荐卷,一时令他受宠若惊,而这次真的位列前十,他心中当然庆幸幸亏听了徐勋的建议,没有一条道走到黑。这会儿他也瞥见了徐勋,本想去打个招呼,可见人只是冲自己一点头就笑着走开了,他心中更是感念,直到小厮叫了一声,他才回过神来。
  “好了,走吧,明日是礼部赐宴,还有些东西要预备!”
  比起和湛若水只是因王守仁的引见而相识,和严嵩是萍水相逢的顺水人情,徐勋和徐祯卿三人就是真真正正的交情了。这会儿徐祯卿才刚刚从金殿传胪的惊喜之中回过神,一见徐勋过来,他竟是忘乎所以深深一揖,才想说什么感激的话,就被徐勋使劲一托胳膊扶了起来。
  “这儿人来人往,你突然来这么一出,还嫌之前事情闹得不够大?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走,今天贺你高中传胪,我做东,请你们三个到状元楼打牙祭!”
  “哈哈哈,那我们俩就沾小徐的光了!”祝枝山和文征明起头总碍于徐勋的身份特殊,可一来二去只觉得这年纪轻轻的少年思虑缜密,待人可亲,这会儿祝枝山一开腔,文征明也笑着说道,“本来我还想说我做东的,可今天既是有财主,我这荷包也能省去两个。只世子爷,你可别觉得咱们俩这快刀狠!”
  “今天没有什么世子爷,难道你们打算让我叫徐兄一声传胪公?”
  徐祯卿此番上京几乎掏空了家中的积蓄,又得了唐寅祝枝山文征明三人颇多资助,这会儿虽说高中,可兜里也几乎空了。因而此时看见三人打趣,他只觉得心中热得发烫,竟是不由自主顺着徐勋的手拽往外走。只路过那边厢之前和徐勋说过话的那三人时,他又听见了一个气咻咻的声音。
  “王伯安,我只问你一句,你是要朋友,还是要前程!”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38章
庆题名,造声势
  尽管徐勋很有兴趣瞧一瞧李梦阳PK王守仁是怎么个结局,但从古至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例子实在是够多了,他不想因看热闹惹上一身骚,因而最后只能舍下这趟热闹去尽自己刚刚所说做东的本分,带着徐祯卿三人上车直奔状元楼。
  今日殿试放榜,这西城什刹海边上的状元楼又是一等一的好彩头,哪怕一科殿试也就一个状元,可中了进士的仍有不少选择了这地儿饮宴祝贺。徐勋事先就定好了一个位于顶楼的大包厢,这会儿虽是好些个新科贵人们被伙计们左一个打躬又一个陪不是地挡在门外,可他仍顺顺当当领着人进门上了楼去。等到入座之后酒菜上齐,徐勋就打发了跟着的金六在外头看着,门一关上,他亲自起身给徐祯卿斟了一杯酒,又自己斟满举起了酒杯来。
  “今日这第一杯,当然是贺我们的二甲传胪!”
  “这怎么行,论理怎么也该是我感谢世子一再仗义援手……”
  “哎,天大地大,今天这金榜题名日当然是你这进士最大,祝兄文兄觉得可是?”
  祝枝山和文征明刚刚还和徐勋打趣来着,这会儿自然帮腔不提。徐祯卿禁不住这两个损友的撺掇,只得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而,他才喝下这第一杯,徐勋第二杯却又斟满了,这回仍是双手送到了他的跟前。
  “这第二杯,敬的是你手绑夹板前去殿试,一个个御史又是弹劾你大失体统,又是弹劾你放荡妄为,甚至连东厂也掺和了一脚,但你徐昌谷却逢凶化吉,依旧摘下了传胪!”
  御史弹劾的事徐祯卿听说了一些风声,但东厂也掺和了一脚他却根本没听说过,此时得知自己这一趟金榜题名真的牵连如此之广,从未经历过这般大风波的他一时有些脸色发白。倒是祝枝山陪饮一杯后就笑呵呵地说:“世子既然说小徐是逢凶化吉,那事情就应该是过了。要我说都已经过了最大的一道坎,小徐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什么好怕的!就算是进士,每科三四百号人,能名动天听的有几个?”
  “可今日金殿传胪,也只是远远叩头,连皇上面目也并未看清,万一……”
  徐勋知道徐祯卿是担心天子以貌取人,而为了事先杜绝这一点,他不但在谷大用打探徐祯卿底细的时候悄悄下了点工夫,而且还有下一手准备——这徐祯卿的人品他不担心,可朝官讲的是相貌堂堂,这年头又没个整容,万一徐祯卿因长相永无出头之日,那他这一番工夫岂不是白费?
  “你与其担心皇上,不如担心担心你自己。昌谷兄,中了进士之后就是馆选,若是留馆,三年庶常出来,人人视之为储相,而若是留馆不得,什么大理寺太常寺乃至于光禄寺都说不准,等多年过去,谁还记得你一个二甲传胪?但今次之事,你这风波闹得大,得罪人不浅,况且你就算点了翰林,也需得熬上三年才能授官,所以我想问的是,朝官之中,你可有什么亲长可以倚靠的?”
  徐祯卿一时沉默了下来,而祝枝山文征明对视了一眼,文征明就叹了一口气道:“哪里有什么相识的。因我等和伯虎齐名,交情又极好,前时害了程尚书,这几次入京会试,别人躲我们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人能帮忙。否则,此次小徐倒这大霉,也不至于只有世子伸出援手。”
  因徐祯卿这事,年纪最大的祝枝山思来想去,只疑心到了先头那位焦侍郎公子身上,而徐勋出现得太过凑巧,他也曾经悄悄去打听过焦芳和徐勋是不是有什么过节,可外头的大路消息着实让他完全迷惑了——外头人竟说,焦芳和徐勋以世伯世侄相称,而且后者对前者多有照拂,怎么也不像是有仇的。于是,他索性诚恳地开口说道:“小徐在京城举目无亲,世子能不能好人做到底,帮他度过这难关?”
  “这事情其实不难,我只消去和焦侍郎说,昌谷兄与我有交情,料想焦侍郎不得不会给我这个面子。”徐勋一语说完,见祝枝山和文征明齐齐露出了喜色,他随即话锋一转道,“但你们需得知道,我是兴安伯世子,太子近臣,在朝廷和士林眼中并不是什么好人物,和我搭上关系,于昌谷兄的前程大为不利。
  而且焦侍郎看似一再照拂于我,可实则非但谈不上情分,而且还是有恩怨的。万一他面上答应的好好的,其实却把我和你交好的事情宣扬出去,即便圣上眷顾,那昌谷兄兴许连馆选都是难题。所以说句实话,若有办法,你们不但不选这条路的好,而且离我远些才是正经。”
  “世子一而再再而三对我施以援手,若我还要因此嫌弃趋利避害,那就不是忘恩负义,而是猪狗不如了。”徐祯卿越听越是激动,斩钉截铁地说出了前一句话,继而就站起身满满斟了一杯双手捧到了徐勋跟前,“当初我初到苏州,是伯虎兄慷慨解囊又一再引荐,方才让我得了才子之名。而此番我到京城,若不是世子一再帮忙,只怕我连金殿殿试都不得与会,更何谈什么今后?能不能留馆是天数,没什么好强求的。世子如此不避讳,连和焦侍郎的恩怨都说出来了,便是没把我当成外人,这一杯酒,就算我交了世子这个朋友!”
  徐勋闻言立刻站起身来,接过酒杯捧着,见一旁祝枝山已经眼疾手快地替徐祯卿满上了,他就笑道:“既然说交了朋友,那你怎的还一口一个世子挂在嘴边?你年长,叫我一声贤弟也好,直接叫我名字也好,都没什么大不了的。别说苏州和金陵相隔不远,就是你我同姓,这缘分便是极其难得!”
  “好,那便敬咱们的缘分!”
  两人同时一饮而尽亮了杯底,继而你眼望我眼,须臾就同时大笑了起来。一旁的祝枝山和文征明对视一眼,想着横竖己方三人在朝一抹黑,与其去求别人看人脸色,还不如待人以诚。须知徐勋虽年少,可实在是爽朗仗义的人,否则会写诗的人这京城多的是,就是有名的才子在这大比之年也一抓一大把,何妨一定要找上徐祯卿?
  三两杯酒下肚,又把最要紧的一茬撕掳开了,徐勋开口就少了几分顾虑,举杯敬了祝文二人,他就看着徐祯卿说道:“事情到了这份上,既然昌谷已经决意,那要应对眼前的难题,除了先头的主意,我还有一个办法。但此计成了便罢,若是不成……”
  “若是不成也是我的命数,怨不得别人!”
  “好!”徐勋对徐祯卿的真性情颇为赞叹,此刻喝彩一声后,他便一字一句地说,“既是御史和东厂先后指摘你的人品,这事儿已经结了,那现如今便只剩下才学。你如今是二甲第一,除却与你交好的祝文二位,大多数进士不免存着不服。而京城本地诗社文会更多,在馆选之前,昌谷只管一个个地方过去,先把名声打出来!”
  “好主意!”
  吴中四大才子的名声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要不是唐伯虎昔日中了状元,要不是四个人在当地也是深受学官喜爱上官欣赏的,要不是他们的诗词文章也是打遍吴中无敌手,这些年江南一个个进士进入朝堂,哪里就他们四个牢牢占据着四大才子之名?祝枝山被徐勋撩拨得满身是劲,一时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直接拿起旁边一个空碗提起酒瓮就斟了满满一大碗咕嘟咕嘟痛喝了下去,继而就又满斟了一碗径直送到了徐祯卿跟前。
  “比起前头那些个让人丧气心闷的法子,这办法爽快!”
  徐祯卿一个外乡人迁入吴中,能够迅速进入主流圈子,除却唐寅的接纳以及引荐,他自己的一身艺业才学自是极其不俗,此时下意识地接过那碗酒一饮而尽,他便重重点头道:“好,我就按着贤弟的话去试一试!可馆选要看诸位老大人的评断,并非只看各人名声……”
  我当然知道,否则王守仁那样少年出名的,岂会两科落第,继而又落选庶常?
  徐勋微微一笑:“入不入庶常在其次,但要紧的是不能让人忘记了你这么一个人。名动天听若只是一时,接下来便被人压制得寂寂无闻,那又有何用?总之,昌谷你只管去闯你的名声,但切记,人家问起你胳膊的伤,你只照实说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被几个泼皮所伤,万勿提起之前和焦黄中口角之事,就是别人问起也记得含糊其辞说不记得,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至于祝文二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3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