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430

  这等要命关头,尽管船上其他人都有些惴惴然,但这会儿他们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友军,只盼着明人能追得慢一些。大约是他们的热切期盼发挥了作用,那些高大的宝船虽然快速追了上来,但后头那些船分去了他们的大半注意力,竟是只有两艘船追了上来。由于船速越来越快,几个老人全都吃不消大风,即便心头惶恐,还是不得不纷纷进了船舱躲避。
  然而,后头那两艘船追得亦是不慢,不过是小半个时辰,陈天宝就已经能清清楚楚地数出上头挂的九张大风帆,更不用说那些眼尖的船长和水手。一时间甲板上叫嚷声不绝,陈天宝更是因为船行速度太快,靠两个侍卫搀扶才能好好站着。眼见得那两艘船越追越近,他不禁用右手死死掐着左手手心,直到那边船上火光乍现,他的瞳孔立刻猛然收缩了一下。
  又是明军的火器!
  由于永乐皇帝朱棣取了张越的建言,重赏革新火器的匠人,重罚所造火器不合格的工匠,定下了严厉的赏罚制度,因此如今的大铳炮比从前射程更添了百步,达到了四百步,再加上正好顺风,那带着呼呼风声的十几道火光竟是冲大船呼啸而来,瞧着煞是惊人。陈天宝本能地闭上了眼睛,好一会儿方才张开,发现自己安然无恙,他顿时瘫软了下来。
  相比他的如释重负,船上的舵手却都越发紧张,这海上风大,铳炮的准头难以保证,可等到距离更拉近就难说了。如今他们离着海岸线已经远了许多,万一风帆或是船身上着了那么一星半点,届时整艘船便完了,大伙全都得下海喂鱼。于是,他只能把浑身解数都使了出来,可一次次疯狂绕圈子的结果,却是被敌人越追越近。
  仿佛是印证怕什么来什么,当三艘船之间的距离拉得极近时,后头两艘船再一次发射了神机箭,而这一回,其中一支带着火光的长箭射穿了主风帆,旋即火借风势熊熊燃烧了起来。在那铺天盖地的通红火光中,陈天宝虽看见众多人来回奔走灭火,全身的力气却一下子都给抽干了,竟是眼前一黑一头栽倒了下去。
第七百八十章
将门隐忧
  云南临安府蒙自县。
  交址数战,沐晟都是从蒙自县进兵,所以,此地早就习惯了大军驻扎戒备森严的景象。天下皆知太师英国公张辅曾经三征交址四任总兵,但沐晟也曾数次挂印,只那几乎都是败绩,朝廷要保全沐氏的名声,自是隐去不提,而沐氏作为云南王更不能让本地土人瞧不起,于是更是死命遮掩。此番沐晟一进驻,从随军文武到府县上下官员,无不是奉承周到。
  “太傅两代将门威名赫赫,这一次皇上只让您率兵策应,自是想着杀鸡焉用牛刀。”
  “正是此义!安远侯这次改配征夷将军印,国公爷却是征南将军,总不能降格以从。再说了,那些贼兵不过是跳梁小丑,必然会被一举扫灭,也就不用国公爷出马了。”
  “自从交址安定下来,咱们蒙自县也已经十多年没见黔国公了,上上下下倒有些想念。”
  沐晟初来乍到,虽下令不许扰民,但府县官员和当地士绅豪民设下宴席连番相请,他拒了多次,最后也不能全然不顾,便在抵达十余日之后,头一次带着几个属官赴了宴。对于这些人的竭力趋奉拍马,他一概是淡淡的并不开怀,久而久之,那些当地缙绅一流自是讪讪的。倒是因沐晟敬礼文人,说话又是引经据典,几个正途出身的文官和他相谈甚欢,到最后叹服不已,这位黔国公的脸上这才露出了几分笑容。
  饮宴之后,沐晟便在大批家将随从的护卫下回到了沐王府设在蒙自县的行辕。和张辅一起平定交址获封黔国公之后,沐晟讨陈简定败绩,捕陈季扩又不获,自永乐十三年之后再未到过蒙自县,即便如此,这将军行辕仍是年年由沐王府派人维修,齐整比府衙县衙犹过三分。
  到了行辕门口,沐晟才一下马,立刻便有人上来接着他接下的大氅,其余人便簇拥着他进了大门。到了二门,大多数随从便在此止步,只有几个心腹家将跟随了进去。到了屋里洗过脸,捧着小厮送上的热茶,他就不再是人前那副沉默寡言的严肃模样,竟是和几人笑语了几句,末了才问道:“交址那边的战况可有什么消息?”
  “老爷,还是之前的那些消息,据说是安远侯已经率军离开了交州府开往清化府,军粮靠海路馈运,但因为要确保海东府和沿海各海口,左右两军的兵力都不算多……恕小的僭越,比起永乐年间交址数次用兵,这一次的兵力着实是少了,老爷若是一直停留在蒙自县按兵不动,恐怕朝中有人会说闲话,而且,到时候安远侯胜了,恐怕也会以为您是平白得功劳。”
  “柳升的脾气我知道,急躁性子,要是我如今就领兵前去搅局,他才会认为那是抢功!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沐晟哂然一笑,又思量了片刻,就吩咐道,“派前军指挥使领五千兵马从洮江右岸先入交址吧,我带着后队过两天看看情形再慢慢前行,不必急于一时。柳升固然勇猛,但交址那地方不是光凭勇猛就行的,他说不定会吃点苦头!”
  沐晟的性子家将们全都知道,此时无不是默然。因见沐晟倦色上来,几个人便一一告退,待到了外头,年纪最轻的白勇低声嘀咕了一句:“沐家毕竟是勋贵,这交址紧挨云南,若是事事都还要从外头调人平定,久而久之,老爷会不会失了朝中欢心?”
  其余人都知道这里头要紧的不是朝中欢心,而是沐氏英名。只不过,相比当年的老王爷沐英和谋勇双全的上一代西平侯沐春,沐晟在用兵的本事上头实在是平常,这黔国公爵位的取得还有几分幸运的成分。于是,几人不过是相视叹了一口气而已。
  待到了内院他们安歇的那个院子,年纪稍大的苏明又低声说道:“失了朝中欢心却是不用考虑,这些年老爷往京城送了那么多东西,可不是白送的。老爷打仗的本事稍逊些,但对上头下头却是没话说。不说那些权贵,就是咱们这些人,名下有多少田土?过的日子恐怕也比不少官员还舒坦些!”
  四人祖上都随沐英沐春征战过,乃是沐王府的世袭家将,如今名下全都有几十顷田土,家中妻儿老小全都是过的富家翁般的安生日子,平心而论也不是一心想上战场搏前程的——脱了籍放出去实实在在当军官看似是自由了,其实和沐王府的联系却弱了一层,走到外头还让人低看一眼,这又是何苦?
  虽然沐晟节制整个云南的兵马,麾下也自有各级将领,但军略要事,反而是这些更贴心的家将彼此商讨出要旨先进呈沐晟斟酌,然后才会召众将议事。而他们四个从小读书练武,就是世家公子也不会要求那么严苛,此时虽回了屋子,仍是对着地图挑灯商议,待到一应事宜全都商定好了,苏明忍不住伸了个懒腰。
  “夜了,明天还要陪老爷校阅大军,大家都回去睡吧!”
  话音刚落,外头就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四人都是一愣,离门口最近的白勇便一个箭步上前拉开了门。门前站着的那人也来不及解释什么,直截了当地说:“白大叔,交址那边刚刚送来军报,安远侯在清化府大捷,一举击溃贼军三万余,斩首数千级,还请尽快报上老爷!”
  他一面说一面递上手中的八百里加急战报,随即又急急忙忙地道,“还有,刚刚县城外头有人叩门报,阳武伯一行已经到了河阳隘!”
  得知这个消息,四个人无不明白,今天晚上怕是睡不成了。商议了两句,白勇就立刻带人先往河阳隘迎接,而苏明三人则是拿着军报径直往后头去见沐晟。这一夜,行辕之中沐晟屋子里的灯亮了一整夜,而已经宵禁的大街上也是不得安宁,响亮的马蹄声也不知道搅扰了多少人的清梦。直到次日一大清早,沐晟的其余三位家将又带着百多号人呼啸出城,一夜不得好睡议论纷纷的人们方才缄口不谈此事,就连官衙中人也只是窃窃私语。
  正午时分,一大队人方才簇拥着马车进了城门,一路径直拐进了行辕正对的那条街。此时此刻,这一整条街都被兵马清理得干干净净,再无一个闲人。黔国公沐晟亲自从门口下阶相迎,眼看几个家丁从特质的大车上用一具藤榻抬下了一个人来,他连忙上得前去,见上头那人脸色苍白得可怕,瞧着也比从前消瘦苍老了许多,他不禁悚然动容。
  “世兄镇守交址多年,不料却突然遭此劫难,实在是受苦了。”
  见沐晟说得情真意切,张攸不禁苦笑道:“我这是自作自受……若不是我掉以轻心怠慢了,也不会中了这么一支毒箭,数年安定毁于一旦。我已经让三弟代我拟奏折请罪,只希望此次安远侯能旗开得胜,景茂兄这边也能一路顺遂就好。原本三弟是让我去广州先养息一段时间的,但何太医说云南府的天气更适合我如今这身体,所以只能搅扰景茂兄了。”
  “你我什么交情,还用说这些么?”
  沐晟摇了摇头,这才看到了张攸身侧的中年人。他和张倬并未见过,但沐昕每每来信,说得他耳朵都快起老茧了,无非是说此人如何如何能干,因此和张倬倒是很有些书信往来。若只是一个善于经营之道的世家子弟,他看在钱的份上也会礼敬三分,但若是再加上张倬的那个好儿子,他的态度自然更是敬重了许多。此时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他就笑着说:“这便是三世兄了?”
  虽无爵位,张倬如今也已经官居二品,此时对沐晟的客气,他自是恬淡得很,当即笑吟吟地回礼。还没说上几句话,沐晟旁边的一个幕僚就大赞他和张攸兄友弟恭,他听着听着心里不禁直犯嘀咕,连忙把一旁默不作声的张超拽上了前来,这才免去了浑身鸡皮疙瘩的境地。
  因张攸的身体虚弱,这接风宴自然就免了。把人安顿在了一处向阳的院落中,沐晟就见了张攸和张超,与他们商量起了从临安府启程去昆明的事宜,又说自己已经吩咐了下去,到了那边就住翠湖沐王府,那里景致如画正适合调养。张超往日在京城向来不耐烦会客的,见张倬应付裕如谈笑风生,待到告辞离开之后,他在路上忍不住嗫嚅问了一句。
  “三叔,这人情世故……你能教教我么?”
  正在低头往前走的张倬猛地一愣,回头上上下下打量了张超一番,面上立刻露出了古怪的表情。张超的脾性他自是再了解没有,此刻提出其他的疑问都不奇怪,可是竟然请自己教导他人情世故……见其半点没有勉强的神色,他不禁生出了几许欣慰。
  人在世上要独善其身已经是深为不易,更何况是保全一个家族?张超能明白这一点,张攸虽仍是重伤未愈,得知之后也必定会高兴的!
  “这等事情不用教,你日后若是愿意,多陪我出去见人会客,自然而然就会了。好了,如今时候已经不早,你赶紧回去陪着你爹,万一有事也能立刻请何太医。”
  见张超答应一声,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后就走了,张倬只觉得这一个多月来赶路的疲劳一下子尽去,就连脚步也轻快了下来。他这边厢步伐轻快地回到了自己的下处,那边厢前头引路送他们叔侄俩回去的小厮便匆匆回去报信,将刚刚他们的对话一五一十都报给了沐晟。
  沐王府四家将此刻只剩下了苏明,见沐晟听完之后摆摆手把人遣退了,又若有所思地坐在那儿,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一只手也不由自主地捻动着下颌胡须,他眼珠子一转,就赔笑说道:“老爷,这阳武伯长公子的鲁莽粗疏是有名的,如今见着父亲这般情形,自然生出了担待的心思,这番话也没什么别的意思,也就是张大人的一片爱护之心。”
  “你还看不明白?”瞅了一眼苏明,沐晟这才不紧不慢地说,“就在昨天,夫人让人转送了京里的一封信,上头说的是什么,你不知道?皇上要加恩勋戚,这原本是最好的机会,可英国公居然在皇帝面前告了自个的二弟一状,说他为人荒唐家门不谨不堪使用,由是张輗的升迁硬生生给按住了。而张軏也当了缩头乌龟,自述才不胜用。英国公的两个嫡亲弟弟眼看不成,从弟张信由文转武,这就算废了,阳武伯也差不多,张倬对两位兄长和侄儿好一些,又赚名声又得实利,他有经营的本事,他儿子有做官的才能,今后何愁不起!”
  见沐晟自己把这番话说了出来,苏明就笑道:“老爷深谋远虑,小的怎及得上?不过也是,太宗皇帝昔日也是一再栽培那张越,就是留给皇上用的,他又一再立功,日后飞黄腾达自然是不消说。老爷的意思,是想再助一臂之力?”
  “当初顾兴祖的事情我已经卖过好助过力了,如今也做不了其他,这打仗的事情刀枪无眼,且看他自己的运气……他要是运气好再建大功回朝,至少还有几十年长长久久的富贵,到那时候才值得我下大本钱。这些年,朝中固然是念沐氏宿将,可那么多为我说好话的人却不是白得的。对了,我听说你侄女之前守孝,如今刚刚服满?”
  话音刚落,站在阴影里的苏明顿时一呆,双肩不露痕迹地轻抖了一下,随即才垂下了脑袋:“亏得老爷惦记这孩子。不过他没福,咱们进兵之前她服满,在她家老娘的主持下已经嫁人了,是已故大老爷门下的一个军官。”
  “嫁人了?也罢,她是没福。我原想着你的侄女终究可靠些,配给这等才俊也不辱没。他不到三十便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回朝之后必为一部堂官,若不是封了爵就不好预政事,他早就封爵了……”
  苏明在屋子里陪着商议了好一会儿,听沐晟说还要让夫人挑选美人送给张倬,他这心里越发不是滋味。等好容易捱到沐晟乏了休息,他亲送了人回房,走在回去的路上忍不住深深叹了一口气。这与朝中权贵结善缘无可厚非,可把事情一味寄托在女子身上,这又是何苦,难道如今在翠湖沐王府中的那个女人还不麻烦?再者,京中虽有人为沐王府说话,这些天传来的可还有尚不能确定的坏消息。
第七百八十一章
大捷后的喜讯
  清化府外。
  水路一把火烧尽了拦江栅栏以及猝不及防的众多舟船,陆路击溃陈天宝麾下大将的数万大军,如今水陆陈兵清化府外,安远侯柳升虽是志得意满,但却也知道强攻这座交阯第一坚城并不是上策。于是,当张越提出将那些绑有传单的箭支射入城内劝降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虽则如此,大军也不可能虚陈城外干耗军粮,若是劝降不果,则三日后开始强攻。
  定下了这一条,柳升自不会放过之前的那件事,当即在临时的行辕内召见了陈封陈华父子。他和陈封曾经同效力张辅麾下,也是因为欣赏其人的豪爽性情,这次发作了原定将水师的一个都督,方才会把水师放心交给了陈华,谁知若不是张越多一个心眼识破了其中名堂,此次出师不但无功,还可能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因此如今虽然大胜一场,他的火气却不轻。
  “老陈封,要不是看在你的份上,我现在就一剑宰了这个心怀叛逆的小子!这事情如今军中上下还不知道,但纸包不住火,休想能瞒得住一世!”
  瞅了一眼自缚双手一声不吭的儿子,陈封不禁长叹了一声,旋即屈下腿也跪了下来:“大帅,是末将教子无方,没瞧出他是这样心性的人,更不应该让他承袭了指挥使!但是,先前的大胜便是靠叛逆猝不及防而来,到时候只说他是诈降,流言就能平息下去。此战之后,末将便把人带回去,这指挥使的军职就纳回朝廷……”
  张越看了一眼满脸哀求的陈封,心想那会儿要不是连夜让陈封召见了水师一些要紧的军官,之后又在启程的时候把陈封悄悄带上了船,哪怕他用虚言恐吓诓骗了陈华动心,这一支水师也没法指挥得如臂使指。如今这固然是一场大捷,但陈华的罪过却是铁板钉钉的,哪怕是陈封替儿子将功补过,可对于战乱频频的交阯来说,柳升怎敢放任这样的叛逆举动?可是,军中不能容忍此过,但陈家乃是一方豪族,于安抚上来说,却是不得不容。
  “大帅,之前的水陆大胜不日之内就会传遍四野,只要再加以散布,人人都会知道陈华是诈降破敌,此事确实不宜再追究。如今老陈大人到了军中,不妨就放出消息,说是老陈大人不放心以子将军,要亲自上阵,先除了陈华兵权即可。等到平定了交阯之后,那么让陈华上书称病,由老陈大人于陈氏一族中再挑选一人,上报朝廷授指挥使军职即可。”
  柳升背着手来来回回走了几步,思前想后,觉得张越所说也不是没有道理。但一想到这小子回回都是驳不回的道理,他就忍不住没好气地斜睨了一眼,这才上前把陈封拽了起来,旋即冷哼了一声:“既然是有人求情,我也给你这个老家伙面子,把人带回去看好了!要是再出点什么差错,可没有这次那么好说话!”
  能够有这么一句承诺,陈封已是喜出望外,慌忙谢过,又转身去谢张越,随即才上前去利索地解开了捆着儿子双手的绳子,又是狠狠一脚踹了上去:“逆子,要不是我福大命大,这路上就给叛逆派过来的人宰了,只凭这一条,我就该宰了你!要不是看在你死去的阿妈只有你一个儿子,我才懒得管你的死活!别杵在这儿,赶紧跟我走!”
  见陈华操着嘶哑的声音磕头谢了,又被陈封拖着出了大帐,柳升不禁骂骂咧咧地说:“他娘的,老陈封一辈子英名,竟是全都毁在这个儿子手上了,等我回去了以后一定要好好教训我家那个小子,有多大的本事吃多大的碗,看着碗里瞧着锅里,到时候非得把一家人搭进去不可!老陈封也是的,这么个祸害还留着,他哪来这么好运气,回回都遇到贵人相助?”
  说到这里,柳升就看向了张越,见他正悄悄往帐外退去,他不禁出口喝止道:“走这么快做什么,我还没让你走!我又不是不知好歹的人,这次我认错,不该驳了李庆的话,也不该临阵换将,更不该把你调到水路,这总行了吧?不过虽说我把你赶到了船上,可那也是为了你好,免得陆上刀剑无眼出了什么岔子,最后不也是让你献策建了奇功吗?倒是李庆那老家伙说话也太不给人留情面了!”
  张越这才无可奈何地回转了身,见柳升气咻咻地在居中的椅子上坐下,他想起李庆素来的秉性,不禁摇了摇头——这一位当初从工部转兵部,就引来兵部上下一片恐慌,足可见有多严格,之后因劝谏朱瞻基狩猎而被留在南京兵部也就不奇怪了。只是,那也是老尚书的风格所在,若轻易改了,便也不是李庆了。
  “我哪里敢和大帅置气,再说,此次大胜本就是大帅从善如流,我参赞军务,建言也是应当的。只是外头还有一堆事情要料理,既然陈家父子的事情定了,我得出去看看而已,否则光凭史安和陈镛,难以应付那些豪族。”
  柳升闻言顿时气乐了:“他们俩的年龄少说都比你大一倍,哪里连这点本事都没有?”
  “论才能本领,他们自然是只有胜过我,但这世上的人多半认的是名头,是官衔。就比如大帅此时对众将说一句话,便是一言九鼎,换成我,恐怕大伙都会疑虑。而在那些豪族跟前也是一样,他们毕竟人微言轻,而以势压人的勾当,我比他们精熟。”
  “这么多年了,你这小子骨子里还是当年那么狡猾!”柳升笑骂了一句,仅有的那一丁点芥蒂也就因此打消了,这才说道,“报捷的奏疏我已经让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师了,大大给你提了一笔……至于李庆就算了,想必皇上也不乐意再把人调回京师去放在身边置气!那些豪族我还真是不耐烦打交道,随你怎么解决他们!”
  眼看张越含笑施礼要出去,柳升就开口又添了一句:“回头替我谢一声彭十三,这次多亏了他!”
  张越答应一声,这才出了帅帐。此时已经是戌正时分,天还是极亮,帅帐周围可见一个个全副戒备的亲兵,外头也有一队队正在巡逻的军士。再往外一些,四处都可见正在擦拭刀剑的军士,有的战袍上还有血迹,有的脸上身上有伤,也有的正在和同伴窃窃私语,见着他走过,不时有人起身行礼。待到他来到分给文官们的那一块营地,就听到彭十三站在一顶帐篷的外头,一面侧耳倾听一面在那里偷笑。
  “你这是在干什么?”
  彭十三一见张越,立刻笑着迎了上来:“我只是觉得里头那几人说话可乐。刚刚其中一个很是诚惶诚恐地说,连日以来都没再下过雨,这都是因为天朝大军所至,于是雨水也不敢挡路,又举出了当初英国公进兵时天降雨水让干涸的河床能够行舟的事,马屁拍得震天响,要是老爷在这儿,恐怕也会无可奈何。不过除了奉承,其余的话他们都谨慎得很,史郎中两个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想要套出陈天宝是否在城中,这些人却全都推说不知道。”
  “如今虽然刚刚大胜,又兵围清化,但南方尚未扫平,他们当然不会这么快就做出选择。这会儿跑到这里来,不过是表明一下姿态,免得我军趁着大胜把气撒到他们头上。至于陈天宝,他既然是靠着占城起家,日后要丢开占城必定得倚靠这些豪族,他们自然不怵。”
  说着这话,他就挑开帘子的一角往里头瞧了瞧,突然把帘子打起径直入内。这动静顿时引来了里头众人的注意。史安和陈镛已经是说得口干舌燥,见张越进来,史安立刻叫了一声张大人,一时间,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豪族代表立刻一窝蜂地围了上来行礼。
  无他,在交阯,这一个张字,实是最有分量的姓氏!
  古安南自秦时就已经是中原领土,宋朝积弱,南部还有个大理,更不用说收回此地,而元朝更是在此大战连场,最终也没能将安南占城重新收回版图,这一拖就拖到了大明永乐年间。尽管已经自立了数百年,但不论以前的安南还是现在的交阯,多年以来都是以汉学为主,上层社会以通晓儒学为荣,三百年前,汉字就成为了国中的官方文字。自从设立交阯布政司以来,交阯贡国子监的监生并不在少数。
  此刻就有这么一位家中儿子被举为监生的豪族,只从那和中原士大夫仿佛的言行谈吐,张越几乎很难瞧出什么本地交人的端倪来。只是,深知这些豪族都是摇摆不定只为自己着想的投机派,他安抚归安抚,却只是一味地打太极。等到这些人一一退出之后仔细琢磨,这才恍然醒悟,张越说的听上去都是些让人如沐春风的话,可实际上一句准信都没有!
  张越才懒得去管这些豪族在背后怎么腹谤自己,坐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陈镛就递上了一份封口完好无损的公函来,低声说道:“这是皇上朱批,下官和史郎中不敢擅自拆看。”
  一听是朱批,张越正待拆开,但一想到身边还有两个人,他便立刻瞧了瞧两人。直到史安拉着陈镛退下,他这才用裁纸刀剖开了封口,取出了那份素色封面的奏疏。旁边的彭十三情知专送张越的朱批指不定有什么要紧字眼,自是没有多话,不声不响地就出了大帐守着。
  “……今交阯叛逆作乱,必当剿灭。然宜戒饬将士不可滥及无辜,虽凶逆之家,其幼稚男子皆不可杀,但驱入内地,或为民,或为奴,以彰上天好生之德。然若有贤能,不妨暗访留心,择才举荐……俟交阯事平,朕必速召卿回京,随转杜学士奏疏一份,且细细看。”
  这一篇满满当当全是红色蝇头小楷的朱批,前头都是那些宽仁选材之类的话,末尾却加了这么一句,张越不由得有些疑惑,再一看才注意到后头赫然夹着另外一份素色封面的折子。因颜色相同,之前竟是没有注意到。展开之后只扫了一眼,他就注意到这应当是誊抄的副本,并非杜桢上奏的原本,而其中内容赫然是关于官员俸禄。仔仔细细通篇浏览了一遍,他便合上了奏折,旋即若有所思地闭上了眼睛。
  这事情当初他在京的时候就曾经和老岳父商量过,其他的东西好改,这俸禄多少却是洪武帝朱元璋定的,实在是不好擅动。但是,禄米折钞的勾当却是天下第一大弊政,不革除不足以让官员安心。只是,如今朝中看似是四平八稳,但这样一块大石头落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