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2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3/357

  在大唐当了那么多年的官,对于官场上的那一套金仁问可谓是娴熟得很,无论说话还是态度都赫然是一个唐人,言语中甚至还流露出某种打完仗要继续留在大唐的意向。当然,在目前情况下,他更希望商谈的还是高句丽领土问题——其实也就是瓜分问题。
  在这种事情上,李贤没得到老爹授权,当然即便得到授权,他也决不会在领土问题上退让半步,也不看看当初是谁紧赶着向大唐求救,是谁在打仗的时候常常拖后腿,如今却还想在领土瓜分问题上插一脚,门都没有!
  正当他开始顾左右而言他的时候,门外又是一阵骚动。他一听到苏毓的声音,顿时吓了一大跳,赶紧敷衍了一下金仁问往外头走。这一打照面,苏毓便沉着脸问道:“里头可是新罗来的人?”
  “小苏……”这李贤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正好瞧见李敬业在那边探头探脑,赶紧一把将人抓了过来,在他耳边叮咛了几句便对苏毓笑道,“你先跟着敬业过去,保证有个交待。我这信誉你还信不过么?”
  苏毓略带怀疑地扫了李贤一眼,最后还是选择相信了李贤的信誉,跟着李敬业走了。而陪在她身边的卢三娘临走之前却对李贤低声道:“雍王,夜里若是有空请到我这里来一趟,我有些事情想对你说。”
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谈仁义,火上浇油
  军营里安置女人乃是大忌,但是,李贤既然和李绩打了招呼,李绩自然不会坐视老部下兼老朋友的女儿和一群兵汉杂居一块,于是就让李敬业去格外找了地头安置苏毓一行。至于看出端倪不对的刘仁轨则是在安排好了自己的随员之后,直截了当找上了李贤。
  “雍王,这是辽东,如今既有高句丽人又有新罗人,若是让人知道你把女人千里迢迢带了来可不是什么好事。”刘仁轨虽然是个倔脾气容易得罪人,但现如今当上宰相已经收敛多了,并没有提什么你已经娶妻之类的勾当,“这若是不放心,把人安置在辽城州也罢,把人安排在国内城也罢,总知,这事情不是玩笑话。”
  李贤从来就不是个虚心接受人家主意的主,但是,这好坏人情他至少还分辨得出来,自然不会像当初那样想方设法地挤兑老刘头。只不过,这苏毓确确实实不是他带来的,于是他索性就两手一摊道:“刘相公,你当初在辽东没见过,小苏是已故苏大将军的孙女,我前日才刚刚遇上她。她一个女人千里迢迢跑到这里,不是为了别的,正是为了听到一句话。”
  刘仁轨闻言大讶,紧跟着表情就有些微妙。他和苏定方原则上来说是没有恩怨的,问题是,他当初被李义府陷害在海东朝不保夕的时候,苏定方却和李义府许敬宗关系相当不错,这又是献俘太庙又是加官进爵,看着总归让人不那么舒服。所以,他这上位之后虽然干不倒许敬宗,总得拿人来出出气,在苏定方的谥号问题上,就是他做主,定下了一个“庄”字。
  什么是庄?就是威而不猛,这要是别人拿到再高兴不过,可老苏若是活着,绝对不会满意这么一个谥号。
  “原来是苏庄公的孙女。”老刘头毕竟是老刘头,很快整理好了脸色,随即又问道,“她不是应该在冀州,怎么会跑到辽东来?”
  接下来李贤自然把苏毓说过的话原原本本一字不拉地在刘仁轨面前说了一遍,于是,就只见这位从强项令到平民,又从平民到宰相的风云人物愣在了那里,到最后竟是忘记了风度哈哈大笑,笑完之后就下了定论。
  “这简直是笑话,苏大将军的那个家将真是一大草包!”
  这正是李贤也想说的话,只不过他得照顾人家小苏的心情,当然不可能像刘仁轨那么直接。一老一少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刘仁轨拱拱手便想走,刚转过身去便吃李贤扯住了袖子。
  “老刘,这平壤城打下来之后,你说这辽东情况将会如何?”
  这大唐朝廷中不乏爱好和平的人士,否则也不会在李治咬牙切齿打高句丽为李世民报仇的当口,还有人站出来大唱对台戏。但是,这些爱好和平人士中间,决不包括神奇老头刘仁轨。这位能够在得知自己有出头之机的时候大声嚷嚷“天将富贵此翁耳”,在算计上天生比别人多一个心眼,这眼珠子一转就想到了李贤这话的言下之意。
  “陛下天恩浩荡,大约会以现在的高句丽高藏王继续充当此地之主,毕竟,我大唐府兵不可能永无休止地驻扎此地。不过,这海东三国鼎立已久,既然百济和高句丽相继为我大唐所灭,新罗当然就是一支独秀,在领土上的心思必不在小。”
  刘仁轨这个人虽说睚眦必报,但看大势的眼光相当不错,否则也不会在和刘仁愿共事的时候,险些因为唐军的调防问题闹翻。而这一次,他也同样看到了未来的风险所在。尽管给李贤下过绊子,也知道这回李贤千里迢迢跑来是武后反过来给他下绊子,但考虑到太子李弘的坚定态度,他还是决定把该提醒的话提醒一下。
  “雍王,这新罗固然是有野心,但如今毕竟臣服我国,朝中在东征问题上有不少分歧,不可因为未来的危机就贸然动兵,恐失仁义。”
  狗屁仁义,人家来打你骚扰你的时候惦记着仁义么?这花了那么多钱打下来的地方,岂有白白送出去的道理?再说了,这就是真的没办法得送出去,总得捞回代价来吧?
  李贤心中嘀咕不断,面上却笑意盈盈地把刘仁轨恭送了出去。随便找了点吃的,再看看天色不早,他出门准备去找卢三娘,瞧见慕容复在外头团团转,想起程伯虎跟薛丁山联袂去拜访各处山头,霍怀恩则是去找盛允文,他索性就拎上了这小子作跟班。
  卢三娘和苏毓两个女流再加上十来个苏家的老家将,构成了这苏门突击队的全部阵容。李贤和慕容复到了地头的时候,但见苏毓一个人在那里挥舞长槊,这原本是男子使用的兵器让她耍弄得虎虎生风,让原本只是少许领教过她剑术的李贤很是惊叹。
  只不过,发现那种围绕她身边的杀气经久不散,他便知道小苏还未完全相信李敬业的话,于是便不出声,悄悄地径直去找卢三娘。
  这年头的女人说话都异常直爽,而作为一个练武人,一个不亚于男子的高手,卢三娘说话就更加不会拐弯抹角了:“雍王不会忘了当初苏大将军的重托吧?小姐已经整十八了,该嫁人了!若是再等下去,小姐的终生大事就全都给耽误了!”
  这事情确实是李贤答应老苏的,见卢三娘拿眼睛死死瞪着他,他便有几分心虚,当下赶紧拍胸脯道:“三娘你尽管说,甭管小苏看中了谁,这就是用强的,我也会让他娶了小苏!总而言之一句话,苏大将军生前对我照顾得很,我照顾小苏也是应当的。”
  “那好,这趟回长安之后,我自会告诉你小苏的心上人是谁!”
  卢三娘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让李贤一宿没睡好,尽在那里疑神疑鬼了。天还没亮,他钻到李绩帐子里头和老狐狸叽里咕噜商量了一大通,大合众将之后就宣布自己亲自出马。
  这倒不是他心血来潮,原本这一日就是攻城日,而且是蓄势待发多时的总攻行动,之所以李贤能赶上,不得不说是他路上紧赶慢赶运气好。要知道即便刘仁轨就在这海东,赶得上最后的平壤城总攻行动,那也是不顾一把老骨头一路颠簸。
  平壤只是一座孤城。虽说这话不算太确切,毕竟,唐军深入高句丽境内,这大城是一座接一座地收入囊中,却不可能真的派兵深入乡野,所以,反攻的希望不是没有,只是极其渺茫,尤其是在唐军有了泉家父子这么一对熟悉辽东地理的人担任向导之后。
  为了激励士气,泉男建把高藏王带上了平壤城头,只不过,在待会矢石齐飞的情况下,这士气再提升也到不了什么惊人的地步,最重要的是,上上下下的士兵已经受不了了——不就是你们泉家兄弟自己闹内讧么?没来由拿我们当炮灰,这都是什么事!
  敢怒不敢言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当高句丽军士们看到大唐军中响起山呼海啸一般的嚷嚷,紧跟着众将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簇拥出了某位人物时,那九分的绝望顿时变成了十二分。等看见唐军中奔出来一个大嗓门外加一个高句丽翻译,所有人都明白,这新一轮的骂战之后,雷霆万钧的攻城又要开始了。
  “大唐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雍王贤,谕令平壤城上下。唐皇闻高句丽饥荒已久,民间卖男鬻女,无故地裂,狼狐入城,蚡鼠穴于国门之下,正乃泉氏叛臣挟持人王,祸国之兆……”
  这前头还是文绉绉的话,渐渐就变成了大白话,总而言之,这泉家老二老三被说成七岁偷八岁盗十岁偷看人家奶娘洗澡的卑鄙小人,偏生那出去喊话的军士中气极足,洋洋洒洒了一大篇却还是好嗓子,听得后头的三军中时常响起憋不住的笑声,至于始作俑者李贤权当没看见几个文官想要杀人的眼神,只顾着想那高句丽向导的翻译是否准确。
  他的想法很简单,这喊话喊话,当然是得让从上到下都听懂,那文绉绉喊一通只有几个大人物听得懂有个屁用!
  很快,只要是眼力好的都能看到城上起了阵阵骚动,尤其是薛仁贵这样的神箭手更是看得清清楚楚。就在几个将领摩拳擦掌等着最后总攻的时候,城墙上忽然扑通一声掉下一个人来,紧跟着,就连眼睛不好的人也能看见接二连三有人摔下城头。
  内讧了!
  高句丽是上下极度分明的国家,泉家又是一直以来执掌国政的大家族,等闲当然没人敢和他们对着干,但现如今泉家老大泉男生就在平壤城下头的唐军中间,那些军士此时倒戈,心里头就都有一个最好的借口。
  “杀了叛臣泉男建!”
  “迎接大公子入城!”
  当李贤从懂几句高句丽话的薛仁贵那里听到了这些嚷嚷声的翻译之后,他笑呵呵地在下巴上摩挲了一会——他的运气还真是不错,这内部爆发矛盾的时候,居然又给他赶上了,他不过是在火上浇了一把油而已。
第五百二十章
你要死就赶紧死,别浪费我大唐将士的时间!
  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大战,也没有血肉纷飞的场景——当然,从城墙上摔下来的几个倒霉鬼可以忽略不计。平壤城大门洞开,自知大势已去的高句丽王高藏派了泉男产带各部首领九十八人持白幡出城请降。即便如此,高藏王本人却并没有出面。
  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向来被国人奉之为兵家至理,所以这回能够不战而令高句丽人献国都自然是个好消息。而军士们虽说拿不到斩首的功勋,但想到不用冒矢石之威上去冒险,心里也还是乐意的。
  至于李贤……他这回是彻彻底底当起了撒手掌柜,这解决平壤城内武备的事交给了薛仁贵和高侃,后勤补给工作交给了庞同善,民政上的勾当交给了刘仁轨,除了接待了一下请降的那帮高句丽酋长,他基本上就任事不管了。
  然而,进平壤城内不久,薛仁贵就和高侃同时传来消息,说是泉男建据宫城不出,仍在负隅顽抗。第一批想进高句丽宫城的百余名唐军损失惨重。这下子不但李贤火冒三丈,就连一直以宰相有容乃大的气度接待的刘仁轨,也痛责起了那些高句丽降臣,顺带也没给泉男生泉献诚父子好脸色看。
  这高句丽已经铁定完了,就是到时候勉强存国那也是被打残了,因此泉家三兄弟中,老大泉男生已经是大唐的特进,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兼使持节安抚大使;老三泉男产是凄凄惨惨戚戚的降臣,凭着大唐天朝上国的“仁德”,保住性命多半问题不大;所以,看清形势的这两个人不禁都对负隅顽抗的泉男建产生了刻骨痛恨。
  “雍王,刘相,我愿意亲自去劝服二弟!”
  泉男生刚说了这么一句,几乎是同一时间,泉男产也痛哭流涕地表示了同样的意思。李贤瞥了脸色不豫的刘老头一眼,顺势也就答应了。等这两兄弟一走,他便笑呵呵地朝刘仁轨把手一伸道:“薛仁贵和高侃说平壤城除了宫城都清理干净了,刘相公有没有兴致和我同游平壤城?”
  这平壤城虽说是高句丽国都,可在中原人眼中就不过是化外藩邦的小城,再好看能比得上长安洛阳?刘仁轨心想李贤倒是逍遥自在当着撒手掌柜,他自个还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本想一口拒绝,可话到嘴边又想起了另外一桩,到了嘴边的话就硬生生变了。
  “雍王既然相邀,我这把老骨头就陪着一起去看看热闹好了!”
  没错,李贤压根不是打算去看什么平壤城,还是准备去看热闹的!所以,对于老刘头的明察秋毫,他的眼睛都笑得眯缝了起来,紧跟着就是安排随从护卫。兵贵精而不贵多,带上霍怀恩等亲兵团的十几个人以及程伯虎薛丁山慕容复,再捎带上薛仁贵硬塞进来的盛允文贾南春,外加精兵三百人,一行人骑着健马一阵风似的卷进了平壤城。
  破败虽说未必,但萧条却是确确实实的景象。大街上除了策马飞奔的唐军将士,几乎一个闲人都看不到,有时隐约能从那些低矮的平房中察觉到人们注视的目光——其中仇恨的极少数,而畏惧的则是大多数。高句丽当初对待大隋叛军的态度相当残酷,对待被俘的唐军军士也温和不到哪里去,然而如今轮到他们的国民来担心他们的待遇问题了。
  平壤城当然没法和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相比,事实上,这座城市放到中原,大约也就是个郡城之类的规模,而皇宫固然还有几分华美,但是看到上头那个拿刀抵着脖子的人,无论谁也不会生出什么惊叹的念头。
  薛仁贵和高侃料到了泉男生泉男产兄弟会来这里劝降,却没料到李贤和刘仁轨也来了,这猝不及防之下连忙吩咐加强安全保护工作。这一位亲王一位宰相要是在这里出问题,那绝对会演变成震惊整个天下的大问题,毕竟,刀枪可以避免,流矢就很难说了。
  李贤一把拉住正在忙忙碌碌的薛仁贵,指着宫墙上那个准备抹脖子的人问道:“那个就是泉男建?他保持这个抹脖子的架势有多久了?”
  这虽是大冷天,薛仁贵闻言却不禁满头大汗,发觉刘仁轨正在那边盯着宫城看,似乎没听到这句话,这才伸出了一根手指晃了晃,低声说道:“大约一个时辰。”
  要抹脖子那就爽快点,拿把刀抵在脖子上这么一个时辰,你不累我还累呢!李贤直截了当翻了个白眼,听到耳边充斥的都是叽里呱啦的高句丽语,他就像聋子似的一个字都听不懂,免不了抓着薛仁贵继续当翻译。而后者瞧见高侃知机,溜得无影无踪,百般无奈之下只得负责满足李贤的好奇心。
  而一旁的程伯虎则悄悄拉了薛丁山一把:“小薛,看来你爹爹拿六郎也没办法。”
  对于这种问题,薛丁山甚至懒得回答。而慕容复看着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的泉男建,想到大唐此次东征高句丽几乎是势如破竹,当初李贤说的那番话顿时又浮现了出来——回吐谷浑实在不是什么有前途的勾当,就算他那两个哥哥不存在也是一样。
  高句丽那位倒霉的高藏王如今也站在宫墙之上,同样的白衣素服,唯一的区别就是他脖子上没刀,但后头有两个拿刀的卫士,而他那发抖的架势竟是犹如筛糠似的。如果是百步穿杨的神箭手,甚至还能看清他白雪一般的脸色。而他旁边一溜烟站着一排高句丽王族,全都在那里簌簌发抖。
  如果他们能够出口相骂的话,绝对会把泉男建骂得狗血淋头——丫的你想死就自己死好了,拖上我们这群垫背的干吗!这投降大唐之后虽说没了权力,好歹还能继续吃香的喝辣的,这谁规定破国就得殉死!这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留得命在,到时候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耳听得薛仁贵的翻译,坐在马上的李贤几乎感到脖子都僵了,使劲揉了揉之后便极其不耐烦地拍马上前,恰恰来到了泉男生身后。他也不管人家听得懂听不懂,对着宫墙之上高声咆哮道:“没看见过自刎还这么婆婆妈妈的,你还是不是男人!你要死就赶紧死,别浪费我大唐将士的时间!”
  此话一出,全场皆静,紧跟着不知道是唐军中哪个士兵没忍住笑了一声,这下可好,宫城下近千士兵顿时发出了此起彼伏的哄笑,而负责劝降的泉氏兄弟则是面色极度难看。
  刘仁轨额头青筋毕露,深悔刚刚没看住人。就算这是事实,你雍王李贤用得着这么拆穿么!薛仁贵和高侃同时假借咳嗽,在肚子里偷笑不已,至于程伯虎薛丁山则是差点笑岔了气,慕容复险些从马背上跌了下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跟着他这位师傅,真是什么事都能遇到。
  和中原打来打去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高句丽贵族懂得汉语的其实不少,这泉氏三兄弟作为执政家族更不例外。刚刚之所以用高句丽话对答,不过是为了不想让普通的唐军将士听明白。所以,听到李贤鄙夷不屑的喊话,城头上泉男建气急败坏,拿刀的手一抖,冷不丁就在喉咙上拉了一下。在保持了自刎的架势将近一个半时辰之后,他的脖子终于见红了。
  泉男生终于吼出了一句汉语:“二弟!”
  那声音中饱含兄弟亲情,饱含关切和悲痛。如果是不知道的人,绝对想不到泉男生当初被两个弟弟迫得有家不能回,一个留在平壤城的儿子甚至还死在泉男建手中,这被追杀得上窜下跳险些就连命都没有了,最后在保己还是保国面前选择了前者,不惜引“狼”入室。而与此同时,就只见泉男产大叫一声投身于地,竟是昏了过去。
  极度不耐烦的李贤引目眺望,这回城头上的情景终于有所变化。就只见泉男建手中宝刀落地,人也推金山,倒玉柱一般地跌落在地,周围登时是骚动不止。不到一盏茶功夫,刚刚还紧闭的大门终于被人徐徐打开,一个白衣白帽的人急匆匆奔了出来,毕恭毕敬地跪拜了下来,叽里咕噜说了一通李贤压根听不懂的话。
  此时,薛仁贵又担任了翻译的角色:“他说高藏王只是被泉男建胁迫,如今愿意奉上下出降。泉男建负隅顽抗罪在不赦,如今受伤昏迷过去正在救治。”
  李贤此时连白眼都懒得翻了,这劳师动众折腾了这么久,结果还是没死?虽然他很想说既然人家想死也就不用费神救了,但在刘仁轨不善的眼神下,他只得把到了嘴边的话吞了回去,朝老刘头点点头,示意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他这位宰相去办。
  要是他出马,估计就是泉男建醒过来也会被他气得去自杀——这要不是你们泉家内讧,大唐能找到出兵的借口么?这要是没有向导,也不会打得那么顺利。总而言之,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死了也是活该!
第五百二十一章
征服者的姿态
  这李贤可以如同风儿似的走得飞快,但朝廷的后续措置还是需要跟上。于是,在成功拔下了平壤城之后,后续的奖励措施终于来了,尽管这只是根据先前战绩的中阶段赏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3/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