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282

  蔡攸嘴上唯唯,心中却不以为然。到了如今的地步,只怕是蔡京说要和解,他也不会轻易相信,更何况还有几个弟弟掺杂其中?再说,如今他自立门户自成体系,朝廷官员但知蔡学士,还有谁会称呼他一声小蔡大人?这样的声势,当年托庇于父亲羽翼之下时,哪里能够企及?
  由于心中有事,蔡攸没有多留,和母亲说了一会话,又出去会了会宾客便借故告辞离去,临走前还不忘执父之手殷勤劝其保重身体。而尽管知其作伪,蔡京也不愿意在外人面前露出端倪,待蔡攸一走也同时退席,何执中便顺势跟了进去。
  进了书房,蔡京便恨恨地吐出了一句话:“此子的做戏功夫,天下无人可以企及!”
第六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
  “你是说,蔡攸昨天晚上去给蔡元长贺正旦了?”
  高俅听了阮大猷此语,不由沉吟了开来,末了方才轻笑道:“看来我还是低估了他,人前那一套他还是要做足的。即使他已经自立门户,不管怎么说却终究改不了他是蔡元长之子这样一个事实。如此一来,只怕是蔡元长那批人,也要好生考虑一下日后的前途。”
  “此话正是。”阮大猷点了点头,随后突然又想起一事,不由笑道,“伯章可还记得一个叫做王甫的人?如今出任左司谏的?”
  高俅细细思量片刻,却因为朝廷人事太多没有什么印象,便摇了摇头,而阮大猷便笑着道出了一番话。
  “此人生来便有异像,不像我们中原人都是黑发黑瞳,偏生他是黑发金瞳。他是崇宁四年的进士,先是任相州司理参军,编修《九域图志》,因合了伯通爱子的心意,伯通便荐了他出任校书郎,后来又迁了符宝郎、左司谏。此人学术倒是普通,察言观色却是一流人物,听说如今蔡攸那里的座上客之中,他便是一个最活跃的。只怕是何伯通现在心中也在后悔,怎么会不合听了儿子的话,举荐了这样一个人上位吧?”
  左司谏一职虽然不算太低,但是,这王甫往日不怎么和高俅打交道,他自然不记得有这样一个人物。然而黑发金瞳四个字听在他耳中,却立马激起了他的所有回忆。他当初设法除掉了梁师成,却忘了还有这样一个名列六贼之中的人物——那个以荒淫著称,以父事梁师成的王黼。当然,此人现在还没有那么风光,但若是放任不理,天知道会成为多大的祸害!
  幸好,此人也投在蔡攸的麾下,这样一来,将来要一网打尽便没有那么困难了。
  “这样蛇鼠两端的小人,老阮你提他做什么!”他故作轻蔑地冷哼一声,便说起高丽使团逗留久久不去的事,“他们如今是铁心要我国支持他们攻打辽东?”
  “不错,高丽使节已经提过好几次了,甚至还和辽国暗地联络过。辽国仁和太后如今自身难保,更不会对辽东那数十万军马下令,所以只是一味拖延。而高丽虽说有野心,却也不敢独立面对金国,所以此番若是没有我国的支持,估计他们也只能打消这个念头。”
  高俅当然知道高丽人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想要窥伺肥沃的辽东,却又担心应付不来,所以一心想要拖一个大国下水,自己则在旁边抽冷子打冷枪,算计倒是不差。只是,敢情他们以为其他国家都是冤大头么?
  “消息暗地转给了金国吗?”
  “他们已经得到了消息,若不是身在我国,那些暴跳如雷的女真蛮子指不定就做出什么事情来。眼下正旦刚过,他们就已经准备上路了,约摸是想赶紧把消息带回去。女真上下如今虽然政局勉强平定,但应该继续对外大战来稳固局势,所以极有可能对高丽开战。这样一来,不仅对辽国,就是对我国也是有利的。”
  “对我国当然有利!”高俅想到那一支渐渐露出雏形的海军,心中颇有些得意。中国沿海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倭寇骚扰得不胜其烦,而现在日本最最奢靡的平安时代还没有过去,只要能够到时以高丽作为桥头堡遏制住日本,也就可以直接掐死这一苗头。相反,只要高丽被女真打怕了,求救于辽国和宋国是肯定的,那时候,已经颇有成效的海军正好可以用来骚扰辽东沿海,而且可以顺势将高丽渐渐控制在指掌之中。
  高丽确实不强,但是,把高丽原本就不强的军队再削弱一部分,从而让高丽更倚赖外力,那么,日后的进程就会更顺利。
  “不过,女真的人口若是一直增长,以他们的战力,休说辽国抗衡不住,将来就是我国对上也会遇到麻烦。”想到这一关键,高俅立刻提醒道,“我们宋国的瓷器绸缎玉帛,应该从海路多多运送过去。横竖女真从辽国那里抢到了不少银子,也勒索了不少钱,而我们中原的这些东西比辽国更精美,更适合那些高官享受。只要过惯了奢靡的生活,日后他们再打起仗来,就会有后顾之忧,也就不能再那么勇往直前了。”
  这话无疑是正中要害,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总不可能一味的卧薪尝胆,在一而再再而三获得大胜之后,总难免有麻痹大意的时候,更何况是有数不尽的子女玉帛摆在面前任由享用。女真起事的时候自然是抱着不胜则死的决心,但是,现如今胜得习惯了,即便是昔日的那些军士,只怕也会滋生出骄傲的情绪了吧?
  而代州的赵鼎此时也正在深入地探查马案中的情弊,由于有种师道的帮助,他又刚刚进封给事中,因此自然无人敢留难设卡。然而,由于此时据事情发生已经有了颇长一段时间,除了种师道早就掌握到的那些证据,蔡攸早就把痕迹全都抹平了,事件进行起来无疑十分困难。
  元旦佳节,种师道自然少不了召集同在军中的子侄聚会。而中午热闹过一阵之后,晚间他突然想到赵鼎独自一人在外,便让亲兵去请。果然,赵鼎一来就笑道:“倘若不是今日种帅相邀,我只怕是要一人冷冷清清独自过这佳节了。”
  “赵大人奉了圣命操劳,若是让你这么孤孤单单过了这大好节日,我哪里过意得去?”种师道豪爽地大笑了一阵,遂命家人去摆布酒菜,却还不忘提醒一句,“我等武夫,可比不上京城士大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就是想吃,这里的厨子也未必会做,你可别嫌粗陋了。”
  “种帅言重了,这种时候有一口热汤喝我就知足了,哪里有那许多讲究。”
  两人到了地头坐下,早有一桌菜摆得满满当当,正如种师道所说,丰盛自丰盛了,却没有那些珍奇之物。种师道亲手给赵鼎斟了酒,小酌几杯之后,他便嫌不过瘾,唤人换了大碗,谁知赵鼎也突然拦住了那回身要走的仆人,指了指桌上的小酒杯道:“给我也换大碗!”
  这下轮到种师道诧异了:“赵大人今日兴致这么高?”
  “什么兴致高,苦中作乐罢了!”想到自己行前在天子面前下的军令状,再想想上次得到消息说家中娇妻已经有孕,又回忆起自己在母亲面前的豪言壮语,赵鼎只觉得此行分外失败。家人刚刚换来大碗,他便自顾自地满满斟了,随后仰头一饮而尽,末了才苦笑道:“一醉解千愁,想不到我如今也有这一日!”
  种师道当然知道赵鼎为何这般模样,然而,他心中对此更有不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朝中那拨人全都以为眼下是蔡家父子争锋,他却认为这不过是障眼法,高俅迟早都是要复起的。因此,眼前这位新晋给事中无疑会在日后大放光彩。不管代州马案查得如何,都不会影响赵鼎的仕途,这一点绝对是确定无疑的。
  “赵大人,恕我直言,此事已经过去了多时,而且朝廷如今立了新制度,已经堵住了这个缺口,你只需将表面上的证据清理出来回朝奏报便是大功告成,为何如此锲而不舍?”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多嘴一回,“朝中如今风向已变,若是赵大人一意孤行,只怕是会惹恼了不少人物,到时候费力不讨好不说,更可能让更多的人逍遥法外,又何必舍易取难?”
  一席话入耳,赵鼎却没有立刻回答,一连灌下三碗酒,人亦有些晕乎乎的时候,他方才站起身来摇摇晃晃走了两步,突然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了一丝凛然:“种帅,我朝建国以来,朝廷的宗旨便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仅俸禄优厚,诸般礼遇更是历朝历代所没有的。但是,结果却是贪官污吏依旧层出不穷,但凡处置这种事情,上官都是和稀泥似的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百姓对清查这种事情就不抱任何希望了!我一己之力固然有限,但是,只要能查出的线索,我就绝不会放过!以国库之钱饱一己之私欲,是为国蠹,绝对不可容忍!”
  对于年过六旬的种师道而言,如今考虑的已经不再是所谓正道与否,权衡更多的无非是利益考量。在他看来,只要是在能容忍的范围之内,有些事情不妨轻轻放过,而这一次的事情确实触及了他的底线,所以他才会把盖子掀开。而面对赵鼎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他不由感到心中涌起了一股难言的激动。
  “好,好!朝廷有赵大人这样坚持原则的人,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他起身为赵鼎满满斟了一碗酒,然后又给自己斟满,随即双手捧起了酒碗道,“我先干为敬,之后若是还有差遣,赵大人尽管说就是!我种师道虽然年纪大了,却不是一个见了事情就躲的人!”
  虽然脑际已经有些晕眩,但赵鼎闻言依旧大喜,痛喝了一碗便重重点了点头:“那我就多承种帅之情了!”
第七章
蔡老三阴结外援
  蔡絛和蔡攸不合由来已久,现如今好容易盼到父亲冷落了蔡攸,却不防蔡攸已然自立门户,声势较之他强上不止一筹,他心中自然难以接受。他如今出入各家大臣府邸俨然是蔡京的代表,可是,暗中那些议论的声音他不会不知道。官卑职小是他眼下最大的软肋,毕竟,蔡攸如今已经是堂堂宣和殿学士,不是他一个微末小官就可以比拟的。
  “可恶!”此时,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暗自恼火。蔡攸那里眼下是趋奉者云集,但他却没有半个可以托付的人。父亲蔡京的党羽确实不少,但是,那些人都不是他能够敷衍的。那一个个朝廷大佬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倘若时机有变,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投到蔡攸那一边去?倒是只怕那些人还会振振有辞地说,都是蔡氏一家子的事,有什么区别!
  虽然对于读书不感兴趣,但是,蔡絛仍然心知肚明,倘若没有人拉上一把,只要父亲一倒台,大哥蔡攸就会立刻打压他,到时候别说前程,只怕是性命也难保。蔡攸的手段别人不知道,他却不想领教第二次。
  “要不是爹爹当年养虎为患,怎么会有眼下的危局!”
  他恨恨地想道,脸上亦露出了深深的愁容,想来想去还是不得要领。正当他无计可施时,外间突然传来了一阵叩门声,紧接着便是一个小心翼翼的声音:“三少爷。”
  蔡絛听出是蔡平,便立刻吩咐道:“进来。”
  蔡平很快推门进来,见蔡絛满脸烦躁,便低垂下了头肃手而立:“三少爷,老爷吩咐,他身体不适,明日就不去都堂打理政事了,让三少爷去和何相公说一声,让他多担待一些。”
  “爹的身体又不好了?”蔡絛闻言心中狂跳,见蔡平略有犹豫地点了点头,脸色不由更加阴沉了下来。眼见得父亲身子一天不如一天,蔡攸的势力越来越大,他还能怎么办?难道真的坐以待毙任人宰割?
  他瞥了一眼蔡平,突然想到此人昔日受了蔡攸的钱,如今说不定还有藕断丝连的来往,顿时生出一股厌恶,随即语带双关地问道:“爹既然身子不好,你便去和大哥说一声,也让他回来看看。想必我这位大哥如今还是愿意扮孝子的,不会连这点时间都抽不出来。”
  蔡平闻言大惊,一抬头见蔡絛脸露讥诮,只得一咬牙跪了下去:“三少爷容禀,小人当初是鬼迷心窍收了大少爷的东西,可相爷已经教训过了,小人亦不敢再犯。再说,如今大少爷羽翼丰满,早已不屑于和小人有什么往来,小人万万不敢去他那里!”
  蔡絛心下稍平,却不想对一个下人稍假辞色,冷笑一声便把人遣退了开去,隐隐约约生出了一个念头。父亲蔡京如今和高俅虽说闹翻,但说不定还不到势不两立的地步,倒是蔡攸一而再再而三耍弄手段,只怕和高俅早已势若水火,既然如此,他是不是能够从高俅那里下一点功夫?虽说这一位已经罢相,但在朝中声势犹在,指不定能够帮上自己一把。到时候父亲若是退了,只要自己能够让高俅重主政事堂,对方心念如今这一点情分,说不定……
  他越想越觉得此议大妙,连忙换上一身衣服准备出门。先往何府去和何执中通报了蔡京的意思,等出了何府时,他却先打发了那辆马车,只留下了自己的两个心腹随从,施施然地在大街上闲逛起来。等到时辰几近黄昏,他方才悄然来到了太平桥高府,见这里门前冷落车马稀,不由生出了一种奇异的感觉。
  “蔡絛来访?”
  听到家人的通传,高俅颇有些奇怪,随即想到了如今外头的流言,脸上亦露出了一丝微笑:“看来,这位蔡家三少爷是沉不住气了。也难怪,同是一父所生的兄弟,一个已经位居高品,一个却仍然要托庇于其父羽翼之下,动辄还有倾覆之忧,怪不得他心中过不去。也罢,高升,你去带他进来!”
  高俅的自言自语高升全都听在耳中,心里不由生出了一种奇异的念头——自家相爷还真是了不得,即便已经不管事了,这外头的情形照样一抓一个准,拜访的人不来则已,一来就必定是朝中要人。蔡絛虽说算不得什么重臣,但背后好歹还有个蔡京。
  不一会儿,蔡絛便进了厅堂,虽说按照两家的姻亲,他和高俅应当是同辈,只是彼此资历相差太远,他还是毕恭毕敬地行了晚辈的礼。而高俅却不想占他的便宜,上前亲自扶起了人,又示意他在旁边坐下。只看那幅样子,旁人谁也难以猜出高蔡两家如今已经是仇敌。
  人是来了,但要说的事情蔡絛却觉得难以启齿。沉吟半晌,他方才决定以两家的姻亲作为突破口:“不瞒相公说,我今日上门是为了我们两家的关系而来。蔡氏和高氏原本是姻亲,在朝又互相倚靠多年,原本这关系牢不可破,却不想大哥自作主张,闹到了如今的地步。我爹一直认为高相公天赋英才,平日对我兄弟几人提起时一直赞不绝口,而后却被大哥的动作逼得无法,方才一再为难,如今想来,爹爹已经是有些悔意。”
  这些话虽然半是他揣摩蔡京心意,半是杜撰,但依旧说得动情无比,仿佛是真有其事。他一边说一边偷眼察看高俅脸色,见其心有所动,便希望此番能够真正拉到一个强力的盟友:“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事到如今,我也不得不说了。高相公,如今爹爹时而卧病在床,大哥身为长子,不但不知道前来探望宽慰,反而在朝政上每每和爹爹过不去,大失人子孝道。爹爹如今对大哥已经失望至极,所以不免更加后悔当初误听他言铸成的大错。”
  以蔡京的心性,会后悔曾经做过的事?
  高俅心下冷笑连连,却也不想揭穿蔡絛心中那些小把戏,便只是淡然一笑并不答话。谈笑泯恩仇虽说是民间佳话,但是对于朝廷官员来说却远远不够。况且,蔡絛如今还远远不能在这种事情上代表蔡京,退一万步说,即便对方能够代表蔡京,他就真的会接受这样的求和?
  决不可能!
  下了这样一个断语之后,他便斟酌着语句感慨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你如今既然有元长公栽培,将来声势盖过你大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孙自有儿孙福,如今局势如此,将来却难说得很。”
  蔡絛咀嚼着这几句话,误以为高俅愿意支持自己,不由大喜过望,连忙起身深深一揖道:“相公高情,我定会牢记在心!蔡絛一向愚钝,希望相公日后能够多多提点,若是能在仕途上有所进益,便都是相公的提点之恩。”
  我刚刚做了什么保证么?
  高俅心中着实疑惑了一阵子,但面上自然是含笑以对,直到蔡絛走后,他的脸色方才渐渐宽松了下来,脸上的那一丝笑容便露出了几许讥诮。
  人说虎父犬子是最大的悲哀,真真是一点不假。蔡京老谋深算,蔡攸亦可以说是狡猾得很,但放在蔡絛身上,却可以说是空有大志而看不清局势。斗到这个份上,难道他以为是一句后悔就能够转圜的?
  他正这么想着,外头突然风风火火地进来一个人,劈头盖脸地问道:“大哥,蔡絛那小子到这里来干什么?”
  抬头见是燕青,高俅不禁笑道:“还能干什么,他没法对付自己那个大哥,就来请托我来了。说了一大通话,连蔡元长这杆大旗也拉出来了,无非是想多一个帮手。连我和蔡元长之间根本的利益冲突他也看不清楚,连他大哥的算计也没有明白,他就突然来这么一趟,实在是太冒失了。”
  “蔡家下一辈当中,除了蔡攸在心性上和蔡相公像一点,其他的人根本就不像样。”燕青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轻蔑之意溢于言表,“对了大哥,你不会真的听了这小子的话,准备和蔡相公再次合在一块哥俩好吧?”
  “怎么可能!”高俅起身站了起来,脸上的神情一瞬间变得肃重无比,“此番的大幕是蔡家拉开的,而我亦忍耐得太久了。既然棋局已经按照我的意思一步步展开了,那么,按照我的意思来收尾自然再合理不过了。当然,送上门来的鱼饵我当然不会放走。你刚刚进来的时候,可曾发现门外有什么人窥伺?”
  “大哥你这不是多此一问么?上次我就照你的吩咐在两个偏门和后门那里布置了人手,可以杜绝有人窥伺,至于正门……那不是放给人家去监视的?蔡絛今天走这么一遭,不出一个时辰,他那个大哥就会得到消息。看着好了,到时又有一场好戏了。”
  高俅笑着点了点头,眉宇间闪过了一丝狠戾之色。蔡攸不是什么好东西,蔡絛同样如此,这些年来,利用蔡家的权势,这蔡家四少没少干过伤天害理的事,让他们狗咬狗也好!
第八章
居心叵测挑病父
  “你是说看到老三进了高府?”
  蔡攸紧盯着面前的人,待到对方再次肯定地点点头之后,他不禁眯缝了眼睛,露出了一个阴狠的笑容:“想不到老三居然学聪明了,知道怎么都不可能胜过我,居然想要从外力入手。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怎么就不知道,爹和高俅是根本不可能和解的!”
  冷笑几声后,他便再次瞥了面前低头弯腰的壮汉一眼,居高临下地吩咐道:“此番你做得很好,继续盯着高府,但有人进出全都给我一一记下来,将来少不得你的好处!”
  “是,小人多谢学士恩典!”那汉子慌忙翻身跪倒磕了一个头,然后方才屏息凝气地退了出去,待到后边不禁乐开了花。仅仅是刚刚这一遭,便入手了五十贯钱,天下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
  蔡攸背着双手在房间中来来回回走了几步,时而露出笑容,时而皱眉沉思,神情变幻不定。最终,他在门口停住了脚步,自顾自地笑了两声,随后唤来了一个家人。
  “你去库房中挑选几样药材回一趟本家,就说是我让你回去探望爹爹病情的,顺便去拜见一下娘。若是爹肯见你,你就告诉他,我这几日事情多,不能回去探望,请他老人家恕罪,然后告诉设法告诉他,老三去找过高俅,你明白么?”
  那仆人本名王安,原是王甫推荐给蔡攸的人,如今改了名叫蔡安,最是机灵不过,细细一思忖便心领神会地应了,一溜烟跑到库房挑选东西。由于蔡攸如今职位不比从前,库房中别人送来的礼物已经堆得老高,因此蔡安和管库房的头头一说,立马选出了三四个大盒子。两人嘀咕一阵,一人又悄悄顺了几样不太值钱的东西,这才各自去干各自的差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