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术通神(校对)第10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1/1180

  难以形容,难以表达……
  巨大的如海浪一般的快意,轰轰烈烈,一波接着一波。
  但心却不可沉沦于此,仍旧要定,要舍了这快意。否则,亦是入魔。
  斩去这般快意后,又定了下去。
  不久,丹田深层的一处细微渐渐活络了。
  当晚的修行,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没有达到一生二,二生三的周天之功。
  但我却体会到了道家至高静功的东西,我也真正采到了元炁。
  睁开眼,结束修行的时候,我耳听着四周的虫鸣音,拿过身边手表,对着看了一眼。我惊讶地发现,时间仅仅过去了五分钟。
  刚好处于子时尾的一个阶段。
  五分钟,只有五分钟。可我感觉却像是过了很久,很久一般。
  我品味打座过程,末了我发现,打坐同站桩一样,不求时间的多少。
  站桩,行桩,皆是动功。求的是那一缕体悟,要活动开,腰胯,四肢,关节,筋腱,等等的一切都要活开,达到那个架子的标准,这就够了。
  静功也是如此,除非是出阳神,练阳神,否则坐再久也没有用。接到一阳,合上身定住,化开。采得了天地元炁,这便够了。
  此后一连数天,我白天跟大家一起行桩,习拳。
  晚上,独坐,采元炁。
  临到斗茶前一天晚上,我对一叶先生说,这茶道,我还没有学呢。
  一叶先生笑了,他附首在我耳边说了几句。
  我恍然之余,末了朝一叶先生竖了大拇指。
  斗茶当天的天气很好。
  我们一行人辰时出发,到了约定地点后,看到那里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了。
  花子女士如约到来,她在地上铺了一张席子,席子上摆了各式的陶制茶具。
  亭子里仿汉唐之风,地面都铺了席。
  我们除去鞋,坐到上面后,一叶先生给我介绍了裁判龙岩先生。
  龙岩先生与我们是在路上遇见的,他是一位年过六十,看样子很执着古板的一个老头子。另外,他对一叶先生好像颇有成见,介绍的时候,只是哼哈两声便不再说话了。
  对方的裁判请来的是东洋的一个茶道高人,此人名叫横山XX。
  双方介绍了后,我们这边把相应的东西也都拿来了。
  巧的是横山先生会中文,原因不外乎此君啫茶如命,为茶叶长年奔波东洋中国两地。所以,他也就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众人都坐好后,花子朝我恭敬的行了一个礼。
  然后,她开始讲起东洋茶道来了。
  我就不复述那繁琐的语言了,讲过后,又开始动手行茶道。
  东洋人的茶道说起来就是四规七则,另外还要领一个一期一会的念想。
  四规七则太复杂了,至于一期一会很有意思,讲的是,今天大家在这里喝茶,可能下次就喝不到了,要尽其可能地沉浸到这种美好的气氛中,把握和珍惜当下这一时间内的所有东西。
  所以东洋茶道就是八个字,四规七则,一期一会。
  至于过程,就显的很复杂了,各种的插花,献果,等等很多,很多。
  花子一边讲解,一边说具体都是什么意思。
  我看着这些,其实颇感觉有一丝的伤心。
  一叶先生说了,茶道本是华夏的东西,可现在呢,只变成茶艺了。
  随便找个漂亮女生,找个学习班儿,学上半个月,就能表演茶艺了,这个,着实是让人无味。
  真正茶道,不是这样子的。
  花子的表演耗时很长,她表演了一会儿,等到最后,恭敬地奉上了她的茶。
  我品了一口,茶还是那个茶,但这所谓的道,却并没有让人感觉到什么。只是一个很有礼貌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东洋应该改了,她们这个不该叫茶道,她们该叫茶礼。
  接下来,轮到我了。
  我端出很便宜的红泥炉,一些炭火,外加地摊上最便宜的那种粗瓷的杯子。
  然后提拎的是水井里打来的水,用的是一把坊间烧制的粗瓷盖碗。
  我烧开了水,将其一一用开水消过毒后。我没有取茶,而是直指这盖碗说:“茶道,贵在一个道字,可世人有几人能说清这茶中的道字?”
  众人面面相觑。
  我又一笑,填了两块炭,保持住水温后,我说:“茶中蕴含的道分了几部份。”
  “其一,这盖碗,容器,它谓之天地。天地是什么,天地是规矩。”
  “有了天地的这个规矩,还须把一抹真灵掷入这天地之中。”
  “真灵谓之何物,真灵就是这茶,这一片片的茶叶。”
  “掷入真灵,还需一物,那便是这滚沸的开水,水为何物,水为红尘。”
  “茶之一道,便是如此,茶有百味,正如人生有百味一般。掷茶入壶,沸水冲之。指的就是真灵降世,受这滚滚红尘的洗礼,历练,最终出来的,就是一杯,含了茶本真香的浓汤。”
  “茶香如人生,此话便这道理。”
  “置茶,泡茶,煮茶的过程,亦是一抹真灵,入胎,成长,历练,总结的经过。”
  “此谓,茶中真道也。”
  我看着众人惊愕的面也,微微一笑说:“但今天……”
  我把滚烫的水,倒入壶中,又从壶中,倒到了每一个茶碗里。
  我指着茶碗说:“碗中有的是滚滚红尘,茶,却只在诸位的心中。诸位想喝什么茶,让这红尘一试,心里尝到的,便是什么滋味。”
  我讲到这儿,马玉荣在旁边听的如痴如醉,末了他拍腿说了一声:“妙!”
  他一个妙字结束后,龙岩先生,开始用一种郑重的目光审视我了。包括横山,他看着我,说了一声:“小先生,您真是一位领了茶道真传的高人,真正的高人,高人。”
  我笑了下:“高人不敢当,花子女士,这一碗红尘摆在这里,所以,请用茶……”
第六百九十五章
斗花子,古墨散人的下落和处境
  花子女士盯着我,她脸上的表情既有惊愕,又有大悟,还有一丝难以名状的崇拜。
  确实是崇拜,她好像一下子解开了心中某个难解的东西,先是沉浸于此,转尔又对我这么一位帮她解开心结的小高人产生了发自内心的崇拜情绪。
  可惜我们是敌人,是天命注定的对立方,是以这情绪仅在她眼中闪却了一秒,转瞬又让一股了冰冷入骨的杀意取代。
  杀伐之念,一旦生起,就再难磨灭。
  我看着花子将心中生出的杀念徐徐一点点的咽下去,深深埋藏好了之后,她郑重伸出双手接过粗制的茶碗,对着我徐徐品了这一口浓浓的红尘之汤。
  红尘试的是人心,能喝到什么茶,取决于人本身。
  花子喝了这一碗温热的红尘,她品出的是一个字,杀!
  至于龙岩先生,他品过红尘,轻轻放了茶碗,然后一手轻抚亭子的栏杆,一手抚着手上的一串珠子,目光远眺群山,一时无语了。
  再看东洋的茶道大师横山先生,他闭眼坐在原地,两只手很自然放在膝盖上,整个人瞬间进入到了一种身我两忘的冥想状态。
  横山先生是局外人,他是一个真正爱好茶道的东洋人,他跟我之前接触的柳先生一样,眼中没有诸方势力的分争,有的只是对茶道,茶叶文化不间断的深入研究。所以,他更能领会我这一番讲解中蕴含的所谓妙韵。当然了,妙韵不是我自已想了来的,这完全是一叶先生点拨的结果。
  场面足足在沉静中过去了五分钟。
  山风吹了一道又一道,瑟瑟的秋风,卷着枯黄的叶子,落在亭中,很快将温热的红尘之水吹凉。坊间粗制红泥炉中的炭火已尽熄灭,一切又归于了冷寂。
  “真水之香。”
  久久不语的横山先生突然说出这四个字,然后他抬头对我说:“茶道中,至高的境界,就是品出真水之香。可这真水之香一度让人误解,以为是不同水质对口腔,味觉产生的不同刺激。多谢关仁先生,多谢先生。在先生的提示下,我终于知道,真水之香。发乎于心。真正的茶,是人心。品茶,品的是自已的心。品这红尘之水,一样也是在品自已的心。心浮的人,喝的只是水,只知这水能解渴。心思重的人,不知喝的是什么。只有心性达到了佛家的空性,有了充足的空性后,才能借这一碗水,尝出属于自已的味道。那味道,不同于味觉上的香气,口感,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体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1/11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