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430

  “这事情是南京锦衣卫自作主张干的蠢事,少爷如今得到了消息,这边锦衣卫立马就会有变化,所以那刘俊不足为惧。舅老爷那位公子的首尾,少爷一定会设法,所以,趁着过年,舅老爷不妨让人往南京走一趟,只管先放低姿态敷衍着,态度不妨软和一些,哄得那刘俊得意忘形最好。少爷说,只一个等字,舅老爷放宽心,事情很快就会扭转过来。”
第六百六十七章
借力使力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姑且不论徐达之死是否是洪武帝朱元璋的手段,但朱元璋这句评语却在民间广为流传。相比大多数被诛戮的功臣,徐家至少看上去还是满门荣华。徐达三个女儿全都联姻帝室,一是徐皇后,另两位则是代王妃和安王妃。四个儿子里头除了次子徐添福早夭,更是出了两位国公。只这两位国公一位夺爵幽禁至死,一位横死殿前,后代袭爵也是风波重重。
  因此,真正享着了祖上福荫的只有三子徐膺绪,他安安稳稳擢升中军都督佥事,世指挥使,活得逍遥自在。他故世之后,长子袭了指挥使,食禄不视事,次子徐景璜也在军中不上不下挂了个职衔。这原本是勋贵子弟们常走的一条路,但是,徐景璜自小便过惯了荣华富贵的日子,那一丁点俸禄哪里看得上,于是三番两次托人陈情,日前总算是得了任命。
  “老爷,如今上头任命一下来,看还有谁能小觑了您去!”
  “就是就是,别看如今本家还有魏国公定国公,可魏国公的爵位不过是刚刚发还,定国公之前还因为居丧不出宿遭了弹劾,这宠眷上头大打折扣,不过是虚挂了国公名头而已!”
  “小的可是听外头说皇上要迁都回南京,到了那时候,您这个锦衣卫指挥佥事便是御前数得上号的人物,立功授封不在话下,咱们家说不定能再出一位国公爷呢!”
  徐景璜本就爱听好话,听一帮小厮叽叽喳喳奉承逢迎着,他不禁志得意满,就连走路也有些飘飘然。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偏宠他,可即便如此,自家终究比不上袭封国公的那两家来得尊荣,虽说他文武上头样样稀松,可做梦也想如祖父徐达那般显赫,因而在钻营上头动足了脑筋。想起前两日在锦衣卫衙门里头受下属参礼的情形,他脸上笑意就更深了。
  “只不过,那位刘大人却冷淡得很。他以为自己算什么人物,一个世袭百户出身的军户,到这个位子已经是祖上积德了,还敢对老爷指手画脚,什么玩意!”
  听了这话,徐景璜顿时眉头大皱。这些天在衙门里头晃悠,他确实觉得刘俊总是伴着一张脸很让人不快,但人家毕竟是他的顶头上司,也就只好忍了下来。此时他没好气地瞪了那个多嘴多舌的小厮一眼,随即轻哼一声道:“今儿个是元宵节,老爷我高兴,少说这些扫兴的话。这些天忙着打点上下,如今总算能松乏一下,去秦淮河边的万红阁!”
  尽管大明定制是官员不许眠花宿柳,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今奢靡之风大起,京师的文武百官尚且在饮宴时歌姬满前,更不用说江南之地了。在起初国丧的时候,秦淮河上很是冷清了一阵子,如今河上画舫旁边的酒楼渐渐又是高朋满座笙歌曼舞,奏的是靡靡之音,跳的是天魔之舞。饮酒作乐的不是勋贵高官便是富商大贾,那喧闹声几里外就能听见。
  万红阁是秦淮河边上一处极有名气的酒楼,进进出出的都是些有身分地位的宾客。自然,饮宴要尽兴,各雅座包厢中少不得叫了歌舞伎相陪。到这里来的都是为了享乐而不是为了商谈事情,遇上知交友人甚至还会一块乐和,因此楼上的一众雅座都是用四扇或是八扇大屏风隔开,各自饮酒行令的声音往往会传得四处都是,喧闹无匹。
  然而,在这一片喜庆气氛中,往日被奉为上宾的徐景璜眼下却是和几个小厮枯坐在那儿,面前那个老掌柜正在不停地打躬作揖。
  “不是小的们有意怠慢,实在是今儿个元宵,秦淮河上那些有名的姐儿们都被出条子叫走了,剩余的那些都要应付这儿酒楼上的客人们。刚刚倒是有一批姑娘空闲了下来,锦衣卫的刘指挥使却是恰好使人过来,出条子一下子全都叫走了,说是要宴宾客。徐大人,您可是常来的主顾,小的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瞒您哪!”
  原本是满心兴头,被眼下这种情形一冲,徐景璜自然是恼火至极,当下也不搭理那掌柜,却打发了一个小厮去打听。满桌珍馐佳酿没有人陪侍总是无趣,他味同嚼蜡地填了个半饱,那小厮就一溜烟跑了回来,禀报的话却是和那老掌柜没什么差别。非但如此,他还添油加醋地说了之前锦衣卫那边派人出条子时的骄横,仿佛是自个亲眼看到了一般。
  “咱们走!”
  徐景璜只气得七窍生烟,丢下筷子就起身拂袖而去。那掌柜追着送到门口,看见一行人上马风驰电掣地走了,这才哼了一声,又眯着眼睛低声嘀咕道:“这先头中山王那样英雄盖世的人物,怎得子孙后代就养出了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
  策马在大街上狂奔了一阵子,被那冷风一吹,徐景璜便渐渐放慢了速度,但心头的邪火仍是未消。见一众随从都簇拥了上来,他便咬牙切齿地吩咐道:“走,去锦衣卫衙门瞧瞧!”
  到了地头,他一甩缰绳下马就径直往里头闯,到了二门却被好些军士拦了下来。不管他怎么发火,他们就是死活不放人进去。眼看徐景璜眼睛通红,赫然是气头上,那个为首的百户却丝毫不惧,甚至还阴恻恻地说:“徐大人请放尊重一些,大人正在里头宴请要紧客人。这会儿您又没有公事,何苦一定要进去?咱们大伙儿敬您是贵胄,您才上任没几天,要是闹出不敬上官的丑闻来,这御史一弹劾,那可不是好受的!”
  尽管纨绔,徐景璜毕竟不是傻子,一听这赤裸裸的威胁,他心里怒火更是高炽,脑袋却清醒了许多。气咻咻地瞪了那家伙一眼,他便扭头就走,等走出锦衣卫衙门,他不禁怒气冲冲地一鞭子狠狠打在了那个石狮子上,这才深深吸了一口气。
  “刘俊,你等着瞧!”
  这么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出了巷子时,那边正好也有人拐出了前头那条大街的西牌坊,两边险些撞在了一块。因徐景璜正在怒火冲天的时候,当下就不管不顾喝骂了两句,等看清了对面这一行人,为首的年轻人穿的体面,他便恨恨地住了口。这时候他也懒得理会其他,掉转马头就准备走人,还没来得及走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可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徐世兄?”
  听到这一声,徐景璜当即停住了,又转过头来瞧看了一眼。发现没有丝毫印象,他就没好气地问道:“你是何人?”
  “徐世兄这记性真是……年初三咱们之前不是在魏国公府上见过?”孙翰看见徐景璜仍在狐疑,便立刻自报家门,还不等这人有什么反应,他便上前一把拉住了那缰绳,“元宵佳节,我正好有个朋友请客,撞上了就是有缘,咱们一块去喝一杯!放心,这请客的人你也认识,他特意叫了好些当红的歌姬,有的是乐子!”
  别人既是盛情相邀,徐景璜也不想回家去对着自家那些吵吵闹闹的姬妾,因此没怎么细想就答应了。等被人拖到了地头,看到那酒馆中果然好些是自己认识的狐朋狗友,座前尚有美貌歌姬舞伎,他只觉得心头郁郁之气一扫而空,一屁股就在一个空位上坐了下来。
  既是纨绔子弟的大聚会,众人自是放浪形骸,酒足饭饱之际,不少人就搂着美貌佳人上下其手了起来。等到散场的时候,徐景璜饱足了口福眼福手福,又在孙翰劝解下饮了醒酒汤,随即少不得拉着他道了一番感谢,随即笑说道:“孙老弟真是仗义人,带挈我好生逍遥了一回,以后你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兄弟如今在锦衣卫,能帮的一定帮你!”
  好容易逮着这机会,孙翰心中大喜,面上却丝毫不露,只是叹了一口气:“徐世兄的好意我心领了,虽说我如今确实有求着锦衣卫的地方,但你如今刚进去没实权,上头还压着一位锦衣卫指挥使,我怎好让你为难?今天我不过是借花献佛带你来乐和乐和,你不用放在心上,这帮忙两个字就不用提了。”
  徐景璜原只是随口一说,并不是真心,可转身要走的时候听见这么一句话,他顿时停住了脚步。扭头看了看孙翰,见其拱了拱手就往另一个方向走,他更是恼了起来,疾步上前一把抓住了对方的肩膀,又恼火地说:“孙老弟这是瞧不起我?你别看我如今不是南京锦衣卫的头号人物,可你出去打听打听,谁不知道咱们徐家在南京是什么牌名的人物?再说,那个刘俊也神气不了多久,京里很快就得有人下来了!”
  孙翰原本受张越之托来干这种事,心里总有些七上八下,此时听说此事,他虽已经从张越那儿听说过,却仍是装模作样追问了一番。徐景璜要卖弄本事,将京中人事调动一一说了,又冷哼道:“到了那时候,刘俊虽还是锦衣卫指挥使,却也休想再把持着每一件事。所以,孙老弟要是瞧得起我,就尽管把难处说出来。要是瞧不起我,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
  “咳,徐世兄既然这么爽快,那我可就直说了。事情是这样,我有个远亲来求我……”
  孙翰把王勋亮那件事拐弯抹角说了一遍,然后就唉声叹气地摇了摇头:“要说我又不是个人物,人家是英国公的亲戚,原本求不到我头上,要求也该求英国公。可我那远亲乃是胆小怕事的,压根连提都不敢向英国公提,却让人和我说,让我去求求我那三舅哥,可我三舅哥如今是打定主意逍遥,压根不肯管此事。唉,我原本要是在京城还好,能求求那些亲戚,如今却是什么忙都帮不上,只有干瞪眼的份。我这些天都快愁死了,可却始终不得其门。”
  想到今儿个在锦衣卫衙门被挡在门外,刘俊出条子叫了那么多歌姬请客也不叫上自己,徐景璜不禁恨得牙痒痒的。等听魏知奇提到英国公三个字,他只觉得眼睛大亮。徐家固然是有两位国公,可那都是供起来的摆设,哪能和那位当朝第一人相提并论?当下他再也没什么顾虑,直接打保票道:“这事情我是管定了!你放心,不出十日,我一定给你个答复!”
  “此话当真?啊呀,徐世兄真真是我的救星,我在这儿代敝亲多谢了!我也不求其他,让他少吃点苦头就足可交差了!”
  徐景璜这会儿想的却是前几天在衙门里闲逛,却是有一处地方进不去,心里顿时起了疑窦,当下就摆摆手说:“你看着,等我查明了,事情有的是转机!我先走了,孙兄放宽心!”
  费尽心机总算是做成了这么一件事,等把那位醉意醺然的世家子弟送上了马,眼瞅着人走了,孙翰忍不住抹了抹额头,发现这大冷天竟是出了一脑门子油汗。回忆了一番刚刚的表演,觉着没什么差错,他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天是元宵节,街头巷尾虽没有挂彩灯,但家家户户之中仍然能听到欢声笑语。孙翰一路打马回到了家里,得知元宵家宴已经结束,张越回了书房,他就气咻咻地直接杀了过去,一进门就气急败坏地说道:“他娘的,大过节的陪着这种人敷衍,比写文章打架还累!”
  “你可曾经是国子监的优等生,要是让那些老夫子们听见你说粗话,又要吹胡子瞪眼了!”张越站起身来,亲自从蒲包中拎出茶壶,殷勤地给孙翰倒了一杯,这才笑道,“既然你和我一同下来,咱们可是郎舅,我不找你帮忙还能找谁?再说了,一回生两回熟……”
  “打住打住,我可希望别有第二回了!以后要是元节你再差遣我干这种事,我打死了也不接。”孙翰没好气地瞪了张越一眼,咕嘟咕嘟把一杯茶一饮而尽,随即就摇了摇头,“我现在才知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做来难,说起来我可不如你和房陵有毅力有耐心。话说回来,锦衣卫如今有这般变动,不知道房陵在那里怎么样了……哎这家伙居然当了锦衣卫,还真是不可思议!”
  “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人各有志,他能走到今天,自己也不知道下了多少苦功夫。对了,说起这个,我倒是想起一件事。下午我爹让人捎带了一封信过来,房陵的婚事定了。”
  孙翰正在自个倒茶,听说这消息顿时吃了一惊,连忙抬起头来:“这家伙也已经年纪一大把了,他还真是能耐,硬生生把婚事拖到现在,如今总算是开窍了?是谁家的千金?”
  “他这家伙会挑媳妇,那是已故彭城侯夫人的一个远房侄孙女,家世不显,只是寻常官宦人家。他四月办喜事,这喜酒咱们是喝不成了,捎个信让家里人随一份贺礼吧,别太显眼了。”
第六百六十八章
谁也不是软柿子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
  哪怕如今因为迁都北京而居民骤减,南京却仍然住着不少富贵人家,其中不少是经历了洪武朝连番大狱和靖难后反攻倒算而幸存下来的勋臣贵戚。尽管这些开国功臣多半都已经不复昔日风光了,但动辄四五十年的家名仍然让他们自矜自傲。甚至在不少人心里看来,那些因靖难而一朝飞黄腾达的所谓功臣们,不过是一群暴发户而已。
  长辈们这么想,各家的子弟们自然也同样这么想。由于各家之中多半都互相联姻,任意两户之间都会有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所以这些人儿时差不多都是一块儿厮混,长大了之后纵马长街飞鹰溜狗臭味相投,往往一呼百应异常团结。于是,即便是官府,除非真闹出什么大事来,等闲也不会拘管这么些家世背景深厚的勋贵子弟。而南京勋贵之家,向来以徐沐两家最贵。
  郑和与王景弘受命带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两人身上都担着守备太监的名分,但要说真正的南京守备,谁都会把目光转向位于南京皇城以西估衣巷的黔宁王府。尽管沐英的王爵乃是追封,并非世袭,如今的黔国公沐晟镇守云南很少上南京,这黔宁王府的真正称呼应该是驸马府,但民间全都以王府称之,官府也并不干涉。
  沐昕乃是沐英幺子,娶的是朱棣的女儿常宁公主。虽说公主早逝,但他宠眷却是非凡,曾营造武当山道观宫殿,自永乐末年又兼领南京守备,几乎一直住在南京。他虽不是什么雄才伟略之辈,但也知道自己这一系的荣华富贵离不得云南的次兄沐晟,因此在南京交游广阔,云南一有事或是有御史上书弹劾,他便能立刻遥相呼应,其它的事却很少理会。
  既然同样是联姻帝室的顶尖勋贵,他和张辅也算是有些交情。成国公朱勇留守南京时,他也很是与其交往了一番,如今过年收了张越的礼,他便趁着幺子满月之际大宴宾客,又下帖子请了张越夫妇,就连守备太监郑和王景弘也没有漏过。只后两位都是打发了人来送礼,自己没有亲至,而张越却和妻子杜绾一块登了门。
  常宁公主永乐六年就过世了,既是尚公主,沐昕自然不好续弦,但侧室小星却是无数。这天接待女眷宾客的就是姬妾中唯一得了敕命恭人封赐的江氏,乃是魏国公徐家的一个远房外甥女儿,上上下下自然料理得整整齐齐,那位刚刚生下儿子的侍妾却是连面都不曾露。由于来贺的多半是年轻一辈的诰命,因此莺莺燕燕一大堆,不知多么聒噪。
  而前头院子里的男人们也是吆五喝六喧闹不已,如今虽已经不禁饮酒,但看戏听曲却还是禁忌,一帮人只能天南地北胡侃。酒过三巡,沐昕就借故离了席。因请的都是勋臣贵戚家的子弟,眼看别人说得热闹,张越就悄悄站起身来。刚出了那喧闹得沸反盈天的地方,就有小厮迎了上来。
  “张大人,我家老爷有请。”
  跟着那年轻小厮一路往后走,张越心底早有了数目。走了一长段路,绕过了前头一座石头假山,张越就看到前头那屋子上头赫然挂着冬去春来斋横匾,不禁愣了一愣,见人打起帘子,他便猫腰入了内。这时候,正中的杉木交椅上坐着的沐昕便站了起来。
  “元节贤侄,我早就听朱老弟提过你,只可惜你闲的时候我忙,我闲的时候你又不在,竟是到了如今方才有机会真正照上一面。好好好,怪不得太宗皇帝当初对你刮目相看,果然是一表人才,看着就让人舒心。来来来,坐坐坐!”
  张越深知沐英英雄盖世,但儿子里头却说不上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就是因和张辅一块平交阯而加封黔国公的沐晟,离名将这两个字也很遥远,而享遍荣华富贵的沐昕就更不用提了——传闻中,这位仿佛是活活气死了常宁公主,朱棣却是丝毫没怪罪。此时听到这几句极其别扭的话,他只觉得身上冒出了好些鸡皮疙瘩,好半晌才坐下来。
  沐昕虽说没野心没抱负,但却深悉官场之道,和张越天花乱坠地说了好一通不着边际的话,他这才言归正传道:“我听说,贤侄家里有个亲戚被南京锦衣卫关起来了?”
  料到沐昕相请必定有事,听到这个,张越立时明白徐景璜那边可能有了结果,而且这两位已经通过了气。因此,他皱了皱眉,因问道:“沐世叔说的是哪位亲戚?”
  “怎么,两淮盐运司那个王勋亮,不是英国公的姻亲么?”
  电光火石之间,张越已经是想到了事情可能的变化,便笑了起来:“我还以为沐世叔说的是谁,原来是此人。他的儿子当初和我有些恩怨,之后因为碍着英国公,虽说给我赔情道歉,终究是还有些芥蒂在。至于王勋亮则是英国公夫人的堂兄,但那一‘堂’其实远得很,平日除了送礼连门都难得一入。我倒是听我妹夫提过他儿子被关了,不过还没理会此事。”
  “原来如此……既是有恩怨,你不管此事也是常理。至于文弼世兄,恐怕那个王勋亮也没脸找上门去。唉!”
  看到沐昕的脸上赫然是遮掩不住的失望表情,张越知道沐家说不定也有人陷入其中,于是便有意试探道:“沐世叔怎的会问这个?我如今虽是应天府丞,真正管着的却只有应天府学,其余都有别人去管。此事就算我想帮,那也是帮不上忙的。难道他居然撞上了您的木钟?真要是说起来,这事情也不是没办法的。”
  原指望能说动张越,但从刚刚那寥寥几句话,沐昕已经觉得事情颇为无望,心底原是打算再找找别人。可听到这话,他顿时惊觉了过来。想到张越这些年在南北都是声名赫赫,这心思手段绝非等闲,他又掂量了一下利害,随即一咬牙下定了决心。
  “元节贤侄,不瞒你说,南京锦衣卫新任指挥佥事徐景璜乃是我的后辈,我一向看顾他不少,这次他投桃报李,告知了我几个隐秘消息,其中就有王勋亮儿子的事。除了这个,他还说,锦衣卫那地牢里头关的不止这么一个人,还有好些个身分大有干碍的,甚至说有任与沐氏有关。虽说我自忖坦坦荡荡,但人要是真落到了锦衣卫里头……”
  因事涉自己,沐昕少不得含含糊糊,但张越岂有听不出来的?见这位四十不到的驸马都尉一面说一面无意识地把玩着一枚玉环,目光却始终游离在一旁,他便等到对方拐弯抹角把一大通话说完,这才笑呵呵地说:“沐世叔和王勋亮可不一样,您论辈分乃是皇上的嫡亲妹夫,旁人若要构陷,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其实此事的关键只有一个。”
  “是什么?”
  “南京锦衣卫前头可是多了南京这两个字。自打迁都,锦衣卫和北镇抚司也跟着太宗皇帝一块去了北京,在各地以卫所监查天下。这南京锦衣卫不在诸卫所之中,不过是按照南京官的惯例一并设了,这侦缉之权就不好说,不经上谕私设囚牢,这更是犯忌的。若是他这里头只关了一两个人也就罢了,若是关的人太多,那位指挥使的罪过可不比当年的纪纲小!”
  “没错,就是这么个道理!而且咱们这些人家谁也不是软柿子!”
  沐昕狠狠一拍大腿,使劲点了点头:“想当初纪纲蹦跶得何等欢快,最后还不是死得快?只不过……元节贤侄,这刘俊不过是无根无基的一个人,若是真没有上谕,他怎敢这么大胆子?除了我的一个门人和王勋亮的儿子之外,据说他还暗地拿了好些个勋贵的管事家奴等等,若是没有一丁点倚仗……”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他是永乐末年当上这指挥使的,如今京师那边的锦衣卫换了人,兴许他担心不知道哪天自己就被扔到了一边,所以想讹诈些钱;也或许是他鬼迷心窍想要钳制诸位勋臣贵戚,图谋什么有的没的。咳,沐世叔不用胡思乱想,若真是锦衣卫那帮人办事,徐公子怎么能那么容易打听到风声,又怎么能有这消息漏出来?”
  由于这一番谈话,沐昕的心底踏实了很多,张越起身告辞的时候,他差点要亲自把人送到二门,结果还是张越婉言谢绝,使人去通知了杜绾之后,夫妻俩方才离了这座王侯府邸,双双上了车。说起在后宅内看到的那位满月宝宝,杜绾的脸上神采飞扬,随即就看到张越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不禁没好气地回瞪了他一眼。
  “有什么好看的?”
  “没什么好看的。”张越故意拖长语调说了一句,这才伸手摩挲了一下她平坦的小腹,“你喜欢这个还不简单,咱们再要一个就是了。”
  “你还说?每次我想着亲自把孩子带大,结果每次都遇到乱七八糟的事情,谁让你这个当爹爹的非得那么显眼?”杜绾挪开了张越的手,随即就露出了一丝忧容,扭头认认真真地看着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就算你已经筹划好了,也多小心一些。”
  “事情只要做成,咱们至少就有很长一段安稳时间。我也不喜欢冒险,可偏偏这情势从来就不放过我,逼得我非得行险。放心,以后没几回了!”
  “我还当你会说这是最后一回,你竟然说没几回,这就是说以后还得有?”杜绾伤脑筋地揉了揉眉头,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良久才叹息了一声,“爹爹的性子是执拗,就算还不至于‘虽千万人,吾往矣’,可也每每弄出点让人心惊肉跳的事来。你就更不用说了,骨子里就是个固执的人!不管你怎么撇清,王勋亮终究是和你有关联的,他那里若万一挺不住,就算千般算计也没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