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校对)第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

长夜漫漫,狄仁杰如寺庙里讲故事的法师,读起一例例妙趣横生的传奇,时而说教劝善,时而离奇诡异,时而婉丽缠绵。他兴起时,就一气呵成读完整篇妙文,有时兴致不高,吊起众犯人的胃口时,他却突然懒得开口了,犯人们或哀求或痛骂,逼他继续读完。他就悠悠抛出一卷书,让识字的犯人去读。
一来二去,识字的几个犯人开始向他借书,不识字的,继续听他绘声绘色诵读。值夜的典狱最为勤快,为听他的故事,买了好酒孝敬。
说得乏了,狄仁杰随手指一个识字的犯人,那人就兴冲冲讲起刚读完的书,口才多半比不上他,没多久就被人轰下去。狄仁杰歇得够了,抿一口小酒,再滔滔不绝地开讲。
狄仁杰与犯人们自此结下交情,每个人都爱与他闲谈,而他会在言辞中不知不觉把犯人的生平问去。犯人们爱和他闲磕自家本事和异闻,天南海北聊一通,窃贼告诉他如何找出肥羊,面店伙计教他如何调制高汤,铁匠说出打铁控制火候的诀窍,鞋匠和盘托出麻鞋该做何样的鞋底,花匠指点杀虫浇肥的时机,赶车的把式有板有眼地卖弄驯马的技巧……
这些有用无用的知识如河流汇聚成汪洋,他从没有一刻像现在,如此贴近民生,知道每个凡俗百姓怎样过日子、讨生活。点点滴滴细碎杂乱的学问储藏在狄仁杰的脑海中,为政者须知民间疾苦,执法者当断是非曲直,很多时候,懂得越多才越能判断出真相何在,细节决定成败。
于是,旁人视作地狱的牢狱生涯,被他变成光风霁月的好日子。
转眼到了十二月,狄詹送来了腊八粥。狄仁杰看着墙边越来越少的书,悲哀地发觉,书快读完了。他家中藏书虽多,但多是圣人经典,自幼通读,且不宜拿来垒墙脚,此处放的尽是杂书,没想到狱中岁月漫长,就要无书可读。
州衙里又传来坏消息,蔺长史和李司马过问狄仁杰的案件,但因涉及胡商,受萨保府牵制,依然无法替他洗冤。
狄仁杰消沉了片刻,很快把烦恼抛诸脑后,自得其乐地扒拉地上的泥土,不顾污浊地捏起小人。他的手极巧,记性又好,没有学过捏泥人,却似模似样有了形状。
“狄老哥,你在玩泥巴?”对面牢房的犯人看见他的举动,好奇地问。
“书读完了,咱们来演傀儡戏。”狄仁杰含笑举起一个小人,惟妙惟肖的面容,捏的正是典狱上官彦锐。
上官彦锐的同僚见了,无不大笑,就有典狱央狄仁杰给自己捏一个。
“几位大人行行好,从外头弄点面粉来。”狄仁杰笑眯眯举起乌黑的两手。
这个大牢,有狄仁杰在,绝无沉闷。
典狱们和犯人们这样想着,舍不得放他出去。
他的罪,判得再重些就好啦!每当大家如此打趣他,狄仁杰就笑道:“你我在外面相见,岂不更痛快?人生可享受的多了去,海阔天空,自由的日子才最好。”
好日子很快到了头。
接任狄仁杰职位的石摩诃,对州衙的大牢进行整顿,勒令清除所有书籍,夜间禁制喧哗,典狱不许与犯人闲谈玩乐,上官彦锐等人皆遭到他的呵斥。幸好郑崇质对狄仁杰心存感激,且蔺仁基调派其他人手去了营州,郑崇质得以留下,对大牢里的狄仁杰颇多照顾。石摩诃顾忌颜面,没有赶尽杀绝,巡视过一次就不再出现在牢狱里。
没有了书,大牢里死气沉沉,每个人没了夜间消遣,天暗了就倒头睡觉。
狄仁杰不觉无聊,他在地上画了一个巨大的棋盘,一人分饰两角,左右互弈。
狄仁杰在弈棋。他从这局棋,推算出过去未来种种变幻,渐渐有了领悟。棋局里还有些晦暗不清的布局,他要好好琢磨,等到良机出现,就能脱困而出。
越是处于风暴中心,越要沉心静气。
第十章
生死危机
狄仁杰身陷囹圄之时,一场生死危机悄然向武后逼近。
长安,东宫崇教殿。
皇帝与太子少师许敬宗一起,考问太子李弘的学问。
十三岁的李弘身体嬴弱,长得十分清秀,对答颇为流利。皇帝很是满意,又想起病重的上官仪,不觉叹气。这时宦官王伏胜为皇帝侍奉茶点,皇帝喝了一口,心中一畅,遂问:“这茶煎得好,是哪家的贡茶?”
许敬宗忙道:“是清心茶坊的雀舌。”瞥了王伏胜一眼,“王公公特意为陛下烹制。”
皇帝点头,茶好,也要煎水得法,便打赏王伏胜道:“不错,弘儿心静,多喝茶少饮酒为好。赏!”
王伏胜道:“这煎茶煮水之法,乃是上官侍郎所授,不敢居功。”
皇帝想起去年雪夜,红泥火炉烹热茶。上官仪应诏咏雪,那首诗他还背得出,忍不住就吟诵道:“禁园凝朔气,瑞雪掩晨曦。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飘素迎歌上,翻光向舞移。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许敬宗道:“皇恩浩荡,上官侍郎必能霍然而愈。”
皇帝满意微笑,指了王伏胜道:“去领半斤雀舌,赏赐上官仪。他若病体稍安,即可自行入宫。”
王伏胜领了旨,前往群贤坊上官仪的宅院。
上官家的庭院与上官仪的诗一样,绮丽秀媚,富贵堂皇。王伏胜看得眼花缭乱,方进到里屋,看见病榻上奄奄一息的上官仪。
王伏胜道:“我代陛下来看侍郎。”上官仪忙挣扎起身,强自伏在地上行礼,王伏胜也不阻拦,任他施礼完毕,扶他回榻上歇着。
“侍郎患的是什么毛病?”
“怪病,好端端就吐了血。”上官仪一脸无奈。
“哦……”王伏胜目光游移,在雕梁画栋间绕来绕去。
上官仪奇道:“内侍大人有什么想说的?”
“我服侍过旧太子,你是旧太子的属官,我们都是某人欲除之而后快的人呀。”王伏胜是废太子李忠的内侍,提起旧主,心酸地擦了擦眼角。
上官仪“哼”了一声,想到李忠惶惶不可终日的处境,如鲠在喉,郁结难消。李忠先是被贬为梁王,后又被降黜为庶人,那份诏书还是由他代笔。
上官仪想到这里,脸仿佛更红了,病态的嫣红上,印堂隐隐发黑,一副将死的模样。
“你休要长他人气焰!”上官仪强撑病躯,“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把那个女人拉下来!”
王伏胜抚掌叹道:“侍郎可知今次为何会患病?”
上官仪悚然:“你说什么?”
“自从忠太子被废,我服侍弘太子,原以为皇后会放过我等。”王伏胜走近上官仪,凑在他耳边密密低语,“没想到她竟然密令郭行真厌胜作法,要除去大人。”
上官仪两眼怒睁,气得说不出话。
“我亲眼看见大人的名讳被写在一张桃符上,被她镇住。是否有别处,写了别的名字,不可得知。”后面这句,说得很是诛心。
“这是死罪。”上官仪轻轻吐出这句话,又是兴奋,又是惊慌,血红的脸上骤降下一片苍白,仿佛索命的恶鬼。
“是,你说该如何处置?”
“此事必须禀告陛下。”
“可是宫中人多眼杂,万一走漏风声,让郭行真察觉,藏起厌胜之物,你我就是诬告了。”王伏胜的声音极低极轻,诡异得像是梦中的絮语。他的手不自觉颤抖,捏死他比对付上官仪更容易,武后只需一个不顺眼,就能让他跌落尘埃。
想要自保,先下手为强。王伏胜已经看出帝后间隐藏的矛盾,一旦武后掌握更多权势,他们这些旧太子的人,哪里还有活路?挑动上官仪去斗武后,他可以藏在深处,提前消除隐患。
他心下盘算,此事有八分把握,因此放心说与上官仪听。
上官仪低头想了片刻,断然道:“陛下此时仍在东宫,你回去复旨前,先去查看郭行真的住处,他此时必在御前,无人打扰你。等查明东西确在那里,直接禀告陛下,陛下最恨厌胜,必定当场派侍卫搜查,我再入宫,为他添一把柴。”他握住王伏胜的手,“多谢公公救我!上官仪谨记在心,绝不敢忘。”
“大人言重。”王伏胜畅快地笑道,与上官仪结下这份情谊,日后必有回报,“但求与大人共进退。”
上官仪弄明病因,想到郭行真离死期不远,武后倒台指日可待,一时神清气爽,邀王伏胜他日来家中宴饮,两人殷殷告别。
王伏胜回到东宫,皇帝果然仍在。他先偷摸去了郭行真居处,看到两个童子守着屋子,他大摇大摆走去,寻理由支开两人,而后往内偷看一眼。桃符的一角原封不动从梁上露出,王伏胜暗自窃喜,返回崇教殿复旨。
“上官侍郎蒙圣眷恩宠,病情大有起色,已能下床行走。”
皇帝大笑:“好,好!”王伏胜偷偷抬眼,郭行真正在太子身后站着。
“上官侍郎说,他梦见天医星托梦,今次病重乃是……乃是……臣不敢说。”王伏胜跪倒在地,叩头不止。
郭行真的呼吸声清晰可闻,王伏胜凝视他的双脚,发觉微微在抖动。
“你说,恕你无罪。”
“天医星称有人在东宫行厌胜之术,诅咒上官侍郎。”
李弘大惊,当即伏倒在地,许敬宗也战栗跪倒。郭行真颓然跪下,脸色雪白如霜。
皇帝茫然一怔,旋即大怒,指了王伏胜,忽然长吸一口气,道:“好,即刻搜查东宫。许敬宗,你看好所有人不得擅动,否则,朕唯你是问!太子原地候旨。王伏胜,随我回蓬莱宫。”
皇帝在震怒中返回蓬莱宫紫宸殿,又宣上官仪入宫。
东宫中,太子惶惶不安,郭行真黯然朝太子一拜,许敬宗顿时明白,顿足道:“罢了,罢了!”他扫视门外侍卫一眼,低声说道,“必须尽快通传皇后,不然,恐有他变。”
太子知道轻重,点了点头。许敬宗咬牙出门,与一名侍卫低语良久,那人悄然出了东宫。
紫宸殿内,皇帝独坐在宝座上,冷然对着王伏胜。
王伏胜心中后怕,暗暗抬头觑看皇帝的神情,凝神分辨喜怒。皇帝默然半晌,问道:“你在崇教殿说的话,是上官仪教你的吗?”
“不敢!”王伏胜连连叩头,“臣死罪!臣是亲眼见郭行真作法,不得不报。”
“借上官仪的名头,你以为朕听不出来?”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王伏胜两股战栗,深深拜伏。
皇帝很满意,他找回了至尊的感觉,洞察于微,善解人心。他一眼看破其中权力的纠葛与阴暗,这深宫里人人在抢夺,谁都怕一不留神,只剩下残羹冷炙。他斗了前半辈子,终于想歇歇了,却不甘心放手。
媚娘,你的手伸得太长了!皇帝想到郭行真的相貌,突然起了厌恶。他笃信发现了真相,此事绝对与皇后有关,这是一个契机。她在做他最痛恨的事,就该允许他发威,允许他用皇权去惩罚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