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282

  听到这个久违的昵称,王皇后顿时身躯一软,神情怔忡不已。六年来,除了新婚的那三个月,她再也没听到过这个称呼,此时此刻再听到,她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
  “你是朕的皇后,自然不能一味恭俭待人。”赵佶的口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意味,随即便挥手命曲风前去传旨,而后又将一干内侍宫人都屏退了。
  此时此刻,内室之中便只剩下了这帝后二人,两人彼此凝视着,谁也没有先说话。良久,赵佶突然轻轻叹息了一声:“朕早该知道,餍镇的事情不可能是你做的。夫妻多年,朕却依旧被疑忌乱了心绪,是朕对不起你!”
  王皇后闻言大惊,脱口而出道:“官家!”
  “是朕不该听那几个宫人内侍的一面之词便怪罪于你,是朕不该不分青红皂白拂袖而去,是朕不该罔顾结发之情对你的病不闻不问……”
  “官家,官家不可这么说!”听赵佶的话语中的意味越来越不对,王皇后立刻打断了话头,自己也急得咳嗽了两声,“臣妾身为皇后,却连自己宫中的人都管束不好,自然也是有责任的,官家责备原是应当。况且这病也是多年落下的病根,圣上自己也在病中,怎能说不闻不问?”
  “你还是像以前那样,凡事只想着别人。”赵佶又叹了一口气,伸手抚上了那面颊,“跟着朕这么多年,你却越发消瘦了。小如,你知道朕不喜欢你哪一点么?你实在太贤良淑德了,不像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
  直到赵佶离去,王皇后依旧没有从极度的震惊中回过神,乃至于赵佶最后吩咐她将养身子的几句话也漏过了。贤良淑德,难道父亲和母亲一直教导她的贤良淑德反而错了么?难道她信守女子不妒的原则反而错了么?一时间,她只觉得将自己深深包裹在里面的那层外壳完全碎裂了。
  匆匆回到福宁殿的赵佶并没有立刻处理政事,而是命人叫来了梁师成,然后便把一干闲杂人等全部遣退开来。
  自打赵佶病愈后下达了一连串旨意之后,梁师成便颇感惊疑不定,此刻听闻召唤更是心中忐忑不安。匍匐在地的他甚至不敢去偷眼观察赵佶的脸色,只是在心里一遍遍地回忆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确认毫无破绽之后方才逐渐镇定了一些。
  “梁师成,你干的事情,忖度朕都不知道,是么?”
  这犀利如刀的一句话骤然甩下来,梁师成顿时有些懵了。但是下一刻,醒觉过来的他便立刻重重磕头道:“圣上明鉴,小人一向秉承圣上旨意办事,从来没有半分逾越……”
  “没有逾越?没有逾越你会和外官勾结,私相传递信物?”暴怒之下的赵佶重重一拍桌子,怒不可遏地斥道,“你区区一个内侍黄门,朕不过看着你能写一手好字的份上刻意优容,你不但不知道感恩,反而在背后兴风作浪,莫非以为朕就会始终容忍下去么?”
  这私相传递信物的罪名扣下来,梁师成反倒恢复了平静。他是命人送出过一方锦帕,而那三个小黄门也确实捅了娄子,但是,不管怎么查,事情也不会和他有关。想到这里,他索性一叩头道:“圣上,小人确实冤枉,小人可以指天发誓,绝对没有暗通宫外之人。”
  赵佶随手从袖子中掏出锦帕,冷冷掷在地上,厉声喝问道:“那这是什么?”
  梁师成膝行几步,捡起那半方锦帕才瞧了一眼,脑海中便清清楚楚地浮现出“构陷”两个字。然而,不管是行文笔意还是遣词造句,全都是他素日的用法,一时间,他甚至有一种百口莫辩的感觉。
第二十一章
雷霆怒阉宦横死
  见底下的梁师成半天说不出一句辩驳,赵佶更加坚信其人和整件事脱不开干系。除了喜欢那些不拘泥于陈腐旧理的年轻才俊之外,他一向对于那些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另眼相看,高俅如此,蔡京也是如此,梁师成更是如此。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自己一向颇为信任的家伙干下了这样的勾当。
  梁师成终于横下了心,莫说他承认了也难逃死罪,就是此事的天大干系,他也承担不起一点。他突然直起脖子,大声抗辩道:“圣上,这是赤裸裸的构陷,小人要和那个人当面对质!”
  “构陷?对质?”赵佶冷笑一声,脸上尽显讥诮,“没错,这锦帕是别人呈交给朕的。不过,别人可没有指名道姓说是你的字,若不是朕素日曾经让你写过不少东西,这一时半会还不见得能认出来!你写字的习惯,用词的手法,别人也许不注意,但朕却熟悉得很,决不会冤枉了你!”
  听到这里,梁师成顿时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倘若是别人在赵佶面前一口咬定这锦帕上的字是他写的,那么,他还有辩驳的机会,想不到那个人竟如此精明,将所有的决定权都拱手送到了赵佶手上。侍奉这位官家数年来,他又怎会不知道赵佶认准死理的脾气,难道,这一次真的在劫难逃么?
  “没话说了是吧?证据确凿,朕料想你也没有话说!”赵佶陡地提高了声音,话语愈发犀利,“你不是想问这证物从何而来么,朕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东西是阮大猷的儿子无意中得到的,阮大猷不想管宫里的事,所以就把它交给了郝随,让其暗中查访。那时朕还在病中,郝随不想多事,就把事情隐了下来,直到前几日才交给了朕。朕还生怕冤枉了你,命人暗查了所用的笔墨和你素日所用是否相和,想不到竟真的是你。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可以辩驳的?”
  梁师成已经是听得浑身冰凉,为了他一个小小阉宦,对方竟然用了这样深重的心思,根本就是存心置他于死地,可这又是为什么?自己就算再设法往上爬,也绝对不可能对那些宰执构成威胁,如此大张旗鼓的目的,又怎是为了自己?想到这里,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丝模模糊糊的念头,他立刻皱眉沉思了起来。
  赵佶冷冷地打量着梁师成,良久才迸出了一句话:“朕问你,锦帕上提到的‘巫成’,是什么意思?”
  梁师成闻言陡然一惊,抬头时正对上了赵佶冷冽的目光,一时间,他终于恍然大悟。醉翁之意不在酒,对方如此处心积虑,恐怕为的就是找出他背后那个人。可是,无论是否供出那人,他都难逃一个死字,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
  “不想说?还是你根本就不敢说?”赵佶的眼中突然闪过一道寒光,一字一句地道,“若是你此时不愿明言,朕只好下令刑部讯问,让那些刑名老手从你口中撬出实话来!梁师成,朕的耐性是有限度的!”
  赵佶的这番话无疑是将梁师成往深渊中再推了一把,此时此刻,趴在地上的他用手使劲抠着青石砖缝,竭力控制住颤抖的身躯。不能死,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哪怕能留着一条命也好。对方已经计算得如此周详,倘若自己为了报复胡乱攀咬,只会招来更惨烈的后果。与其如此,还不如把那人供出来,兴许还能有一条活路。
  终于,他咬咬牙说道:“小人自从受圣上恩宠以来,从未有一日敢忘记。若非此番受人胁迫,小人无论如何都不敢犯下这弥天大罪。圣上明鉴!”
  “胁迫?”听到这两个字,赵佶着实感到心中一沉,一股极为不妙的预感瞬间冲了上来。梁师成并非那些常常出宫的内侍宫监,要和他打交道,至少也得是能够自由出入禁中的官员,难道……
  “是,小人的的确确受人胁迫。”梁师成见赵佶神情松动,再也不敢有丝毫放松,连忙自事情的起因开始叙述,原原本本地交待了起来。当然,在不少关键的环节上,他都变着法子添油加醋,想方设法地为自己开脱。
  一日后,高俅终于从宫中得到了准信——梁师成交通外官,事败后畏罪自尽!
  徐徐把那张纸条在灯火上燃尽之后,他终于露出了一个微笑。臭名昭著的六奸如今终于死了一个,对于梁师成而言,虽然不是死得不明不白,却也同样只是一个垫脚石。他起身在书房中走了两步,渐渐陷入了沉思。赵佶和梁师成单独谈了将近两个时辰,决不至于只是限于锦帕之事的本身,梁师成为了活命,应该还供述了一些别的,只可惜这些事情万难打听出来。
  前时查访连家商行的人,至今仍然不知道幕后主使是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对方是有备而来,而且说不定还知道那些宗室在此事中担当的角色。之前自己之所以这么做,很大的原因是为了给赵佶树立信心,但是,却有一个最大的弊病,那就是此举于私固然有利,于公却是损害不小。
  无论是建造宫室还是修筑园林,用的都是国库的钱,而宫中内库,则是为了皇帝和嫔妃的不时之需,一般都是有进无出,偶尔有拨钱劳军或是作为军费的情况,那也只是九牛一毛。如今,宫中内库虽然无比殷实,国库却时有捉襟见肘,若非改革茶法之后每年有将近四百万缗的钱入账,恐怕早就支撑不住了。如今赵佶是愿意以内库之钱作为公用,但是,谁能担保他能矢志不移地这么做下去,谁能担保下一任的皇帝不会用这些钱来享乐?
  要么把这几条线路从皇家营运改成国家营运,要么仍然按照惯例,将此事公开,然后对这些利润课以重税。从长远角度来说,后者无疑比前者更加实际,但是,大宋的那些士大夫未必能够接受这一点。明里耻于言利,暗里却经营着诸多产业,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比这批自诩高洁的读书人更矛盾的群体了!
  高俅在这边思索的时候,京城中还有另外两个人得知了这个消息。死的虽然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阉宦,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这却是重重的当头一棒。他们不知道梁师成之前对赵佶说了些什么,他们也不能担保自己不会被供出来。尽管宫中仍未有进一步的动静,但是,只从赵佶探望王皇后这一件事上,便足可见其态度。
  然而,除了擢升郑居中为天章阁待制之外,大病初愈的赵佶并没有任何动作,朝议一如既往,处事一如既往,仿佛一切仍是照旧。只是,有心人发觉,无论在什么时候,天子官家的嘴边都会挂着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不仅如此,在赵佶病中时就似乎有所隔阂的蔡高两人,似乎没有和好的迹象,平时在处理政务上总有颇多争议,有时甚至在御前也会频频争论,就差没有针锋相对了。
  在这种情势下,政事堂渐渐分成了三派。蔡京和吴居厚一派,高俅和阮大猷一派,另外就是张康国一个人处处标新立异。不过,张康国毕竟在资历人脉上逊于蔡京,在信任上不及高俅,因此凡事也不敢太过分。
  不过,在几乎占据了整个横山之后,大宋在西北的用兵终于暂时停息了。从陶节夫为延帅到严均宣抚陕西,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大宋便把边境线向北又推进了数百里,累计夺得寨、堡和城池数十,斩杀西夏将领数十员,其中不乏高官宿将。而西夏在听闻辽国动乱之后,知道再难求得辽国援兵,因此李乾顺百般无奈之下,一面遣人再往大宋卑词求和,一面命人往谒辽主求娶公主,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果需要,夏国可以随时出兵帮助辽国靖边。
  都堂之中,面对从辽国和西夏分别传来的消息,几个宰执面色各异。
  “李乾顺果然求和了。”蔡京放下文书之后,长长吁了一口气,“辽国自顾不暇,自然不可能再出兵援助他,否则就是两面受敌。只不过,辽东战事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糜烂态势,谁能想到,区区女真竟能有这样的战力。”
  “辽国坐拥数千里土地,女真不过辖有一隅,纵使能够取胜一时,也定难支撑长久。”这一次开言的是张康国,他瞟了一旁的高俅一眼,然后便慢条斯理地道,“女真人太少了,经不起损耗,若非此次是渤海和女真同时叛乱,辽国也不会应接不暇。其实只要派一员得力的大将,这一点火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扑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宾老莫非忘记了这句话?”高俅如今是越看张康国越觉得厌憎,再加上对方总是老调重弹,他当然很不耐烦。“当初神宗年间西南夷叛乱的时候,我朝也不是动用数万大军,结果用了多少时间才勉强弹压了下去?况且,女真的战力远远胜于寻常蛮夷,若是辽主等闲视之,恐怕难以遏止连场大败。”
  此话一出,整个房间中的气氛顿时僵硬了下来。
第二十二章
惧降罪蔡攸求父
  得知赵佶召见自己的消息,蔡攸着实心中一惊。多年以来,凭借在当年还是端王的赵佶面前留下的良好印象,蔡攸得以一步步晋升,如今已经是官至集英殿修撰,每一次升迁都是破格提拔。对此,他相当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升迁如此之速,一来是因为沾了父亲蔡京的光,其二便是赵佶为了当年之事投桃报李,然而,内廷书日前刚刚传出梁师成的死讯,这个时候受到召见,其中缘由不言自明。
  这一轮的召见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到了出来的时候,蔡攸已经是汗湿重衣,几乎连走路的力气都失去了。虽然他刚刚一番应对极为得体,称得上滴水不漏,但是,从赵佶神情的细微变化中,他还是察觉到几分不妙的迹象。要是真的能够被自己一番花言巧语说动,那么,梁师成也不可能死的不明不白,那家伙的巧舌如簧应该绝不亚于自己才对。现如今,他唯一的凭恃就是没有在外面留下半点把柄,但是,若赵佶真的要发落他,那么也只是金口玉言一句话而已,群臣之中,愿意除去他这个碍眼的宰相公子的人还少么?
  想来想去,他最终仍是不得章法,心头不由愈加焦躁,正好听到外头传来一阵丝竹声,顿时更是火冒三丈。他的父亲蔡京并非王安石司马光那一类的谦谦君子,家中姬妾众多,因此他有好几个弟弟。这其中,除了他之外,犹以同为吕氏所生的蔡絛最受宠爱。也不知怎的,每每看到这个小自己两岁的三弟,他便觉得心里不舒服,此时更是暗自咒骂。
  思量许久,他终于起身推开了房门,略整理了一下表情就往父亲的书房走去。出了小院,他果然看见三弟蔡絛和几个年轻人正在吹笛抚琴,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大哥!”蔡絛如今刚刚得到荫补,还未来得及授官,因此平素除了读读闲书之外便是和一帮朋友鬼混,此时看到蔡攸板着脸站在面前,不由有些着慌。
  “看看你都什么样子!”蔡攸狠狠瞪着面前的弟弟,厉声责备道,“父亲平素怎么教导你的,有调弄丝竹的功夫,怎么不知道多多读书,就知道和三教九流厮混!别忘了,你是宰相公子,不是街头卖艺的!”
  蔡絛莫名其妙地领了一顿训斥,脸上顿时拉不下来,但慑于兄长往日严威,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唯唯应了,待到蔡攸远去之后,他却恨恨地往地上啐了一口:“你自己莫非就是有多少才学的么?别以为领了一个集英殿修撰就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过就是个糊弄别人的货色罢了!别理他,我们继续!”
  蔡攸才刚踏进蔡京的别院,身后便又响起了那讨厌的丝竹声,他顿时勃然大怒。他本想回去再怒斥蔡絛一顿,左思右想却按下了怒气,若是平常,他当然可以拿出兄长的架子,但是事到如今,他却不得不考虑在失去了天子信任后又失去父亲欢爱的后果。须知父亲虽然对他寄予厚望,但是对蔡絛同样宠爱有加,事到如今,他绝对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
  守在书房门口的蔡平一见蔡攸,立刻快步迎了上来:“少爷,相爷还在里头会客,恐怕您要等一会!”
  蔡攸无所谓地点了点头,随口问道:“是谁在里面?”见蔡平满脸为难犹豫不决的样子,他不由哑然失笑,“你就是不说,待会那人出来我也瞧得见,爹的事,从来都没有瞒着我的。”
  “少爷,不是小人瞒着您,实在是……”蔡攸的一席话并没有让蔡平打消顾虑,反而让他露出了尴尬和为难之色,“那客人是从另一边进来的,待会也自有人将他领出去。少爷,横竖待会你能见到相爷,还请不要为难小人。”
  蔡攸听得疑云大起,但是,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蔡平又是跟着他父亲时日长久的老家人,断然不可能从对方口中逼问出什么来。他举目望了望紧闭的书房大门,心中陡地涌上了一股不妥当的感觉,难不成,这里面的人真有那么大的干系,连自己也不能知道?
  也不知过了多久,书房那边突然传来了一阵动静,蔡平转头一看,告罪一声便匆匆奔了回去,在门边低声禀报了几句。不多时,他便满脸喜色地回转了来。
  “少爷,相爷吩咐您进去。”
  蔡攸点了点头,可在推开书房大门前,他却本能地感觉到一阵心悸。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让自己显得镇定自若,然后才推门而入。在他身后,蔡平手脚麻利地又掩上了大门。
  蔡攸暗暗打量了一下父亲的脸色,但却无法看出任何端倪,只得低头轻唤了一声:“爹。”
  蔡京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回答,而是抬头往儿子脸上看去,右手食指中指还在轻轻地敲击着旁边的扶手,许久才仿若漫不经心地道:“事情败露了?”
  饶是蔡攸先前已经有所准备,此时也被这突如其来毫无矫饰的一句话给惊得愣了,好半晌才言不由衷地挤出了一句话:“爹,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不明白?今天你在福宁殿呆了两个时辰,居然回答我不明白?”蔡京冷笑一声,目光中充满了讥诮,“历来官员想见圣上,等三五个月都是平常事,就连朝廷中掌管实务的官员,也往往没有单独奏对的机会。你区区一个六品官,却能够在圣驾前呆两个时辰,难道还真的是向圣上汇报编修《国学大典》的情况么?”
  听到这里,蔡攸已经几乎断定刚刚来访的人来自宫中,一颗心立刻不争气地狂跳了两下,思量片刻竟径直跪了下来。“爹,我是自作主张,但是,有些事情确实不是我做的,我……”
  “要真的是你做的,这一次就轮到我大义灭亲外加上表请辞了!”蔡京猛地一拍扶手,霍地站了起来,“你真真是好大的胆子,这种天大的勾当也敢往里头伸手,你知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的行止?要不是你当年还给圣上留了一点好印象,梁师成的下场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见蔡攸许久没有做声,蔡京长长叹了一口气,缓缓坐回了原位。“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能做;还有些事情虽然可以做,却要花费百倍功夫善后。你最大的错误不是选错了帮手,也不是选错了手段,而是选错了盟友。要不是此次我替你善后,你以为圣上仅仅是泪听大怒就这么算了么?”
  我替你善后!
  蔡攸只听清楚了这五个字,不由得神色大变。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先前一直为了这一连串事情而焦头烂额的父亲居然早就做好了准备,枉自己认为行事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却还是不免被人看穿,这对于他的信心自然是莫大的打击。
  “于深处说,你的每一步都没有走错,错只错在你没有注意到别人顺着你的手段加的后手。你以为别人的火上浇油能够起到混淆视听的作用,为什么你就没有想到,一旦事机败露,所有的事情很可能扣在你一个人头上?攸儿,看来你完全辜负了我当年给你起的字,居安必须思危,否则哪怕有一天你到了危若累卵的时候,也不会醒悟过来!”
  蔡攸已经被乃父犹如疾风骤雨般的话打击得喘不过气来,好容易才分辨道:“爹,我不是不明白,只是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我的本意并非如此……”
  蔡京一口打断了儿子的话,冷冷陈述道:“你的本意原本是让王皇后能够忧惧成疾,然后撒手西归;让郑贵妃和王淑妃因为餍镇之事而背上黑锅,最好郑贵妃能够小产则最妙;这个时候,圣上就会因为韦氏的龙胎而另眼相看,对吗?顺便,因为高俅家的两位夫人和王皇后郑贵妃王淑妃都走得近,这样一来,高俅说不定就会借机吃挂落,对吗?”
  见一向眼高于顶的儿子脸色惶然,蔡京突然露出了一个阴森森的笑容。“你先前从圣上那里得到了允诺,今年将进封你为馆阁直学士,过两年甚至可以备位执政,所以,你在外人的手段即将殃及你父亲的时候,你也没有收手,而是想借机根除自己的嫌疑,对不对?没有想到啊,我蔡京的儿子竟会有这样狠辣的心计,若不是此次别人的手段更加毒辣,恐怕你还不会对我坦白吧?倘若能给你机会,你一定会撇开我这个爹爹自立门户,不是吗?”
  “爹,我决无此心!”这一次,蔡攸才真正慌了。他如今见罪于君王,若是再无蔡氏门楣庇佑,肯定动辄是必死之局。在羽翼丰满之前,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自立门户,此次之所以按捺住性子没有告知父亲,不过是因为想借着父亲的反击解决掉一些障碍,谁知竟会阴差阳错到了如此结局。“我只是一心一意想为爹爹除去政敌,好让蔡氏一门能够重掌大局,断然没有其他心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