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攻略(校对)第1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357

  此时,杜元中已是忍不住一下子跳了起来,指着王勃便嚷嚷道:“我想起来了,上次刘相公来访的时候曾经提过,有一个九岁读颜氏《汉书》,十岁撰《指瑕》十卷,熟读六经才华横溢的童子,莫非就是子安你?我还记得那自荐书里有一句话,‘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
  今日这一席,居然坐着两个神童!李贤心中暗自咂舌,立刻笑道:“子安十岁一鸣惊人,骆兄昔日年少时也是名闻乡里的神童,看来今天大家还真是有缘。不知道骆兄和子安在长安可有居处?”
  骆宾王犹豫片刻,便说自个是住在一个亲戚家,而王勃则大摇其头,说是一来长安便道兴道坊来看热闹,未曾寻得下处。如此一来,李贤心中了然,当即盛情相邀道:“我家在兴道坊正好有一间空屋,如果骆兄和子安不嫌弃,不妨来住两天如何?”
  王勃小孩心性,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而他一答应,骆宾王便觉得再要推辞就实在显得做作,索性也爽快地答应了。见此情景,陆为和杜元中两人干脆也提出这两天不回家了,非得挤在那里一起住。
  面对两人这种凑热闹的行为,李贤也乐见其成,他晚上是必得回宫的,有人帮忙陪陪客人,他何乐而不为?若不是贺兰烟出家前提到这么一件事,他哪里知道外婆一下子大手笔买下了兴道坊至德观周边的大片房屋土地,又置办了众多奴仆,分明是给他营造了幽会的场所。
  高朋满座的这一夜,李贤充分显示出了人人称道的豪气。他先是命人从西市最富盛名的酒肆买来了好酒,从贤德居找来了最好的厨师,外加从望云楼拉来了一批西域舞姬。别府中的仆役被他指使得团团转,但看在那大笔赏钱和李贤的身份面子上,个个都是卖力服侍,恨不得这些人天天在这里才好。
  骆宾王父母双亡后家境中落,虽然多有朋友相助,却是少见这等情景;王勃则是年少雏儿,更不曾有过这样的奢靡经历;再加上陆为和杜元中执壶殷勤相劝,骆宾王固然是酩酊大醉,王勃少不得也喝了两杯,席间躺倒一片。
  李贤从小就是喝出来的海量,今晚那区区几杯对他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因此临到最后犹自清醒着。命仆役将众人一一送回房,他便召来了此地总管,严命不得泄露自己身份,这才满意地出了大门。
  一连三天,他陪着骆宾王和王勃遍览长安名胜,充分尽到了地主之谊,等到诗会开张的那一天,众人之间已是熟不拘礼,骆宾王直呼李贤表字明允,年纪最小的王勃则是一口一个大哥,就连陆为杜元中也是忘了上下尊卑,俨然至交好友的模样。
  五人同到了至德观,便只见整条巷子人头攒动,但能够从那扇大门进去的却是寥寥无几,多半是三五成群在那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的。及至他们这群人一现身,顿时引来了不少人的瞩目——五人当中,陆为和杜元中原本就是弘文馆学生,京城士子当中的名人,而王勃的年纪又实在太小,李贤的年纪也不大,加上一个年过三十的骆宾王,实在是要多古怪有多古怪。
  眼见王勃神气活现地准备去对对子,李贤却变戏法似的拿出五张请柬往门外的侍者手里一塞,旋即一手一个把王勃和骆宾王拉了进去。陆为杜元中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慌忙跟了上去。这一举动顿时引起了外头一阵责难,那吵闹的声音响彻云天。
  王勃年少气盛,一进去便忍不住埋怨道:“李大哥,那些对子我都能对出来,你为何要用那请柬,让他们心服口服不好么?”
  既然彼此熟了,李贤便渐渐故态复萌,露出了往日形状。他伸手在王勃脑袋上轻轻一拍,这才没好气地道:“要出风头也不是趁现在,到时让那些人吓一跳不好么?人人都以为我们靠着请柬才能混进来,必然不会重视我们。临到要紧关头再露才,这便叫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和李贤厮混了几天,骆宾王的性子也稍稍有些变化,闻言不禁莞尔。见王勃依旧有些气鼓鼓的,他便笑道:“子安,明允的做法是为你造势呢。”
  王勃虽然自负才学,但和众人同住三天,觉着骆宾王的诗赋浑然天成,而李贤随口一首诗似乎都是上上之作,所以,这时见众人都捧着他能夺得诗王之称,便颇有些不好意思,更觉得自己刚刚那埋怨实在有些孩子气。
  随着引路的道姑,李贤等人便来到了一个宽敞的园子。各处的坐具上散坐着十几个人,虽是深秋,但不少人都摇着折扇,那上面或是山水或是题字,别显风雅潇洒。
  见此情景,王勃忽然噗嗤笑了一声:“我还没到长安城就听说过那位沛王殿下的名声,如今终于见着这折扇风行的模样了。只可惜人道是东施效颦,若不是真正豪气风流之人,用这折扇反而显得做作!”
  话音刚落,陆为和杜元中两人便啪地一声收起了自个手中的那折扇。王勃这才觉察到失言,赶紧补充了一句:“我不是说陆大哥和杜大哥,只是说那些自命风流的家伙!”
  骆宾王摇头失笑,而李贤则是不觉苦笑了起来。小家伙有才是有才,可惜实在不通人情世故,这张嘴太快了!
  坐定之后,便有道装打扮的侍女上来奉茶,而眼尖的李贤一眼便看到了主位那边的屈突申若和贺兰烟。不同于其他女冠的深蓝色道袍,两人一着绛紫一着深红,一则成熟美艳,一则妩媚娇俏,在萧瑟的秋风中别显生机。仿佛是感应到了他的目光,两人同时露出了一个笑容,这一笑端的是百媚横生,引来了座上士子的阵阵惊叹。
  略略等了一刻钟左右,三十余个座位终于都齐了,便有道姑进来报说外头的大门已经关上。这时候,一身绛紫道袍的屈突申若方才含笑起立,目光从众人面上一一扫过,手中折扇倏地展开,上头赫然是墨迹淋漓的一篇草书。
  “今日至德观这场诗会能够引来这么多才子英杰,实在是荣幸万分。我煌煌大唐人杰地灵,向来重诗赋才艺,今日这诗会便是以文会友,大家尽兴!”
  她说着便嫣然一笑,一手敲响了桌上的鸣钟,顿时四座皆静。
  “今日作为评判出题的,乃是于志宁于大人!想必以于大人之名,不会有人觉着不公平吧?”
  众人大讶之下举目望去,只见一个白发老翁施施然在人引导下于上座坐定,顿时呆若木鸡。
第二百三十六章
赛诗会上赛诗多
  彼时大唐诗风极盛,只要是读书人都能来那么几首,所以大家对于赛诗非但没有任何紧张,反而个个跃跃欲试。及至看到请来做评判的是于志宁,一群士子更是纷纷发出了惊叹,那股劲头就更足了。他们甚至不无恶意地揣测,倘若外头那些自矜声名的人知道此次有于志宁,只怕肠子都要悔青了。
  原本以为还要借助至德观在京城权贵之中的影响力,方才能够让声名直达天听,如今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元老重臣于志宁作评判,这足以说明这诗会的官方性质。
  所谓诗会,自然不可能像科举那般来一个命题作文。环视了一圈众人,于志宁便笑道:“这赛诗大会,我年少的时候曾经和一干友人来过多次,想不到如今古稀之年还能再见证一回。如今虽是萧瑟秋日,但诸位正当好年华,却何妨反季而行之,咏一曲春光!”
  言罢便有人搬上一架鼓,却是摆在屈突申若座前。只见这位大姊头轻挽罗袖拿起鼓槌,笑呵呵地起身站在鼓架前,自己给自己蒙上了眼睛。而在她身边,一个侍女捧着一个小盏子,上前向众人展示了一圈。众人看得清清楚楚,里头赫然是一个骰子,不觉都诧异了起来。
  今天这是玩的哪一出?
  见人们不解,观主妙惠便拿着一朵宫制绢花笑道:“届时鼓停之际,这花到了谁的手中,便请谁掷这骰子,掷出几个点数,便请做几首诗,做出便饮一斗。若是做不出来,便自罚三斗。”
  她轻轻一挥手,身后的一个侍女便端上来一个木盘,上头一字排开三个木斗。可以想见,若是几次做不出,那便多半是要醉倒了。
  众人哗然之余,李贤也惊了个半死。他固然是把如何出题如何考较的事情丢给了屈突申若,但也不曾让她们这么胡来。要知道,眼下他自个就坐在这里,若是击鼓传花时那花到了他手里,然后又一不小心掷出了一个六,岂不是大大倒霉?
  然而,容不得他多想,咚咚咚的鼓声便响了起来。那绢花在众人手中不停地跳动着,很快便在几十人的手上传了一个遍,而这时候鼓声却并没有停歇的迹象,少不得又依样画葫芦又开始新一轮传递。终于,那鼓声嘎然而止,绢花却是被一个高瘦的年轻人拿在了手中。
  能够第一个出场,那年轻士子自然是兴高采烈,然而,当他掷出了那个骰子,顿时就笑不出来了。那骰子上的五个点数清晰明白地告诉他,要是不能做出五首春日诗,那么,就得喝下旁边早就准备好的三大斗酒。
  “琅琅上玉台,萋萋五华裁,……”
  “……杨柳亦何趣,脉脉谁知音,……”
  他也算急才,一口气吟出三首诗,待到第四首的时候,却是颇有些结结巴巴,勉强吟完却已经是满头大汗,不得不接受了罚酒的事实。而于志宁却在上座微微颔首笑道:“顷刻之间能为五首,却也是难为了,这脉脉谁知音着实可取。”
  得了这么一通赞扬,那年轻士子虽然已经露出了醉态,但仍是上前拜谢。等到下一轮击鼓开始的时候,众人无不盼望绢花能到自己手中,能够得到于志宁那么一两句评价,因此都故意让绢花在自己手中多停留一会。而这一次鼓声更长,等到再止的时候,却是落在了骆宾王手中。而他轻轻一掷,那骰子滴溜溜滚了一阵,最后露出了一个鲜红的点数。
  “一,竟然是一,真好运啊!”
  骆宾王丝毫没注意四周的喧哗,略一沉吟便沉声吟道:“千里年光静,四望春云生。椠日祥光举,疏云瑞叶轻。盖阴笼迥树,阵影抱危城。非将吴会远,飘荡帝乡情。”
  “好一个飘荡帝乡情,可惜这却算不上咏春,但确属佳作。”只听于志宁深深叹了一声,旋即取来一杯酒遥敬了一杯,骆宾王慌忙谢过,坐下之后便露出了一丝感动之色。显然,于志宁的态度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一轮轮的击鼓传花过去,不知为何,掷出五六点的人最多,罚酒的竟是十之八九。仿佛是为了弥补众人腹中饥饿,又有侍者送来各色素食和点心,击鼓的也从屈突申若换成了贺兰烟。
  当屈突申若笑吟吟地把一个骰子换成两个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面如土色,但于志宁随即吩咐已经做过诗的暂时坐到一边,剩下的便只有零零落落十几个人,场中的气氛顿时空前热烈了起来。
  骆宾王杜元中陆为都已经过关,剩下的便只有李贤和王勃。王勃少年心性,见此情景反而跃跃欲试,而李贤却不禁在心里哀叹连连。若是两个骰子掷出十二点,他是不是该干脆把自己灌醉了更容易?
  想什么来什么,他一个不留神,绢花顿时来到了他的手上。眼看贺兰烟那只击鼓的手有停歇的势头,他几乎用最快的速度把绢花塞到了王勃手中,而后者竟还有余暇抓起那绢花挥了挥。鼓声停歇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显然最小的童子身上。
  “十二,十二!”
  不知是酒意上脑还是有心看热闹,一群士子免不了大声鼓噪了起来。而王勃轻轻一掷,最后得了一个十,竟是迄今以来的最大点数。一瞬间,四周惊叹连连,就连李贤也瞪大了眼睛,心中替这位可怜的小家伙默哀了起来。
  王勃却不管别人的目光,起身深深吸了一口气,便立刻曼声吟道: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客念纷无极,春泪倍成行。今朝花树下,不觉恋年光。”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等到他最后一首吟出的时候,场中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十多岁的童子,居然能够真的完成十首春日诗。即便是见惯神童才子的于志宁,也忍不住捋着胡须老怀大慰,顺便朝李贤狠狠瞪过去几眼,自是嗔怒这个不听话的弟子。
  许久,随着屈突申若的率先抚掌,四周掌声雷动,起先看低王勃的众人也不禁心悦诚服。有了小家伙的珠玉在前,接下来的击鼓传花不免就让人感到乏味,也不知是坏运气都被王勃带光了还是怎的,一连几人最多也不过掷出了一个四字,让想看热闹的人大为失望。此时此刻,没人记得他们是来夺取诗王称号的,反倒是觉着这一场热闹大是精彩。
  而仿佛是为了在剩下众人绷紧的神经上再加上一根稻草,屈突申若罗袖一挥,盏子中竟是又加了一颗骰子,而原先的三斗酒一下子变成了六斗。于是乎,整个花园中顿时响起了如雷一般的惊叹和喧嚣。
  这时候,李贤不得不怀疑,大姊头和小丫头外加于志宁是不是联手算计自己。正这么想着的时候,绢花便到了他的手中,而鼓声亦随之嘎然而止。本着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原则,他随手拿起那盏子摇了几下,揭开盖子一看,只见三颗骰子犹自转个不停,待到最后,竟是两个五,一个六。
  “居然是十六,真是倒霉!”
  苦笑的李贤也懒得在人前卖弄,干脆直接去拿旁边盘子上的酒——毕竟,就算他再能耐也不可能背出十六首咏春的诗。然而,一斗酒刚刚下肚,他便听到有人在那里高声叫道:“拿着至德观请柬的人,便连一首诗也做不出来,只有这点水准么?”
  这样的挑衅李贤压根没放在心上,正想继续喝酒时,却只听另一边传来王勃愤怒的声音:“谁敢取笑我大哥!”
  “嘿,人说虎父犬子,原来你们是小弟英雄大哥软蛋啊!”
  这下子李贤就是涵养再好,也禁不住脸色一沉。见嚷嚷的是一个醉醺醺的士子,他不禁释然,正欲不理,却只见王勃一脸忿然地站在那里瞪着他。此时,他不得不放下了手中的酒斗,搜肠刮肚地思索片刻,便深深吸了一口气。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句诗出口,那士子仍旧不放过,冷笑一声道:“不过尔尔。”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此时,周围众人方才悚然动容。然而李贤既然要塞悠悠众口,又要在王勃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也就索性不隐藏了。他双手一斗酒对口一饮,旋即便又开始吟诵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老贺老杜老白老孟老苏五首格调意境各不相同的诗下来,四周哑然一片。而李贤随手把空了的木斗扔在地上,却不再吟诗,而是取了剩下几斗酒一饮而尽。末了,他方才哈哈大笑;了一阵,旋即问道:“可还有人说小弟英雄大哥软蛋否?”
  一句话落地,四周顿时响起了一阵嗡嗡声,刚刚那个开口发难的士子忽然摇摇晃晃站了起来,待到近前忽然深深一揖,舌头却仍有些大:“在……在下汾州……州罗处机。刚才……才我一时……时说错了话,若有得……得罪之处,还请世……世兄海涵!”
  言罢他脚底一滑,竟是一头栽倒了下来,连累伸手去扶的李贤一起栽了个跟斗。然而,摔得头昏眼花的李贤却茫然得很,罗处机……这家伙干吗不叫丘处机?
第二百三十七章
惜才的老于,花前月下惊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35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