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2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8/282

  得知儿子派人过来探望丈夫,吕氏心中极为高兴,也顾不上其他就先把人叫了进来。待到蔡安呈上了几样珍贵药材以及一些小巧玲珑的饰品,她登时更加欣喜,当即就把人领到了蔡京的房间,将一应物事一一给蔡京看了,这才笑道:“相公,攸儿还是有孝心的,你看一知道你又病了,就又派了人送东西过来。毕竟是父子连心,比不得外人。”
  对于妻子的这种说法,蔡京颇有些不以为然。他很清楚,吕氏虽然出身大家,却不是那种懂得官场道理的女人,因此并不答话。抬眼瞥了瞥蔡安,他便淡淡地问道:“替我回去告诉攸儿,就说我这个当爹爹的承他的情了。只不过,他这番派你过来,应该还有别的话要讲吧?”
  闻听此语,蔡安登时心中一颤,偷眼瞥见蔡京面沉如水,更是连连叫苦。他本想趁着对答的功夫不动声色地将事情兜出去,谁料蔡京竟如此老到,一眼就看出他还有别的由头。只是事到如今也没有退缩的余地,想想自己是蔡攸府中的人,即便是呆会触了霉头,想必蔡京也得存几分脸面。这样一想,他便把心一横,咬咬牙说开了。
  “启禀相爷,我家学士此番派小人来,确实还有另一桩要务。今儿个一早,学士无意中听一个仆人提起,说是三少爷昨儿个似乎在太平桥高府那里出现过。学士料想如今蔡高两家还有些结未曾打开,心中不免有些忧心,便让小人探病之后禀告相爷一声,莫要……”
  他这话还没说完,蔡京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病态的潮红,随即剧烈地咳嗽了起来。旁边的吕氏见状大惊,一面让旁边伺候的丫鬟去请大夫,一面冲着底下的蔡安喝道:“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值得这么火烧火燎地来报说相爷?回去告诉攸儿,絛儿虽说不济,却不会做出这样没头没脑的事,让他少担心。”
  蔡京被妻子这句话气得几乎倒仰,无奈一口气没有顺过来,更没有当着外人喝骂妻子的道理,因此只得强忍了过去。等到蔡安诺诺告退,他胸口好受了一些,这才将吕氏的手往旁边一推,沙哑着声音道:“你养的好儿子!”
  吕氏此时没有品出滋味,又不知道蔡京说的是谁。想到这么些年来蔡京左一个侍妾又一个侍妾的放在房里,她心中更是恼火,再想想蔡卞夫妇之间的举案齐眉,一时很有些委屈。见蔡京满脸不耐,她干脆冷笑一声,甩手就离开了房间。
  蔡京也懒得去理会妻子心中那些小意,深深吸了一口气便唤来了一个仆人,随即喝令他去把蔡絛叫来,自己则挣扎着斜倚在床上。多少年了,为了如今的地位前程,他费尽心机,只为了能够达到巅峰。如今坐在这个位子上,面对的不仅仅是明枪暗箭,居然还要应付两个不争气的儿子,这叫他怎么忍得下这口气?
  蔡絛一进房间便发现父亲铁青着脸坐在那里,心中不由得一突。他也知道刚刚大哥派人来过,一定是父亲又因此而气到了,却没有想到此事和自己也有份。毕恭毕敬地行过礼后,他便起身肃手站在一边,准备逮着时机再给老大好好上上眼药。
  “听说你昨天去找过高伯章?”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登时把蔡絛敲打得木了,他呆若木鸡地看着父亲,见蔡京的目光中流转着令人琢磨不透的光芒,既有讥诮,也有惋惜,还有许多他无法捉摸的情绪。
  情知事情严重,稍不留心自己就可能遭到父亲的遗弃,他立刻双膝跪倒在地:“爹,孩儿昨日确实去拜会过高相公。这只是孩儿一时之间兴起的想头,如今朝中大臣已经有不少都变换风向了,可那些人大多人微言轻,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孩儿寻思高相公和爹爹共事多年,彼此间至少还有情分在,若不是大哥每每从中作梗,此番也不会闹得这么僵。所以,孩儿就想,倘若高相公能够和爹爹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蔡京冷笑着打断了蔡絛的话,脸上的神情已经不是惋惜而是恼怒了,“你以为这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么?我和高伯章昔日坐同一条船,哪里是因为什么情分,而是因为不得不如此。外有外敌窥伺,内中还有人虎视眈眈,倘若我们那个时候内斗,只怕是转眼间就会被人渔翁得利。至于如今分道扬镳,也不过是因为情势所逼,虽然和你大哥有关,但那是迟早的事,哪里可能因为你一句话轻易解决?”
  见蔡絛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蔡京情不自禁地叹了一口气。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蔡絛比蔡攸稍稍纯良一些,但是心计上差得太远,而且目光所及也只是近处,根本看不到长远的地方。他原指望蔡絛跟着自己这些天能够学到些什么,如今看来这一腔心思怕是要落空了。
  “爹,孩儿知道错了。”蔡絛勉强迸出一句话,却依旧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真正的错处。如今连蔡攸都变成了仇人,更有大批人投了过去,倘若不和高俅重归于好,趁机挽回颓势,难道还真的任由蔡攸占了上风?
  蔡京当然知道蔡絛并不情愿认错,心中不禁更加恼火。然而,他亦知道此时此刻自己不管解释什么都是错的,最后只得挥了挥手:“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什么时候知道错在哪里再回来帮我。这两天不许出门,好好反省!”
  对于这样的处罚,蔡絛心中暗恨,却仍是低头应了,一出房间便立刻变了脸。想当初蔡攸犯的错处还比他少么,怎么从来不见蔡京处罚?现如今一个儿子对着干不够,难道父亲还要把自己也逼到别人那里去?
  蔡攸并没有在家里坐等蔡安的回报,此时此刻,他正引着王甫面圣。尽管刘正夫和蔡薿都对他的计划大有帮助,但是,不知是什么缘故,他偏偏就觉得王甫最是顺眼,就连旁人眼中是妖孽征兆的黑发金瞳也没有放在心上。最最重要的是,他很清楚天子官家最重人仪表,以王甫的仪表堂堂一表人才,必定能够讨得赵佶的欢心。
  当初应何执中的要求提拔了这个王甫,赵佶至今仍旧记得,因此此番见蔡攸还是举荐此人,不禁在心中有些疙瘩。只是蔡家父子之间的争端是他早就布置好的,自然不好拒绝蔡攸的要求,因此一口应允给王甫加官,甚至还以此名与之前东汉的某个宦官重名为由,为其改名王黼,顿时让阶下那位黑发金瞳的老兄欢天喜地了一把。
  而等到这两位一走,赵佶便召来了提举皇城司曲风,询问了几句京城动向之后,他便转口问起如今两座蔡府的动静。
  曲风伺候这位主儿多年,已经是很有经验了,此时一思忖便小心翼翼地答道:“回禀圣上,如今蔡学士府上比蔡相公更热闹,既有朝廷官员也有游学士子,每日晚间都要开宴呢!倒是蔡相公这些日子身子骨似乎不好,也有相熟的官员送药材过去。”
  赵佶微微颔首,心中生出了一个主意:“既然如此,那朕择日下诏,徙封元长鲁国公,三日一至都堂治事,这样一来,他也不用连连告假了。”
第九章
相有意将亦有意
  徙封蔡京鲁国公,三日一至都堂治事!
  这道恩旨下达之后,顿时在京城再次激起了轩然大波。赵佶前次准高俅辞相的时候,曾经徙封其为陈国公,此番又突然为蔡京转封大国,又特赐三日一次至都堂治事的荣耀,在恩宠更重的同时,也让眼光敏锐的人看到了其中的玄机。
  毫无疑问,如今政事堂是缺人的。蔡京、何执中、阮大猷、郑居中,这四个人构成了大宋的最高权力机构,而除了郑居中还算得上年轻一些之外,其他人不是年过六旬就是逼近六旬。而蔡京现在每三日才到政事堂一次,那剩余的三人还要轮班处理政事,怎么能够来得及?于是,蔡京门下的党羽便在暗地里计议,希望能够在蔡京不在都堂的时候,将奏折带回府中阅看,而这样的提议更引起了众多非议。
  而在这种言论纷纷的当口,蔡攸却是得意万分——老爹的病已经是所有官员都知道的事了,投靠他这里的人已经越来越多,看来,这些人不是不会看风向的。不是么,他是蔡京的长子,如今在蔡家下一辈之中又是官职最高,要是不靠着他,那些人还能靠谁?老爹为人刻薄寡恩,旁人往往是助了他也没有好下场,像刘正夫等人就是如此。现如今只要他肯广结大臣,然后把许下的诺言一个个都完成了,谁还敢认为他蔡攸只不过靠着家门余荫?
  蔡安那一日向他回报了蔡京在听到那几句话时的回应,而他亦感到相当满意。老三此番狗急跳墙,保不准触怒了老爹的底线,将来结果如何还很难说,而不管怎么样,他都已经达到了既定目的。
  另一边,京城禁军一年一度的大比也即将掀开帷幕。由于禁军之中由于所属军营不同,俸禄和待遇也不尽相同,因此但凡武艺超群的,也希望能够借着大比的机会得以露脸,只要能够得上司看重,轻则加官进爵,重则有可能调入御前禁卫班直,最是武人获得荣耀的大好机会。而当天子官家将亲自莅临观看的消息传扬出去之后,禁军之中顿时翻腾起一种莫大的激昂情绪,谁人不愿意占得鳌头,博取一个封妻荫子?
  正因为如此,三衙的所有军官自然是忙了个底朝天,就连郭成也不得不暂时丢下讲武堂那些学生,一门心思地投入了这边的筹备当中。而童贯更是将自己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成日里奔忙于三衙和大内禁中之间,少不得有人赞他几句严谨,而看在赵佶眼中自然就觉得他可靠。
  而就在整个禁军系统最最忙碌的时候,肃州军中刘仲武的回信终于到了童府。童贯一回家听到这个消息,也顾不上满心疲累,立刻从管家那里取过信函,一路走一路拆开,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了起来。待到一封信看完,他的脸上顿时浮现出种种复杂的情绪,最后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
  “大人……”
  这管家新近方才跟了这位新贵,因此摸不准童贯的脾气,此时见主人笑得畅快,不禁小心翼翼地问道:“九少爷听说是西边刘帅来的信,已经问过一次了,小人想着大人还未看过,只是敷衍了一回。大人既然看了,是否要和九少爷分说一下?”
  童贯回头看了一眼官家,见其一脸的谨小慎微,不由笑道:“这次你做的很好,九郎那里我自然会去说,你下去吧!”
  管家早觉得童贯对刘琦不一般,因此生怕惹事,闻听这话便松了一口气,慌忙退下忙自己的事去了。而童贯则一手拿着信,笑吟吟地进了东边的小院。
  “九郎!”
  刘琦中午就得知父亲送了信来,心中很有些忐忑,但信是直接送给童贯的,他作为晚辈,又是寄住在别人家里,自然不好争先。此时见童贯拿着信进来,他心中大喜,但仍是规规矩矩地上前行礼:“童大人!”
  “都和你说多少次了,这又不是外面,叫我一声童叔就好!”童贯一把将其扶了起来,又把手中的信抽了一张递过去,“这是你爹专门写给你的,我知道你一定急了,自己好好看吧!”
  刘琦连忙谢过,取过信展开一看,当头便是几句教训的话,顿时让他心中一凛。细细看去,前面大多是一些老话,无非是让他在京城不要惹事生非,凡事皆听童贯安排就好,面圣的时候切忌骄躁,更不可四处显摆武艺。总而言之,几乎全都是往日教训的翻版。看到这里,即便他心智再成熟,也禁不住暗自撇了撇嘴。
  然而,最后几句话却让他立刻郑重了起来。果然,对于童贯竭力撮合的这段婚事,刘仲武心中也颇有意动,毕竟,高俅重武这一条在武将之中并非新闻,先前已经有种种旧例摆在那里。从最初的举荐王厚西征,到后来的推荐种师道种师中兄弟两人,而姚麟王恩这先后两位殿帅,和高俅都是关系非凡。因此,在对方也有此心的情况下,刘仲武便索性将此事完全交给了童贯打理。
  身为人子,刘琦自然不可能对此提出什么异议,看完之后便点头对童贯道:“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但请童叔为我做主。”
  “好!”虽说刘仲武答应,但是,童贯亦不希望刘琦对此有什么抵触的情绪,此时便笑道,“三日后便是大比之日,只要你能够在圣上面前露脸,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对了,此番不比往日,圣上会将宫中那些皇子和公主都带过去,高家那位千金多数也要到场,你到时可别露怯!”
  自打娘胎里刘琦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露怯,因此,即便站在一堆比自己大上一倍的军官当中,他的脸上仍旧是那种自信满满的表情。尽管知道旁边这个小孩子是西北刘仲武刘帅的幼子,但是,生性高傲的禁军军官仍然在那里肆无忌惮地议论纷纷——西军和禁军之中的不合由来已久,尽管自哲宗和赵佶登基以后,数任殿帅全都是用的西军宿将,但那些中下级禁军军官往往仍旧是出自那些禁军世家,对于西军子弟,他们心中那股抵触情绪自然难免。
  “屁大的孩子就来参加大比,以为这是什么地方呢?”
  “嘿嘿,到时候在御前出了丑,别说自个,就连刘帅的脸面也得丢尽了!”
  “就是,大比是好玩的么?到时候比骑术比箭术,就是硬朗的汉子也不见得能全都撑下来,何况一个小孩!”
  尽管耳边尽是各色各样的鄙薄,但这种情形刘琦当日在军中早就听得多了,并不十分在意。西军中那些将门子弟往往都是军中出身,自小便在军中效力,冲杀的时候和普通士卒更没什么两样。他虽说家学渊源,但甫一上阵的时候也同样没有区别待遇,当然,由于他年纪还小,那些最最危险的任务是轮不到的。可比起那些没有在战场上杀过人的禁军军官而言,他在心理上仍旧占据着优势。
  “圣上驾到!”
  在一连数声的呼喝之后,浩浩荡荡的天子官家一行人便渐渐近了,所有的军士和军官纷纷倒身下拜,场中顿时响起了山呼海啸似的万岁声。
  尽管以往也曾经亲临过这样的场面,但那已经是赵佶刚刚登基时的事了,那时候天下还是一个烂摊子,辽国心怀叵测,西夏虎视眈眈……而现在却是另一番景象。因此,在看到底下那些军容齐整的彪悍之士,他打心眼里生出了一股自豪。
  这便是朕的国家,朕的大宋!
  赵佶在中间的宝座上坐定之后,便有郭成和童贯上来,由郭成报说了今次大比的各种景况。当然,这位老将亦没有忘记说明小小年纪的刘琦此番也在参加的军官之列。
  “这刘九郎原本就承袭了保义郎的职衔,所以也算是军官,只不过,他今年才十三岁,禁军大比还从未有这么年轻的军官参加,也算是一大奇事了!”郭成说着便得意地捋了捋胡须,他生性豪爽,在禁军之中人缘极佳,和刘仲武昔日也有些交情,对于同僚有这样一个儿子,在惊叹之外自然还有几分欢喜,“到时候圣上也可看看他的本事!”
  赵佶今日摆驾前来,一来是要看看禁军景况,二来也是想看看这位童贯赞口不绝的少年小将究竟有什么本事,此时听郭成这么说,自然也是莞尔一笑,顺势便点了点头:“朕亦想一观他的英姿!唔,时候不早了,让他们尽早开始吧!”
  天子发话,郭成当即下去安排,而童贯便自然而然地站在了赵佶身边,眼睛却朝一旁瞟去。这一次赵佶带来的阵容着实庞大,除了皇太子赵桓以及嘉王赵楷之外,还有其余几位皇子,就连几位年长一些的公主也换了男装打扮出现在人前。而在秦国公主赵芙的身边,赫然是一身骑装的高嘉。
  只见这位小丫头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下面演练的军阵,眼睛中除了好奇,还闪动着一丝别样的光芒。
第十章
校场炫技威武扬
  既然是大比,少不了军阵演练以及步骑冲杀这一类的比试。这些活动尽管炫耀武力的成分居多,但是,在台上那些很少有机会见到这种场面的皇子公主来说,仍然是难得的体验。耳听那响彻云霄的喊杀声以及兵器撞击声,胆子小的几个公主已经吓得花容失色,纷纷躲在几位兄弟背后,而几个小不点皇子则同样是面色发白。只有赵佶左右两边的皇太子赵桓和嘉王赵楷表现稍好一些,然而,若是有心人去看他们的手,便会发觉他们全都紧紧攥着拳头。
  倒是高嘉和赵芙两人胆大,尽管下面尘土飞扬喊杀震天,但是,两人却全都凑到了前面聚精会神地观看,时不时还交谈几句。后面的赵佶看两个丫头这般模样,原本想让她们收敛一些,待到看见自己的几个女儿都是吓得什么似的,不由摇了摇头。
  “嘉儿,芙儿!”
  听到背后这声叫唤,赵芙方才转过身来,见旁边的高嘉仍旧在那里探头探脑,她便一把将其拽了回来,笑嘻嘻地来到赵佶跟前。
  “官家,真是难得看见这样的场面,真不知道战场上是什么样子!”赵芙心中还在感慨姐姐赵婧今天没来,但转念一想对方嫁的就是姚平仲这样一个百战将军,脸上也就释然了。“这战阵演练完之后,接下来是不是一对一的比斗?”
  高嘉却有些心不在焉,眼睛一直在往下头瞟。前两天母亲已经对她说了,父亲高俅很有可能在近期将她的婚事定下来,而人选很可能是自己上次见过的那个刘琦。虽然觉着对方小小年纪就能够有一身武艺很是不凡,但是,事关自己的终身大事,她却很有些烦恼。人是长得仪表堂堂,也不是什么纨绔子弟,应该也有大志向,但问题是,婚姻大事又不是这些就能作准的?
  真讨厌,自己为什么不是男孩?
  听到赵芙发问,童贯又瞥见高嘉面色有异,哪里不知道这位小姑奶奶在想些什么,心中不由暗笑。此时,他连忙上前一步解释道:“秦国公主,今日接下来便是诸般武器的比试,还有马术和箭术等等。其中若能拔得头筹或是得到优等,则会得到恩赏,圣上若是看中更会亲自拔擢为禁卫军官。总而言之,今儿个只不过才开场呢!”
  赵芙闻言大为意动,眼睛更是大亮。她平生最喜看热闹,以往最初的时候全都被那些繁文缛节拘束住了,自打遇到高嘉之后,活泼好动的性子显露无遗。此时,她便重重拍了一下旁边的高嘉:“嘉儿,听到没有,今天有的是热闹好看!”
  高嘉冷不防被这一下拍了个踉跄,好半晌才茫然抬起头来,那幅神态让赵佶也觉得有些奇怪,更不用说深悉小丫头秉性的赵芙了。见座上的天子把眼睛望向了旁边,赵芙便一把将小丫头拉到了旁边,急不可耐地追问道:“喂,嘉儿你怎么心不在焉的?从刚刚开始你就一直往下头张望,难不成底下有什么要紧的人?”
  高嘉原打算不说,却耐不过赵芙的锲而不舍,最后便无奈地将事情始末小声解释了一遍,然后才警告道:“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千万别到外头胡说八道!这都是我爹和我娘的主意,我可没打定主意呢!”
  要是换作别人家的女儿,刚过十岁的年纪别说情窦初开,只怕就连什么是情爱都不知道,而赵芙和高嘉整日里混迹于后宫嫔妃之间,对于这些自然也分外早熟。此时,赵芙的眼睛中闪动着奇怪的光芒,突然噗嗤一笑道:“我早先还以为你肯定是要嫁给太子或是嘉王的,谁知道你爹和你娘竟然中意别人。那个刘琦就真的那么好么?”
  “我怎么知道!”高嘉没好气地丢过一个白眼,目光又朝下头扫去,嘴里却犹自嘟囔道,“他的箭术很好的,听说骑术也相当了得,不知道今天上场比什么!”
  赵芙见高嘉这幅患得患失的模样,不由暗地吐吐舌头一笑,然后便悄悄转头看了看赵桓和赵楷。发觉这两兄弟全都在那里争先恐后地向赵佶说些什么,她便在心中叹了一口气。从小长在宫中,十四岁的年纪已经足以让她懂得那些差别了。对于大宋的皇子而言,太子和亲王之间的分别实在太大了。而即便是如今名分已定,只要赵佶还在位,赵桓和赵楷两兄弟之间的暗斗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万一的,大宋也不是没有废立太子的先例。
  高嘉还有父母为她做主,那自己呢?
  此时此刻,看台上那些大人物的心思刘琦全然没有时间去考虑,眼见已经快要轮到他出场,他的全副精神都放在了身下骏马以及手中弓箭上。所谓骑射,骑和射两个字便不能分开考虑,能在纵马飞驰的时候击中目标,方才能够算得上是第一等。而那一次在高府之中射中静止的箭靶,根本算不得任何本事。
  当然,他之所以能够自小练习骑射,是因为那时大宋已经对西夏取得了优势,而辽国却开始困于内乱,所以中原获得的河西良马以及契丹马渐渐多了起来。否则,对于大宋的西军而言,普及弓弩的反而是步卒。在和西夏大战多年之后,大宋西军步卒战力远震西北,但是,这样的声势在西军诸将领看来却是分外无奈的。谁不想要骑兵的机动力和冲撞力,但是,没有马还能怎么办,自然只可能最大程度发挥步兵的战力了。
  当看到掌旗官用力一挥那杆小旗的时候,他立刻用力一拍马股,一人一马立刻如利箭一般飞驰了出去。待到场中时,他猛地勒住缰绳,双腿紧夹马腹,而身下仿佛和他融为一体的骏马长长嘶鸣一声,竟用两只后蹄点地,然后滴溜溜地旋转了一圈。
  尽管先前也曾经有过人用这样的方式出场,然而,论动作舒展好看,再论马上骑手的年纪,自然谁也及不上刘琦的这个出场动作。此时,看台上响起了阵阵喝彩,而周围那些禁军也情不自禁地大喝了起来。只有几个同样是轮到这一场献艺的军官阴沉了脸,谁也不会忘记,他们刚刚是怎样嘲笑刘琦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8/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