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282

  “我还留了四个人在那里监视他,如今……如今那里却已经人去楼空。”蔡攸吞吞吐吐地认承道,恨不得给自己重重一个巴掌。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失算在哪儿了。早知如此,干嘛要让高伸搬在榆林巷那么招摇?
  “该死!”
  蔡京狠狠瞪了这个一向器重的长子一眼,来来回回在屋里踱起了步子。蔡攸的举动无疑为自己再添变数,这样一来,自己和高俅之间就很难有任何转圜余地了。只要那四个人把蔡攸两个字供出来,那么,任谁都会联想到自己。一招算错满盘皆输,如今的处境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看到父亲不断变幻的脸色,蔡攸忍不住蹦出了一句话:“爹,趁着他还没有回来,干脆撕破脸算了!否则等到他回来借此发难,我们就被动了……”
  “你懂什么!要是真的能动,我还会等到今天?”蔡京一口打断了儿子的话,藏在袖中的右手紧捏成拳,然后又徐徐放开,如此重复了好几次,他终于冷静了下来。“先看看,如今高伯章不在京城,这一次的事情估计是他夫人的手笔。既然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弭了一场危机,就说明她是个聪明的女人。如果她懂得轻重,就知道眼下不能撕破脸,两家之间就仍有余地。攸儿,你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小看女人,尤其是被逼急了的女人!”
第三十八章
访蔡府笑泯恩仇
  家丑不可外扬,除了一开始来报信的公孙胜之外,英娘出动的全都是早年高俅收留的那些人,更不曾和宗汉通过气。因此,在高敦复押着人回来之后,她早早预备好了一整个清静的院子把人安置了进去。
  高伸终究是无赖心性,在发现情势不妙之后,立刻认软服输,摆出了一幅痛悔当初的腔调。他自知此次是彻底得罪了高俅夫妻,生怕英娘一怒之下令人杀他灭口,因此一解开绳子便在高太公面前苦苦哀求。
  高敦复念在父子的最后一点情分上,勉为其难地答应为长子求情。可当他将二媳妇请到自己的居处时,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间泛起了踌躇,结果倒是英娘抢在了前头。
  “公公,大哥的事情您大可不必担心。”英娘从旁边的使女手中接过茶,毕恭毕敬地奉给了高敦复,又挥手示意一群下人退下。“他虽然存心不良,但是,既然把人接了过来,我就不会再对他怎样。只要他今后安分守己,官人自然便会让他衣食无忧。”
  “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高敦复这才松了一口气,如今管家的是这个媳妇,一句承诺说出来和儿子说的没什么两样。“家和万事兴,大郎虽然可恶,但只要拘着他不让其惹事就行了。”
  “公公说的是。”英娘含笑答道,不过,眼下只能暂时将高伸留在这里,待得事情处置完之后却决计不能让这个家伙呆在身边,否则指不定会有什么样的变故。转念一想,她便对高敦复建议道:“不过,如今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朝廷大员,人多嘴杂,若是大哥心里不痛快吼上一嗓子,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官人在城外还有两三处庄园,我想把其中一座划给大伯居住,给他几个仆人婢女任凭他闹腾,如此一来,旁人也就没了窥伺的机会,也省却了一桩烦恼,不知公公认为如何?”
  “嗯,就依你。”高敦复反反复复一琢磨,更觉媳妇处置妥当,不由连连点头。突然,他忆起了高伸当年夭折的两个儿子,再想想那个自己带回来的面黄肌瘦的孙女,不仅又动了恻隐之心。“我把他娘子金氏带回来的时候,她还哭诉这个混账东西成日里打骂自己的女儿,弄得孩子身上都是伤。英娘,要是可能……”
  “公公的意思我明白。”英娘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别说高伸的女儿高芹,就连大嫂金娘还不是一样浑身是伤?一想到当初同样粗暴的高俅,她就冷不丁地打了个寒颤。“我准备让大嫂和侄女都留在这里。”
  “什么?”
  “公公,您该看得出来,大伯明显是厌弃大嫂这个糟糠之妻,一旦过上了富贵日子恐怕更不会看顾她。高芹还小,我看她那样子就觉得心里难过,若是好好调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横竖他根本不在乎她们的生死,又何苦让她们去受罪?”
  “这……唉!”高敦复虽然觉得这多少有些不合情理,但最终还是深深叹息了一声。“这家里如今由你做主,你想留下她们母女就留下吧。那个混账,凭他怎么厮混去,我再也不管了!”
  三日之后,英娘终于收拾停当将高伸送去了城外。高伸起初还怕得要死,待听说已经在城外的庄园中为他买了两个侍妾服侍,且按月供给他衣食之后,他的那点不满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一双妻女。
  安排好了这一切,英娘方才抽出空来应对另一边的麻烦。早在两天前,她便得知这一次的事是蔡京之子蔡攸一手策划,惊愕的同时便是深深的忧惧。一直以来,她都觉得丈夫对于蔡京相当忌惮,现如今蔡攸居然敢打高伸的主意,难保不是其父在背后纵容。思来想去,她觉得这是家事不好去问宗汉,只得强打精神去蔡府拜访。
  虽然以英娘的年纪几乎可以当蔡夫人吕氏的女儿,但是,高蔡两人的官位却差不多,因此平素英娘过府拜访时,吕氏从不以长辈自居,两人之间相处得倒也融洽。这一日听说英娘来访,吕氏连忙整妆出去接待,才说了一会话,却不防丈夫挑帘走了进来。
  “老爷!”
  吕氏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了一跳,而旁边的英娘一愕之下也慌忙裣衽施礼。
  蔡京微微点头,看清来客面目之后,原本想转头离开的他却停住了脚步。“呃,我还道夫人在接待的是哪家女眷,原来是高夫人,刚才着实失礼了。”
  “哪里,我贸然来访才是冒昧,想来是打搅学士和夫人。”话虽如此,英娘却丝毫没有告辞的打算,只在那里意态自如地坐着,但心里头却是七上八下难以消停。
  见蔡京丝毫不避嫌,吕氏越发觉得奇怪。她向来不管外头的事,自然不知道那错综复杂的朝局。觉得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她琢磨了一阵便干脆当起了摆设。
  “哪里,若高夫人今日不来,我改日也会带着居安上门请罪!”蔡京露出了一幅痛心疾首的表情,深深叹了一口气,“我一向在意外头的事,对一群儿女便疏于管教,尤其是居安更是胆大包天。此番若不是我意外得知,险些让居安闯下了大祸。”
  蔡京居然自己揭开了这件事,英娘不禁觉得万分诧异。她毕竟不是那些成日里于阴谋诡道上浸淫的女人,今次上门原本是为了试探一下,想不到蔡京竟会亲自出面,这下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秉持多说多错的原则,她想接那话茬却又觉得犹疑,此时,蔡京却又开口了。
  “高夫人,不瞒你说,居安的事情我一向并不干涉,所以没想到他会插手别人的家事。”蔡京在吕氏身边坐下,不无诚恳地道,“我和高大人相交已经有一段时日,也知道一点你们家里的状况,只是一直没上心而已。居安只不过担着一个闲职,平素在京城也是交游广阔,阴差阳错之下竟结识了那个人。他是个好打抱不平的,难免动了些别的心思,唉,别人的家事,他一个外人居然想要插手,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听到蔡京如此说,英娘立刻醒悟了过来,心底也佩服对方这大事化小的手段。她今日上门原本就不是为了兴师问罪,断然没有反唇相讥的道理,因此只是自矜地一笑。
  “蔡学士言重了,原本此事我和外子都是不愿意张扬的,谁知道竟是蔡公子从中做的好事。当年外子放任大伯不管,不过是因为一点私人恩怨。前几日一个当年的街坊上门打饥荒,正好说起了大伯的事情,我这才上了心,最后央求公公去将他接到了家里居住。公公回来的时候说起那时情形,我还奇怪呢,是谁这么好心周济了他那么大一座宅院,想不到是蔡公子。”她一边说一边欠身行了一礼,“不管怎么说,蔡公子想必也是一番好意,我在这儿先行谢过了。”
  “高夫人心胸实在令人感佩!”蔡京这才轻喝了一声,“攸儿,还不快进来!”
  门帘一掀,英娘这才看到了一个身形微胖垂头肃手的年轻人。她还是第一次见蔡攸,除了觉得对方的年纪和丈夫相差无几之外,她的另一个发现就是对方的眼睛,甫一照面,她能够清清楚楚地感觉到,蔡攸的目光并不是完全下垂的,而是在她脸上扫了一下方才避开。
  “还不快向高夫人道歉!”
  蔡攸依言深深长揖道:“学生先前受人蒙蔽,还望夫人能够谅解。”
  英娘一个闪身避在一旁,正好让这一礼行到了虚处。“既然是一场误会就罢了,蔡学士何必如此,快让令郎起来吧!”
  吕氏旁观良久,终于品出了一点与众不同的滋味,此时也顺势责备了儿子几句。“攸儿,高夫人固然大度,可你今后行事也得细细思量,不能再像以前那么莽撞了!”见儿子连连点头,她又转头对蔡京嗔怪道,“老爷,你这负荆请罪也太没有诚意了,依照我的意思就该你领着攸儿亲自登门去谢罪才是。我常听你们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有错就该勇于认承,怎能简慢至此?”
  见这一家三口一唱一和,英娘自是心领神会。“只不过是一点小误会,蔡学士和蔡夫人无需记挂在心。”尽管知道这一次其实险到了极点,但她更清楚不能因此而完全断了两家的关系,所以索性摆出了大方的姿态。“今后外子回朝之后,还多有仰仗蔡学士的地方,倒是要有劳蔡学士多多费心了。”
  送走了英娘,蔡京却没有对妻子详加解释,三言两语敷衍过去便回了书房。此时,蔡攸早已等候在了里面,脸色镇定得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一次的事情总归是一大芥蒂,你若是懂得轻重的话就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举重若轻地教训了儿子一句之后,蔡京又想起了英娘临走时的一句话。看来,大戏差不多确实要落幕了,虽然不如自己预想中的那么完美,但此事一过,自己的障碍终究还是扫除了大半。谈笑泯恩仇,只可惜对于朝堂中人来说,恩仇从来都是相对而言,未到时机,纵有天大的仇恨也只能放在心里而已。
第三十九章
慰长嫂用心良苦
  “终于尘埃落定了!”
  高府书房中,宗汉长长舒了一口气,看向英娘的目光中多了几许钦佩。尽管他通过严均多多少少对皇帝吹了些耳旁风,但是,英娘这个主妇在关键时刻仍旧令人刮目相看。虽说不见得是事事妥贴,但在仓促之间能够做到那样已经是着实不易了。
  英娘的脸上却殊无喜色,确切地说,她仍旧感到了深深的挫败。昨日,久久没有处置邹浩一案的赵佶终于颁布了圣旨。自赵佶登基召回邹浩以来,邹浩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而后又因曾布的缘故以宝文阁待制出知江陵府,改知杭州,虽然权有高低,但一直都算得皇帝信任。而这一次因吴世材的弹劾以及之后吴世材的死,赵佶不得不将其贬为衡州别驾,并下令安置永州。对于力保邹浩的一群言官而言,当然几乎没有人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
  然而,毕竟吴世材死得不明不白,有着相当年纪阅历的台谏官都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于是,当上书措辞最为坚决,指斥吴世材最为激烈的几个言官纷纷被贬出京,最终留在京城的不过陈瓘、陈次升、席旦、宗泽等少数几人。可以说,这突如其来的一件案子,几乎让台谏中空缺了近一半的位子,而这些位子,无疑都是要用人填补的。
  “大人还有几天就要回京了,圣上迟迟没有下令诸官举荐,想必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宗汉见英娘始终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只得出言劝慰道,“夫人已经尽力了,这个局面对于大人不无裨益,至少,台谏官中剩下的这几人对大人都有相当的好感,若是能再进一步,则事情不无可为。”
  “不管怎么样,这一次都多亏了元朔先生居中筹划。”英娘点头为礼,然后徐徐站了起来。“现在诸事既然已定,我也不便再插手,偏劳先生了!”
  心事重重的英娘并没有径直回自己的正房,而是顺着小道去了女儿的小院。才踏进院门,她便听到了一阵咯吱咯吱的笑声,显然是高嘉的声音,心头不由一松。
  一想到自己居然忙得好几天没来看过爱女,英娘不由感到万分愧疚。见两个使女迎了上来,她自然而然地问道:“我这几天都不得闲,也没来看过嘉儿,她最近怎么样?”
  “回禀夫人,小姐一直很好,已经会说好些话了。”一个使女连忙笑道,“倒是那位金大娘和芹儿姑娘来看过小姐好几回,如今也在里面。话说她们都是客居此地,老是来打搅小姐总有些不好,可奴婢也不敢拦着她们。”
  “咦?”英娘被这两个称呼弄得莫名其妙,好半晌才想起对方说得是谁,脸色渐渐阴沉了下来。“大嫂如今带着女儿客居此地,不能没有个礼数,以后你们一律称呼金夫人,至于芹儿是大人和我的嫡亲侄女,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比照嘉儿的,别亏待了她们。至于她们想到哪里去都由得她们,总是一家人,哪里分得那么清楚!月荷,就照我这些话话吩咐管家。”
  旁边的一群使女仆妇都被英娘这番话说得一愣,待回过神来,那月荷便告罪一声前去知会管家,其他人自然有些讪讪的。也难怪她们势利,毕竟一方是落魄的亲戚,一方是豪门家仆,难免会存着几分轻视,如今英娘立了规矩,她们当然有些忐忑。
  金氏闻听英娘来了,寄人篱下的她哪敢摆大嫂的架子,慌忙带了女儿迎了出来。见面还想行礼,却被英娘一手搀扶了起来。
  “大嫂,今后不可如此。”见金氏苍老得像是四五十岁的老妇,再联想当初妯娌之间相处得还算融洽,英娘更觉得一阵感慨。“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我的嫂子,芹儿都是我的侄女。你既然住在这里,就把这当作自己家吧。”她顺势拉过了畏缩的高芹,轻轻抚摸着那略显枯黄的头发,不无感慨地说,“这都是我的错,早知如此,就该早些把大嫂和芹儿接过来。”
  听到这里,金氏再也难忍心中苦痛,不禁抽泣了起来。当初丈夫做过的勾当她都是一清二楚,自从住进高府,她虽然吃穿不愁,却总是担惊受怕,如今有这么一句贴心话,她顿感一颗心渐渐落了地。一旁的高芹看看母亲,再看看一脸温和的英娘,也忍不住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这下倒好,里屋的高嘉也顺势哭闹了起来,弄得左右一阵忙乱。
  英娘一边安慰金氏,一边令人哄着高芹,见两人的情绪渐渐稳定,这才说道:“总而言之,大嫂今后若是有事尽管来找我,嘉儿虽然还小,但总是需要一个伴的,芹儿若是没事尽可以来陪她玩耍。我和高郎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她孤单一人也太寂寞,有了芹儿在也可以省却我一桩心事。”她招手示意高芹上前,端详了一下她身上的衣物,再捏了捏那根本没有几两肉的胳膊,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也太单薄了,从明天开始,让厨房好好琢磨几道补益元气的菜单。还有,天已经凉了,只有这几身衣服决计不够,明日让锦绣坊的人上门量了尺寸,把大嫂和芹儿的四季衣服都备办齐了。另外,让大嫂和芹儿搬到旁边的那个院落,这样既离着我近,也能够随时来看嘉儿。”
  听到这样一番吩咐,金氏自然是感动得热泪盈眶,连感谢的话都说不出来,只得拉着女儿高芹让她磕头,刚拜下去却又让英娘搀扶了起来。只不过这样一来,高府上下全都明白了两人慢待不得,就连分拨过去的使女也勤快了不少。
  由于英娘这些天一直早出晚归,因此这一晚还是一大家子人头一次在一起用膳,高太公自然是倍感欣慰,连饭也多添了一次。到了饭后上茶的时候,偏偏仆人又凑巧送来了两封家书。高太公忙不迭地催促媳妇拆开,而英娘一目十行地看完之后,脸上尽是掩不住的喜色。
  “公公,照这信上发出的日子算,高郎大约三日后就要抵达京城了!”
  “哦?这可是好消息,他都快走了一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听到次子即将归来,高太公顿觉有了主心骨,连连点头,眉梢眼角尽显喜悦。不过他记得一共有两封家书,连忙又问道:“那另外一封说的是什么?”
  英娘将信函递了过去,笑吟吟地道:“这是三弟送来的家书,年底本就是市舶司押送银两的时候,他正好顺便上京晋见,所以这一回他可以在家住几天了。”
  “真的?”高太公顿觉喜出望外,忍不住一拍巴掌道,“这真是双喜临门!傑儿任外官都有一年多了,虽说也有出息,但我这个当爹爹的连人也见不着,平时也总惦记着。”他说着竟忍不住站了起来。“对了,三郎年纪不小了,这一次回来也应该给他娶亲了!”
  一句话说得在场其他人都愣了,要知道,高伸高俅当初也是成亲极早,而高傑之所以耽误了下来,一是因为自己老是推托,二则是因为早早授了外官。如今这位高家三郎已经是二十有四,若再耽误下去就成了咄咄怪事。
  “公公说的是,我也该为三弟好好物色一位佳人了!”英娘也满心欢喜地站了起来,“横竖过几天官人就要回来了,我到时和他商量商量,看是哪一家的小姐最合适。等到三弟成亲,公公也就可以放下这一桩心事了。”
  “谁说不是呢,如今老二眼看就要加官,老三也开始有了出息,我高家的门楣还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光鲜过!”高太公的语气中充满了兴奋,对于他当初那么一个平头百姓而言,做官不啻是痴心妄想,想不到如今高家能够一门出两杰,这真是光宗耀祖的大喜。
  英娘见一旁的金氏竭力遮掩脸上的那一缕黯然,连忙劝慰道:“大嫂,芹儿过了年就要十岁了,再过几年一样要出嫁,到时候,我和官人一定会为她挑一个如意郎君,大嫂你就放心好了!”
  “芹儿的事情英娘会帮你留心,你大可不必担心!”高太公这才觉得有些失言,连忙招手示意高芹过来,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方才叹道,“还是英娘你想得周到,没让她们娘俩跟着那个混账东西。高芹……高芹,这个名字我一直觉着起得不好,太小家子气,赶明儿让二郎重新想一个。我高家的闺女,怎么着也不能让人小觑了去。”
  见英娘点头答应,金氏也在旁边赔笑,心中却感到无比酸楚。女儿迟早是别人的人,待到女儿出嫁之后,她便再也没了依靠。想到那两个尚未成年便夭折了的儿子,她顿感悲从中来,却不敢流露在面上,手中的帕子却被搅得一团乱。
  英娘敏锐地察觉到了金氏的心绪,左思右想终于还是悄悄递了一句话。“大嫂,高家还有不少亲戚受我们的周济,等到那一天,你大可过继一个儿子养老。你放心,此事我也会帮你留心的。”
  金氏顿感浑身一震,目光中显露出无穷感激,随即重重点了点头。
第四十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
  大理使团的进京自然是一件大事,自从过了西京河南府开始,一行人的速度就愈发慢了起来,高俅纵使满心想要赶回京城,也只得耐下性子和一路上的官员打交道。大约是人人皆知他这一次将要回京大用,因此巴结的送礼的不计其数,当然,那些面上不屑一顾背地里却羡慕十分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等到高俅抵达京城时,日子已经指向了已经是十一月初四。由于过惯了四季如春的日子,而且一群大理人都从没有来过汴京,因此不免对这冬季的气候很不适应,一路上病倒了好几个人,好在两个正副使节倒是身体康健,这才没有延误日程。
  将一帮使节交接给了客省官员,高俅便立马接到了赵佶的传召,心中不由哀叹自己的劳碌命。话虽如此,他仍旧打起了十分精神,坐上了马车随同曲风进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