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430


第七百七十二章
张越探病,老臣苦心
  尽管总兵府还有个重伤的二伯父,但张越毕竟来此是为了公务。因此,在安远侯柳升以及随军文武探望过之后,张越就再也顾不上这一头,全副精神代替正病着的李庆料理军务。
  他出仕之后不多久就在兵部,先后历武库司和职方司,又和其余文官不同,真正上阵经历过战事,各种事务都曾经经过手。然而,第三次北征和其后的北巡他毕竟都只是随行,如今李庆虽交了权,他晚上常常带上史安陈镛两人过府请教,白天便是在总兵府前头的大堂中参赞,从早到晚几乎连一点空闲功夫也没有。
  交州府虽为昔日安南东都,但步骑五万全部进驻却实在容不下,因此,在交州府所辖慈廉福安两州都驻扎了兵马,此外便是肃清往北的众多道路。这一天,柳升张越等几个人站在总兵府正堂的沙盘前,眼睛全都看着交州府往北的那些路途,谈论的就是这畅通二字。
  “入交阯的路一共有三条。一是从广东走海路,汉伏波将军以来都是从廉州乌雷山一带发船,北风顺利两日可达海东府。而若是沿海岸而行,乌雷山至海东府大约也就是八日左右。而海东府可以方便地转运白藤海口、安阳海口、涂山海口、多渔海口,军粮还可用内河航船抵达交州,为保海路运粮,海东府一线得多加留心。
  我来之前已经下令广东布政司,趁北风大作的时候就从那里发船运粮,如今海东府已报有四船军粮运到,大约有四千石。但是,海上终究是有风险,再加上贼兵蓄谋已久,后续兵马还得继续开入。如此,云南和广西至交阯的陆路道路也必定要确保畅通。”
  张越一番解释之后,其余人自是无话,柳升也点点头说:“派出去的探子刚刚送回讯息来,交州府所辖各州县的官员总算得力,不但在贼兵攻袭下未有多大折损,当初造的战船还有不少能用的,如此再加上水军,就可保万无一失。说起来,当初也是未曾料到这儿会突然大变,都是荣昌伯……要是能等到此次下洋的神威舰回来,东边沿岸一带就全在宝船巡弋范围之内,贼势就算再大,也不敢在海路上做什么文章!”
  撂下这话,他就下令道:“回头各自整饬兵马,城内败兵再好好整编……唔,他们守城有功,之前荣昌伯战败是荣昌伯的事,和他们无干,不妨好好鼓舞一阵。半月之内兵马整顿完军粮补给充足,立刻进兵。争取平定了南方,然后回交州府好好过个年!”
  众将轰然应诺,柳升却把张越留了下来,皱着眉头地问道:“外头兵将有传言,说李庆从南宁府出发之后就是病歪歪的,其实是不愿意随军再前征,你天天往那里去,可察觉出了什么?他当初是兵部尚书,可后来却被打发到了南京窝着,若真是有什么怨尤之心,那这次皇上可就是点错人了!”
  张越闻言顿时大凛,心底却是了然。李庆当初在当兵部尚书时就是一等一严苛的人,哪怕是在面对五军都督府的实权勋贵时都是秉公无私,因此他一调南京,也不知道有多少勋贵武臣额手称庆。如今他又出山随军参赞,别人瞧着他病弱,自然就生出了可欺的心思来。
  “侯爷,李尚书是多年积劳成疾,此前一路辛劳再加上水土不服,所以才病了,如今是实在力不从心,这才把不少事务交托给了我,但之前却已经提过此次一定会随军。军中上下的那些议论都是无稽之谈。其实如今交州府病倒的人还少么?黄老尚书的状况很不好,方都督只是勉强带病办事,交阯布政司六个参议参政病倒了两个,陈洽尚书也是天天服药以防万一。再说,尽管如今时近冬月,可上下军官们哪个不是严防染上瘴疠?”
  所谓瘴疠,也就是此地最最流行的疟疾。自汉以来,征伐此地最怕的就是这个,毕竟,交阯地处热带气候极其炎热,蚊虫自然是极多,稍有不慎就可能爆发大流行。柳升当初也有家将吃过这苦头,闻言立时色变,旋即又叹了一口气。
  “既如此,横竖总兵府还有个太医,既然来了就别放过,让他好好给咱们这里的一堆病人瞧瞧,无论是李庆还是黄福,你去看看黄福吧……对了,让你大哥张超趁着如今北边路途顺畅,护送你二伯父尽快回去,还有你爹。这交阯不是个好地方,若有个万一就不好了!”
  从永乐年打下交阯之后,这里就成了贬谪官员的最佳去处,远胜于唐宋的岭南和海南,张越的大伯父张信也曾经在这里蹲了数年。在此任官者,除了要严防当地土官和民众叛乱,还要防范神出鬼没的毒虫毒蛇,再然后就是水土不服和瘴疠肆虐……总而言之,十个来上任的官员,能有一半熬到赦免回朝就已经不错了,这还是黄福一心安抚劝慰的结果。
  这位曾经被无数谪官视为再生父母的老尚书如今却是自己病倒在床。然而,即便他已经几日不能起身理事,在他简单的官廨门外,眼下却还是挤着一大帮子人。这其中并没有身着绫罗绸缎的官员,不是身穿短衫的本地交人,就是不入流的官吏,此外还有皂隶杂役马夫等等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人,手中无不是拿着各式各样的东西。
  “小李哥,我家阿妈听说黄老尚书病了,特意让我送的这一篮鸡蛋来,这是自己家养的鸡,是咱们家一片心意!”
  “是啊是啊,要不是黄老尚书,我家孩子也没法子去参加会试,如今虽然落了榜,可还在国子监读书。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些自家收的药材!”
  “外头这么乱,要是黄老尚书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们这些人可就像没了爹娘的娃子!这天气虽说虫不多,可也得防着,这是我家自制的驱蚊虫药水,还请小李哥送给老尚书!我是陈纪,之前黄老尚书多次见过我的!”
  然而,任凭他们怎么把东西往门房手里递,那个粗壮的汉子仍是忙不迭地往外推,脸色虽涨得通红,仍是一个劲地解释自家大人有规矩,从不让收外人的东西。不远处从车上下来的张越和何太医看到这一幕,一个叹服一个惊讶。面对门口挤得满满当当这么一行人,两人靠着随行护卫开道护持,彭十三左突右挡,好不容易方才进了官廨。
  黄福在交阯一呆就是十几年,除了两套纻丝和绉纱官服之外,平日就是家常布衣,官廨也是修修补补住了十几年,丝毫没有二品官邸的气派。由于交阯路途遥远,他的妻儿老小全都在南京,身前身后只有两个仆人跟着,其余都是官派皂隶。这会儿正在服药的他得知张越前来探望,连忙一口气喝干了那苦涩的药汁,让仆人在身后垫了一个软垫,硬是坐直了身子。
  张越和黄福只是之前在南京时有些交情,对于这位六十出头的老者将大把岁月丢在这种瘴疠横行之地,心中一直很是佩服。此时厮见之后引了何太医上前诊脉,听其赔笑解说如今风热已解,只要善加调养就能无事,等到人跟着健仆出门写方子,他顿时大大松了一口气。
  黄福却是对太医诊断如何并不以为意,听张越只是关切自己的病情,他就摇了摇手说:“我的身体我自己知道,我一向惜福养身,所以硬朗得很,这次要不是我一时支撑不住,外头也不会四处流传我已经死了,引得人都说朝中会改变交阯方略,因而激起大变,这都是我的疏失,那时候哪怕是让人抬着我出去,也得澄清此事!”
  说完这话,他顿了一顿,又开口说道:“我素知你不是论事激发贪功冒进的人,但还是有几句话想劝。”
  此前来探时,黄福因在病重之际,口不能言手不能动,张越也只能说了几句劝慰话,这会儿听黄福郑重告诫,他连忙说道:“老尚书请言,下官洗耳恭听。”
  “人都道你杀心重手段狠,但我知道,那些只是表面文章,只看你治理地方对待黎民的态度,我就知道你从心底还是个仁厚之人。昔日英国公初定交阯时,曾经筑京观以慑服土人,但这种手段可用一时,不可奏效一世。这一次叛逆也是,陈天宝这人的名头此前从未出现过,忽然掀起大乱,不过是僭称陈氏之后混淆视听罢了,从逆的百姓多半都只是受人蒙蔽。平叛有雷霆手段,就得有同样的怀柔方略,自从之前复立陈氏子为交阯布政使之后,大多数百姓毕竟是信了,所以,陈天宝决计造不出所谓军民数百万的声势!”
  说到这里,黄福忍不住有些气喘,却不顾张越的劝阻,又吃力地说:“还有军屯……交阯的军屯是我亲自主持的,那些败兵都是好农夫,打起仗来自然是比不得三大营和京卫这样的精锐……交州府能够支撑这么久,也是因为交州府军屯乃是交阯第一,这才能积攒下那么多军粮!一旦平定叛逆,军屯不可偏废,一定要善抚那些战死的屯田军户……”
  从屯田、安民到择官、赋税,黄福断断续续说了大半个时辰,这才实在没了气力,却仍是紧紧抓着张越的手,好半晌才吐出了最后一句话:“你视民如子女,则民待你若父母;你视民如寇仇,则民待你若天敌……用兵之时,切不可杀戮太多,切记切记……”
  面对这位老尚书听着唠唠叨叨实则句句恳切的提醒,张越一字一句仔仔细细地听着,待到最后这几句嘱托时,他便含笑点了点头。
  见他这副光景,黄福松了一口大气,不知不觉往后靠着歇了一会,等听到进来的老仆分说了外头几乎堵塞了巷子的送礼人,提及了他们争先恐后要送的各色礼物,他渐渐舒展了眉头,随即硬是留了张越,急急忙忙读哪老仆吩咐了一通,然后才冲着张越一笑。
  “原本还想着我这把老骨头帮不上多大的忙,想不到那人竟是主动上了门来!若是有了他的药,大军在密林之中就能安全多了!”
  今日跟着出门的是彭十三,随着张越去见了一趟都督方政和尚书李庆,回去的路上,他就忍不住叹道:“黄老尚书说的待交人以宽,不外乎一个静字;李尚书却说交人自古好乱,不严不能平乱;方都督则是口口声声地说交人奸猾;这人人听着都有理,你打算听谁的?”
  “黄老尚书治理十几年,论经验无人能出其右,而且今天门庭若市的景象你都看到了,足可见他从前必定是爱民如子,于是才能得此爱戴;李尚书向来是严苛的人,这话也符合他的性子;而方都督所言也是切身心得,此次叛乱的暂且不提,之前那几次叛乱的主使,哪一个不是曾经受了朝廷册封的土官?归根结底一个字,寻常百姓只求安身立命,没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所以自然是你对他好他就感恩;而本地豪强则是你给他一千他更想一万,这种人欲壑难填,但通过他们却能更好地治下,所以……”
  张越顿了一顿,没有说出下半截话,但瞧着彭十三眼神闪烁,他明白这个外粗内细的家伙已经想到了——自秦以后,哪一朝哪一代都不是独夫统治天下,而是和豪强共治天下。只不过,这豪强历经千多年,由高门世家变成了士大夫而已。如今这交阯虽说被人视作是蛮荒之地,但也没什么不同。
  拢了拢袖子中的药方,张越只觉心中异常欣喜。这是此去黄福那儿最大的收获——一个曾经为安南王室制造驱虫秘方的香料匠人。虽说某些要加入西洋贵重香料的方子属于鸡肋,但此人到底还是有几种便宜实用的驱虫药。据黄福言说,那人的药曾经供给过张攸大军,但只是始终不肯交出方子。刚刚黄福好一番苦口劝说,这才得以成功。在他看来,若不是看着老尚书病弱的模样,那个倔强的交人恐怕还不会答应。
  瘴疠起自蚊虫,如今尽管已经十月了,但往交南进军,气候便会越来越热,有了这药方,那些叛军最大的凭恃也就不足为惧!
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悔少轻狂,不悔离家远
  张攸前前后后在交址十余年,最初从参将到副总兵的那段时日纳了方水心为二房,回朝之后再次挂印到这里当了镇守总兵官,先后也收了三四个侍妾。这几个女人有的是下属搜罗来的本地交人,也有的是贬谪此地的犯官后人,也有买来的女子,本想着随这位总兵安稳度日,谁知如今这头顶的天骤然坍塌,她们自然最是凄惶。如今张攸虽说有所好转,但她们谁不知道这一路回京路途遥远,说不得会发生什么,因此心里全是七上八下。
  这天,听说上头三老爷和大少爷要见她们,一众女人想到这关系着自个的未来,也忘了从前明里暗里的争风,进屋之前竟是彼此搀扶了一把。
  一面是接待前来探望的文武官员,一面是打发人回京报信,一面是准备回京事宜,一面还要日夜侍疾尽孝,不过是数日,张超就已经消瘦了一大圈,眼窝也深深凹陷了下去。面前这些女人父亲都不曾向京里的他和母亲提过,不过是大家彼此心中有数,因此他只扫了一眼便垂下了眼睛。
  “如今我和三叔要侍奉父亲回京,前时父亲稍好时,嘱我好好安置你们。他说了,若是有愿意一起走的,便随我们回京去,父亲也会给你们正了名分。”顿了一顿,见众女都在踌躇,张超又淡淡地说,“若是愿意家去或投靠亲友,也请尽管明说,各位侍奉父亲一场,父亲绝不会薄待。”
  话说到这个份上,四个侍妾你眼望我眼,面色却是截然不同。就在先头那会儿,她们还在担心这位长公子因为心伤父亲重伤而迁怒于她们,如今总算是放下了心事。然而,休说前往北京这路途遥远,就是张攸能否挺过去也未必可知。她们又没有生育,若主母以后或是卖或是用其他手段打发了她们,还不如早作决断。
  于是,一个明艳秀丽的女子便第一个盈盈行礼,用明显带着几分生硬的汉话说:“我是本地人,如今若是跟着大帅回京,兴许我一辈子都回不来了,所以我想留在交州府陪着父母。”
  “大少爷体恤,贱妾也是南方人,不服北方水土,打算去蒙自县投靠姨母过活。”
  “贱妾也打算去投靠亲友……”
  “我预备回乡去祭扫祖坟。”
  听四人这么说,张超就点了点头,旁边就有两个仆妇各捧了盘子上来,每个盘子上都有两个绸布袋。人手一个分匀了,张超就开口说:“这里头是一百两银钱,回头你们可以兑了铜钱或是宝钞他用。除此之外,你们的首饰钗环,也可以全都带走。要留在本地的可以回去了,至于要出了交址去投亲访友的,到时候不如跟着我一块走,免得路上遇险。”
  此言又引来了众人一大番感激,等到人全都退走,张超不禁颓然长叹,看着旁边一直不曾言语的张倬说:“三叔,这一回真是多亏你在,否则连这点事情都备办不好。父亲在交址镇守多年,除去那些笨重的东西和宝钞以及御赐金银钱之外,竟是身无旁物。”
  “这些钱值什么,你爹的脾气我还不知道?想当初回开封送礼时就是如此,不分好歹东西就是一箱子,他素来不管这些银钱账面上的事,毕竟俸禄和勋田的出产都是送到家里,你母亲管着。那些象牙犀角玳瑁等等固然值钱,可你看看他那么收着,就知道他没把这些当一回事,总不能用这些遣散人吧?怎么样,你都预备好了,明日上路?”
  “嗯,如今只等三弟回来。”
  “什么事要等我回来?”
  张越掀开门帘进屋,见父亲和张超都在,忙不迭地行了礼,随即歉然解释道:“大军快要进兵了,外头事情多,我竟是帮不上什么忙,实在是对不起二伯父和大哥。”
  “三弟你再这么说,我就要无地自容了。”
  见张超仿佛欲言又止,张倬就冲张越点了点头,借口出去看看一应事宜打点得如何,出了门去。他一走,张超就深深吸了一口气,肃手正色朝张越深深一揖。面对如此光景,张越先是一愣,随即就隐约明白了过来。
  “大哥可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张超却没有立刻答话。尽管是白天,但屋子前头放着厚厚的双层竹门帘,四面窗户上也糊着厚厚的防蚊纱,显得异常昏暗,只有那盏簌簌跳动的油灯照亮着兄弟俩身前这么一小块地方。沉默了好一阵,张超才艰难地说:“从前祖母故去的时候,我虽觉得伤心,也品出了祖母待我的好,可终究爹还在,家里仍有顶梁柱,所以我和二弟都觉得有主心骨,从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压力。直到如今我才知道,那天塌了究竟是什么感觉。”
  从小和张超张起一同长大,张越自然明白,兄弟俩素来就是跳脱冲动的性子。毕竟,父亲在外是前途无量的武官,后来又成了勋贵,母亲当初陪嫁丰厚,家中田庄店铺样样不缺,哪怕是不少正牌子的靖难功臣,也未必有这一家过得惬意。再说大家族里最初有顾氏挡着,顾氏不在,远在交址的张攸也是真正的当家人,兄弟俩不用太操心,如今张攸虽说已经脱离了最危险的时刻,但若是照何太医的说法,驰骋战场怕是再也不成了,这当家的必定会换成两个儿子。哪怕张超不承袭爵位,那重担一下子压在肩上,感觉自然不同。
  “放心,咱们都是骨肉至亲,大哥你总不会认为我和爹爹就此撇开你们不管吧?”
  “我知道你和三叔的好,这次三叔二话不说就赶到了交州府,陪着爹度过了最难熬的时日,爹也对我说过,他最欣慰的,便是咱们家不像有些人口众多的世家大族那样窝里斗,最庆幸的就是能有三叔那样的兄弟……爹这些天日日对我唠叨,便是嘱咐我和二弟自立自强,让我好好帮着二弟维持家名不坠!三弟,我明日就要和三叔一同护着爹爹回京了,不管我和二弟以前如何混账如何胡闹,从今往后,我们一定会洗心革面,不负张家的名声!等到你此番得胜回朝之后,我们兄弟一定会当你最好的后盾,你信不信?”
  听张超越说越是坚决,最后竟是带出了斩钉截铁的铿锵之音,又抱住了自己的双肩,张越也不禁伸出了手搂着他的肩膀,重重点了点头:“我当然信!你放心,在京里等着我回去!”
  张超这才露出了这些天少有的笑脸,又说道:“爹爹今天难得精神了些,之前你每次回来,他不是正睡着就是难以言语,所以临走之前,他想再见见你。我就不过去了,省得爹爹一见着咱们俩就对我吹胡子瞪眼,又拿我和你这个简直不像人的家伙比较!”
  揣着简直不像人这五个字的评价,张越苦笑着往后院张攸的寝室走去。由于已经定下了明日起行,一应细软都已经装箱装车,笨重家伙变卖了一部分,余下的则是分送了总兵府的下属,也让不少人欢喜了一阵。于是,如今空荡荡的寝室中就只有简单的家具,那些象牙紫檀雕刻等等全都不见了踪影,就连床上帐子的银挂钩也都收好了。
  之前张超除了奉父命遣散了一应姬妾之外,那几个来自本地的侍女也一一给了银钱放其回家,只有两个年纪幼小没有亲人的愿意跟着去北京,但这会儿也不在跟前。唯一在床前服侍的小厮颛福将张攸扶着坐起,上前磕了个头,旋即默默地退了下去。
  张越在床前的小杌子上坐了下来,见张攸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尽管消瘦,但仍能看出往日不怒自威的样子,他不禁心里一阵悸动。这是他抵达交州府之后第一次看到清醒的张攸,轻轻吸了一口气之后,他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知道,看着我现在这个样子,你这心里除了不好受,恐怕还在埋怨自己,其实大可不必。我这一辈子为了出人头地,早就习惯了在战场上搏功勋。再说了,当初是我自个愿意到这里来,也是太宗皇帝认为我合适!别人认为这是蛮荒之地,但我的一切都来自这儿。这里是我起步的地方,如今也是我退出的地方,要怪就怪我自个掉以轻心,埋怨不得别人!”
  听得这番爽利明朗的话,张越只觉得眼前阴霾一下子散去了多半,竟是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道:“二伯父真是豁达大丈夫!”
  “什么大丈夫,别看我是武人,这心里比谁都细,否则,我怎么能到今天的地步?”张攸苦笑了一声,又长长叹了一口气,“纵酒高歌拔剑杀敌,刀锋所指纵横不败,这是演义话本里头的名将,兴许从前那些朝代都有,但如今的武官,哪个不是谨小慎微?我远在交址,只要对那些文官好些,也就没有掣肘,总比在京城自在。而且,能够把这块蛮荒之地治理好,有了这功劳保底,将来只要子孙后人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就能保着他们生生世世,这便是我的念想。所以,争强好胜了半辈子,如今成了这样,我亦不悔!”
  许是很久不曾痛痛快快说过话,张攸说到兴起,紧跟着又倒出了很多心里话,到最后却郑重其事地说道:“你素来是少年老成,其他的我也没什么好提醒你的,只有一个人你需得注意一些。黔国公沐晟这个人,外人都说他是寡言笑喜读书的正人君子,但论心计,就是朝中公卿也及不上他。你爹和他在银钱上打过交道,应当知道此人的精明。沐氏永镇云南,滇人侍沐氏,便犹如百官事朝廷。就我所知,沐氏在云南的田土不下于数千顷,而沐晟在打仗上头并不擅长,用兵若顺遂,少不得他的功劳。用兵若不利,你得防着他丢下你们领兵先退!”
  见张越只是稍有愕然,随即就认真地点了点头,张攸又歇了口气,这才缓缓解释道:“你如今虽是文官,但太祖皇帝的祖制就是勋贵不得预朝政,所以你反而是咱们张家如今最要紧的一个人,沐晟必定会对你示好,到时候你可得小心些。据我所知,沐氏给朝中权贵送礼的数目,别人恐怕难以想象。就是我那时候并不是什么勋贵,他也不惜纡尊降贵亲自主婚把芒市土司之女给了我做二房,更何况别人?如这样的女子,沐晟送过不少出去,但那一次的婚事不但对他有好处,对我也有好处,所以我便应了。但你却不得防着一些。”
  沐氏是老牌勋贵,而张氏则是新兴的勋贵,但两家交情很不错,再加上沐晟的女儿嫁给了成国公朱勇,王夫人本家和朱家也有亲,总之三家人是姻亲连着姻亲。面对张攸谈及方水心时的平淡,提醒他时的诚心恳切,张越不禁微微一愣,这一次点头时就有些不自然。
  而张攸也看了出来,便又加了一句:“所以,你爹原本是劝我回广州休养,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转道云南,在沐家的地头调养一段时间再回京,那样沐晟总会收敛些……除却妻室,其余女子不过是怡情。事实证明,那一次我就做错了,所以不想你也蹈我的覆辙……你大堂伯如今是太师英国公,顶着个天字第一号勋贵的名头动弹不得,以后张家就看你的了!”
  领兵后继的黔国公沐晟如今已经驻扎在了临安府蒙自县,恰是云南入交址的最前站。当初从张辅入安南的时候,他还是西平侯,人也还年轻,总有几分盛气,可后来一举封公,差不多到了人臣极致,他更知道自己在领兵上头的本事,向来是遇事缩一头。便如同此次遇到交址大变,麾下不少人劝他自请领兵,他却不为所动,心里更惦记的反而是其他的事。
  “报——”
  外头的一声叫嚷一下子将他惊醒了过来。他出声吩咐了一句之后,大门就被人推开,却是一个心腹家将把一封急信捧了过来。待看见上头写的是张倬和张超即将护着张攸从蒙自县走,在云南府停留调养一阵子,他不禁变了脸色,思量好一会儿方才看着面前的家将。
  “派人去向夫人报个口讯,告诉她在阳武伯等人留在翠湖府邸中休养期间,让她好生派人服侍,决不可怠慢!还有,家里该料理的事情,请她好生料理干净,不要横生枝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