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430

  “那你呢?”
  “你真要听?”
  杜绾话才出口,就感觉到红唇被一团火热封住,心也顿时热了起来。好容易两人分开,她感到那只手箍得自己更紧了,这才把头靠着他的肩膀:“虽说也有担惊受怕的时候,可我知道,你总能让人安心,早就习惯了信你。这世上,不是谁都能给一家人遮风挡雨的。”
  张越搂着怀里那一团温暖,想起之前的抵死缠绵,不禁微微一笑。隔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听到外头传来了打更的梆子声,细细听了听便叹了一口气:“都已经是四更了,看来也睡不成囫囵觉。出了这么大的事,兵部又缺人,只怕这几天我都得早出晚归,家里也顾不上。你一个人忙不过来,索性把娘和菁丫头一块拉上……对了,晚上爹可对娘提过了?”
  “提了,娘吃了一惊,也没说好也没说不好,看那样子得费一段时间思量。我倒是打探过菁妹妹的口风,她如今倒不害羞了,只说你和我看中的必然是好的。我又特意问她年纪大些如何,你猜她怎么说……她竟是惊诧地问我,莫非哥哥要把我嫁给什么老学究做填房?”
  张越一时大笑,而怀中的杜绾亦是笑得岔了气。夫妻俩你眼望我眼,最后忍不住又是一番小温存,临到末了,张越才松开了手。
  “那最后你是点明了?”
  “是啊,菁丫头听说是小方哥哥,呆成什么似的,脸上也有些红了,随即竟是岔开了话题再也不说这个。两人相处的虽不多,可曾经彼此见过,她也不是没听我们说过他的性子,至少还不排斥……对了,你对小方提过不曾?”
  “问了……那更是个呆子,出门的时候懵懵懂懂,下台阶险些一脚踩空,要不是我眼疾手快抓了他一把,恐怕他今天就倒霉第二回了,最后只红着脸对我说怕配不上菁儿。两人年纪虽相差不小,要等成婚还得至少两年,可看他原本那样子,只怕他哥不成婚,他等上十年八年也无所谓,所以只要两人你情我愿,这一点倒是不成问题。他哥前两天捎信给我,让我帮忙置办田庄宅院,又说自个的婚事也在筹办了,要不是这个,小方只怕还得拖。”
  “你和爹当初去了交阯,虽说儿子听了你的话小大人似的听大人议事说话,可不少事毕竟需要男人张罗,小方就是为了这个才误了会试……论人品,确实是没得挑了。只若是如此,便得尽快定下婚书,毕竟京里希望和咱们家结亲的人家太多。可男方毕竟势孤,你若是能够,还是能请动英国公才是最好。”
  夫妻俩在床头计议良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睡了过去。如今皇帝不在,也没有早朝,便不用平日那样寅初起身,所以,张越勉强睡了一个半时辰,便被一阵轻唤叫醒。虽说此时仍觉得疲惫,但他还是勉强起身,抬眼一看就瞧见杜绾已经在妆台前梳妆了。在中衣外头加上一件纱衫,他下床趿拉着鞋子走到杜绾身后,便问道:“那么晚才合眼,怎得不多睡一会?”
  “天天都是这习惯,就是想睡也睡不着了。再说,午间总能偷个闲,哪像你这么忙?”
  从铜镜中看见张越正在丫头服侍下戴乌纱帽穿那大红官袍,杜绾随手指了一支简简单单的玉钗让丫头给自己插上,随即转过身来,亲自帮丈夫束上了那条金花腰带。
  须臾秋痕琥珀便同抱着儿女的乳母一块来了,张越嘱咐了几句,见牵着三三的静官进了门来,少不得又考问了两句功课。一家人去见过父母,简单用了早饭,张越便出了门。
  他还是没能拗得过母亲的执意,这会儿前呼后拥,看着气派十足。大街上,尽管尚未到卯时,天气又冷,但行人却不少,尤其是到江米巷的时候,他就看到前头全是赶着去六部和翰林院等衙门点卯理事的各级官员。其中有骑马的、骑驴骑骡的、走路的、坐车的,唯独没有坐轿的。毕竟,如今去开国不远,洪武年间不许坐轿的严令仍然高悬在所有人头顶。除却特赐坐轿的公卿之外,其余人都没这资格。
  只不过这么冷天,文官但使家境稍好的,几乎都是坐骡车,像张越这样骑马的极其少见。一路上其他马车给他让路的时候,不时有官员从前头车帘中探出身子瞧看,认出是他方才不觉为奇。所幸这一路上张越没有遇上需要让路的尚书和五府都督等高官,于是他在别人一再让路之后,很快就到了兵部衙门,还没下马,他就看见前面有人正下了一头小毛驴。
  虽没有下雪,但早上的寒风却极大,所以文武百官都在官帽之外再加上了暖帽,有钱的是貂皮银鼠皮羊皮,没钱的则多半是用毡毛之类的料子,可那人却只是戴着极其单薄的乌纱帽,官服外头罩着一件洗得发白的夹袄。眼看那人在衙门前头把驴子丢给了皂隶照管,随即匆匆入内,张越这才到了下马石边下马。
  “这么冷的天,柴枢曹还是那么一身单薄的衣服,几乎是光着脑袋,连脸都冻青了……当官当到这份上,有什么意思?”
  “能这样子就不错了,这次武选司出了那么大纰漏,他逃得了责任?他永乐年间就是兵部的老人了,结果内内外外折腾一通,到宣德初才又从岳州知府的任上调回来任郎中,这一回恐怕就没那么走运了。要说起来,钱塘人是不是都爱折腾,前头都察院那个御史也是。”
  “谁都以为那位于侍御不时罢斥就是贬职,要么便在诏狱里头苦熬,谁知道不但放了出来,还到了苏松主持清丈田亩,要说也是咱们少司马胆大,连这种人都敢荐……话说回来,你说这回少司马会不会连柴枢曹一块保下来?”
  正小声说话的是兵部衙门的两个门子,说得兴起时,两人都没注意到有人过来,待瞧见沿台阶上来的是张越,他们这才闭嘴不提这茬。知道张越的坐骑素来是留一个马夫下来到马厩照管,以便随时使用,两人自是脸色殷勤地随侍上来,直到送到二门,张越摆了摆手,他们才止住步子,往外走的时候仍在窃窃私语。
  两人刚刚的话语虽轻,但张越耳朵最是灵敏,已经是捕捉到了一个大概。由二门四司办事的司房到三门最里头那一进院子,他站在空阔的院子里,突然叹了一口气。尚书张本随侍北巡,冯侍郎昨天又一下子昏了过去,看样子今天也未必能来,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就是他一个人把持了。再加上外头武选司缺席的两个人,这一次的加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
  张越不过是苦叹加班,但他这里不过是缺了人手,责任他这个侍郎担上一半,别人就得说他厚道,东厂和锦衣卫那边却已经是形同在烈火上烤。行刺朝廷命官就已经是天大的事情,若是在这行刺上头再加一个杀人灭口,那事情的严重程度就不单单是陡增一倍。昨天晚上,两个衙门的头头脑脑几乎是彻夜未眠。
  这会儿,陆丰便带着几个心腹亲自赶到了江米巷锦衣卫后街的锦衣卫官署。王节革职充军之后,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一直空缺着,王瑜随了北巡,房陵坐镇京师,一时谁也不知道会是在这两位锦衣卫指挥佥事当中选择一人,还是会从外头另调一个谁都想不到的人出任锦衣卫指挥使,就连陆丰自个也吃不准。
  即便没有这些顾虑,他此时也无心摆什么架子。听几员锦衣卫官把这边查出的情形报了一遍,他只觉得脊梁骨一阵恶寒。昨日逃去的十二人中,如今已经查到了四人,那四人逃去是因为胆小怕事,生怕没了性命,按例革职也就罢了。但剩余的八人如今却下落不明,从登记的住处到城郊各县到京师各客栈旅舍,全都没有任何踪迹。这些都是京卫袭职的武官,编户自然都在顺天府,如今已经派了人去查,结果如何虽然暂时还没到,他们又怎会没有猜测?
  “东厂侦缉的人手还太少了。”陆丰拿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随即抬起头来淡淡地说,“这次的事情要能顺当查办了,咱家一定向上头请命,多增添人手眼线,也好把方方面面周全起来。还有,锦衣卫的坐探也太少了。虽说武选司的弊病那是陈年旧事,可也不能蒙着上头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要及早有个记录,也不至于闹得这么大!”
  “是我的疏失。”
  房陵主管北镇抚司,眼下当然知道不是一两句推搪就能让事情过去的,遂只是言简意赅地吐出了几个字。接下来,两人便谁也不说话,四下里站的锦衣卫众官和东厂两个宦官更是不敢吭声,一时间房内异常寂静。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外头传来了一个急切的声音。
  “大人,冯喜回来了!”
  说话间,已经是有一员三十出头的锦衣卫官匆匆进了门,见陆丰和房陵都在,他忙跪下磕头参礼,随即奏报说:“卑职带人连夜查了那八个人登记在册的住处,结果全都是子虚乌有。早间又去查了他们的亲属关系,虽说暂时还只查了四个人,但冒名顶替已是确凿无疑。这四家人都是早就断绝了后嗣的,但在官府疏通了关系,给了四邻一些银钱。要不是卑职报出了锦衣卫的名字,又动了鞭子,那些刁民恐怕还不肯如实招来。”
  “果真如此!”
  陆丰一下子从椅子上弹了起来,看了看同样面沉如水的房陵,这才说道:“房指挥,事情有了眉目,咱家先进宫去见太后,你继续追查。”
  “陆公公且慢。”房陵上前一步挡在了陆丰的去路上,见其面露不悦,他却没有让开,而是压低了声音说,“眼下只是有了线索,还不曾有真正的突破,公公这就去见太后,若是太后问那些人的下落怎么办?这边我继续带人追查剩余八个人,公公不妨走一趟兵部,请张大人帮着调阅武选司这三年大选的名册,需防此事谋划已久。”
  陆丰原本不耐,可听到这谋划已久四个字,他顿时悚然动容,沉吟片刻便对房陵拱了拱手:“好,多谢房指挥提醒咱家!咱家这就先去兵部,这儿就交给你了!”
  须臾,陆丰便带着随行的两个宦官匆匆出门而去。这时候,房陵方才让其他人也各自退下做事,只留了一个心腹的刘百户。坐下之后,他就吩咐道:“派个人往宫里知会一声,让太后知道这么回事。另外,把需要调阅兵部名册的事也一并奏上。”
  “是。不过……”那刘百户犹豫片刻,忍不住低声问道,“大人为何要提醒陆公公?如今正是锦衣卫指挥使空缺的时候,王瑜随驾,大人趁着这机会,正好可以……”
  “正好可以显露才能?出这么大的事,谁都逃不了干系,这当口还想着露脸,那就太蠢了!你不要一心盯着王瑜,他不是做这事情的人,迟早会另有他用。这位子争不争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要自作聪明!”
第八百三十四章
龙凤儿,查蹊跷
  金鱼胡同陈留郡主府。
  大明公主府皆用正一品制度,唯独门楼却是五间七架,比公侯伯更胜一筹,唯独不能用金,而众亲藩的郡王郡主则是更次一等。于是,按照朱瞻基原本的意思,建在十王府这边的郡主府按公主府的规格,却被朱宁一力推辞。如今这府邸和后头园子都是工部营建,连同家具摆设全都是从宫里头赐出来的,外头看着并不觉奢华,内中却是样样精致。
  然而,谁都知道陈留郡主朱宁深得太后信赖,可京中那许多贵妇诰命,能踏进这宅邸大门的却只是有数的几个。朱宁多数时候都在宫里,在这儿盘桓的时候却并不多。今日出来,也是因为接着冯妈妈派人传来的讯息,于是这才回了家。
  一进家门,她方才得知冯妈妈把杜绾和小五也请来了,不禁唇角带笑,脚下更轻快了一些。到了二门,她却有意放慢了脚步,果然,旁边突然探出了一个脑袋,一声嚷嚷之后就冲着她咧嘴一笑。这时候,她才上前把人拉了出来,没好气地笑道:“就知道你还惦记着这一套!都是当娘的人了,还是这般模样,全都是你家那位纵的你!”
  “当娘了就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守在家里?我家可没那破规矩!”
  小五皱了皱鼻子,随即挽着朱宁的胳膊亲亲热热地说:“我去瞧过了,真是极可爱的一对孩子,难得一对龙凤胎呢!姐姐在那里看得爱不释手,竟是连迎你也顾不上了。冯妈妈也说,这河南到京师这么一段路,两个孩子成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到了京师还胖了些!”
  听小五这么说,朱宁不禁更是欢喜,但想到这一对龙凤胎的身世,心中又有些恻然。嫡亲兄长朱有熺虽夺爵幽禁,但毕竟有她这个妹妹,谁也不敢苛待了他。饮食用度全不缺不说,而且昔日的妃嫔侍妾都随侍左右,婢女也不下几十个。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园是婢女出身,生下龙凤胎本是天大的吉兆,可在生产时就血崩而死,再加上朱有熺新安王爵位丢了,更是懒得将他们上宗谱,甚至连管都懒得管,要不是冯妈妈正好回去寻访孩子,一听消息就立刻禀报了周王和王妃,把孩子抱了出来,只怕一对龙凤胎就得饿死。
  太后和皇帝既然允准,她便打算把孩子养在身边。朱有熺是自作自受,可孩子总无辜。
  还没到上房,朱宁就听到一阵清亮的哭声,不禁拉着小五快走了两步。早瞧见她俩的丫头连忙打起了帘子,她头一个跨过门槛,就看见正屋空无一人,忙循着声音进了东屋。一进里头,她就看见杜绾正笑吟吟地抱着一个襁褓。
  “宁姐姐来了?快来瞧瞧,这小丫头刚刚还哭呢,你一进来就止了,眼下笑得多可爱!”
  从杜绾手中接过孩子,朱宁只觉得臂间一沉,竟是有些手忙脚乱,结果杜绾和旁边的小五少不得你一言我一语地指点她。好容易朱宁抱习惯了,这才有心去看孩子的模样,结果一瞧却怔住了。杜绾见状更是心生嗟叹,她刚刚抱着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觉,无论男孩女孩,竟是长相都酷似朱宁,毕竟是她嫡亲兄长的儿女。
  冯妈妈打小照应朱宁,把孩子抱出来的时候就发觉两个孩子和朱宁儿时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本还顾虑到这是罪人的子女,可看着那两张脸,她就再也忍不住了,立刻给朱宁报了信。好在毕竟是天恩浩荡,她在路上就得到消息,天子竟是允了。
  此刻,瞧见朱宁垂下泪来,她慌忙上前劝说道:“郡主,他们俩毕竟脱去了罪人身份,又能在您膝下教养,您应该高兴才是!有您在,他们的父亲总不至于受了苛待,就是他们的娘在九泉地下也能闭眼了。您瞧瞧,刚刚还哭得什么似的,这会儿人就笑了!”
  冯妈妈已经是急急忙忙把另一个襁褓也抱了过来,一旁的杜绾也劝了两句,小五更是帮腔道:“是啊是啊,看着他们,我也想要一对龙凤胎呢,这生得一模一样,从小可以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带出去玩儿也好!”
  “你就知道玩!”
  朱宁被她这么一闹,顿时止住了悲泣,瞪了她一眼之后,这才小心翼翼把孩子交给了乳母,可眼睛却仍是盯着这一模一样的两张脸。许久,她用帕子擦了擦眼睛,这才和杜绾小五到外间坐。说起这一双龙凤佳儿,杜绾就笑道:“孩子既然有了,名字你可想好了?”
  “是太后亲自起的名。”朱宁从袖子里取出一个黄绫面的折子,展开来给杜绾和小五瞧,“男孩叫如钧,女孩叫如筠,至于姓氏就从我。有我在,就会护着他们一辈子……五哥当初是父亲疏于教导,我定不会让他俩重蹈后辙。等他们稍大一些,我就再不管外头事,一心一意好好教导他们。”朱宁说着便是容光焕发,随即看着杜绾和小五又是一笑,“我们便如同姊妹一般,要是今后小孩子们能看对眼,我们就做个儿女亲家!”
  此话一出,小五却使劲一拍巴掌:“那可好,我要如筠做我的儿媳!”
  “死丫头,哪有你这么抢媳妇的,妹夫要是知道这消息,非得被你气死不可!”
  杜绾说着就揪了揪小五的面颊,却也对朱宁笑道:“这丫头给小五抢去了,我也不知道可有福气再得一个女儿。若真能有你这个婆婆,哪个当娘的都能放心了。”
  冯妈妈见三人笑谈间竟是连儿女亲事都已经定了,不禁也是莞尔,但瞧着朱宁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她忍不住别转身去瞧瞧擦了擦眼睛。此次回开封,从周王以下的所有亲藩都对她这个奴婢客气有加,这无疑是看朱宁的面子,回来的时候诸位王妃更是都备办了厚礼。
  然而,郡主的那些早就嫁人的姐姐们,虽是顶着金枝玉叶的身份,仍然还健在的却只有寥寥数人了。毕竟,从前对郡主仪宾任官没什么限制,这些年却越来越严苛,好几个原先还任着实职的仪宾一个个给人腾挪出了位子,哪怕是嫁了定国公之弟徐茂先的兰阳郡主,也因为徐茂先生性好色姬妾无数而常年独守空房。
  嫁了人还得因为男人不得志而受迁怒,这算什么金枝玉叶?
  因回来之前就对张太后说好,等晚上宫门下钥前再回去,因此朱宁自是不急,陪杜绾小五说话,又是逗弄两个孩子,一高兴连吃饭也比从前香甜了些。到了午后,小五只说万世节不在,她得帮忙去照看照看他的产业,随即溜之大吉,于是只有杜绾和朱宁两人坐在一块说话。从儿女说到家事,又从家事说到国事,当杜绾说起张越今早离开的时候说极可能这几天都未必能回来,朱宁冷不丁在她脸上拧了一记。
  “怎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想他了?”
  都已经育了一儿一女,杜绾在朱宁面前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索性老老实实地说:“昨天的事情说不担心就是假的,想想就觉得后怕。他是没看见婆婆担心的样子,就连我娘,我今早去看她的时候,她也念了好几句阿弥陀佛。这次的变故来得突然,我怎么想怎么蹊跷……宁姐姐,你说,会不会武选舞弊只是由头,其实却有人想安插人在卫所?”
  朱宁的笑容一下子没了,好半晌才皱着眉头问道:“这是张越对你说的?”
  “他没说,只是轻描淡写提了提昨天在小校场的事。我只是今早他走之后想了又想,突然起的念头,竟是无论如何都打消不下去。”由于昨晚上睡得太少,杜绾忍不住揉了揉眼睛,这才又接着说,“毕竟皇上不在,文武大佬至少有一多半随行,我禁不住往那儿想。”
  “昨日张越去文华殿见太后的时候,就把事情点明了,他也怀疑到了这一头,所以太后已经下令彻查了。至于大变故……你不用担心,古往今来那么多年,真的动了那心思却又成功的,能有几个人?不过是些跳梁小丑,须知刘永诚去南京守备之后,御马监亲军的掌印,便是仁宗皇帝和太后使过多年的钟怀,再说京营又有成国公坐镇,区区几个军官能顶什么用?若是没有昨天那回事,猝然发动兴许还能有点效用,如今阴谋暴露,聪明的就偃旗息鼓,要是不聪明的……皇上能安心离开京师北巡,不就是因为京师有太后坐镇?”
  杜绾知道朱宁素来有主见,再加上又在太后身边,闻听此言细细一思量,也就点了点头。她也知道不适合在这种问题上多纠缠,正要岔过话题,就瞧见一旁的冯妈妈仿佛有些欲言又止的神态。她和朱宁亲密惯了,便悄悄冲她使了个眼色。很快,朱宁也瞧出了不对劲来。
  “冯妈妈,你可是有什么话说?”
  冯妈妈一下子惊觉过来,见是朱宁瞧了过来,她犹豫了片刻便说道:“我将两个孩子报出王府的时候,不巧惊动了酩酊大醉的五爷。得知是郡主要把孩子接过去养育,他竟是不知道触动了什么,笑得直打跌,还说什么他那个妹妹也不知道长得什么心思,害了哥哥却又想着侄儿侄女。看在你还记着这些的份上,翌日他会求别个放过你一马……我听着实在是不成话,也没往心里去。后来在周王府中住了几天,却是听王妃说过,这两年众位亲藩和开封的往来多了,上回过年还让人送来了年礼,这是多少年没有的事,就连二爷五爷都没有落下。”
  所谓的二爷五爷自然是被革掉爵位废为庶人的汝阳王和新安王,冯妈妈毕竟仍存着从前的敬意,不敢直呼其名。朱宁听着就蹙起了眉头,心想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五哥朱有熺仍然是不知悔改。好在幽禁中应当做不出什么出格的事,论理不用太过操心。只是,有些事情轻忽不得,她是打算把如钧如筠当成亲生儿女的,总不能让他们的亲生父亲万劫不复。
  杜绾也是一直留心外事的,听冯妈妈这么说,知道事涉周藩家事,遂闲话两句就起身告辞。朱宁自是留下她用过晚饭再回去,她却摇摇头笑道:“我对婆婆说是来打探消息的,总不能一直赖在外头不回去,也得再安抚安抚她。再说了,你是新得一双儿女的人,总得多留些时间陪陪他们。今日来得匆忙,那见面礼就只是那一对我亲手做的荷包,来日等到抓周的时候,我再备一份厚礼。”
  既然杜绾这么说,朱宁自然也就不再挽留,本要亲自把人送到二门,杜绾又说不用,她就只到屋门前为止,接下来让冯妈妈代为相送。回到正屋,她略坐了一坐就到了里间书桌旁,匆匆写了一封信,就吩咐人去传话,叫了总管到外头小议事厅。
  郡主府的总管是原先周王公馆的老总管,既然周藩以后也很难再入京,周王公馆也不见得再有什么大事,朱宁索性就把人调了过来。
  人是朱宁使惯的,她如今在张太后身边炙手可热,周藩在京的那些人无人不敢听调派,老总管的日子倒是比从前更惬意了。此时,他在朱宁面前站得笔直,耳朵却仔仔细细听着。
  “你亲自去开封一趟,把这信面呈周王,然后去见一见五哥,就问他……”
  朱宁压低了声音,严密地嘱咐了一番话。老总管最初还能面不改色,待到最后不禁吃了一惊,遂抬起头问道:“郡主怎会想到那一头?”
  “希望只是我多心……五哥当初能做出食人肝脑的事,如今幽闭时间长了,和外头勾连却是保不准的事。你年纪虽大了,但这一程我不放心别人。自然,我会禀告太后,所以你不必担心有什么越权逾矩之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