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282

  “这种承平年间,哪有那么多宵小之辈?”赵佶这些时日被那些奏折搅得头昏眼花,今天是实在受不了才溜了出来,“你放心,这些禁卫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朕不会疏忽自己的安全。”
  高俅只得无奈地摇摇头,这才发现了赵佶身侧侍立着一个形貌陌生的人。只见此人四十多岁的年纪,身材高大魁伟,筋骨强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颌下长有浓密的胡须,乍一看去便是一个气宇轩昂的汉子。单单从其他禁卫都留在书房外边来看,他就觉得此人不同寻常,随即试探道:“圣上,这位看上去眼生得很,难道是您新近收的近身护卫?”
  “哈哈哈哈!”赵佶先是一怔,随后笑得前仰后合,好一阵子才缓过气来,“伯章,想不到你这么聪明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他一边说一边转过头看着身边的中年汉子,随口吩咐道,“来,你自己见过我朝最年轻的学士!”
  那汉子答应一声,疾步上前肃然下拜道:“小人内廷西头供奉官童贯,叩见高大人!”
  童贯!高俅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没晕过去。要是目光可以杀人,恐怕他就要杀了这家伙千万次了。饶是如此,他也足足用了好半晌才稳定住了心头激荡的情绪,强装笑意道:“没想到如此具有阳刚之气的汉子竟然是宫中内侍,实在令人惊叹。”
  “伯章说得没错,朕头一次看到他时也觉得诧异,几乎是以为有人心怀不轨混入内廷!”赵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轻轻用脚尖踢了踢依旧跪伏于地的童贯,示意他先起来,这才又解释道,“听说他年过二十方才净身入宫,所以形貌和寻常宦侍不同。对了,伯章你可知道他的师傅是谁?”
  高俅只知道童贯是恶名昭彰的六奸之一,对于其人的过往却不甚了解,此时不由好奇地问道:“是谁?”
  “先前神宗皇帝五路北伐西夏时,曾经有一路将领曾经是宫中内侍……”
  听到这句话,高俅脑际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莫非是李宪李子范?”
  “伯章好记性!”赵佶这才笑道,“当日我初听说时也吃了一惊,那五路人马攻夏虽然徒劳无功,但李宪至少拿下了兰州,却因为之后的延误而见罪,实在可惜。童贯,朕且问你,倘若朕要用你带兵,你是否有乃师的忠勇?”
  在高俅尚未反应过来之前,童贯一个翻身就再次俯伏在地,声若洪钟地道:“小人深受圣上隆恩,若有差遣自当粉身碎骨以报!圣上若真的用小人掌兵,小人自当比先师更加克勤克谨!”
  “好!”赵佶抚掌大笑,随即点点头道,“你先出去吧,朕有话对伯章说。”
  童贯答应一声,又叩了一个头,连忙起身离开了书房。
  高俅实在吃不准赵佶的心态,因此只在心里反复盘算,却并没有出口谏阻。从他和赵佶多年相处的经验来看,赵佶看似豁达,其实却有些小心眼,很多事情你越是谏他越是来劲,若是自己学朝中言官的那一套,说不定一句玩笑话就要弄巧成拙,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伯章,韩忠彦在西北战事上的消极态度虽然不可取,但如今,朝廷确实难以支撑秦凤路的这么多军士。”赵佶这才收敛了脸上的笑意,表情渐渐凝重了起来,“朕派心腹内侍调阅过户部历年旧档,这才知道这些年的西北边耗用去了多少钱粮。仅仅是神宗熙丰年间的用兵,就耗去了钱数千万贯,粮不计其数。若是再长久僵持下去,徒耗国力。唉,朕真的恨不得下旨直捣黄龙,彻底夷灭党项人这个隐患!”
  高俅心中一惊,沉吟片刻,他方才问道:“圣上可了解如今辽国新主耶律延禧?”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得赵佶莫名其妙,不过,他早就熟悉了高俅那种跳跃性的思维,很快反应了过来。“算不上了解吧,朕只知道他笃信佛教,而且自耶律洪基老年便开始掌管国政……噢,他的父亲是被耶律乙辛害死的。”
  “圣上,辽国经过耶律乙辛之乱,国中早已埋下了重重隐患,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忌惮我朝征伐西夏,正是怕失去了西边的屏障。如今辽主新近登基,必定不遗余力地铲除异己,若是我们能够借刀杀人,除去辽国朝堂上的忠直之士,那么,一旦时机成熟,圣上的心愿并非没有机会达成!”
第九章
微服出游
  对于高俅历来对时事直言不讳的态度,赵佶一直很是欣赏,此时的不加遮掩更是正对他的脾胃,换作别个大臣,纵使真的这么想,也得拐弯抹角才会说出来,自然不会像高俅这么直接。赵佶虽然没有受过太子储君的教育,但担任教授之职的都是那些饱学鸿儒。那些人成天把圣贤之说挂在口头,仿佛只要通晓儒学经义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他更多的时候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只是嘴上唯唯而已。对于费尽心机方才得到皇位的他来说,只要干净利落,就算用一些为人诟病的手段也无所谓。
  “好你个高伯章,要是让韩忠彦那些墨守成规的老臣听见你这些话,指不定又给你派一个罪名!”话虽如此,他却没有一丝一毫怪罪之意,沉吟片刻便发话道,“如今是安焘知枢密院事,他和韩忠彦一样,素来对于用兵两个字是慎之又慎,恨不得马放南山永息兵戈,和他商量这种事情无异于对牛弹琴。不过,安焘毕竟老了,朕准备任命一个年富力强的人签书枢密院事,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高俅闻言不由苦笑,上次他才向赵佶推荐了宗泽为监察御史,如今倒好,这个年轻的官家竟问起自己这种朝廷重臣人选,难道真以为自己有个百宝囊,人才一抓一大把么?尽管他有心推荐一个武将出身的官员入枢密院,但一想到自英宗朝以来,能够以一介武将的身份进入枢密院的就只有郭逵一个人,而且总共也没待多少时间,只得打消了这个打算。
  “圣上,对于军事,微臣并没有什么大见识。不过,枢密院中年迈的又何止安焘一个人?”高俅见赵佶一瞬间神色大变,心中更加笃定,“如今同知枢密院事的是翰林学士蒋之奇,他也已经年过七旬。若是让这些资历过深的老臣始终执掌枢密,那么,别说收回边地寸土,就连日常事务也不见得能够料理分明。圣上既然自即位以来便大力提拔新人,那不妨挑选一些已经在各地做过数年地方官,考评优异且了解军事的年轻人,让他们进枢密诸房历练几年,等到他们熟悉了一应事务之后,圣上何愁无人可用?”
  “伯章,朕有时真的发觉,不管什么事到了你这里,似乎总能找到应对之道啊?”赵佶似笑非笑地打量着高俅,见其立刻露出了诚惶诚恐的神色,不由哑然失笑。“你别拿糊弄外人的那一套来糊弄朕,朕和你的交情不是一天两天了,看你这副样子就知道是假装的!行了,朕明天就在枢密院现有的官员里选一个忠实可靠的年轻人,让他协助你。只要能让耶律延禧倒行逆施自毁江山,那么我大宋坐收渔翁之利有何不可?”
  “圣上英明!”高俅笑吟吟地送上一句奉承,得到的却是赵佶一个没好气的眼神。
  赵佶才在高府待了一个多时辰,心惊胆颤的童贯担心微服出宫惹出更多的麻烦,一再哀求这位官家回宫,最后见一切劝说无果之后,他只得用求救的目光看着高俅。他可不是当年权倾内宫的梁从政,也不是有拥立之功的郝随,区区一个内廷供奉官完全是这位官家一时喜好才赐下的名义,一旦出了什么纰漏,他的什么野心志向就全完了!
  “圣上,如今时候不早了,你还是回宫吧!”高俅虽然对童贯充满了恶感,但是,赵佶如今好歹是在自己的府邸,若是出了变故,头一个倒霉的还是自己。
  “伯章,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罗嗦了!”赵佶难得有一天好兴致,哪里会那么容易听劝,“朕好久没有出宫游玩了,今儿个天气好,朕也不向你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去酒肆喝酒总可以了吧?”
  “圣上!”高俅闻言大惊,左思右想只得勉强应承了下来,“既然圣上坚持,那且容臣去安排一下护卫,这些禁军虽然身手不凡,但为了以防万一……”
  “行了行了,朕都听你的!”赵佶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随即露出了神往的表情,“一年多了,朕始终闷在宫里没有外出走动过。伯章,要是待会你敢扫兴,朕绝对不会放过你!”
  话说到这个份上,高俅还有什么办法,只得在心腹家人中挑选了几个孔武有力的,命他们换了各色装扮前后照应,自己又匆匆换了便装,这才和赵佶一起出门。
  汴京酒楼饭庄一向最多,来往的既有达官显贵王公大臣,也有贩夫走卒三教九流,最是热闹繁华。那迎风招展的旗帜底下,时常可见一身短打扮的小二在那里扯着嗓门吆喝,此起彼伏的声音别有一番盛世景象。
  为了防止有人认出这位微服出游的大宋官家,高俅特意让赵佶作了一些局部改装,除非是时常面君的重臣,旁人很难认出赵佶,这也让旁边的童贯眼睛大亮。一行人沿着州桥逛了一圈,赵佶便看中了一处三层楼的临街酒肆,高俅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对于此地的任何印象,为了谨慎起见,他只得招来一个家人询问了几句。待到他明白此处是自己的产业时,脸上立刻露出了货真价实的惊讶之色。他如今早已把生意交给了一干管事打理,而总揽一切事务的是妻子英娘,此时此刻,他的心情顿时大定,脸色也轻松了下来。
  趁着赵佶和高俅上楼的功夫,童贯也悄悄溜进了厨房。今日的事情他看得分明,再结合往日大内禁中的种种传闻,他自然领悟到了如今谁才是御前最受信任的人。他自二十出头净身入宫,已经在宫中待了二十余年,历经神宗、哲宗和本朝,深得察言观色的要旨,本能地感觉到高俅似乎对自己有些敌意。为了能够保住如今官家对自己的宠信,他只能从旁另辟蹊径。
  三楼临窗处,几个伙计正在手忙脚乱地布置着,不一会儿,原本的布帘便被几扇精致的山水屏风替代,中间的一道板壁也被移开,两间包厢变成了一间,自然显得很是宽敞。赵佶本意亲民,却不料高俅来了这么一出,只得狠狠瞪了他一眼,这才首先落座。他望着楼下来往的人群,突然若有所思地道:“伯章,还记得那一次在酒肆中,你抱着朕跳楼逃生的情景么?”
  高俅立时沉默了,那是自己第一次见到赵佶,那时这位大宋官家只是一位痴迷于书法的郡王,但是,应该就是那一次的事情,使得两人之间有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信任,才会有如今的场面。“我当然不会忘记。”此时此刻,他突然忘记了君臣际野,微微一笑道,“公子那个时候还只有十一岁,好学之外还调皮捣蛋得很。”
  “谁说不是呢?”赵佶非但没有发火,心中反而浮出了一种更加亲切的感觉。
  正当两人全都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中时,一阵爽朗的笑声打破了这难得的寂静。大光其火的赵佶本欲派人前去训斥,却突然想起自己如今是微服出游,只得怏怏不乐地抱怨道:“真是的,想找个清静的地方都不行!”
  高俅心中暗笑,要是自己真的吩咐整个酒肆不准接待外客,这位大宋官家指不定也得不满意。他心知肚明赵佶的脾气,因此亲自执壶劝酒道:“好了,公子你就消消气,如今这时节年轻人最喜欢到酒肆呼朋唤友以求一醉,你总不能指望别人都在那里喝闷酒吧?”此时,旁边的包厢传来了几声动静,显然被那些新来的人占据了。
  赵佶一仰头灌下一杯,正欲开口说话时,旁边便传来了几句寒暄。紧接着,一老一少便攀谈开了。
  “连公子,令尊家大业大,居然放心让你这个独子出海,实在是魄力非凡!”这是一个有些老迈的声音。
  “哪里,陈老过奖了,我只是出海历练一下,小打小闹的不成气候。海上的营生毕竟还得靠那些水手和船员,我这个养尊处优惯了的人只是拖累。”说话的显然是一个年轻人,话语中不带半点傲气,听起来令人如沐春风,大生好感。“家父虽然也经营了不少产业,但对于和海外夷人互市并不熟悉,所以才嘱托我来拜访陈老。陈老多年出海经验丰富,若是肯再度出山……”
  “唉,如今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我已经老了,这把老骨头再也经不起海上的风浪,连公子实在是太看重我了。”那说话的老者颇有些倚老卖老的派头,隔了许久方才低声道,“连公子是否知道,前些时日传出风声,说是朝廷也有派官船出海的打算!”
  “此话当真?”年轻人显然大吃一惊,许久才反应了过来,爽朗地笑道,“官商官商,其实何止商者言利,朝廷也得时时言利。若是朝廷真的派船出海,那高丽和日本以及南边的交趾就远远不能满足互市的需要了。毕竟,那里市场有限,该是开辟新航线的时候了。”
  这话一出,不仅外头的那个老者没了声音,雅座中的高俅和赵佶也不由面面相觑,其中尤以高俅最感震动。一听到那老者称呼年轻人连公子,再加上谈的都是生意上的事,他很快联想到了一个人物,脑际灵光一闪。若是自己没有猜错的话,那个所谓连公子很可能是连建平独子连烽,想不到其人年纪轻轻竟能看得如此长远。
第十章
官商际野
  谈话的一老一少当然不会知道旁边有两个大人物侧耳倾听,被称作陈老名叫陈无方,福建泉州人,自熙宁年间便往来于泉州和高丽,曾经是闽南巨贾黄家最得力的主事,直到年过六旬方才避居汴京享清福。
  “连公子,你竟认为朝廷真的可能派船出海?”陈无方提起此事多有让连烽知难而退的意思,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有如此大的胃口。“我朝商贾虽然豪富,但朝廷向来重农轻商,纵使置了市舶司,也很少参与海上的勾当,倒是那些官员私底下会在各处参股。依我之见,朝廷中那些相公应该不会同意此事的。”
  连烽不以为然地微微一笑,他当然不同意这个看法。要知道,如今朝廷国库并不充盈,而年纪轻轻的天子刚刚登基,纵使会忍耐那些口口声声叫嚣祖宗成法的老臣一阵子,今后也必定会寻求变革,从先前神宗皇帝和哲宗皇帝的旧事就能够轻易看出这一点。
  “陈老,此一时彼一时,熙丰和绍圣之后,朝中的守旧势力大不如前,只要当今圣上有心,别说派船出海,就是下诏民间不得有片板下海也未必可知。”他见陈无方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不由自悔失言,连忙转圜道,“当然,朝廷不会采取这种过激的举动,但小规模地试探一下海上贸易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再者,高丽向产良马,如今西夏的茶马互市已经名存实亡,而辽国新君登基,说不定北边也不太平。若是能用中原的丝绸茶叶换来高丽良马,想来朝廷会大大动心的。”
  “连公子,听了你这番话,我也不觉得那只是坊间流言了。”陈无方苦笑一声,原本对连烽的轻视也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既然如此,你还要涉险么?要知道,海上的营生虽然获利巨大,但投资也是非同小可,一个不好就可能血本无归的。”
  “陈老,我曾经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收益永远是和风险并存的,若是风险越大,其中蕴含的商机就越大,为人所不能为,先人之所先,这才是我辈商贾应当考虑的事情。至于凡事瞻前顾后延误战机,就是那些无能官吏的写照了!”
  陈无方听得悚然动容,情不自禁地问道:“连公子,此言确实犀利非常,敢问这话是谁说的?”
  连烽微微一愣,这才换了一幅郑重其事的表情。“既然陈老问了,我也不好隐瞒,不过请勿外传就是。”他略略顿了一顿,这才低声道,“这话是现今朝廷上第一得用之人,高伯章高学士说的。”
  高俅正在一边偷听一边品酒,万万没有想到连烽竟会把自己的名头拿出来唬人,登时忍不住一口酒喷了出来,又呛得连连咳嗽。
  旁边的赵佶一直在聚精会神地听着,愈发觉得隔壁的那个年轻人有些门道,但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不禁一愣,随即转过头来,用一种极为古怪的眼神盯着高俅。还没等他开口询问,屏风就突然被人敲了两下,紧接着便传来了一个温文有礼的声音。
  “在下泰州连烽,刚才趁着酒意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还请里边的贵客莫怪!”连烽适才上楼的时候没注意旁边的包厢,如今一看到那几扇绘着山水的精致大屏风,立刻感觉到事情不妙。换作在别的地方,他刚才那些话自然无所谓,可这里是天子脚下,绯紫官员遍地都是,他一介商贾可谓是谁都惹不起,那声咳嗽自然令他大惊失色。沉吟片刻后,他就立刻冷静了下来,先发制人地过来赔礼,其用意自然是息事宁人。此时,他最担心的就是里面出来一个朝廷官员。
  高俅见四周侍立着的几个禁卫满脸警惕,连忙做手势示意他们少安毋躁,这才令陪侍自己的一个家人移开了一扇屏风,自己亲自走了出去。
  连烽一见里头有人出来,第一反应便是朝那人的腰间看去,发现并无金银鱼袋之后方才松了一口气。然而,等他看清楚了来者的面貌,立时大感惶恐。毕竟,没有什么比吹牛时遇到正主更加令人尴尬了。
  事到如今就是后悔也没用,他咬咬牙低头下拜道:“拜见高……高世叔!”
  被一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人称作世叔,高俅心中暗叹世事无常,不过,他如今已经官至宝文阁学士,当年又是和连建平同辈论交,只得坦然受了连烽一礼,然后亲手把人搀扶了起来。
  “世侄,人说无巧不成书,今天这巧合实在是太大了。”见连烽尴尬得满脸通红,他也就顺势调转了话题,“怎么,如今你爹已经放心让你独当一面了?”
  连烽见陈无方在旁边发愣,连忙悄悄推了一把,这才介绍道:“陈老,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高学士。”
  陈无方在汴京已经居住了两年,当然知道所谓高学士是什么人,此时顿感惶恐,连忙规规矩矩地上前行礼,末了竟连头也不敢抬。谁会知道,上这种中等馆子吃饭竟会遇到这样的尊贵人物,他唯有哀叹自己撞大运了而已。
  高俅正在盘算该用什么借口把人打发了,里头的赵佶却突然发话道:“伯章,既然是你的世交之子,你就别和人在外边说话,把人引进来吧!”
  高俅还在犹豫,旁边的屏风便被人拉了开来,在几个禁卫的簇拥下,赵佶施施然地走了出来,居高临下地打量了连烽和陈无方两眼,微微一笑道:“刚才二位的谈话我都听到了,这位连公子可谓是字字珠玑,能否进来小坐片刻,也好让我当面请教?”
  连烽敏锐地察觉到高俅和这后出来的年轻人之间关系并不单纯,哪里敢出言拒绝,谦逊了几句便依言入内。待到看清楚包厢中的状况时,他更觉心中剧震。暂且不说那几个虎背熊腰的护卫,光是桌上的那些器具及精致冷菜,就不是寻常食客吃得起的,再加上高俅对那个年轻人说话的语气中似乎还带着一丝谦卑,隐隐约约地,他感到自己抓住了一丝极为重要的东西。
  赵佶正想让连烽继续开始的话题,屏风又被人敲了几下,原来是负责送菜的伙计。四个伙计个个托着一个红木条盘,上面各有几个银光闪闪的盘子,显而易见是得到了高俅的吩咐。然而,他们只是一边两个站在屏风旁边,完全没有上菜的意思,这顿时让赵佶和高俅极为不解。此时,刚才一直不见踪影的童贯突然出现在了门口。
  虽然是春寒料峭的时节,但童贯的额上仍然可见细密的汗珠,身上竟是一袭伙计的装扮。他笑吟吟地捧着一个精致的小锅走了进来,先示意一个伙计安置好了炭火,这才小心翼翼地把手里的锅子放了上去,垂手侍立一旁道:“主人,小人刚刚特意去厨房看过,见那些菜肴都是您平时用过的,算不上时鲜,所以另外精心炮制了一味鲈鱼豆腐!”
  兴致突然被人打断,赵佶不由有些不快,听到最后一句话方才脸色稍霁,但还是训斥道:“我今天出来不是为了吃的,你若是有心,大可在平常的时候多多思量,这个时候如此大费周章干什么?”话虽如此,他却仍是揭开了锅盖,一看那奶白色的汤头,顿觉食欲大振,随即改口道,“算了,这也是你一片忠心,我先尝尝,若是不得意再和你算账!”
  “多谢主人体恤!”童贯见赵佶拿起勺子,不由大喜,连忙上前伺候,一边用絮絮叨叨的语气介绍其中奥妙,像极了那种豪富人家卖弄手艺的厨子。
  此时,从赵佶颐指气使的语气和童贯旁若无人的态度中,连烽已经完全确定了对方的身份,心中不由骇然,立刻偷偷扫了高俅一眼,谁料竟看到了一抹一闪即逝的寒光,顿觉心惊胆战。
  而旁边的陈无方比连烽更加不济,论年纪论经验论阅历,他都远远胜过连烽,但是,他还没有和这种位分上的贵人打交道的经历,当然显得局促万分。尽管如此,陈无方也还是感觉到赵佶身份不凡,但究竟是怎么个不凡法,他就说不上来了,毕竟,童贯的样子无论如何也没法让人联想到阉宦上头。
  “唔,不错!”一口气消灭了大半之后,赵佶方才心满意足地抬起了头,深深吸了一口气。“等回去之后,你就告诉膳房怎么做,省得他们老是用那种温火膳糊弄人!”话才出口,赵佶便醒悟到了自己的疏忽,冷落两个客人在一旁,自己反倒用起吃食来,这算什么待客之道?他慌忙把那还剩小半的火锅往前一推,满脸尴尬地道,“不好意思,刚才我情急了一些,竟忘了你们。这味鲈鱼豆腐不仅鲜美润滑,而且回味无穷,你们不妨试试?”
  见赵佶拿自己吃过的东西招待别人,连烽还在犹豫,看到一旁的高俅卷起袖子舀了一小碗,只得亦步亦趋地跟着尝了一点,入口果然鲜美异常,当下连连称道。陈无方见状也动了一下筷子,但立刻就停了下来,只有高俅一个人毫不客气,把剩下的小半锅消灭得一干二净。
  “果然好手艺,光是这道菜,恐怕就比得上那些名不副实的御厨了!”高俅语带双关地赞叹道,目光却颇有几分意味深长的隐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