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430

  东方氏原本听着还面露笑容,待到最后一句却勃然大怒,打断了之后就冷冷说道:“别在外头听说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就胡说八道!那个女人不知好歹离家出走,没规矩没体统,和我有什么相干?要是你以后再说这混账话,休怪我不客气!”
  看到雨珊吓得如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再也不敢言声,麝香不禁也缩了缩脑袋。有了这么一遭不快的经历,东方氏就再也不搭理这两个丫头,自顾自地从藤箱里翻出一件又一件衣裳。看着那些大红玫瑰紫鸦青月白之类的鲜艳颜色,她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当初年轻的时候。就因为张攸是庶子,她这个媳妇花了多少工夫来讨好婆婆,就连鲜艳衣裳也不敢穿,如今能穿的时候却老了。若不是她一向多一个心眼,老实巴交的骆姨娘也就罢了,那个比她年轻了许多的方水心岂不是就遂了心愿?
  “太太,太太!”
  就在东方氏咬牙切齿的时候,外头却响起了一阵叫唤,不多时就有一个中年媳妇挑起门帘往里头张望。认出那是自己的陪房旺喜家的,她便没好气地吩咐道:“有什么事情就进来说,躲躲闪闪算怎么一回事!”
  “太太,不好了!”旺喜家的见东方氏朝自己瞪了一眼,忙三两步上前来,看了一眼这两个年轻丫头,这才低声说道,“刚刚越哥儿赶回来去了老太太的大上房,我正好经过那儿,结果里头打发了人出来,据说是越哥儿说方姨娘这件事一直捂着不行,需得打发人报官……”
  “什么!”这下子东方氏顿时坐不住了,霍地一下站了起来,脸色极其难看,“这么一丁点小事就要去惊动官府,咱们张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老爷好歹是个伯爵,如今还带了兵在交阯打仗,若真的因为这件事有什么闪失,他越哥儿负得起这个责任?老太太真是老糊涂了……不行,你立马去外头拦着,我眼下就去见老太太说理!”
  北院大上房这会儿只有顾氏和张越两个人,连同白芳在内的所有丫头都被赶到了外头守着。由于之前才犯了胸闷心悸的毛病,顾氏这些天的精神并不好,饮食也不如从前,倘若不是因为事关重大,不能不知会这位在家中辈分最长的祖母,张越并不愿意惊扰了这位祖母。把方水心之事的厉害点明之后,见老祖母当机立断命人去官府报备,他又原原本本将凤盈的来历解说了一遍,然后便深深叹了一口气。
  由于顾氏必定会求证消息来源,他少不得要编造一些谎言:“如果不是先前青州方家的主事人方青写信提到此事,又说起了那艘船和上头的人,我也不会联想到这上头,即便如此,我也没想到一诈就诈了出来。都是我那时候轻视了此事,若是听大哥提起之后就早些让人去打听查探,及早想办法处置,也不会落得如今这样两难的境地。”
  “我原本还指望超哥儿是一时糊涂,没想到他这么个争气法,竟是勾搭了这样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回来!”顾氏此时的口吻没有恼怒,只有疲惫,当下由张越喂着喝了些热水,她便淡淡地问道,“慈不掌兵,老二临走前吩咐你的话就能看出他带兵的风格,他自然没错;你那时候的回答也没错,这杀人总不能当成杀鸡杀狗,拿人命当草芥,迟早别人也会拿你当草芥。这件事就交给你了,超哥儿那里我去和他说,彻底断了他的念头……”
  话还没说完,外头就传来了一阵喧哗,不一会儿,那门帘就被人撞开了,满面盛气的东方氏便闯了进来。看见张越正陪顾氏坐着,她一下子忘了行礼,新仇旧恨全都涌了出来。
  “老太太,听说越哥儿挑唆您把方水心的事情拿去报官?这不是瞎胡闹吗,咱们家是什么身份,即便算不上顶尖的勋贵,但那也是伯爵府,怎么丢得起那个人!若是让人知道咱们家居然出了个逃妾,到时候不但咱们这些女眷要被人笑话,老爷的面子又往哪里搁?既然人丢了派人慢慢寻访也就罢了,找得回来最好,找不回来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天底下女人多的是,等老爷回来再寻几个妾或是屋里人,我也没什么二话!”
  看到东方氏忽然摆出这种气势汹汹的模样闯进来,又摆出这么一副理直气壮的模样,张越顿时眉头大皱。见顾氏气得直发抖,他便起身说道:“二伯母大约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方姨娘若是寻常偏房,这番处置自然不打紧,可她虽不是明媒正娶,却是黔国公牵的红线,不少军官去喝过喜酒闹过洞房的。更何况她乃是西南芒市土司的女儿,二伯父这一次又正好是领军去交南,少不得要和那边打交道,这当口人跑了,别人会怎么想?”
  “我管别人怎么想,谁牵的红线有什么打紧,黔国公难道还能管我阳武伯府的家事?我只知道不能为了一个区区侍妾妨碍了老爷的前程!”
  “可眼下她莫名其妙跑了这件事,就是对二伯父最大的妨碍!”张越原本就不喜欢和东方氏打交道,这会儿更是觉得心头火起,“交南补给都是从西南转运,御史铁嘴一张,就可以说她这一跑就是二伯父勾连西南夷图谋不轨!二伯父之前虽说担任过总兵巡海捕倭,但那一回只有五千人,这次却是领兵数万!领兵主将原本就是人人盯着,与其让别人暗地一刀子捅在要害上,还不如先把此事揭开。皇上看在咱们家都是一心为国,兴许还会宽宥一二,总比日后事发重重处置的强!二伯母要怪就怪那会儿方姨娘跑得太快,家里人想追也追不上!”
  “你……”
  东方氏此时被噎得满面通红,可她虽说不怎么明白国事,却也知道张越这番话有几分可信,心底顿时又惊又怕。无论是自己去报官还是被人捅出来,倘若因为自己之前那一点小算计害了张攸,别说她那公侯夫人的梦会彻底破灭,只怕张攸回来之后更不会轻饶了她。
  尽管心里已经是翻江倒海一般,但她面上仍不肯轻易服输:“咱们家不说,外人怎么知道?哪个御史会吃饱了撑着管咱们的家事?”
  话音刚落,那帘子再次被人撞了开来,这回却是白芳。她才一站稳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老太太,英国公打发了彭爷过来,说是有要紧的急事!”
  这会儿顾氏再也懒得搭理东方氏,连忙命张越出去看看怎么回事。张越一路出去,心里揣摩这要紧的急事,不禁更是惊疑不定。等到了自家瑞庆堂,他还来不及开口,彭十三就疾步上前躬身一礼。
  “御史台那儿有人进言,说是英国公昔日四征交阯,如今交阯总兵官又是张家人,英国公此次北征又将领左掖,一门一公一伯自古少有,乞皇上保全功臣,解张氏兵柄……这折子是今天下午送进的乾清宫,老爷那会儿正在御前,恰好丰城侯重病无法立即回朝的折子也一同递上来,皇上的脸阴得什么似的,所以老爷回来立刻就让我来报一声。另外,原本说北窜的阿鲁台又南来了,越少爷你在兵部多加留意,此事绝不在小。”
第四百五十六章
尘封往事
  彭十三带来的这个消息给张越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他自然能体会这御史进言的深意——保全功臣四个字是假,解张氏兵柄五个字方才是真。只不过,彭十三既然说朱棣那时候的脸阴得很,足可见此事并非天子授意——这也不可能是天子授意。倘若如此,当初朝中那么多勋贵,何必选中张攸去当那个镇守交阯总兵官?
  功高震主历来乃是人主大忌,但对于朱棣这个半辈子戎马的天子来说,疑心病固然是摆脱不了的毛病,但这四个字却应该不屑一顾。开国功勋全都被他的老子洪武帝朱元璋大手一挥杀得干干净净,而眼下朱棣信赖的这些功臣都是他南征北战时的部属,要说武勋,谁比得上这个动辄亲征的皇帝?可即便有这一点,即便御史们已经被皇帝打击得狠了,但这种事情只要有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焉知不会发展成前赴后继的局面?
  张越揣着这心事将彭十三送到门口,恰逢胡七护送了灵犀回来,他就将两人带到了西边的自省斋。由于之前受了那样一场惊吓,刚刚和胡七去办事时又见识了张越很少见人的另一面,灵犀的脸色自是有些发白。看她这副模样,张越心中了然,便温言安慰了她几句,这才转头对胡七说出了刚刚彭十三来相告的事。
  “若这仅仅是一个人的意气用事也就罢了,怕只怕有人不顾圣意一再进谏,导致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方姨娘的事情你让人再多下一些功夫,务必把人找回来。刚刚我命人暂时不去报官,但三天之内要是再没有下落,什么面子里子也就顾不得了。要知道,当初交阯叛乱一再平定之后,皇上之所以不让大堂伯仿沐氏旧例永镇交阯,一是因为杀鸡焉用牛刀,二来则是因为不放心。二伯父此次出镇交阯满腹雄心,我不想因为此事拖了他的后腿,也不想……”微微顿了一顿,张越才吐出了后半截话,“也不想皇上因此再起迁怒。”
  对于胡七来说,前头的话他不过是听过就算了,毕竟无论英国公张辅还是阳武伯张攸,那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原本是袁方的人,如今是张越的人,但张越着重点明迁怒两个字,他立时警醒了过来,暗想只要没分家,这一家人原本就是荣辱与共的。于是他沉声应了一句,旋即就立刻退出了书房,预备铆足了力气先把这件事给解决了。
  灵犀往日只在内院伺候,张越这自省斋她还是第一次来。自打静官出生之后,她就又回到了西院伺候,只毕竟是顾氏使老的人,这两天由于顾氏犯了病,她还常常过去照料。连带着之前置办寿木衣物以及一色用品,就连顾氏之后那些安排也都嘱她一笔一划记下来。也就是老太太这一病,她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到,这位老祖宗日子怕是真的不长了。
  此刻听着张越对胡七分派事情,她只觉得一贯印象中的他和此时此刻的他给人感觉大不相同。等到胡七一走,她正想找个由头告退,却只看到张越忽地站起身来,笑吟吟地看着他。面对这位重又露出和煦笑容的三少爷,她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灵犀,这些天你多多去陪陪祖母,我那院里的事情还有琥珀秋痕,再不济还有水晶那几个小丫头,你不用惦记着。和她多多说些高兴解乏的话,那些糟心事尽量不要拿去烦扰了她。你是祖母的心腹,一直替她经办一些要紧的事;如今我也拿你也是当作心腹,所以今天的事情也不想避忌你。那个女人的事情祖母已经答应交给我处置,回头我自有办法知会大哥,你不用操心。今天没来由让你受了惊吓,我向你赔礼了。”
  灵犀见张越躬身作揖,慌忙闪身躲避,原本因为凤盈而七上八下的心顿时安定了下来。还礼之后,她这才开玩笑地说:“奴婢当初就相当于老太太箱子上的一把锁,既然是锁,自然是老太太想怎么扭就怎么扭。如今锁虽换了个地方,但锁还是锁,自然会把要紧的东西锁得严严实实,决不会向别人吐露一个字。”
  “我还信不过你?”张越微微一笑,随即便说道,“去北院吧,再耽误祖母要等急了。”
  从东方氏刚刚嫁到张家到如今,顾氏一直都是她越不过的一道坎,即使如今也还是一样。张越一走,她原本还想趁此机会诉诉苦陈陈情,谁知道刚刚一声不吭的老太太竟是忽然摆出了婆婆架势,自己根本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更让她难堪的是,那些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的往事竟是被一桩桩一件件拎了出来,她简直怀疑还有什么是老太太不知道的。
  “二房既然有两个嫡子,你对骆姨娘和当初其他两个通房用的手段,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你千不该万不该把这心眼用到方水心身上!我是不喜欢她,这家里除了老二大约也没人喜欢她,但她毕竟不是寻常贱妾,做什么事情都有个底线!她好好的孩子没了,那也就罢了,可如今你挑唆着把人给弄丢了,甚至让人连路引都给她备办了齐全,人跑了还磨磨蹭蹭隐匿不报,你把全家人和老二当成了什么?我就撂一句话在这里,倘若人没事也就罢了,倘若再找不到人,老二回来的时候,你们夫妻情份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刚刚吃张越那番话吓得不轻,这会儿顾氏如此不留情面,东方氏那惊惧顿时变成了羞恼,竟是想都不想就脱口而出道:“老太太既口口声声把这些事情都赖在我身上,我也没什么好辩解的!虽则都说要不妒贤惠,可世上有几个人能做到?老太太把这事情全都怨到了我身上,我倒是想问问,老太太若那么能容人,为何当初那两位生养了老爷和三老爷的老姨奶奶都早早没了?”
  此时此刻,张越和灵犀正好在门外,闻听此言顿时都怔住了。灵犀究竟警醒些,扭头瞧见外头屋子里两个小丫头面面相觑,她便上前把人赶到了门外头,又厉声吩咐不许议论此事。而留在门前的张越犹豫了又犹豫,最后还是迈出了那一步去。
  那位姨奶奶早就过世了,倘若真是有什么糟心事在当中,以他父亲的脾气怎么会只字不提?况且,为着一个未曾谋面的人和顾氏闹生分,那又是何必?
  即便顾氏大半辈子修身养性,就是发脾气也往往揪着一个理字,面对东方氏忽然砸出来的这么个问题,她仍是勃然色变,这心头的火气就别提了。就在这当口,那门帘微微一动,却是张越进门,她方才把这口气强忍了下去,径直冲着他问道:“英国公差人过来为了何事?”
  张越斜睨了一眼东方氏,见她面色颇有些不自在,仿佛在后悔先前那番话,他顿时在心里冷笑了一声,这才开口说道:“是御史向皇上进言,说咱们张家一公一伯,乃是我朝前所未有,恳请皇上保全功臣,解张氏兵柄。”
  饶是顾氏想过各种可能性,甚至还想到是不是张攸的事情发了,但一听此言,她仍是倒吸一口凉气。勋贵皆在五军都督府,要说掌兵,却无事不通过兵部,所谓的兵柄原本就是空的,若是没有上命,谁也指挥不动一兵一卒。细究起来,所谓的解张氏兵柄,无疑便是彻底投闲散置,连五军都督府的职司都不能保留。若是那些御史更较真一些,焉知不会牵连到尚在兵部任职的张越?
  东方氏却面露喜色,但看见顾氏面色阴沉得可怕,张越亦是忧心忡忡,想起张攸素来是最不甘寂寞的性子,她方才没有开口说什么不带兵反而更好的话,索性找个由头便告退了。而张越留在上房很是劝慰了祖母一番,又逗留了小半个时辰,这才起身离去。他前脚刚走,顾氏就把灵犀叫了进来。
  “刚刚老二媳妇的话你和越哥儿都听到了?”
  见灵犀轻轻点了点头,顾氏登时拧紧了眉头。这世上不嫉妒的女人原本就不存在,即便是从古到今那些张罗着给丈夫纳妾的贤妻,心里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算盘,她又怎么会例外?她的丈夫当初通房也有几个,但正儿八经的妾却只有两个。张攸的生母是她做主从外头抬进来的二房,为着就是压下那几个通房丫头,结果那一位却福寿不永;另一个妾是张倬的生母,是丈夫硬要娶进门的,只一向闷葫芦的脾气,生下张倬没两月就撒手人寰。如今再想想,张倬的母亲进门之后就是多病,并不怎么见人,现如今她竟是连她什么样子都想不起来。
  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她可不像她那二媳妇那么亏心!
  而回到屋子里的张越陪着杜绾连屁股都还没坐热,刚刚抱起孩子,外头就再次传来了一阵叫嚷。他放下静官打起门帘出去一看,院子里那个媳妇就嚷嚷了起来。
  “三少爷,兵部紧急差了人过来,说是什么……什么紧急军情,让您赶紧去衙门!”
  面对这样一个硬生生泡汤的假期,张越只能在心里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这多灾多难的一年,还真是没完没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临危境,可见真知
  阿鲁台掠兴和!
  敕陕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隶、徐州扬州宿州等九卫以及西安三护卫遴选步骑一万四千三百人明年春至北京。
  敕镇守宁夏宁阳侯陈懋选步骑六千五百明年春率至北京。
  敕西宁平凉河州临洮等地精选精锐土军,不拘名数,命土官都指挥使李英及诸指挥明年春至北京。
  尽管先前兴大狱的阴影还未散去,但一连串的征发命令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一片忙碌之中。摩拳擦掌准备全力出击的都察院御史们只觉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丁点都用不上劲,素来左右逢源惯了的都御史刘观眼见情形不对,遂连忙约束了那些科道御史。于是,当中官传旨,说是皇帝从杨士奇所谏,在之前殿试得中的进士中精心挑选了十个人在都察院学习理刑时,这位都察院大佬自是疑神疑鬼,心想皇帝是不是对都察院之前的穷追猛打有所不满。
  杨荣不拘小节,杨士奇豁达大度,但两人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喜欢提携后进结交寒士,即便是如今这种军务政务最最繁忙的时候,两人的宅子里也时常有士子往来,其中既有本科刚刚得中的进士,也有各地颇有名声的举人,甚至还常常有布衣混迹其中。两人兴致好的时候还会亲自主持文会,那两座御赐的宅第之中自然常常一片热闹。而这热闹的背后,明眼人却能看出几分别苗头的意思。
  然而,两杨府上的文会之类素来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所有文会评鉴等等,铨选正式授职之后的官员都不能参加,这就堵上了都察院御史们参劾的口子——毕竟,朱棣这个皇帝对于文官素来苛刻,无论杨荣还是杨士奇都不愿意生事。
  这天乃是九月初九,晚上杨士奇府上照旧聚集了七八个人,其中多半都是今科进士,只是却没有和杨士奇同乡的状元曾鹤龄,毕竟其人已经授了翰林院修撰。由于此次的进士大多数没有授官,不少人就把还乡进学变成了在京附读,这会儿几个熟悉的人便聊了起来。
  “虽说没能选上翰林,但老师这一回荐了廷益去都察院观政学习,这也是正途。”
  “你性子刚强,用在都察院就最好不过了!”
  “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还多亏老师举荐。只不过,如今铁骨铮铮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一次皇上北征,此番陈情的四位尚书因此取祸,但都察院可曾劝谏过一个字?不得不说,先前的求直言诏把太多人吓怕了……”
  “廷益你就别纠结此事了,事情已成定局,就连都察院刘总宪也不敢说话,你还只是如都察院学习理刑,可别傻呆呆一头撞上去!先前皇上求直言的时候郭子英等几个人言辞激烈上书言事,结果我等进士全都不得授官,焉知不是因此惹恼了皇上?”
  管家杨忠在门前只站了一站,旋即吩咐门外伺候的一个小厮别忘了及时上去端茶递水,这才转身到了外头,心底却暗自叹了一口气。虽说他知道自家老爷喜欢结交士子,也喜欢别人上门求教,但当初在南京那会儿物价便宜,老家泰安那儿还能时时捎带些土产过来,可如今这北京的开销实在太大,即便是这些士子一杯清茶确实能打发,可茶叶也要钱。如今还没到十二月,今年的禄米就几乎见底了,年关怎么办?
  揣着这份心思踱到了门口,眼见一个男仆正在挂灯笼,他眉头一皱就吩咐道:“天色还早,老爷又没回来,先挂上一个,另一个迟些。”
  那男仆答应一声,便把另一个灯笼里头的蜡烛吹熄了,正在此时,杨忠却冷不丁瞧见巷口那边有一辆半旧不新的马车驶了进来。瞧着是自家老爷回来了,他连忙一撂袍子下摆,一溜烟跑下台阶迎了上去,等马车停下之后,他正要上前去搀扶,却不想那车帘一掀,竟是一个年轻人先跳下了车,紧跟着就扶了杨士奇下来。
  “啊呀,原来是小张大人!小的实在是眼拙,刚刚竟没有认出来。”
  张越逢年过节也常常给杨士奇拜年送礼,因此和杨忠打过许多次交道,此时便笑着点点头:“今天是九九重阳,家里先前酿制了不少菊花酒,一大早就蒸好了重阳糕,所以我就趁着今日散衙早,回家取了亲自送过来,结果正好在西四牌楼遇上杨阁老的车。许久不见杨管家,你那风湿老毛病是否好些了,上次的方子可管用?”
  杨士奇轻轻理了理坐得有些褶皱的官服,闻听此言就笑道:“我如今很少听到他嚷嚷腰腿痛,足可见你那张方子确实管用。我听说宜山的那个义女也投在了那位冯大夫门下,能像他这样学问,同时又这样豁达的人着实少见,我自叹弗如。”
  杨忠此时也忙附和说自己的风湿病好多了,其他的话却不敢随便插嘴。吩咐人把马车停到南边马厩去,他一面把杨士奇和张越往里头领,一面笑着解说道:“就因为今天是九九重阳,所以老爷您的好些门生都早就来了,却也是和小张大人送的东西一样。”
  在路上遇到张越之后,杨士奇便唤了他上车,这一路上也很是交待了一些事情。奈何毕竟有车夫驭车,他有些话很不好说,这会儿正打算把人带到书房再吩咐几句。于是,听到杨忠说今日有好些门生来,他不禁犹豫了片刻,随即就笑道:“也罢,我和元节有些话交待,迟一些再去见他们。既然他们也带了菊花酒重阳糕,你吩咐厨房蒸糕温酒,让他们先填肚子。”
  等到杨忠走了,张越方才跟着杨士奇往里头走。绕过影壁,穿过后头的小门,便是青石板铺就的一条小道,却是寂静得很,杨士奇一面走一面说道:“还是刚刚那话,冯大夫医术固然是好的,但昔日毕竟是出自太医院,而且是因为仁孝皇后去世时那一场变故方才被逐了出来,这一条被人抓住就是把柄。另外,你那个妻妹毕竟先头是已故荣国公养大的,差不多也是半个养女,总不能由着她的性子,你也该给她择选一位好夫婿。”
  “杨阁老说的是。”对于小五的事情,张越不想和别人说得太多,但另外一边他却不得不留意,当下就解释道,“不过,冯大夫和我家并不是寻常医主关系,况且无论是我大堂伯那位独子,还是我家祖母,都多亏了他妙手回春。当年之事我也曾经打听过,英国公也曾经对皇上提了一提,料想也不至于有人拿此事兴风作浪。”
  “你心里有数就好。”
  既然张越已经有所定见,杨士奇也就不在这个话题上多罗嗦,等到了书房静心斋,他推门进去,吩咐张越关上门,这才正色道:“由于开平兴和宣府大同等地上报粮储不足,皇上今天得报之后差点一时怒起要杀了夏原吉,同时还连宜山等人一同怪罪了进去。要不是杨勉仁从旁婉转设法相劝,只怕西四牌楼明天便会多了一场处刑。”
  以张越的品阶自然无法摸清今天下午发生在宫中的事情,乍听此言,他不禁深感震惊:“夏尚书执掌户部多年,无论是北征还是开运河抑或是宝船下西洋,一应开支都多亏了他居中调度,天底下还能有谁比他更能当好这大司农?杨阁老,那时候皇上是真的要杀他?”
  “皇上如今暴躁,杀人赦免往往就在一念之间,那时候应该是真的动了杀心。毕竟北荡蒙古乃是皇上夙愿,若是因粮饷受阻他自然不甘心。所以,今天皇上委了好几个御史前往理看北边各地粮储军备,因为兵部有大批军器要调拨到那边,于是杨勉仁荐了你前往兴和。”
  纵使知道以杨士奇的谨慎留下自己必定是有要事交待,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之后又是另一个,张越登时皱紧了眉头。他在兵部已经有一年多,兴和在何处自然是清楚得很,军备如何他也清楚得很。沉吟了片刻,他便抬起头来问道:“小杨学士定然不是无的放矢?”
  “先头谍说阿鲁台北窜,但如今他既然掠兴和,自然先前的消息只是使诈,因此兴和附近可以说是蒙元谍探横行,动辄有行刺之举,文官无不是视为畏途。之前皇上召见兵部尚书赵羾,问起人选的时候,他也面露难色,老半天举不出一个人来,皇上很是不满。今天与其说是杨勉仁的举荐,还不如说是杨勉仁看透了皇上的心意。”
  “这么说是皇上想要我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