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2/282

  在文妃寝宫扑了一个空,萧奉先兄弟这才得知萧瑟瑟连同德妃元妃去了皇后宫中,顿时大为恼怒。他们的两个妹妹都进了宫,一为皇后,一为元妃,这原本是最大的靠山,无奈皇后性子娴熟,元妃又是宽厚沉静。平日他们兄弟或有请托,往往宁可直接去求于辽主耶律延禧,也不去找皇后和元妃,便是因为两女那一关难过的缘故。
  “怎么办?”事到如今,已经退缩不得,但是,萧嗣先又不敢公然率人冲击皇后寝宫,不免有些惶然无措,“皇后德妃元妃都在那里,如果我们就这么冲进去……”
  “我们还有后路么?”萧奉先狠狠地一跺脚,声色俱厉地道,“顾不得那许多了,就说文妃勾结耶律余睹等人妄图谋反,今夜一定要她死!”说到这里,他突然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立刻问道,“杀母而放过其子,终究是一个祸害,晋王呢?”
  “哪里都找不到晋王!”对于这一点,萧嗣先比兄长更急,因此他冲进文妃宫殿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那位只有两岁的晋王。在他看来,只要晋王死了,那么,文妃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施展,但是,晋王额噜温居然像是插翅飞头了一般。
  “可恶!”萧奉先狠狠地一拳击在了廊柱上,厉声吩咐一个手下将一个文妃的宫人拖了过来,“我问你,晋王哪里去了?”
  “大人,奴婢确实不知道!”那宫人已经是吓得簌簌发抖,连连磕头,“奴婢只是外头侍候的……”
  萧奉先知道,与其先去皇后宫里浪费时间,不若先将晋王额噜温找出来,因此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手段。见那宫女什么都不肯说,他不由心头火起:“来人,将她拖下去乱棍打死!”
  “你们若是不肯说,待会便是一个下场!”
  眼见那宫女被拖了下去,不一会儿便响起了震天惨叫,文妃宫中的一群内侍宫人无不是噤若寒蝉。此时,为了自己性命计,哪里还有人能够想到主子平日的好处,当下便有几个内侍宫女跌跌撞撞地冲了出来,神情慌张地跪在地上磕头。
  “大人,晋王……晋王几天前就不在宫里了!”
  “大人,晋王早给人带出宫了!”
  “大人,前几日文妃的姐姐进宫来过,说不定晋王就是给她带走的!”
  听到这些,萧奉先更是心头大怒,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萧瑟瑟竟会有如此先见之明,竟先把晋王额噜温送出了宫。这么一来,要么今夜取了萧瑟瑟的性命,然后一举剪灭耶律余睹等人,否则,将来倒霉的必定是他们兄弟!
  “大哥,怎么办?”
  “去皇后宫里!”萧奉先恶狠狠地吐出一句话,见地上跪着的那些内侍宫人面露讨饶之色,他旋即狞笑一声道,“晋王被人劫出宫,他们全都有罪!来人,将他们全部处死,以儆效尤!”
  听到这个命令,那群内侍宫人不由魂飞魄散,纷纷起身想要奔逃,无奈四周都是重重铁卫,他们哪里逃得掉,不多时便全都被拿住。由于宫中不便见血,便有人拿来弓弦将他们个个勒毙,不过一刻钟工夫,便已经是满地尸体。
  萧奉先下令处死文妃的宫人之后,便命萧嗣先带着三百军士出宫,务必趁夜将耶律余睹等人一网打尽,自己则带人直扑皇后宫中。此时此刻,他哪里顾得上什么礼数,将拦在门口的两个内侍一脚踹飞之后,便气势汹汹地闯了进去。
  “萧奉先,皇后寝宫岂能容得你乱闯?”德妃见萧奉先带着一队甲士冲进房来,立刻起身挡在了前面,“皇上如今尚且在位,你就敢如此胡作非为,难道以为皇后治不得你么?”
  见德妃开口,萧皇后知道自己此刻绝对退步不得,当即喝道:“大哥,我今日再敬你一声大哥,若是你还知道君臣上下有别,便立刻退出去,我可以不计较你今日大胆闯宫之日。否则,任凭皇上再如何信任你,他日他醒来之日,你应当知道是怎样的下场!”
  见皇后德妃元妃挡住了去路,而文妃萧瑟瑟根本不知所踪,萧奉先早已是六神无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到了如今的地步,他哪里还有第二条路可走?他登时把牙一咬,恶狠狠地道:“皇后娘娘,并非微臣不遵礼数,而是文妃勾结耶律余睹等人,妄图拥立晋王谋反!臣奉皇上旨意佐理朝政,自然不能放过这样的叛党!臣情非得已,还请皇后娘娘允准臣入内搜查!”
  德妃萧氏乃是北府宰相,太子太师常哥之女,她是诸妃之中第一个生养的,只可惜被耶律延禧寄以厚望,进封燕国王的挞鲁尚未满周岁便已薨逝,但论及位分,她却只逊于皇后一人。她自幼学习弓箭射猎,胆略本就胜于寻常男子,此时尽管萧奉先等人都是腰悬利刃,她却依旧毫无惧色。
  “大胆!”她见萧奉先居然诬陷他人,不由气得柳眉倒竖,“皇上坠马来得突然,你何来的旨意主持朝政?我等还未追究你矫诏之罪,你居然还敢在我们面前诬陷别人是叛党?”她一边说一边暗地朝皇后靠近了一步,冷笑一声道,“文妃是否有罪,自然得由皇上决断,你想要矫诏取文妃性命,今日却是休想!”
  萧奉先恨得牙齿痒痒,却终究不敢太过分逼迫,只得低声下令身边部下绕到后面从窗户进去查探。吩咐完之后,见一旁的元妃一声不吭,他便出口唤道:“贵哥,我的心思你应该知道,替我劝劝皇后吧!文妃早就把晋王送出了宫,分明是居心叵测,倘若不能将其正法,恐怕上京之中便会不得安生!孰轻孰重,你应该知道分寸才对!”
  元妃眉头一蹙,却并未依言相劝:“大哥,你带兵进宫,胁迫皇后,已经犯了重罪,至于文妃将晋王送出宫,也定然是为了保护晋王周全。否则,你刚刚进来的时候,大约会说晋王暴毙?我家世代忠烈,深得历代先帝信任,你此番作为,又将置我和皇后于何地?”
  “你……”萧奉先万万没有料到往日寡言少语的小妹竟词锋如此厉害,一时间竟找不出反驳的话。见德妃在一旁冷笑连连,他更是怒不可遏,几乎想挥剑杀出一条血路。然而,他自忖实力不够,若是德妃再有闪失,上京之中更难以弹压得住,只能勉强压制了怒气。
  好一会儿,一个亲卫匆匆来到他身后,低声报说:“大人,都搜遍了,就是找不到文妃!”
  “岂有此理!”眼见此次入宫极有可能一事无成,萧奉先登时勃然大怒,“皇后娘娘,倘若被文妃走脱,他日你我全都死无葬身之地。事到如今,你难道还要维护仇人么?”
  “住口!”一直保持克制的萧皇后终于忍不住了,劈头痛斥道,“我若是任你胡作非为,才会害了满门亲族!你的权势比当年耶律乙辛如何,以耶律乙辛的擅权大胆,最终还不是落得身败名裂祸殃家人?我早已命人去传南北院之兵,你若是速速退去,我还能为你转圜一二,否则,大军一到,就是我也保不住你!”
  “夺里懒!”听到消息可能走漏,萧奉先再也忍不住了,直呼萧皇后小字道,“我这一切还不是为了你么?你一心一意帮着外人,反倒以为我们这些亲兄长是在害你?夺里懒,我再问你一次,文妃究竟在哪?”
  此时,宫外突然响起了一阵兵器交击,然后便是震天的喧哗,宫中众人一时震惊不已,就连萧奉先也变了脸色。倒是德妃在侧耳倾听一阵之后,突然叫道:“是勤王的兵马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她忽然疾冲数步,从墙上拔出佩刀,而后回转挺身护在萧皇后和元妃身前:“萧奉先,事到如今,你难道还执迷不悟么?”
  “不可能!”萧奉先根本没注意德妃的举动,口中兀自喃喃自语道,“上京之中怎么可能还有能够调动的兵马?”
  见耶律余睹领着无数兵士分头冲进宫殿,萧皇后长长舒了一口气,整个人不由瘫倒在了位子上,而元妃则看着萧奉先面露不忍。这谋逆大罪在前,任凭萧奉先曾经何等显赫,怕只有死路一条而已。
  耶律余睹大步进殿,伏地下拜道:“臣参见皇后,德妃,元妃!”
  “免礼!”萧皇后虚弱地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文妃可还好?”
  耶律余睹闻言大惊:“臣并未遇见文妃娘娘!”
  “什么?”德妃忍不住惊呼出声,不由心道大事不好,“文妃换作侍卫装束,早已拿着皇后手令出宫调请援兵,怎得会没遇见你?那你又是如何进宫来的?”
  耶律余睹哪敢坦白早在监视萧奉先兄弟举动,所以才能恰到好处地赶来,只得辩解道:“臣是得到了宫中侍卫传来的消息,说是萧奉先带兵入宫,所以匆匆赶来护驾……”
  话还没说完,外头便有一个侍卫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不好了,文妃娘娘……文妃娘娘在出宫路上遇刺!”
  一时间,宫中众人惊愕莫名,只有萧奉先在一旁狂笑不止。
第十二章
忌立场重臣心疑
  上京政变,萧奉先兄弟夺宫不成被擒,文妃萧瑟瑟遇刺重伤,皇后萧夺里懒临朝称制,以内外拱卫大权付耶律余睹,耶律挞曷里。这一系列的消息传入大宋开封府的时候,已经是十天之后的事了。
  这一天在枢密院当值的乃是蔡京,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他先是派人去通告高俅等人,然后便把一干资料完完全全浏览了一遍,等到高俅几人匆匆赶来的时候,他已经是胸有成竹。
  “事情真的这么顺利?”高俅几乎是一目十行地把那些密报看完,脸上露出了一丝惊喜,“想不到他们的动作竟然这么快,一场政变不过一晚上便收拾了局面!”
  “那也是因为萧奉先兄弟太不得人心,再说,这算是什么政变?就连萧奉先的两个妹妹都不曾支持他,他根本就是自取死路罢了!”蔡京冷笑一声,但心底却异常得意,“文妃重伤,传言她活不了多久,再加上先前萧奉先谋逆时皇后元妃都未曾参与,如此一来,皇后临朝称制便是名正言顺的事。不得不说,这位皇后倒是一个谨慎人,能让上下这么多臣子没有异议,作为萧奉先的妹妹,也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如今果然应证了元长公你上一次的话,少主权臣,只不过,萧奉先兄弟必死无疑,这权臣会是谁,倒是值得期待!”高俅心中松了一口大气,忍不住开起了玩笑,“若是辽主突然苏醒过来,听到如此状况,说不定一气之下也就去了!”
  “治下出了这样的乱臣贼子,自然是人主的心头大忌。”何执中冷不丁插了一句话,见人人都是心情极好,便开口建议道,“圣上正在等着这份奏报,不如先去崇政殿面圣如何?”
  蔡京高俅阮大猷自然不会对此抱有异议,很快,一干人便齐集在了崇政殿中。
  “好,好!”赵佶忍不住击掌连赞,“这一次的事情端得是干净利落,实在是漂亮!任是辽人左右提防,大约也料不到此事有我国做的文章!辽国兵败如山倒,不过是因为国中主政的人实在太糟糕,如此一来,别说女真不用再想节节胜利,就是将来的胜败还在尚未可知之间。辽主这一次落马受伤,当可算是一次难得的契机!”
  “要是辽主知道圣上如此评论,怕是在睡梦中都会吐血!”高俅顺便捧了一句,这才朝众人瞟了一眼,“如今萧皇后临朝主政,但是,因为萧奉先兄弟的缘故,她必然不能依靠萧奉先的那批班底,于是,那些昔日被弃用的老臣,如今很可能被召回朝。这些人虽然垂垂老矣,但是,对于时局却还有一定的见地,倘若他们能够抓住机会,说不定女真会被压缩在辽东难以寸进!”
  “伯章说得不错!”蔡京也点点头接口道,“女真屡次大胜,在辽人的心中植下了失败的影子,再者他们运用战术确实在辽国将领之上,于是才能一而再再而三取得战果。然而,倘若辽国能够真的下决心动用举国之兵,然后在选出一个深通军略的将领,可以肯定,将来两边必定会是苦战连场!”
  “正是要他们苦战才好!”赵佶兴奋地捏紧了拳头,脸上尽是夙愿得偿的神色,“朕既不想女真高奏凯歌直逼上京,也不想辽国大军一举扑灭了女真诸部。他们打得越狠,于我国便越有利!朕倒是希望,辽国会派一个行事谨慎的老臣坐镇辽东,唔,萧乌纳便不错……不过眼下辽东局势复杂,便是他也难能说一定能够派上用场!”
  高俅微微笑着答道:“圣上说的也许会变成现实,虽然耶律余睹,耶律挞曷里由于此事而得到重用,不过,两人都是宗室的少壮军方人物,至于政事总需要有老成的人代为打理。不出多时,萧乌纳必定被召回朝。”
  由于这都是难得的好消息,因此,崇政殿中的气氛自然极为融洽。再想到近在咫尺的天宁节,几个宰臣免不了都奉承了几句,恭维得赵佶极为得意。然而,就在诸臣预备退出的时候,御座上的赵佶冷不丁问了一句话。
  “先帝去世之后,钦圣太后钦成太后相继去世,就连吴王也离朕而去,如今,除了还有几个兄弟之外,朕已经再没有一个长辈!冲静仙师避居瑶华宫多年,此次天宁节,朕想让冲静仙师也出来散散心,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这突如其来的一遭让所有人都变了脸色,高俅固然是知道赵佶如今经常去探望这位先帝废后,但是,探望是一回事,公然将其接出来又是一回事。更何况,当初废后的举动,在场所有人都有参与,他可以不在乎,可蔡京又会如何?
  出乎他的意料,蔡京却很快做出了回答:“此乃陛下的家事,臣等自然附议。”
  蔡京既然起了这个头,别人自然不好再作恶人,纷纷点头称是。见到这一情景,赵佶自然很是高兴。
  出宫之后,蔡京未曾多话,径直回了枢密院,而一到都堂,何执中便立刻屏退了一干杂役,面色凝重地问道:“圣上是不是真的要复立孟后?”
  高俅和阮大猷对视一眼,也无心去纠正他的语病,轻叹一声道:“圣上为人极为执拗,只要是认定的事,绝不会理别人如何看。这一次除非是群臣不计得失声势浩荡地上书,否则,恐怕此事便是定局。只是,圣上用人不拘一格,朝中同情冲静仙师的同样不在少数,谁人会因为这个而触怒了圣上?”
  “这……”
  何执中顿时哑口无言,他倒不是为自己担心。当日章惇曾布蔡卞蔡京等人谋废孟后的时候,他那时官职尚低,无缘参与其中,此番哪怕是真的烧起大火,一时之间却烧不到他的身上。问题是,若别人以此为借口,把当年的旧事全部翻出来算账,却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毕竟,已经有了崇宁星变在前,若是这期间再来什么名堂,这上上下下的朝局就乱定了。
  “事到如今,走一步看一步吧!”阮大猷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心中总觉得忐忑不安。他曾经是曾布的死党,后来虽然又和高俅走得极近,但论政见,却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而当年被宣仁高太后选出来的孟后,无疑代表着旧党中坚,倘若真的复立,恐怕朝中确实会波澜大起。
  同表面的淡然不同,晚间一回到府中,蔡京便阴沉了脸。区区一个被废黜多年的孟后,他当然不会在乎,一来赵佶是极有主见的人,不会因为妇人之言而乱了心绪;二来则是孟后当年就是与世无争的性子,不会在朝政上多做干涉。问题是,孟后的代表意义却非同小可——因为,她才是当年宣仁高太后认可的皇后!
  旧党中人会不会以为这是一个信号?他的心中浮起这么一个想法,顿时愈发心烦意乱。从苏辙起知大名府开始,一系列的变故便接踵而来,曾经退出朝廷中枢十数年的旧党卷土重来,虽然未曾占据中枢要职,但却是渐渐开枝散叶重新焕发生机,若是真的任由他们上来,异日一旦有变,恐怕他自己也难以保全!
  “爹!”蔡攸推门进了书房,见父亲坐在那里皱眉苦思,便在对面坐了下来,“爹爹何事如此烦恼?”
  蔡京抬头看了儿子一眼,很快想到了蔡攸那一通恰到好处的上书。虽说也有自己的暗示在里头,但是不可不说,那一通进言时机极妙。满朝之中,还有那个重臣之子能够这么快一跃而至文学侍从?想到这里,他的脸色渐渐缓和,沉思片刻便把今日之事吐露了出来。
  “父亲多虑了,看圣上的样子,似乎也顾忌到瑶华宫孟后的身份立场,所以并未提及复立之事。”蔡攸听完便笑道,“此次乃是圣上天宁节盛会,若是圣上一意要复立孟后,这正是最好的机会,这说明圣上还是以朝局为重。再者,论亲疏,孟后不过是圣上的嫂嫂,非但不能和钦圣向太后相提并论,而且就连当初吴王也比她有更大的吸引力。圣上要的,不过是一个能维系亲情的人而已,并不只是针对孟后。”
  “哦?”蔡京眉头一挑,心中颇有些异样。他沉浮宦海这么多年,儿子能够想到的,他自然不会想不到。蔡攸这番话看似面面俱到,但还没有刺破表层看到内里的关键。但是,对于一向被人认定是不学无术的儿子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难得了。“从这番话来看,你已经是很有长进,不过,有些事情不妨看得再深一些。”
  话虽如此,他却无意在此事上再深入下去,而是开口问道:“攸儿,最近你那三个弟弟怎么样了?”
  蔡攸没防备父亲会突然问起这个,愣了片刻方才答道:“他们都在闭门读书,不过,似乎是被关得有些不耐烦了,还说……还说父亲偏心。”
  “哼!”蔡京冷哼一声,却没有再多问。虎父犬子,他养了四个儿子,有用的却至今只有一个,实在是殊为可恨!
第十三章
观相扑官家有感
  天宁节前的准备自然是非同小可,仅仅是前一个月中先后赶到京城的各国使节,便使得原本就熙熙攘攘的东京街头更添了几分热闹繁华。至于来朝的各国,不外乎便是辽国、西夏、吐蕃、大理、蒲甘、于阗之类,这是往年都有的事,虽然说场面宏大,群臣却并不在意。
  这是赵佶的二十五足岁生辰,因此有司在备办的过程中,比往年花费了更多功夫。无论是教坊诸妓还是内廷的内等子,都花费了颇大的功夫。谁都想趁着天宁节的机会好好表现一番,从而能够博得赏识。
  看着那一长溜清单和相应花费,高俅颇觉得有些头昏眼花。粉饰太平是需要代价的,而要在辽夏面前夸耀中原豪富,更是要付出绝大的代价,这一次的百官上寿再加上诸军和民间的赏赐,花费预计超过五十万贯,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2/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