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430

  因此,在这样的消息冲击下,永平公主之死自然是无声无息。由于她的丈夫儿子都已经死了,留下的几个庶子顶多在人前为这位嫡母掉几滴眼泪,而她的那些兄弟姐妹侄儿侄女全都只顾得上病中的朱棣,哪怕是灵堂致祭也不过来去匆匆,甚至没人注意偌大的公主府已经少了很多人,就连昔日永平公主最心腹的几个妈妈也一个不见。
  除了礼部为公主治丧的必要排场,公主府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少人问津,然而在另外一头,却有人正在忙着筹备喜事。万世节和小五的婚期定在了六月初三,虽说男方没什么亲戚,但万世节为人洒脱豪爽,朋友却是不少,就连如今已经很是稀罕的大雁彭十三也送来了一对充作到时候的聘礼,而彩礼嫁妆之类的则是一切从简。
  用小五的话来说,她要是在乎钱,也不会嫁给一个一穷二白的家伙,而万世节更不在乎这个,他要是看重嫁妆,京里有的是家财万贯的财主千金,愿意招进士当女婿的多了。
  于是,两边拟好了宾客名单,少不得派人往亲朋好友家里送喜帖。小五惦记着孟韬孟繁兄弟已经走了,孟家只剩下女人和孩子,便决定亲自去孟家一趟,看看孟敏是否能够来一趟,谁知恰好一出垂花门就撞上了张越。她虽说曾经忸怩过一阵子,但如今婚期在即反倒是恢复了从前的大方,歪着头看了看张越就眨了眨眼睛。
  “姐夫,你真的又要离京往北边去?”
  这还是没准的事,张越只是对杜绾提了提,没想到小五竟然直截了当问了出来,自是不由得心生诧异:“这事情还没个准数,你姐姐居然和你说了?”
  “姐姐才不会那么嘴快呢,她呀,就连爹娘那里也都不透露,怎么会和我说!”小五气咻咻地哼了一声,旋即双颊上却是露出了两个小酒窝,“是万大哥告诉我的,他可是和你同在兵部,消息灵通得很。他还说,但凡有苦差事就是你扛,这天下没这样的道理。”
  情知万世节素来心直口快,张越也没往心里去,不过是哂然一笑罢了。得知小五往孟家去,他便在心里想了一想,随即主动说:“孟韬前些天走的时候,还托我多多照应他家里,那里如今都是女人孩子,我一个人也不方便过去。既然你要亲自往那里送请柬,今儿个我正好要出城去通州办些事,就顺道送你去西集镇吧。”
  小五自是欢喜多一个人相陪,二话不说就点头答应了。和张越一路并肩出去,得知他今天是来向杜桢送交阯的安抚方略条陈,她便无趣地撇了撇嘴:“你成天忙得连人影子都瞧不见,万大哥也老是不见人影,爹爹更是起早贪黑地忙,男人们都是如此,整日就不在家里。以前看着娘和姐姐,我老觉着她们呆在家里无聊,以后就轮到我闲得发慌了!”
  “哪有那么夸张,你又不是孤零零一个人,就算成了婚,你想到哪里去难道还会有人拦着你?再说了,老万若是成天呆在家里,指不定你还嫌他烦呢!男子汉大丈夫,未必一定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总不能当懒汉不是么?”
  “姐夫,你就是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见小五朝自己做了个鬼脸,随即皱了皱鼻子钻进了马车,张越就翻身上了马。一抖缰绳起行,他忍不住微微失神。想想他到这里已经十一年了,相比前世那种不知前路的日子,他如今有父母兄弟,有妻儿姐妹,有亲长知己,这生活过得精彩万分,丝毫没曾虚度。既然该有的都已经有了,这次又不像上次还需要捞自己的老岳父,是不是该想个法子?
  朝中那些老大人们心眼多就罢了,可他不是他们随便支使的棋子,皇帝可只有一个!
第六百一十五章
畏之如虎
  盛夏的日头极其毒辣,策马急驰之下,迎面刮来的都是阵阵热风,不一会儿张越便感觉到头颈中黏糊糊的,后头的纱衫子已经贴在了背上。地上的热气持续不断地蒸腾了上来,直到出了城拐上一条林中小道方才稍微好转了些。然而,等他这一行人赶到西集镇白沙庄,恰是看到这里已经是乱成一团。
  白沙庄统共有六十顷地,正经附籍的佃户再加上长工,本来大约有五六十户,两百多号人。然而,自打今年初以来,不少家中原本有田地的也都愿意交献土地当佃农。大明朝的赋税轻,但徭役摊派却很重,顺天府因北征而随军的民夫中,十停之中竟有三停没能囫囵回来,而纵使是完完整整回来的人,面对的也是田地荒芜或者是土地被淹没的结局。
  去年的顺天府水灾让宛平通州各地不胜其苦,哪怕官府赈济,毕竟仍是大多数日子过得艰难,眼看到了完夏税的时候,自然少不得有人打起了勋贵优免的主意,尽管不是年关,刚刚收获了小麦的佃户们也少不得一年一度和东家打擂台。人心都是不知足的,知道孟家的两个成年男丁不在,剩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于是白沙庄前的人最多,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
  “都说不日又要出兵打仗了,保定侯家是头一等的勋贵,自然是免差役,咱们辛辛苦苦在这里干了那么多年,要是还得轮到民夫抽丁,岂不是折腾人么!”
  “就是就是,去岁顺天府水灾,咱们这些地也受了不小的害,不少地直到播种的时候还没救回来,这一亩地两斗的租子实在是太高了,把咱们扒了皮也不行!”
  “他们都是自愿献地的,每个人十几亩,这百八十个人家在一块至少就是十顷,到时候明年交租子的时候岂不是就多了?大小姐这租子确实收的不多,可今年实在是交不出来,与其苦苦纠缠咱们,还不如收了他们的地,明年就没有如今这饥荒了!”
  听到这些此起彼伏的嚷嚷,张越立刻明白了今日这乱哄哄的场面缘何而来。之前他记得很清楚,由于东宫知晓了赵王私纳投献以及收容逃亡民夫的事,京畿附近对于这一类的勾当查处得严了很多,却不料如今这种风气仍有抬头。百姓畏徭役如虎,这自然可以理解,然而,如今朝中根本还没提过是否要打仗,外头怎么就流传起不日要出兵打仗的传闻?
  尽管白沙庄属于保定侯府,但早就被孟瑛送给了侄儿侄女,只是因为徭役和赋税的缘故未曾过户。这一层关系明眼人都知道,佃户们也自然不例外,保定侯家的擂台无人敢打,但思量着这儿做主的是女人,他们自然少不得闹腾闹腾,希望能多得些庇护,少出些钱粮。这就苦了庄上的总管,此时眼看群情汹涌,满头大汗的他不知道该答应还是不答应,更唯恐这些人一个不好冲进庄去闹出什么事故来,自然是急得直跳脚。
  “去岁的水灾确实是淹了少许田地,可该免的已经免了,白沙庄的租子是最轻的!安远侯家的地是三斗五升,英国公家的庄子是三斗二升,就是保定侯的其他庄子上,也都是二斗八升到四斗不等,这还都是各位老爷体恤特意减了。你们种的是通州附近最丰腴的地,交的也是那么多田庄中最少的租子,如今还嚷嚷减租,岂不是存心让主人家去喝西北风?至于徭役抽丁,官府是有制度的……”
  既然连这话都撕掳了开来,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嗡的声音,一时间就有人高声喝道:“咱们愿意每亩地多交三成的租子,只求今年北征官府征发抽丁的时候能够免役!”
  “我还愿意多交五成呢!”
  眼见那总管被这些七嘴八舌的声音搅得手忙脚乱,张越便对随行的张布和牛敢做了个手势,只见两人并肩策马上前,凌空挥舞鞭子叱喝了几声,不一会儿便开出一条道来。他和彭十三护着马车到了庄前,见那个中年总管瞪大了眼睛瞧着自己,便笑着点了点头。
  “越……越少爷?”
  “我刚刚在外头都听见了,怎么,在为了夏税和抽役的事情打擂台?”
  那总管头上戴着六合一统小帽,听张越这么一问,再看看他身边那四个跨着腰刀精神抖擞的护卫,顿时觉着有了底气,连忙上前跪下磕头,等起身之后就赔笑道:“您说得不错,这些人确是在打擂台呢!自从搬到了这白沙庄,先头有好些地搁着荒了,小姐说租子轻些能多招纳些佃户,所以咱们的租子素来是最少的,若种的是稍有些荒弃的地,头两年还免租,更是发给种子农具,偏生这些泥腿子年年闹腾,从来没有好好完租的时候……”
  他絮絮叨叨还想再说,张越却摆摆手止住了他,又调转马头面对着那上百号人。放眼望去,这些人有的解衣开怀,有的穿着打补丁的上衣,有的衣袖裤腿都卷得高高的……几乎人人都是古铜色的脸精壮的身子,那衣服不是土灰色就是土褐色,被日头晒得汗津津的脸上,一双双眼睛这会儿都死死盯着他。
  “刚刚是谁说今年又要打仗的?”
  一群佃户农人虽说有的嚷嚷着减租,有的则是想托庇于权贵门下,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向着逃避劳役,因此看到仿佛有大人物到白沙庄来,就都有些忐忑不安。及至张越一转身便问了这句话,人群中一度沉默了下来,许久才有人低声嘟囔了一句。
  “外头不是都这么传么?大伙儿还说去年征发了民夫二十多万,今年要征发三十万!”
  有人起了头,因为张越这一行忽然到来而七上八下的人们顿时恢复了刚刚的气势。再加上张越看上去文弱,问话时又和颜悦色,众人更是不会放弃这么个诉苦的大好机会,当下都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一时间,那气氛竟是犹如菜市场一般满是喧嚣。
  张越却没有不耐烦,仔细细细分辨着这些很没条理的话语,最后便明白了出兵一事已经在民间很是盛传。沉吟了一会儿,他便索性跳下了马来,再一次端详着四周围这一个个或中年或壮年的汉子。从修运河到营建北京再到出兵塞外打仗,永乐朝的赋税如何暂且不提,但徭役之重已经导致民间听着风就是雨,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煽风点火的缘故。
  “刚刚各位的话我也听到了,朝廷刚刚免去了开封卫辉等府去年的水灾田租,却没有免顺天府,就是因为相比其他地方,去年京畿的水灾还算是轻的。大家刚刚收了夏粮,若是不及时完租,白沙庄不能及时完了夏税,到时候上面有什么处置,难道你们就能逃过去?再说,我也听出来了,大伙儿减租是假,投献也是假,不过是怕朝廷出兵征发民夫。但是,这都是捕风捉影,朝中尚未有出兵之议,至于征发更是无从谈起。”
  闻听此言,人群顿时面面相觑。庄户人家顶顶敬重的就是读书郎,顶顶畏惧的就是官家汉,瞧着张越仿佛不是寻常人,很快众人就公推了一位老汉出来。那老汉五十开外,却是声若洪钟:“敢问这位公子,您怎么能肯定咱们听到的都是流言!”
  张越还不及说话,后头站着的那个总管总算是瞅准了机会上了前来,重重咳嗽了一声便没好气地说:“这位是兵部的小张大人,在朝中也是数得上号的,说话自然是有一句算一句!你们都想想,这朝廷要是打仗,他岂会有不知道的道理?”
  天下姓张的人很多,朝中姓张的人也很多,但百姓们熟悉的那些张姓人士却只有那么寥寥几个。此时对比张越的年纪,再想想那称呼,一大群人顿时骚动了起来,想要围上来却有步履迟疑,而打头的那个老汉恰是两眼放光,排众而出走上前,随即就双膝跪下了。吃惊不小的张越连忙将其拽了起来,可听到那一番话就愣了。
  “原来公子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小张大人!嘿,老汉的侄儿在京营里头吃兵粮,一年多前曾经跟着您守过兴和。他那回对老汉我说,您是天上星君下凡,本事大得很,几十万大军围困,您竟是把他们都给打退了!既然是您说的,咱们当然相信。如今虽说也有水灾旱灾,可年成还好,只要不打仗,这日子怎么都过得!”
  尽管对于民间以讹传讹夸大其词的那些话语很是无奈,但面对老汉那真挚的脸,那满心信赖的语气,张越自然不能说自己只是运气好,而且那会儿身边都是得力的干将。及至那百多号人个个都使劲点头,七嘴八舌地说只要不打仗日子就好过,他更是感到心里沉甸甸的。只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法承诺朝廷绝对不会打仗,也只能宽慰众人一番。
  如是一刻钟工夫,人群便渐渐散开了,但几个带着小孩的佃户却都没走,挪上前之后就期期艾艾地说希望自家孩子沾些天上星君的贵气。情知在民间百姓心中,能考上进士当上官的都是天上星君下凡,面对这些虎头虎脑小家伙畏惧中带着好奇的目光,张越索性摸了摸他们的脑袋,等这些人满面兴奋地离去,他才吩咐如释重负的总管去关上庄门。
  直到这时候,马车上的小五方才一蹦跳下了车,随即笑嘻嘻地说:“我还一直在想,姐夫在外头人面前是怎样的样子,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喜欢跟着你呢,你那样子威严中带着可亲,大伙儿都愿意相信你。好啦,咱们先去看看孟姐姐,回头你也好赶紧去办正经事!”
第六百一十六章
惟恐天下不乱
  张越这是头一回踏足白沙庄。
  自从上次去孟家拿人之后,他为了避免两边见着尴尬,几乎连保定侯府都很少去,就更不用说这里了。如今孟家上下丧服期满,都换上了日常的衣裳,房前屋后翠竹林立,院子中还安排了花圃,看上去颇有些闲适温煦的意味。和他走走看看不同,小五却是径直往里头钻,于是,他为免撞见什么不该撞见的,索性只落在后头,直到看见翠墨迎了出来。
  “越少爷!”
  前几天送孟韬孟繁启程的时候,翠墨足足送出了十几里地,那不舍的心思竟是和孟敏差不多,这么几天下来这才平复了下来。见张越含笑点头,她不禁觉得心中异常欢喜,连忙把人请到堂屋中坐了,又亲自出去沏茶。由于之前得知了庄口那么一番情形,她自是大为感激,一面送茶一面道谢不迭,等张越说了孟韬的托付和小五的来意,她便欢喜地轻叹了一声。
  “三少爷和五少爷这几年一改从前的顽劣心性,真的是长进了。虽说他们日后是家里的顶梁柱,但什么也抵不过平安两个字。不过,越少爷就放心好了,今天的事情罕见得很,平日咱们这庄子上一向太平,不会时时刻刻惊动您。倒是小五姑娘的大事实在是可喜可贺,小姐上次还笑说,这两人情投意合,恰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虽说是苦出身,但翠墨也不是一味怨天尤人的性子,因张越曾经许过她日后必然能报大仇,因此她今日丝毫不提旧事,玩笑了两句就说了一阵庄子上的琐事。待想起了外头那些佃户,她不禁忧心忡忡地问道:“越少爷,今年真的不会再打仗么?三少爷五少爷去了大宁故城,若是平常守备也就算了,可一旦打起来,只怕他们那里也不免要一块出兵。他们虽说武艺精熟,可终究从来没上过战场,我实在是担心。”
  “朝中还未有定议,所以我只能说传闻失实,但今年是否真会打仗却不好说。至于孟韬孟繁,大宁故城尽管是边地,但如今既然是英国公镇守,其实比京师来得稳当,最要紧的是机会更大。之前的事情就算过去了,可最怕的就是日后追究,所以需得要未雨绸缪。”
  张越对翠墨说话时,孟敏正好和小五走到了门外,恰好一字不漏地听到了这话。此前她还顾虑着男女有别,再加上如今已经不是从前那会儿了,可听到这话,她不由觉得心情激荡。想起从前父亲下狱母亲重病,自己一家人被赶出了山东都司衙门,那时候也是他帮的忙,她不由得轻轻咬了咬嘴唇,随后便拉了拉小五的手。
  “小五,你进去对你姐夫说,多谢他出主意保全了咱们家。父亲的事情是天数使然,这些年你和你姐姐姐夫都帮了咱们不少,再加上有你一直来看咱们,总算是熬了下来。”
  小五从前懵懵懂懂,可如今自个都已经谈婚论嫁了,对当年的那些纠葛自然有了些数目。知道张越和自己一同来是为了避嫌,如今孟敏又这么说,她只好点了点头,随即又轻声说:“孟姐姐别想那么多,只要孟韬孟繁他们哥俩争气,日后你们一定会越过越好。对了,我来之前姐姐还嘱咐了我,以前你们守孝住在城外也就罢了,可以后是多事之秋,就算是保定侯,出了事也难以及时应对。你们还是住到城中来,都是老弱妇孺,出了事不是顽的。”
  “杜姐姐真这么说?”孟敏对于外头的大事毕竟不那么敏锐,可多事之秋四个字却让她陡然之间警醒了过来。见小五点头,她便使劲用手指掐了掐手心,随即若有所思地说,“婶娘倒是提过好几回,说是如今风头已过,不如搬过去住,可我一直担心连累了他们……可住保定侯府却是不妥。你代我多谢杜姐姐,我听她的,回头就让人去和二叔商量商量!”
  既然小五进来转告了孟敏的话,张越心中暗自嗟叹,随即便站起身来。吩咐小五回去的时候多加小心,他就带着人离开了白沙庄。他今次出来乃是巡视京仓,这原本是户部官和锦衣卫的差事,但自打去岁北征归来之后,兵政不分家,再加上尚书常常协理他部事,因此户部司官和兵部司官也常常是彼此互调,有了这样的措置,也难免外人会觉得仍要打仗。
  从通州到北京的通惠河从明初开始便已经淤废,修缮过几次之后效用也不大,通州便成了南北水运的终点。由于往来粮船太多,陆运转运往往要动用大量骡马,因此这里自然就设置了不少粮仓。北京三十七仓中,竟是有将近十座都设在通州及附近的城镇。其中,设在张家湾的通州卫仓于永乐中建成,仓储达五十万石,乃是通州第一大仓。
  只是,去岁又是北征又是顺天府水灾,如今夏税正在征收,这里的存粮还不到往日丰年时的一半,仅有十七万石。这是来之前张越就听说过的,因此也没有多少诧异。傍晚时分结束了巡视,那粮仓大使一路送了他出来,欲言又止犹豫了好一会儿方才开了口。
  “小张大人,不是卑职诉苦,京卫三十七仓,别看这些年开中很是积攒了一些粮食,去年应急开中又筹集了到了不少,可毕竟平日就是数十万大军吃喝嚼用,消耗很是可观。去年军粮转运动用了那么多人和骡马,军粮加耗损就不是一个小数字。而且秋种春种都耽搁了,今年夏税征收恐怕很难说,卑职只担心到时候连州库尚且未必盈满,就不用说这儿了。”
  张越不是户部官,面对这个焦头烂额的粮仓大使,他也说不出什么安慰话,也只能应承回头将这些情形上奏下去。离开通州卫仓,他想到张超之前捎话说通州卫事务繁忙,已经好几天没有回家,就打算顺道去同在张家湾的通州卫驻地瞧一瞧。
  由于惦记着万世节之前提醒说需提防有人借着那一条军职承袭须严格的由头,张越到通州卫营地门口让人通传时,就只说是张超的朋友,并没有报上自己的姓名。须知通州卫也是京卫上十卫,但由于驻地是通州,离着天子脚下就远了一些,但仍然是一个要紧的卫所。和其他京卫一样,这里从指挥使到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五分之四的职位都是世袭,只有一小撮人是真正从军户积攒功勋升上去的。
  他在营门外等候时,恰好有一行人从营地中疾驰而出,铁蹄下扬起大片尘土,别说看清那些人的面目,就连人数多少也难能分辨清楚。由于如今天热,尘土钻进脖子袖口异常难受,张越的几个护卫当即埋怨了起来,结果就引来了看守营门的一个老兵。
  那老兵在通州卫厮混了二十几年,刚刚听到张越找人的时候就留了心,此时上前就笑道:“看这位公子的模样,大约也是从京师来的吧?既然这样,那总该知道咱们营地这些军爷们的习惯。如今这季节正好是打猎的时节,树林里头什么都有,要是有收获正好能打个牙祭,毕竟军营里头可没什么好伙食。就是张千户,平日也常常跟着一块去的!”
  不等张越开口,旁边的牛敢就嘀咕道:“眼下正是夏收的时节,他们这么一大伙人跑出去,难道就不会伤着禾稼?”
  “踩了就踩了,如今朝廷的大人们都有要紧的事情盯着,就是都察院的御史们也没空和这些爷们过不去!”老兵无所谓地耸了耸肩,随即又打了个呵欠,“就是咱们这些兵也一样,上一次北征通州卫无缘跟去,以后也未必有机会,要是再一味拘管着,谁受得了!当兵最怕的就是不打仗,一个劲地练兵……练兵还算是好的,拉去修城墙修运河那就惨喽!最怕的便是立了功也没有军职可赏,可不是白流汗白流血?”
  若有所思地听着,张越忽然看到张超骑马出了营门,就连忙迎了上去,总算没让张超那一声三弟叫出来。那老兵看到这边两头会合了,便挎着腰刀回到了自己原先的地方,却有个年轻的兵卒凑了过来。
  “老马,你对外头人抱怨这些做什么,人家到时候往上头随随便便告一状,你就吃不了兜着走!那些公子哥生来就是有军职的,和咱们这些军户不能比!”
  那老兵瞅了那边一眼,淡淡地说道:“你小子不懂,他说是张千户的朋友,张千户眼下在咱们军营境遇如何你应该知道。和这一位说道说道,指不定是有用的。一辈子当兵,上头却都是这些不济事的少爷军官,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兄弟俩数日不见,再加上张越不放心张超那性子,甫一见面便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瞧见张超额头上青肿了一块,下颌破了皮,精神仿佛也有些不济,他不禁大生疑窦。然而,不管他怎么问,张超却一口咬定是练武时不小心,其余的什么都不肯说。就在两人僵在那里的时候,背后忽然又传来了阵阵马蹄声,等张越一回过头,却看见一群人围了上来。
  “哟,是有朋友拜访张千户么?真难得!”
  “既然是有外人,今天就放过你了!不过就算加上他们,你也还是势单力薄!”
  “你那个弟弟自个要立功扬名,可咱们的军职碍着他什么事,还非得重新考核?还有,皇上要北征扬威,他偏生从中作梗,哪有这样死盯着别人的!”
  看到那一个个人在那里使劲嚷嚷,张超黑了脸,张越顿时心中凛然。分明是没影子的事,闹来闹去这风波竟是到军中了,究竟是谁惟恐天下不乱?
第六百一十七章
箭!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