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术通神(校对)第10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180

  而这些是附在物体上的显信息。
  即通过一些显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就完全能掌握的东西。
  还有一种叫潜信息。
  道家人,能读到这潜信息,能看到一只猫具体接触过什么样的人,它在什么样的环境居住过,它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多大,健在否,等等一切皆能读出来。
  放到器物上也是一样。
  我身上原本有这本事,只是我不知道怎么来用。如今遇到了一叶先生,我知道这本事怎么用了。
  先识外物,通过触碰一块岩石,握着一把土壤,来解读这岩石,土壤里包裹的信息。再对着观山,观树。看花草树木是悲是喜……
  如此熟练了四天后,第五天,一叶先生在后院给我安排了一间静室。他告诉我该打坐了。
  这次的打坐却又有很大不同。
  一叶先生问我,平时打坐,坐的都是些什么。
  我告诉他,学的这一门很杂,没有固定的派系,只是一开始有个天地的回向。到后来,功夫深了,就又坐非想非非想的那一念。
  目前呢,倒是也能坐住那一念。
  大概的境界,就是这样吧。
  一叶先生告诉我,我能坐住非想非非想的那一念确实是非常的厉害。可是,我这一念无根,无根的话,坐住了,也无法盗取元炁。
  修道二字。阴符经讲的好,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盗字。人活在世间,有日常的活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的过程。想长生久视,想肉身成圣。盗元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否则,古往今来,尤其民国时期,那会儿有很多的武术家。但这些武术家的寿命都很短。原因何在?就是一个不懂盗元炁。
  而打的过程,却是一个爆发元炁的过程。
  无论接引外力也好,还是发的本力也罢,最终打的就是一个元炁。
  我如果想盗元炁,这静坐功夫,还得从根上来修。
  于是,他教了我搭鹊桥。
  搭上了后,可以口生津液,那个叫金津玉液,它是比什么大补药都要好的灵丹。
  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龙虎合抱印。
  即手上要结一个印诀。
  这些做好了以后,第三步就是六根大定。
  何为六根大定,六根讲的就是六识,要求六识不动,不因外,因内而动。
  要一下子定在那里,仿佛一根钉。头顶有柄锤,坐下来,锤一落,人就要定住不动了。不仅身不动,心等等一切都不要动。
  做了这一步后。第四步就是个合。
  合上天地。
  与天地合,首要一点就是要舍去一个我,要求无我才行。
  有了我执的念,永远没办法合入天地。
  将心中的我执斩去了之后,天地自然就合进来了。
  但这个过程的初步阶段,要有人护法才行,无人护法,外邪容易侵入,到时合上来的很可能是一道外邪,而不是所谓的天地了。
  只不过,这是相对身上没有任何功夫的普通人而言的了,类似我们这些武者身上阳烈之气高的吓人,休说一般外邪,就算修成大气候的东西,都不敢接近我身体方圆百米的区域。
  合上天地,什么都不要想,不要做,不要有什么导引,观想的念头。
  要等,等到一阳生。
  天地在子时,会生就一阳。
  而我的身体在此与天地相合,所以,我就窃得了这一缕真阳。
  真阳生出来后。心里会有一种冲动的感觉,要把握住这一缕感觉,让其处于似动,非动之间。一动一静之间。这样,再调到非想非非想,一念将生不生的状态。
  我那个非想,非非想的功夫,就接上根了。
  接上了根,元炁自然连绵不绝。
  龙虎自然,合济永顺。
  一叶先生告诉我,这是道家的不传之秘。
  很多所谓的周天,等等一切,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而我得了这元炁,下一步就要意守丹田,寻微,摄微,去找寻身体最细微的一个点,掌握它,再以这个点为基础,一个点,一个点的证。
  意守丹田,守的其实是一个极小,极小的点。若用我知道的物理学术语,那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夸克,电子,粒子,或者是比夸克还要小的单位。要找到那个单位,守住它。了解它的全部。这样,再一个点,一个点的证。
  证过了全身,便是一个大周天功的过程。
  一叶先生的话是,这个过程,讲的如此。实际做起来,却又极其简单。而说其简单,却又是极难。
  简单是讲,这过程无需人做什么,无需导引。
  守住了一个点,有了结果,就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整个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所谓导引之术。导引之术是动功,不是静功。
  因为把动功当成静功来修,从而走火入魔,又或攀上邪道,魔道的人,古往今来真的是数不胜数。
  六根大定是修的基础。
  导引,就动了心识了。
  就违背六根大定的基础了,所以,打坐,守丹田也要似守非守的守,不要用意,用意多了,便动了六根。一动六根,修的就不是道,是魔了。
  周天功也是如此,并非要人去遍体的导引,无非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关键是那个一生出来,才会有后面的东西。
  丹田守出来,守出那个细微,其余的细微之物,一一自然而开。
  一叶先生最后告诉我,这一静功的法门对很多修道人来讲,是最安全,同样也是获益最大的法门。但同样,这也是最难的法门。
  好在我有了无数基础。
  否则,若我以普通人的方式起步来修的话,没有五到六年的底子,根本合不进天地。更不用提接到一阳生了。
  其余诸法,虽然便利,但却是凶机层层。
  稍有一个不小心,就跌入万劫不复之地,疯了都是轻的,重的直接就化成魔了。
  “世道没落,人心不古,天地之间,鬼物横行啊。”
  一叶先生望着晚间升起的云雾,喃喃自语说着。
  我看着先生问他:“这话又是何解?”
  一叶先生说:“世人重德,重文,重礼,意趣所向高雅,鬼物也不敢到处横行。可是现在,人心堕落,万物不归其位。猫狗之命,贵于人。人命贱于犬狗。纲伦不在,视邪为乐,视恶为欢,男不守英武担当之男道。女不守贤慧德顺之妇道。阴阳不分,混浊不清,是为五浊恶世之时。”
  “不过还好,世间总是不缺大德之人。五浊恶世,誓先入,誓先入啊。”
  一叶先生朝我玩味一笑,伸手轻轻拍拍我的肩,转身飘然就走了。
  我呆了一呆,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扬声问一叶先生说:“先生,若我按你说的法子打坐,这入静之法,又该如何呢?”
  远处,一叶先生高声颂说:“君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耳听这一首小诗。
  我心忽然明白了。
  领的就是秋月一念。碧空皎洁,无物比伦……
  ……
  我按一叶先生说的法子,在这简陋的木屋静室内盘腿端坐。心念秋月当空一念,人唰的一下,就定下来了。
  六根大定之后,除去我执,我身非我,我身非他人,我无身,无念,无意,无想,一切皆无,我便是空,空无一物,却又可容纳天地。
  良久,良久。
  不知何时,忽地一道烈阳般的力量在丹田生起来了。
  一时间,心中各种冲动出现。尤其以男女之欲最为重。此时,便要守了,守了这一欲,将求,将不求。守得住,便守住了这天地生就的一阳。守不住,便是空劳一场。
  念念回向丹田,意似守非守那一缕真阳,似归非归,那一抹极细微之物。
  许久之后,身忽然生莫明之快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0/11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