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430

  情知刘达说这话就是下定了决心,张越也就不说别的推托话,索性一口答应了下来:“既然如此,回头我让人去你那里收拾,到时候我回京的时候少不得捎带上你。”
  等的就是这么一句话!
  刘达心里一跳,随即便笑呵呵地说:“小的虽说在外头飘泊了大半辈子,但从来都没到帝都去见识过,想不到一把年纪了还能有这福分。不过,蒙大人收留,小的也有些话想说。大人出身名门,落地就不愁吃穿不愁银钱,但有道是钱多不扎手,单单靠着家里的底子,终究难防万一。虽说当官的瞧不起商人,都说生财乃是小道,但人在世上,什么时候不要花钱?”
  刚刚说话的这会儿,外间连生连虎的鼾声毫无阻隔地穿过那一层薄薄的竹帘子传了进来,屋子里两人倒也浑然没在意。此时,角落灯台上的油灯忽然噼啪一声发出了爆响,火苗忽上忽下跳动了两下,仿佛是被刘达这番话给惊扰了一般。张越不料想刘达竟在自己答应了之后立刻改了称呼,又说了这么一番话,诧异之外便生出了激赏之心。
  权贵人家虽说少不了涉足一些商事,但素来对这些极其鄙薄。杜桢是典型的士人,轻财不重利,根本不会在意什么银钱;自己家里的祖母手握田契无数,虽然也在北京办了几家铺子,但与其说是贴补家用,还不如说是给家里闲置的下人寻事情做;即使是他那位暗地里应该经营了一些产业的父亲,也从来都是嘱咐他注重正业,不要堕入歪门邪道。
  这明初乃是乱世刚刚大治的当口,大户人家注重的都是田产,对于经商致富都是嗤之以鼻。由于行的是开中法,后世一手遮天的盐商连个影子都没有;江浙一带也都是小作坊似的小商家;晋商徽商秦商闽商等等都还不显山不露水……毕竟,富甲天下的沈万三都死了,有几个活腻的商人敢露富?若张越从前表露出对金钱的兴趣,被斥之为不务正业还是轻的。
  毕竟,如今之世和中明晚明时只顾着发家致富的风气完全不同。
  见张越沉思不语,刘达误以为这话不曾打动对方,顿时有几分心急:“大人家里的状况小的也听说过一些,虽说您如今已经步入仕途,将来平步青云自不用说,但朝廷的俸禄终究有限,将来若是分家,那些田产每年的出产又有多少,大人又能有几分家族余荫?小的并不是鼓动大人把心思放在这一头,只是希望大人能够收几房可靠的家人,好好经营一些产业。”
  他一面说一面站起身,拄着拐杖走到张越跟前,认认真真地说:“大人可看过小的当初那张熬糖的方子?市面上货卖的糖有数种,不过是黑糖红糖冰糖,因其颜色纯度不同,价格相差何止十倍。如今不论是上用,还是京城权贵豪富人家,所用的糖虽名为白糖,其实还是红沙糖,色泽偏黄。其实这张方子并不是古方,是小的当初在闽东熬糖的时候因缘巧合方才发现的。此法能熬出五等糖,最上等的洁白如霜,没有一丝杂质。”
  这年头的盐乃是专卖,但糖却并非如此,贫苦的百姓甚至从来不用这么一味佐料。然而,这天下毕竟殷实人家不少,两京之中大富大贵的更不在少数,此外更有藩王宗室,难免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习惯。因此,张越仔仔细细听完,就明白这其中有多少价值。
  “此法虽好,但一旦开始制作发卖,焉知不会被别人学了去?”张越从来就不是对钱财无动于衷的人,只不过他不会造玻璃肥皂镜子之类的物事,只好一直把这种心思埋在心里,此时却来了兴致,“纸里包不住火,就算再好的秘方,一年半载也必得泄露了出去。但只要抢得一年先机将招牌打出去,让京城的贵人乃至于皇族牢牢记住了,以后占住了大半市场之后,就可以大大方方把配方卖出去。”
  “大人倒是想得深远。”见张越一番话直接说在了点子上,刘达只觉得心中异常振奋,更觉得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熬糖需得用甘蔗,闽广之地荒地极多,这甘蔗不像其他作物,种下之后略微施肥就再也不用去管,自长自大,收获常年不绝,无论水旱都不要紧,价值极贱。闽广熬糖的作坊无数,但多半都是小打小闹而已。”
  张越此时已经完全心动,但仍不免问道:“闽广远在南边,你刚刚还说要和我回京?”
  刘达这才嘿嘿笑道:“小的只是不乐意在山东再呆下去,可若是现在跟着大人回京,岂不是一个正宗吃闲饭的?别看小的这腿脚不便,撑着拐杖还是健步如飞!大人可以挑几个可靠的家人,也好管着本钱。此外喜儿那个丫头我赶都赶不走,她爷爷放出话来不要她这个孙女,我又不好赶她走,索性让她和我一块南下。”
  这番安排自然是妥贴周到丝毫不差,然而张越却犯了难——他到哪里去寻可靠的家人?胡七四个是被袁方当成候补锦衣卫培养的,派他们去做这种事实在是可惜了。而其他人都是张家世仆,少了任何一个他回去如何向祖母顾氏交待?彭十三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英国公府的人。思来想去,他只得决定到时候让刘达先下江南,到父亲张倬那儿打秋风要人。
  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一闭眼睛仍是那血淋淋的一幕,这一晚张越彻夜难眠,直到天明也丝毫没有睡意。一大早起来用冰冷的井水擦了一把脸和身子,还不等用早饭,他就得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消息。
  那几个曾经被他以内应之名放了一条生路的汉子,如今正在青州府衙闹着要见他。
第二百七十八章
千古艰难唯一死?千古艰难唯求存
  一大清早,青州城南门外便等候了好些进城的人,大多都是挑着柴垛担子或是自家新鲜菜蔬,抑或是进城采买东西的庄户人家。因为税丁门卒刚刚到值,通行速度极慢,一群人只得排队耐着性子等候。尽管时辰还早,但早早冒头的太阳还是颇有些劲头,晒得人人头上冒汗。几个光着头的樵夫一把把拿着布巾擦汗,几个卖瓜的老汉则是坐在大车上摇着蒲扇,闲来无事少不得拉家常闲聊了起来。
  “哎,活了大半辈子,杀人也看过好些回了,就昨儿个那场面最吓人。”
  “老叔你就甭提了,我到现在想起那情形腿还是软的!造反造反,还真是造他娘的头!”
  “听说还有好些流放辽镇戍边的,自己死了还要牵连家人,造孽啊!”
  “唉,那位小张大人从前看着是慈和人,想不到竟是如此好杀的主。我昨儿个可是在下头看见了,四百多颗人头落地,人家愣是连眼睛都没眨一下!”
  一群农人乡汉七嘴八舌正聒噪着,却听见背后马蹄声阵阵。几个人回头一看,却见烟尘之中有数十骑疾驰而来,虽说看不清头脸,但那腰间佩刀和穿戴却能隐约瞧见。忽然,一个眼尖的失声惊呼道:“仿佛是那些京营的兵大爷!”
  一句话出口,城门处顿时一片哗然。一时间,挑担子的挑担子,推车子的推车子,闹哄哄拥挤不堪的城门口一下子让出了老大一块空地来。税丁和城门守卒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待抬头看见那风驰电掣进城的一行,这才慌忙去挪开了栅栏和拒马,为首的头头则是乍着胆子上前迎候。毕竟,他的职责是上前查验,就算为着查验挨了鞭子也是活该。
  到得近前,看见领头那人的装束,那守卒的头头刚刚鼓起的勇气顿时全都丢到了爪哇国,慌忙退到了一边连声都不敢吭。他倒不怕挨了贵人的鞭子,但他可怕掉了脑袋!
  纵马驰近的张越放慢了速度,见城门口空空荡荡,几个税丁门卒都如同泥雕木塑一般站在那儿,周遭的百姓没一个敢正对自己的目光,他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如今算是凶名在外。他也懒得多做思量,吩咐随从的彭十三去验了凭证,随即就带着随从军士护卫进了城,却是所到之处无人不退避三舍,就算有大胆瞅上他一眼的,那目光中不是惊惧就是慌张。
  一行人到了府衙门前,数十个京营军士立刻齐齐下马,为首的一个百户甚至疾步上前给张越牵马执镫。他们都是京里人,自然知道掌管京营的安远侯柳升和张家即将是姻亲,军官们无不希望借此能够入了上头人的眼缘。张越最初还不习惯,久而久之也就任凭他们献殷勤。下马之后,见迎候的差役一溜跪在门前,他只觉又好气又好笑。
  他如今还真成煞星了?
  须臾,知府凌华和其他官员也都迎了出来。昔日同僚一下子变成了如今的格局,众人都有些不习惯,但那些不习惯却抵不住昨日四百多颗脑袋落地之事带来的惊悸。昨天回去之后,闹胃疼的不少,呕吐的也不少,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不曾睡上一个囫囵觉,不是睁着眼睛到天亮就是到天明方才稍微合了合眼。尽管他们都用凉毛巾敷了又敷,但这会儿张越一眼看去,赫然看到众多黑眼圈和血丝眼——恰是和他一模一样。
  府衙虽说也有推官管刑名,但由于各县都有县衙,需要府衙过问的案子算不得太多,这每日事务多半都是处理各县文书和布政司分派下来的公事。张越在这儿呆了大半年,对于这些自然心知肚明,和众官员说了一会话就笑着让他们自去办事,自己则是径直去花厅见人。然而,如今他走到哪里,身后那三十个健硕军士就跟到哪里,那动静却是不小,沿路好些小吏差役驻足观望,还未到地头就惊动了里头人。
  衙门自古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虽说世上之事并不那么绝对,但要是搁在以往,徐二这一群人在府衙门前硬是咬求见,那就该乱棒打出,或是干脆下狱治罪。念在如今是非常时刻,凌华又不知道张越对他们究竟是怎样一个章程说法,这才吩咐把人都领到了花厅。
  自从那一日剿灭卸石棚寨之后,张越就不曾再见过这些人,最有印象的也不过是老杨头的外甥徐二。然而即便如此,这会儿见到他们,他仍是不禁皱了皱眉。八个人衣裳倒还穿得洁净,但面色都是憔悴发黄,瞅着瘦了一大圈,甚至还有好几人鼻青脸肿一瘸一拐。
  “你们这是……”
  徐二还算囫囵完整,回头瞅了一眼同伴,他转过头后就忽然屈膝跪了下去,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方才直起腰:“大人,先头是咱们不懂事不识好人心,直到昨天有人进城看了这么一遭,大伙儿才真的怕了。只不过昨儿个这么一杀,咱们在乡间原本就难捱,如今再也呆不下去……其实之前咱们也受了好些冷言冷语,那些人的家人常常不忿闹上门来,就是乡邻也觉得咱们懦弱。虽说蒙大人恩典,咱们侥幸逃得性命,可现如今还不如死了强!”
  他这么一说,其它人也纷纷跪伏于地。有的说被人笑话是软蛋,有的说被小孩子用泥块追打,更有的说是被人扭打暗算……到最后张越心里分明了然——鲁人淳朴豪爽,虽说惧死乃是人之本性,但对于背叛都有某种切齿痛恨——只是不知道若是换成痛恨者本人做下了这种勾当,这些人是否还会用同样的程度来痛恨自己。
  “都起来说话吧。”
  然而,尽管张越这么说,八条大汉却谁也不肯起来。七尺昂藏男儿,即便都还怕死,更怕连累家人,可血性终究仍在,谁也不愿意在乡间抬不起头来。
  徐二本就是今天领头的,这会儿便索性站起身来深深一揖,咬咬牙说道:“大人先头救了咱们一回,咱们心中至今感念,但如今这遍地冷眼四处骂声,咱们实在是受不得了。只是大伙在赋役黄册上,所以此来就是想求一求大人,能否设法让咱们迁到别处去……若实在不行,咱们宁愿去投军,哪怕民户变军户,也好过在这儿一辈子受人嘲笑讥讽。”
  当初不过是一念之仁想保全众人性命,如今听得这些,张越不禁眉头紧锁。明朝为了屯边,对于军户倒是来者不拒,但一入军门深似海,子子孙孙就再也难以脱籍,等闲民户视投军若畏途。这些人如今一时意气,将来却又如何?再说,赋役黄册岂是能随便改的?
  思来想去,张越始终心中为难。虽说在职责人情上他都可以袖手,但当初网开一面,现在撒手不管他实在是做不到。思来想去,他忽然觉得脑际灵光一闪,随即有了主意。
  “你们的意思本官明白了。恶名善名都是名声,有些事情眼下别人都记在心里,时间长了兴许就会淡忘了。府衙那位刘大匠最近要回去闽东谋划一桩产业,正好需要可靠人手,愿意用第一年管吃管住六两银子的工钱,聘几个人随他南下。你们若是愿意离开山东到闽东去帮上几年,倒是可以试试。几年之后衣锦还乡,总好过一辈子背井离乡不是?”
  “若真有这样的好事,就算不得工钱,只要管吃管住,我头一个乐意!”
  “我也愿意去,与其留在这儿受人耻笑,还不如出去闯一闯!”
  “一年工钱六两银子,我宁可不要……咱以后回来还是一条好汉!”
  倏忽间一群人便打定了主意,徐二更是第一个开口应承的。他今天带来的是邻近村里的几个人,都知道刘达这位瘸腿大叔的名声,再加上又是张越开口,想来骗人绝无可能。七嘴八舌地答应之后,见张越伸手虚扶,众人中有好些却是又磕了几个头,这才站起身来,原本的愁眉这会儿都变成了笑脸,一马当先的徐二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当初在舅舅家遇上人家的时候还说了大话,结果出了事情却还是张越网开一面这才逃得了性命,这会厚着脸皮上门求恳竟又是又得了一条明路……算来算去,徐二愈发惭愧,于是便领头上前说:“大人待咱们的恩德咱们这辈子算是还不清了。其实咱们在乡间呆不下去,也是因为怕那些死心踏地的家伙跟咱们过不去。昨儿个刑杀的事情一闹,咱们明白这并非出于大人本心,可别人却不知道。如今四乡里好多人都在破口大骂,大人还真是冤枉!”
  其他人一听徐二这么说,顿时也连连点头附和。见此情形,张越心中了然,便安抚了众人一番,又吩咐他们明日到城西的客栈去见刘达。
  等到他把徐二等人打发走,却正值府衙早堂结束,凌华带着几个属官赶了过来,笑呵呵地说之前几日忙于公事,如今几个同僚一块在府衙东边的水榭设了私宴。忖度无事,张越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到了水榭,他发现宾主座位和桌案早已摆设妥当,不禁朝凌华看了一眼:“若是我刚刚不答应要来,凌大人莫非是准备聚集了众官在这儿小酌?”
  因南阳水正好穿青州城而过,当初修府衙的时候便引水修了一个池子,但这水榭用来待客却还是出身江南水乡的凌华方才捣腾出来的名堂。此时张越入席,众人也各自入座,面前都是一椅一几,每张几上都设着自斟壶和梅花盒子。
  最后一个入座的凌华听张越这一问,却笑道:“不瞒你说,昨儿个回来之后大伙儿全都是心惊肉跳,没一个人能睡得好,可即便如此,咱们却还是高兴的。因为自打这帮教匪下狱之后,四乡里就常常闹事,不杀人还真镇不住。咱们青州不闹倭寇,也不像交趾得提防土人叛乱,最怕的就是民变。这会儿天大的祸事一瞬间消弭,谁都松了一口气。就算今天你不答应留下来,大伙也打算在这儿喝一杯庆贺一番。自然,还有要紧事和小张大人你商量。”
第二百七十九章
权钱
  尽管昨日才杀过人,但如今青州城西街又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只大多数人走路都会绕开那片暗红色的空地。酒楼饭庄照旧开了大门招揽生意,迎门的拉客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该下馆子吃饭的仍旧下馆子,该听小曲的仍旧听小曲,当然,在说话聊天的时候,为着心情舒坦,大多数有闲有钱的人都会避开那几个字眼——他们可不像小民百姓那么无知。
  燕子楼乃是西街一座三层酒楼,顶上的屋檐造得极像燕子的尾翼,因此方才起了这么一个名字。此时,三楼的一个包厢内,三个衣着华丽的中年人正斜签着身子坐在椅子上,忐忑不安地看着上座上那个跷足而坐的年轻人,那态度竟是比面对自己的爹娘更恭敬。瞧见那年轻人半晌没答话,其中一个年纪最大的中年人不禁开口唤道:“公公……”
  “张公公常常上下西洋之间,御用监的不少事情素来都是咱家打理。御前所用围屏、床榻木器,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等摆设,这一应营造采办确实都是御用监的勾当。既然你们有这个心思,咱家手里漏一些活计给你们也是未尝不可。”
  陆丰跷足而坐,见三人面露喜色,他又瞥了瞥桌面上那几个匣子,见里头赫然流露出无限珠光宝气,他不禁哂然一笑,伸出两个手指在那乌檀木匣子上轻轻敲了两下。
  尽管如今朝廷禁绝金银交易只许用宝钞,但商人认的是真金白银,他自然也最喜欢黄白之物。他在宫中乃是见惯好东西的人,不怕别人拿次一等的东西来蒙混,可今儿个为了保密,他只带了这么两个心腹小太监出来,就连护卫军士也不曾带,连车也是从车马行中雇来的,因此即便那珍珠翡翠珠宝晃花了眼睛,他却仍是心中不快。
  “可是,你们未免太不懂规矩了,这些金玉首饰巴结寻常人还差不多,咱家要这个做什么?还得多费精神兑成银子,岂不是给咱家添麻烦?你们留着自己讨媳妇嫁女儿作嫁妆,咱家对这些没兴趣。正经开几张票子出来,这事情也就能办了。”
  此话一出,那三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这才站起身来,点头哈腰地说:“公公责备的是,咱们竟是昏了头忘记了其中关节。只是这票子如今咱们尚未备好,若是再劳动公公走一遭,咱们也过意不去。若是公公愿意在此稍等片刻,不如让下头的伙计上酒菜,咱们三个先回家去取票子……”
  “这还像一句话!”陆丰眉开眼笑,随手合上了那几个匣子,笑呵呵地说,“咱家不耐烦走路,你们仨去办事就成,记得凑一张大票子,让底下的好酒好菜尽管送上来。”
  三人在青州府都是一等一的富商,平素就是去县衙见官那也颇有些脸面,今儿个见陆丰如此颐指气使,他们心中虽颇有不快,面上却不敢流露丝毫端倪。起身先后出门,在门口点头哈腰又打了招呼,等到两扇大门在面前关了个严丝合缝,其中一人方才轻哼了一声,另两人忙拉着他下楼,到了底下对掌柜伙计很是吩咐了一通。
  尽管大门口出去就是熙熙攘攘的西街,但他们却偏往不起眼的后门出去。只见燕子楼后门口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中赫然停着一辆光鲜的黑油齐头平顶马车,一个车夫和几个精壮汉子正在那儿等候。三人上车放下车帘后,不免全都低头端详着手上的东西。
  “这些东西加在一块,至少得开一万两银子的票子。这会儿分头往家里头赶,这票子自然能凑得出来,只不过少不得要好几张。那个陆公公却说要凑大票子,岂不是咱们回来之后还得上一趟银铺?照我说,咱们抱着东西直接去吉祥银铺,先换一万两大票子再说。横竖方家和咱们的交情还算不错,这点面子那掌柜还是会给的。”
  “交情不错?方家和伍家这些年愈发强横,最赚钱的行当全都让他们给占了,要不是方家在商屯买盐上头亏空不小,这青州府还能有咱们的活路?就说方家那吉祥银铺,每年过手的银子何止几十万两,白拿咱们的钱做了多少事业?听说胶东几个盐场的出产大有增加,方家这一缓过气来,咱们可就惨了!他们还号称书香门第,还不是和咱们一样满身铜臭!”
  “若不是这个缘由,咱们何必看那个太监的脸色?宫中御用监的用度素来极大,这螺钿象牙等物咱们一时半会还得找渠道,但乌木紫檀摆设家俱,素来就是咱们的强项。若是能做出什么巧妙的东西博得了皇上青睐,以后还愁什么?别犹豫了,反正咱们这勾当方家插不上手,眼下先去吉祥银铺先兑银子!”
  吉祥银铺却离燕子楼不远,只隔着两条巷子。车夫得了吩咐,那马车自然是赶得飞快,不一会儿就到了地头。下车之后,却见那吉祥银铺的金字招牌底下,三间铺子的大门大开,内中大堂中有好些花枝招展的妇人正在挑选首饰,端的是生意兴隆。三人跨进门槛,立刻有小伙计迎上前来,瞧见是三位熟客一起登门,他立刻二话不说将人引上了二楼头一间屋子。
  这屋子素来就是接待贵宾的地方,墙上挂一轴天青衢花绫裱白绫边的山水,那一枚鲜红印章赫然是松雪道人。旁边的小几上摆是一只莹白如玉的手绘美人花瓶,那瓷胎剔透,书画绝妙,恰不是凡品。室内桌椅几凳都是用的雕漆红木,三人落座之后,便有年轻小厮捧上三盏银镶竹丝茶钟,里头却是六安瓜片。面对这种摆设用度,他们谁也摆不出盛气来。
  不多时,一个身穿青绢衫子的中年掌柜便迎了出来,口中连连道歉说:“贵客莅临,着实是怠慢了!刚才敝东主派了人过来说话,所以才耽搁了一会。敢问三位大官人此来是……”
  为首的潘金荣给两个同伴使了个眼色,随即便指了指居中桌子上那几个匣子,轻描淡写地点明了来意。那中年掌柜闻言一愣,上前查看东西之后便点点头:“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各位都是常来常往的主顾,这一丁点小事自然好说。来人,去开一万两北京兑取的票子,再取一张契书来!”
  高声吩咐之后,他又对三人笑说道:“这契书不过是彼此心里有个底,东西暂时搁在这儿,等各位到时候拿了小票子,随时取回去就是,利钱之类也不用算了,否则东主要是知道,必定要说我钻到了钱眼里头去!只不过这一万两的票子非同小可,三位大官人有大买卖?”
  情知这吉祥银铺的马大掌柜乃是浑身消息一点就动的角色,潘金荣哪里肯吐露实情,不过是含含糊糊说是三人合力做一桩生意。等到契书送来,三人齐齐按了手印,又收了票子,立刻起身下楼。那马大掌柜亲自送到了大门口,直到马车没影了方才转身进门。蹬蹬蹬上了二楼拐进头间屋子,随手揭起茶盏的盖子一瞧,顿时冷笑了起来。
  “三个只知道钻钱眼的俗物,白白浪费了我的六安瓜片!来人,把东西收拾好,叫两个小厮来打扫屋子!”
  吩咐完这些,他立刻返身上了三楼,沿楼板到了最里边那间屋子门口,他轻轻叩了叩门,低声回禀道:“东家,他们三人留下那些金珠首饰,开了一万两票子走了,说是要去北京兑取。是不是要去后头柜上请两个朝奉来看看那些首饰的成色出处?”
  说话间门就开了,却是一个小童儿接了契书过去,旋即里头就传来了一个声音:“也好,东西你让朝奉验看验看,千万别碰坏了,有什么消息上来报我。”
  见马大掌柜答应一声转身下楼,那小童张望片刻便顺势关上了门。这间屋子并不像二楼那间待客的屋子一般富贵雅致,诸般家具都是旧的,四壁倒是挂着几幅颇为精神的字。居中背靠窗的主位上坐着一个青衫年轻人,接过契书瞧了一瞧,他便抬头看着左手第一张椅子上正在安坐吃茶的壮硕汉子,心中生出了一丝难以名状的诧异来。
  张越盯着那位陆公公干什么?心念一转,他便笑容可掬地将手中契书递了过去:“还请胡老兄禀告小张大人,方青幸不辱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