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尉新传(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282

  赵佖在两个小黄门的搀扶下缓缓落地,情不自禁地剧烈咳嗽了两声,脸色依旧苍白得丝毫没有血色。他点头和众人打了个招呼,便在旁边的一个座位上坐了,然后抬抬手道:“各位相公是主,我不过是客,还请恕我冒昧直闯。”
  听了这句话,众人连道不敢,这才欣然坐了。若是面对别的宗室,这些真正位高权重的宰执虽面上尊崇,心底却不会忌讳,但是在官家尚要礼敬几分的陈王面前,他们自然不敢怠慢。再加上自从昨日赵佶病倒之后,除了见过蔡高两人之外,便只见过大宗正和陈王两个人,可想而知,这已经不止是区区兄弟之情了。
  “我刚刚去见圣上的时候,圣上脸色还好,进膳的时候胃口也不错,所以可见医官们诊治是小病并没有错。”赵佖开口第一句话便点出了要点,见其他人也随之点头,心中自然是又去了一层疑虑。“朝中事务向来是由诸位相公打理,我不过区区宗室,自然是不便插手的。圣上所谓的知会,乃是为了安内外之心,所以有什么军国大事各位不妨直接请见,不必往我那里通什么消息,但是……”
  他陡地话锋一转,异常严厉地道:“国事我可以不管,但是有一条我必须有言在先,圣上的病情但凡有一点变化,必须遣人告知我。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只要我还能坐肩舆,那我就必定会进宫来探一个究竟,在这一点上,各位相公须得记住!”
  “陈王一片苦心,我等身为宰执,又岂会不知,这一点自当遵从。”蔡京不待别人有所反应便率先点了点头,“军国大事我等也会及时禀报圣上,圣上既然已经明言通报陈王,我等也是不会怠慢的!”
  高俅见蔡京抢先,觉得此时再作表态也没多大意思,也就不再开口。正当他低头沉思之时,目光冷不丁地瞧见赵佖扶在椅子扶手上的手指正在有节奏地敲击着,心下不由一惊,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正好和赵佖的目光打了个照面。一瞬间,他仿佛看到这位亲王朝自己打了个眼色,心中更觉惊疑。
  有了这一出,直到赵佖走后,他的精神依旧有些恍惚,再加上苏轼的丧事还在经办中,这几日他竟是没睡过几个囫囵觉,几件大事处理过,他的精神便有些萎靡,最后还是蔡京开了口。
  “伯章,你已经好几日没有休息了,再这么熬下去对身子不好!”虽然蔡京自己也是眼睛深深凹陷了进去,但还是沉声建议道,“这样吧,还是依照往日惯例,我单你双,不必两个人都在这里,若有大事,选一个日子一同议决了就是。圣上如今病着,你我若是再病倒一个,那事情就糟糕了!”
  “元长公的好意我也知道,不过……”
  “高相还是回去好好睡一觉,这样明日也能有精神前来理事。”这边出口附和的是阮大猷,他如今是政事堂中真真切切的高党,自然不希望高俅也一起倒下去,此时便顺着蔡京的口风相劝道,“再者,不过这一日的功夫,不会发生什么大事的!”
  高俅沉吟片刻,最后终于答应了,告罪一声便一人先离开了都堂。然而,马车到了家中,他却并未前去休息,而是在书房里坐等。果然,不到半个时辰,便有一封信送了进来。
  那是一封极其简单的信,上头言简意赅地写着几行字,但中间却非常明了地描述了一个地点。来不及细想,他便立刻换了一身衣服,带上两个随从匆匆出了侧门。顺着街角七弯八绕,他很快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茶馆。这时候,原本伏案打盹的掌柜却突然睁开了眼睛,动作迅速地把他迎进了一间雅室,然后又返身回来坐在门口柜台前迷瞪着眼似真似假地打瞌睡。
  “陈王殿下,如此煞费周章,究竟为了那般?”
  望着对面那个脸色青白的男子,高俅毫不讳言地问道。要不是参透了陈王的暗示,他怎会找借口匆匆赶到家中,又怎会跑到这里前来密会宗室?若非陈王为人一向令他敬重,他怎么也不会如今日这样莽撞。
  “今天官家和我说起了皇后的事。”赵佖坐在那里,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结,“虽然官家和皇后已经是多年夫妻,又已经是有恩无爱的局面,但是,这并不是说官家便能放任别人攀污皇后,所以,借着这次病着的机会,圣上可能会借机清查宫闱,这一点,高相你最好有所准备!”
  高俅闻言悚然动容,陈王赵佖的这句话分量颇重,敢于把这样的话捅出来,卖的人情可就非同小可,不是一两句话便能够糊弄过去的。他沉下心来细细一思量,抬起头来的时候,眼神已经是一片清明:“敢问陈王,你认为此番宫中惊变,究竟是何人主使?”
  “我的看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圣上会怎么看。重要的是,是不是有人借机想要一箭双雕!”
第三章
锦绣帕内含玄机
  一箭双雕四个字从陈王口中说出来,顿时让高俅的心狠狠悸动了一下。大宋宗室向来是干拿俸禄不做事的,似赵佶当初还是端王的时候,不是闲来书画娱乐,便是日日在外头厮混,似这样的事情大宗正司根本不会前来管束。而陈王虽然在赵佶即位之后连下恩宠,毕竟那些都是虚名,国事根本不需要这位亲王操心。既然如此,这番话便有深重的文章藏在里面。
  陈王赵佖似乎没看到高俅的目光,自顾自地咳嗽了两声,脸上浮现出一丝病态的潮红。他的身体一向不好,今日这么来来回回一奔波,竟颇有些支撑不住的架势,最后还是从袖子中掏出了一个小瓷瓶,轻轻喝了一口翰林医官院特制的药酒方才缓过了气。
  “高相,宫中和朝中的事情,我不想管,但是,弄到圣上急怒攻心因而病倒,这我却不能不理。我大宋后宫虽然远比前朝历代消停,不过终究还是少不得倾诈两个字,我之前看着郑贵妃和王德妃还算礼敬皇后,原本以为是不会出这种事的,谁知仍免不了为小人算计。”说到这里,赵佖略微停顿了一下,思忖片刻才又接上了话头,“圣上如今用人不拘出身年纪,一律惟才是举,这原本是一桩好事,但是,重才不免疏德,如今的这些人,在德上头有欠缺的恐怕不在少数。高相你和蔡相固然能够彼此扶助,却难保他人如何想。”
  莫非陈王真的听到了什么风声,抑或是知道些什么?
  望着对面那个孱弱的亲王,高俅心中转过了千万个念头,最后起身深深一揖道:“如今情势复杂,陈王不吝提点,我感激不尽。”思来想去,他仍是放弃了直言相问的念头,要是赵佖真的知道得那么透彻,真的想把所有东西都倒出来,那就不必这样遮遮掩掩的。照此看来,赵佖多半是从赵佶的言语中探听到了什么风声,或者是从别的渠道有所收获。
  别了陈王回到府中,高俅只觉浑身酸痛,只吩咐了英娘几句之后便直接倒在了床上。这一觉从黄昏一直睡到了第二天清晨,醒来之后他方才觉得恢复了七八成精神,洗漱更衣过后便匆匆坐马车进宫。
  大约是由于赵佶病着的缘故,再加上此时还没有完全到时辰,此时此刻,大内禁中内诸司的人并不多,穿绯着紫的官员并不常见,放眼看去除了青绿官服的小官之外,便是一众忙忙碌碌的吏员,见到他进来纷纷行礼不迭。
  “高相!”
  高俅循声望去,见宗泽步履匆匆地走上前来,立刻明白了对方所为何事,点点头便开口唤道:“汝霖,这里说话不方便,你随我到都堂去吧。”
  进了都堂,他见除了几个值班的书吏之外别无旁人,便和宗泽进了旁边一间用来接待办事官员的静室。坐定之后,他便沉声道:“汝霖,我知道你想说些什么。原本圣上早已决定,命你前去知保安军,另外顺便带一部分捧日军过去,也好让京城禁军见识一下战阵。不过,谁都没有想到圣上突然会病倒,所以你的任命也就耽搁了。”
  “高相,事关大局,我一个人自然不要紧,不过,圣上的病情究竟如何?”宗泽一脸的忧心忡忡,显然,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是再镇定的人也难免方寸大乱,“陈大人虽然也在尽力镇压场面,但是,仍有言官在质问此事内情,甚至还有急躁的想上书弹劾政事堂宰执擅权专断的。高相,这才刚过了天宁节,辽国和西夏等使节都在,万一……”
  “没有什么万一!”高俅硬梆梆地甩下一句话,眼神突然变得无比犀利,“圣上昨日苏醒的时候,已经吩咐西北照常进兵,不管怎么样,朝廷伐夏的大事不会因为此事改变。至于圣上的病情,医官们说只要好生调理就不会有大碍,只是过于劳累而已,不是什么大病。汝霖,言官的职责是指斥时弊言百官疏失,你回去告诉陈谏议,倘若这个时候还有人瞎起哄,那即便如今不罪,将来也必定会严办!你自己也回去准备准备,大约这两三天的工夫,你也该动身了!”
  宗泽闻言脸色数变,想要开口再说些什么,最后却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的叹息。“我明白了,我现在便回去转告陈大人,晚间便回去准备。高相还有诸多事务要处理,我便不打扰了!”
  宗泽前脚刚走,后脚阮大猷便走了进来。他如今虽担任门下侍郎,官职还在张康国吴居厚之上,但由于始终没有太大的决定权,因此那份资历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久而久之,他干脆便当了犹如王珪当年那样的应声筒,等闲只附和别人,绝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在赵挺之和张商英先后遭贬的时候,他却能够安然坐在这个位子上岿然不动,甚至还小小升了两级。
  “伯章……”
  “怎么,阮兄似乎有事?”高俅敏锐地察觉到阮大猷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对劲,便直截了当地问道,“你我交情匪浅,你有话不妨直说。”
  “宫中的事情,是有人构陷。”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高俅眼睛大亮,几乎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虽然自己也揣测过,陈王赵佖也暗示过,但是,那都是虚无缥缈没有半点证据的事。而阮大猷的这句话虽然简短,其中的意思却是异常肯定的。
  “阮兄,你可有切实的证据?”
  阮大猷见高俅没有半点疑问便直接问到了点子上,脸色骤然一变,第一反应便是往后头张望了两下,见并无一人,方才轻松了一些。
  “伯章,实话不瞒你说,我家中那个小子的毛病你也是知道的,我虽然狠狠教训了他几次,但只要过几日便会故态复萌。”他见高俅似乎有些不耐烦,便紧接着补充道,“前两日,他和几个狐朋狗友偶尔去了一家刚开张的妓馆,酒喝得半醉姑娘还没到,他那几个朋友就闹了起来,直冲到旁边一间包厢,谁知竟发现其中两人都是没胡子的。那几个人大醉之下就骂了对方两句,结果双方就打了起来,两边都有人挨了几记老拳。我家那小子最后看清楚了对方确实是宫中内侍,撕破他们衣服的时候还拿到了这个。”
  高俅听着这匪夷所思的故事,心中不觉犹疑重重,接过阮大猷递过来的东西之后方才觉得一惊。那是半方被撕破的锦帕,其中隐约可见几个用烟灰写就的字迹。
  “事成……时机……妄动……郑妃……死……龙裔……”
  费劲地辨认了这些零乱的词语之后,高俅只觉得脑中轰然巨震,原本七八分怀疑顿时变作了十二分。这方锦帕虽然不稀奇,但问题在于,那是来自江南的贡物,年前刚刚由皇后颁赐给了各府内眷并宫中嫔妃,绝不是寻常内侍可能会揣在身上。而那笔迹虽然经过矫饰,却显而易见是男子所写,这样一来,背后的问题就大了。
  高俅小心翼翼地将那半方锦帕重新折叠了起来,这才郑重其事地抬头问道:“阮兄,此事你可对别人提过?”
  “当然没有!”阮大猷不假思索地答了一句,但转而又皱起了眉头,“我家那个小子在外边胡混是人人都知道的,保不准那个时候他们就看清楚了人。若是那般,别人说不定已经有所准备。高相,此事太过惊人,我已经将我那个儿子关在了家里不许他外出,又让人去告诫了他那些狐朋狗友,现在该怎么办?”
  “现在?”高俅冷笑一声,示意阮大猷收好那方锦帕,这才无所谓地道,“现在不是轮到我们着急,对方那里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当然会比我们更加着急。不过,这样的东西算不得什么证据,只是找准了一条路子而已,此事你知我知也就行了,别再往外说。”
  “这我自然省得。”阮大猷也是老奸巨滑的货色,高俅让他不露声色,他自然是乐得清闲,拱拱手便立刻应了。及至政事堂的人全都到了,开始议事之后,高俅便摆出了浑然无事的模样,一桩桩一件件地处理起了政务,这一忙就是忙到了傍晚。他借口要把手中最后一件公事处理完,让别人先走,自己却留在了都堂之中。
  赵佶病着,曲风便很难脱身,再加上郑贵妃王德妃两人都不能擅动,因此高俅只能把主意打到了郝随身上。自从昭怀皇后刘珂暴崩之后,郝随虽然凭借之前的功劳没有受到株连,但宠眷却下降了一大截,再加上他曾经有贪贿的案底,更是不免夹起了尾巴做人,因此高俅派人一传唤他便立马赶了过来,脸上堆满了谀笑。
  “郝都知,此次我找你,是有一件事想要你帮忙。”
  “高相有事尽管吩咐,只要小人有能力,一定不敢推辞!”已经许久未曾有人理会的郝随碰到这个机会,立刻拍起了胸脯,“小人虽然不比从前,但宫中的事,还是廖若指掌的。”
  “很简单,你去好好查一查,就这三天之内,宫中都有哪个内侍回宫时是衣冠不整的;另外,可有谁是受过外伤的。不过,此事必须隐秘地去办,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你明白吗?”
第四章
细思量祸端又起
  布局诡异,迷雾重重!
  思来想去,蔡京只得到了这八个字的结论。以他的城府智慧,当然能够看出王皇后是被人构陷的,就连如今牵涉到的郑王二妃,也同样是遭了无端的怀疑。只不过,放眼后宫,只要这三位地位最尊的女人一倒,其他所有人都会从中得益,而且更有可能问鼎后位。
  “都是先帝开了先例,立下了一个坏榜样,以后竟是人人仿效!”
  这句话他也只敢在脑中想想,绝对不敢露出半点口风。当初仁宗皇帝因尚妃和郭后口角,废了郭后的同时也同样黜落了尚妃,另外从宫外良家女子之中选了曹彬的孙女曹氏进宫,最终册封为皇后,这种不偏不倚的处置一直为大宋朝臣所称道。但是,到了哲宗的时候就不同了。
  作为当事人,他很明白哲宗赵煦那个时候的心理。在被宣仁太后这位祖母压制了多年之后,赵煦亲政之后自然是怀着最强的逆反心理。孟后是宣仁太后选的,那么就一定要废黜。刘珂是他自己喜爱的女人,那么就一定要册封为皇后。而这样一来,什么祖制规矩,全都在哲宗赵煦的独断专行下破了个粉碎。甚至可以说,没有赵煦亲政的那几年,就不会有如今的朝局,什么资历,什么口碑,全都比不上至尊的一句话来得重要。
  可是,既然有阴谋,便应该有既得利益者,究竟是谁呢?
  他在脑海中罗列了一个个名字,但一番排除下来,竟是连半个符合的都没有,不由感到心底发虚。不怕有人算计,怕就怕那个算计的人隐藏太深,一点都找不到踪迹,那么,有朝一日真正发难起来,一个应对不好便会坏了通盘大局。心烦意乱,他连往日用来平息心绪的写字也没了兴致,只是一个人坐在案前发呆。
  突然,他看见外头的窗前蹑手蹑脚地溜过一个人影,立刻厉喝一声道:“谁?”
  “爹,是我。”
  下一刻,书房的门便被人推开了,来人自然是一脸阴霾的蔡攸。“娘让我来看看,说是你晚饭没用多少,所以吩咐厨房备了夜宵,我说你没心情,让她别瞎操心。”
  “她也是一片好意,不过算你猜准了,我确实没胃口。”蔡京深深叹了一口气,抬头打量着儿子,许久才自失地一笑,“你爹我自视甚高,从来自认为算无遗策,想不到也会遇到算不准的时候。这一次的事情,我算不出来,只是不知道别人能否算出来。”
  “爹你都不成,别人哪里还有这样的本事?”蔡攸轻蔑地一笑,随手从袖子里拿出了厚厚一摞拜帖,“这都是从早上到现在上门请见的,我知道爹你心烦,看着没有一个重要人物,便都替你回绝了。其中有几个是从你和叔父门下出去的官员,我稍稍花了点功夫见了见,其他人也就随他们去了。”
  “嗯,做得不错,这个时候,我没功夫见他们。”蔡京微微点了点头,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昨日赵佶召见,总感觉到心头似乎耿着什么要紧事,一时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品味良久犹觉没有头绪,他干脆抛开了这些,随口问道:“对了,少蕴这两天没有来么?”
  “哦,爹你不说我倒是忘了,少蕴三天前发热,当天晚上甚至烧得说起了胡话,结果没奈何用了猛药之后方才把病势压了下去,看那副模样,似乎短时间没可能下床。”见父亲眉头紧皱,蔡攸只得出口劝解道,“爹,你看重少蕴固然好,可总得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府中那么多幕僚,纵使不好也有几个能用的,若是还不成,让人在外面找找合用的不好么?”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蔡京喃喃自语了一句,轻轻挥了挥手,“算了,即便是旁观者清,宫里头的那些事他也不见得能够看准,此番本来就用不着他。时候不早了,你也回去休息吧,不要误了自己的事!”
  “我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蔡攸用极低的声音嘟囔了一句,却也不敢当面反驳,道了一声安便转身离开了书房。这诺大的府邸,他晚上能干的事却多了。
  摇曳的烛光下,蔡京始终觉得心神不宁。后宫如今单居一殿的只有一后二妃,其他的便大多三五人一处宫苑,另有专门的内侍管理。若是真正是二妃之外的人构陷皇后,然后试图一箭双雕,便一定会牵涉到这些位分极低的小黄门。等等,一箭双雕……
  蔡京霍地站了起来,眼睛中一下子冒出了一缕寒光。如果说,对方原本就不止是想一箭双雕,而是想一箭三雕甚至四雕呢?他来来回回在书房中踱着步子,最后脚下步伐越来越快,一个急停甚至差点撞在了墙上。
  有人在算计自己,同时还有人在算计高俅!
  他咬牙切齿地返身坐在了椅子上,信手拿过了一张纸,但只写了几个字便将其撕了个粉碎,最后厉声叫道:“来人,给我唤蔡平来!”
  夜幕之下,只见一条人影自蔡府后门匆匆而出,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街角下的阴影中。
  虽然把锦帕还给了阮大猷,高俅却记清楚了那形式质料,因此一回府之后便让英娘找寻这年前的赐物。等到找出来一看,他却皱起了眉头,以自己家的恩宠,赐下的三方帕子还是和那半方锦帕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式样,可想而知,这一批贡物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要靠这个找到幕后黑手,正可谓是难上加难。
  见丈夫踌躇,一旁的英娘便开口言道:“怎么,这些东西干碍很大么?”
  “我也不知道,但这些锦帕如今是最大的线索。”高俅轻叹一声,见一旁的伊容也死死盯着自己,不觉更加烦恼。他自然知道伊容在担心什么,事实上,英娘和皇后交好,伊容和郑贵妃王德妃交好,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如今,一杆子打落一船人,自家女眷竟是受影响最大的,这怎能不叫他心烦意乱?
  沉思许久,他还是把事情始末原原本本说了一遍,最后才不无犹疑地道:“阮大猷这个人我深有了解,典型的墙头草,虽然人家看他是高党,但可以说,关键时刻他只会比别人溜得更快。这一次看似圣上没有发落任何人,也没有大动干戈兴秘狱的迹象,但是,他这消息来得如此及时,这便免不了蹊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