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2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0/357

  不多时,武后便得知了这个消息,心中百感交集。李绩素来是李治礼敬有加的人,她也一向颇为礼遇,因为他是仅存的立国功臣。当初李绩在立后的事情不表态,直接帮了她一个大忙;但之后却在处置李义府的事情上,这一位还是不表态,结果让刘祥道扳倒了李义府,算是折了她一条臂膀。尽管这条臂膀上已经长出了毒瘤,终究让她心里有了一个疙瘩。
  可这种时候若是李绩也倒了……情形却未必对她有利!
  “阿芊,重重打赏那书吏!”武后扭头对阿芊吩咐道,旋即又加上了几句,“你立刻出宫,宣许敬宗来见我,顺带捎上申若,我有事情嘱咐她!还有,从宝库中选十匹蜀锦,十匹越州轻容,还有两方端砚,送到卢国公程处默那里去!”
  长安城中一幅外松内紧的情形,而李贤这一边却是一幅外紧内松的情形。之所以外紧,那是因为随行的高句丽王族以及一些重要的大臣和贵族是到时候献俘昭陵的主角,少了任意一个都会是莫大的麻烦;之所以内松,那是因为李贤他们着实找不到其他事做,而李绩虽说病了却不是一味昏睡养精神的人,于是马车中干脆开起了兵法大讲堂。
  “两军对战在乎谋勇,然对战之外,则在乎势。”
  斜倚在软榻上,身下铺着厚厚的被子和垫子,脑袋后枕着李贤命人特制的枕头,李绩手拿一卷自己的兵法,对面前聚精会神倾听的几个人讲述着“英公兵法”。从一个势字,他引申开去无数,有战场之势,朝堂之势,人员之势,山川之势,总而言之,他讲得滔滔不绝,底下的人听得心领神会,就连苏毓作为唯一的女流之辈,也是频频点头大有收获。
  “所以说,现在的事情,也在审时度势这四个字。”
  虽说最初的反应和李贤他们这些年轻人没多大差别,但李绩毕竟是腥风血雨中过来的人,惊诧过后很快也就恢复了过来——就算再气急败坏,这能挽回皇帝失明的事实?他又不是大夫,如今能做的唯有教好李贤这些年轻的,然后静看事件发展罢了。
  登州刺史王喜为李绩特别安排的座车经过了加宽加高设计,前头愣是用了四匹马,因此这车厢中坐了六个人也不嫌拥挤。这其中,倘若不是有苏毓在场,李贤几乎想学李绩那样躺着,此时听完李绩这一通势论之后,他掐着眉心揉了两下,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师傅的意思我明白,横竖母后执政太子监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事情轮不到也用不着我去操心,只要缓缓发布一些消息,朝臣们兴许也禁得住。高句丽新定,新罗也不过是以力压服,若是让那些叛逆觑着光景突然反击,只怕老薛也会忙乱一阵子。总而言之,以静制动,我们正好在这路上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人家都是说路途辛苦,偏生你居然说在路上养精蓄锐!不过,照这个走法,别说一个半月,只怕两个月也未必能赶到长安,你就不怕回去了给天后陛下揪耳朵!”
  李敬业听了李贤这话,立刻笑骂了一通,程伯虎更是没好气地一拳擂在李贤的肩膀上。倒是苏毓想起了李贤用在马车上的那几个铁圈似的小玩意,忍不住抿嘴一笑:“司空大人如今尚在病中,六郎可谓是找足了借口,这尊师重道四个字压下来,谁能说他的不是?”
  “小苏这话说对了,他就是占我这个老头子的光,趁机偷懒!”李绩笑眯眯地揪了两下胡子,那面上的皱纹仿佛都被这笑容抚平了,“过两天就要路过冀州,你和三娘回去收拾一下,然后追上我们会合,大家一起回长安,既热闹又喜气,怎么样?”
  苏毓没料想李绩会忽然关心这个,不由一愣,低头思索了片刻,想想这马队速度也就比爬快那么一点,自己若是快马加鞭一定能够赶上,遂抬头答应了一声,匆匆出了车厢去和卢三娘商议。她前脚刚走,后脚车厢里的李敬业和程伯虎就开始起哄了。
  李敬业的口气中充满了酸溜溜的味道:“六郎,显见小苏对你大有情意,否则怎么会答应得这么爽快?先是小许,然后是小苏,你小子还真是艳福齐天!”
  程伯虎则是更直接:“我还是当初那句话,虽说我没缘份,但要是你对不起她,我第一个不放过你!”
  李贤脸皮本就厚,面对两人的打趣自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抢过李绩手中那卷书就开始做聚精会神读书状。一旁的薛丁山猛地想到老爹这安东大都护少说也得当个三年,他和阿梨的婚事若是再拖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光景,遂也无心加入打闹,一下子愁眉苦脸了起来。
  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素来是李贤的良好习惯,况且他那眼珠子原本就不在书卷上,瞅见薛丁山面色不对,他就笑嘻嘻地用脚尖捅了捅,随即朝李绩努了努嘴:“小薛,你爹不在,但陛下已经赐婚了,实在不行就让师傅帮你去那边提亲。话说阿梨的义父老契苾在吐谷浑忙得不可开交,你老爹又在辽东,这一西一东大约都赶不回来,不过临洮县主在,大不了让伯虎他老爹去客串一把女方主宾!”
  话音刚落,他就感到脑袋上一痛,一抬头却发现李绩手中已经是抓着一把麻胡桃,而且正用极度不善的目光看着他。
  “我还没说话,你就直接把我给安排出去了?人家是师长有事,弟子服其劳,你倒好,就知道给我找事情做!”李绩吹胡子瞪眼地冷哼了一声,一转头看着薛丁山的时候却带上了几分师傅看得意弟子的快慰,“小薛你的枪法已经得了我七成精髓,算是我大半个弟子,至少比六郎这个半吊子强!你放心,就算死撑,回长安之后我也会把你的婚事给办了!”
  这老狐狸,就知道偏心!李贤在心中腹谤连连,不过看薛丁山惊喜交加的模样,他也就懒得出口反驳了。而这个时候,程伯虎却一下子跳了起来,乐陶陶地建议道:“我回长安之后也准备成亲,不如和小薛选同一天如何?哈,六郎只要动作快些,指不定也能赶上同一天!”
  李贤一口茶刚刚到喉咙口就听到这么一个歪主意,冷不丁一口呛了出来——好好的事情,怎么又扯上他了?三个人同时成亲,这家伙当是集体婚礼么?
第五百五十七章
知夫莫若妻
  在人世间活了四十余年,李治有过局势操之于他人之手的隐忍,有过只手颠覆一切的欣然,有过恼怒,有过愤怒,但从来没有任何一次像现在这般让人发狂。
  有人说太医署的太医只会医治头痛脑热开一个中平之药,但这皇帝未必总是感染风寒,总还是需要几个名医的。尤其是李治这样时常来个大病小病,更被诊断出患有风眩顽疾的皇帝,名医更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比如说李弘李贤兄弟举荐的秦鹤鸣,比如说临川长公主举荐的国手崔元昌……总而言之,李大帝曾经认为自己对失明这个事实有所准备。
  但有所准备是一回事,这灾难忽然临头又是另外一回事。失明的第一天,他几乎把自己触手可及的所有东西砸了个粉碎,一点东西都没吃,就连一向言听计从的妻子也被暴怒的他赶了出去;失明的第二天,他勉强吃了一点东西,但整夜都睡不着;失明的第三天,他几乎失态到要下令把几个贴身内侍活活杖毙。
  直到第五天自己的那帮儿女来看他的时候,他才勉强恢复了一点镇定,但仅仅是在儿女们退去之后,他再度大发脾气,把个王福顺吓得半死。就是现在,他轻轻地用手指叩击着桌案,但在他眼前的一片黑暗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宫人和内侍在簌簌发抖。
  “王福顺!”
  作为天子身边的大总管,王福顺其实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把皇帝伺候好,而他自己却有别人伺候。而即使是伺候皇帝,他的主要职责也在于察言观色监督别人,自己是不用亲自上阵的。可是此番危急时刻,往日养尊处优的他也不得不亲自上阵冲锋陷阵,脑门上的一块乌青就是三天前躲闪不及被一个杯子擦中的。要不是他躲避得快,兴许那时候就没命了。
  他已经完全确定皇帝看不见东西,因此挥手示意一群内侍宫女都躲在安全的地方——正是因为体恤下属,他王大总管在蓬莱殿已经树立起了空前的威信。紧跟着,他便毕恭毕敬地上前数步,正正好好地站在了李治的前方。这时候,倘若有什么东西砸上来,他铁定是第一个倒霉的。
  “陛下,小人候命!”
  看不见的人往往在听力上具有极高的造诣,而李治虽说才刚刚失明,这耳朵却已经历炼出了相当的灵敏度,本能地感觉到了王福顺的位置,便觉得稍稍舒心了一些。暴躁了好几天,他就是有再好的精神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自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歇斯底里。
  “这几天朕病了,外头可有什么消息?”
  这话问得突兀,一时间,王福顺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自从李大帝失明的消息报给武后,整个蓬莱殿就变成了一座孤殿,只许进不许出,别看他在这里是大总管,却连大门都迈不出去,唯一的消息渠道还得偷偷摸摸才能存留下来。而这时候四周都有人,他要是啰嗦一句,脑袋还要不要了?
  “这……”他嗫嚅了一下嘴唇,发现君王的脸上一瞬间阴云密布,顿时心道不好。果然,下一刻,他就只见李大帝的手猛捏成拳,重重地砸在了案桌上,紧跟着什么笔架瓷杯点心碟等物一色跳了起来,甚至某个空的紫竹笔筒甚至还滚落在了地上,骨碌骨碌四处乱滚得声音听在人耳中,显得格外别扭碜人。
  “陛下,外头的事情自然该问我,你就是冲王福顺发火,他也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听到这么一个柔和却不失威严的声音,王福顺如蒙大赦,转头一瞧果真是武后,他慌忙朝旁边退避几步,旋即下拜行礼,却是一个多余的字都不敢吭。他悄悄地抬头瞥看,就只见这位皇后一身深青,那长可曳地的裙裾上赫然是新贡的海水纹锦,头上也是鲜有地簪金戴玉。觑着这光景,他本能地认为今儿个有名堂,遂趁着武后不理会悄悄朝四边作了个手势。
  武后看也不看四周悄悄退开的内侍宫人一眼,也不管丈夫是否能看得见,上前盈盈下拜一丝不苟地行过礼,又坐到了李治的身旁,紧紧抓住了他的右手。
  “九郎。”
  这是一个李治很久以来没有听到过的称呼,一时间,他只觉脑际一片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人后悄悄偷情的时刻。那时候,他的媚娘没有如别人那般称他太子,而是一口一个九郎,那种从未在别的女人身上体会到的温柔妩媚善解人意,让他一下子就深陷了进去。于是,不由自主的,他脸上的戾色渐渐褪去,顺势反握住了武后的手。
  这一丁点变化却令武后心中一松,夫妻的手握了片刻之后,她便轻轻抽了出来,小心翼翼地为丈夫整理了一下衣襟,这才温言解释道:“九郎,你的事情我如今还隐瞒着朝臣,你不过是一时惊悸失明,将来兴许还会好的,何必惊动那么大?”
  这话无疑正中李治心坎,自从失明以来,他最最希望的就是早晨醒过来发现重见光明。因此,妻子这话解释之后,他立刻连连点头,面上也露出了这几日难得的欣然:“还是媚娘你能够体会朕的心思,就对他们说朕病了也好,免得朝臣们上窜下跳看着听着也心烦!”
  第一番话奏效,武后自是信心倍增,也就顺势提起为了避免走漏风声,所以蓬莱殿中内外隔绝消息,又放软了姿态道了一番自己的难处赔罪。
  李治这才恍然大悟,虽说有那么一点不舒服,但更多的还是体谅:“怪不得王福顺吞吞吐吐,敢情是真的不知道!罢了,媚娘你也是为了大局考虑,怎能怪你?只是,如今外头究竟如何,朝堂上可还太平,辽东可有最新战报传来?”
  对于这些,武后早有斟酌,遂隐去了太子李弘突发心疾的事实,而是只拣着好听的说,尤其是东征军在辽东的胜况更是被她夸大了许多,最后方才说出李贤已经和李绩先行西归,当然也不忘点出李绩身体不好,而李贤身为弟子必得尊师重道这个事实。
  “贤儿回来也好。”李治欣喜过后,对儿子未得旨意就这么回来也没有表示异议,事实上,他更明白李贤的率性都是他和武后惯出来的。得知一行人已经在路上,他琢磨了片刻便吩咐道,“让他不必着急护送李绩慢慢走,不用像上次那样心急火燎。”
  “陛下英明!”
  这一回武后善解人意地改了称呼,又在旁边说了些国事说了些私事,只字不提太子妃的小产,只是拣那些顺耳好听的说。终于,她瞧见丈夫面露困倦睡眼惺忪,这才提议让他小憩一会。于是,好几天不曾好好睡一个觉的李治顺口答应,脱鞋上榻之后不多久,竟是立刻睡着了,很快更发出了均匀的鼾声。
  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武后和李治夫妻那么多年,早就习惯了他的脾气。坐在榻边,见丈夫发间已经是多了不少苍苍白发,她不禁伸出手去摩挲了片刻,但随即就被身后的声响所惊,立刻警觉地返身站了起来,见是阿芊方才面色稍霁。发觉这位心腹似有话要说,她回头看了看榻上熟睡的丈夫,便点头示意阿芊前往前厅。
  “什么事这么鬼鬼祟祟的?”
  “娘娘,有人看到张文瓘这几天频频出入越王府。”虽说没人,阿芊还是本能地压低了声音,“另外这几天各家府邸出入长安的人似乎也有所增加,瞧着有些蹊跷。皇后娘娘,纸里包不住火,若是有人知道陛下失明而内外串通,又恰逢太子病了,会不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太子只是病了,陛下纵使失明,也不过是病了,他们难道还能造反?”
  武后晒然一笑,但紧跟着便蹙紧了眉头,体会到了一丝不寻常。自从李义府死了,许敬宗半退休之后,她虽说有了名正言顺临朝视事的天后名分,虽说李敬玄基本上和她时时通气,但毕竟比不上当初那一双臂膀的得心应手。
  阿芊看武后时而蹙眉,时而深思,便乍着胆子问道:“娘娘,太子既病,英王性情顽劣,豫王毕竟还小,而雍王正在归京途中,何不命人召他快马加鞭赶紧回来?雍王既归,那些魑魅魍魉之流就无用武之地,岂非釜底抽薪?”
  武后原本就是极有主见的人,一听这话便斜睨了阿芊一眼,似笑非笑地说:“自从你和他有过肌肤之亲之后,这还是头一回如此着紧。既然这样,他回来之后我索性把你赐了他岂非更好?”
  阿芊这才暗中叫糟,情知再解释下去无疑越抹越黑,连忙束手保持沉默。此时此刻,她不禁在心里埋怨起了雍王府的那三位——这都什么时候了,她们这些有名有份的怎么还不知道出动?若是太子有什么三长两短,莫非要白白便宜外人么?
  而这时候,宫外安定坊的雍王府却是极其安静,仿佛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可和安定坊只不过一坊之隔的某座府第,一个少女却在麻利地收拾行装,一旁方案上正摊着一张字迹飘逸优美的信笺,落款上赫然是两字印章——飞白。
第五百五十八章
相州闻惊讯
  早上卯时三刻出发,夜晚酉时停歇,逢州必停,天气不好就直接窝着不动,随行还带着几个刺史推荐的名医随时给李绩诊脉,可以说,李贤这么一队人走得那叫一个慢,足足半个月,他们才抵达了冀州,苏毓和卢三娘便先行回乡准备。而等到三天后她们追上来的时候,车队竟是还没抵达相州。
  卢三娘倒还罢了,苏毓低头跳上李绩座车的第一句话便是埋怨:“英国公,这行进速度也未免太慢了,照这样的速度,就是再过一个月也未必能到长安!”
  李绩还没答话,这几天一直窝在李绩的车里的李贤就抢着接过了话头:“这车队中还有高句丽王公贵族,那些人背井离乡跑到中原,要是路上赶得急,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白费功夫?再说了,路途颠簸,谁知道师傅是否能禁得住?”
  “少拿我当借口,就是现在让我快马加鞭赶往长安,我也能撑到地方!”
  说这话的时候,李绩声若洪钟,那种当初纵横战场睥睨天下的豪情分毫未减,哪里像病人?而李贤虽说被抢白了,却也没什么不高兴,而是嘿嘿笑道:“知道师傅您老当益壮,不过是我自个白操心那总行了吧?对了,冀州的事情,小苏你全都安排好了?”
  “嗯。”苏毓点了点头,将自己清理了祖父坟茔,而一群苏氏族人也答应会照应的事情说了,随即才看了看四周,“敬业大哥他们怎的不在?”
  “谁能像六郎这么懒?他们都是好动坐不住的人,先行赶到相州去打点了。”李绩一面说一面瞪了李贤一眼,发现人家这时候忽然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书,他知道说了也白说,索性岔转话题道,“小苏你在冀州可听到过什么消息?”
  说到消息,苏毓便歪着头细细思量了一会,最后摇了摇头:“都是些本地的闲话,朝堂上的事情倒是没什么人说,不过,英国公这班师献俘的事情大家却都在议论,都说不愧是英公,此番功劳再无人能及……”
  “罢了罢了,我可不耐烦听那些阿谀奉承!”
  李绩连忙摆手,此时,外头的李家侍仆便送进了各样的瓜果点心,都是从冀州采办的,三人便在车中边吃边谈,这到了兴头上就忘了什么路上颠簸疲劳。而李绩毕竟年纪大了,说着说着便歪头拥被睡着了,等李贤和苏毓察觉到的时候,他已经是发出了阵阵鼾声。
  这若是仅仅两人独处,李贤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自在,可问题旁边还有一个睡着的李绩,这情形就有些诡异了,谁知道老狐狸是装睡还是真睡?然而,谈话对象少了一个,很多调侃就有些不合时宜了,他正琢磨着接下来该说些什么,却不料苏毓忽然叹了一口气。
  “虽说高句丽大胜,民间也是颇感振奋,但陛下即位之后两次征伐,亦是耗费河北道河东道钱粮无数,尤其是我看到河北道不少百姓都是生活困窘,乡间更有不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能饱。打了胜仗固然是好,但这么下去,只怕……”
  李贤没料想苏毓会把问题上升到民生的高度,听着听着也觉得心情沉重。大唐的商业自然是已经颇具规模,但主要的消费者却是达官显贵和富商本身,百姓是绝对不富裕的。
  虽说长安洛阳一片繁华昌盛气象,但那是因为长安洛阳住的都是有钱人,又设有对外贸易的东西南北市。而大唐奉行的国策就是令庶民温饱,却不让他们手中有余钱,这遇上赋税高的情形,民众自是苦不堪言。
  “暂时东西都不会再打大仗,趁机休养生息吧。”
  李贤叹了一口气,想到了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两段时间大唐都是不曾征发民力打什么大仗,从中可见休养生息的重要。然而,一想到如今老爹突发失明,长安城情况还不知道怎么样了,他顿时又头痛了起来。
  然而,苏毓这话匣子打开就一下子止不住了,道了民众困窘,紧跟着又提起了豪门的奢侈,甚至连苏家族人仗着苏定方的荫庇在乡间横行的劣迹也没有放过,言谈间脸上便露出了鄙夷不屑的表情:“甚至还有族中不识相的老人想干涉我的婚事,被三娘和我三两句赶跑了,要不是我拦着,三娘指不定就要使鞭子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本是世间至理。李贤才在心里感慨了一句就听见最后那句话,顿时满头大汗,暗想谁这么不长眼睛,居然以为这位小姑奶奶好欺负?再一想这年头宗族势力空前强大,他连忙追问了两句,待知道那不过是个空有辈分没什么话事权的长辈,而卢三娘给苏氏族长留下了重金,顿时暗叹人家是恩威并济手段高明,轮不到他操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0/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