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8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2/1265

  一口血喷出,双眼大睁,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爹!爹!”
  赵元杉大叫,跪着跑过去。
  赵源琛双眼涣散,有气无力,满脸痘是血污。
  赵家立即乱了,鬼哭狼嚎,大喊大叫。
  与此同时,有一队内监在工部宣旨,两个员外郎跪地,听完旨意,脸色发白,嘴角哆嗦个不停。
  一个缓缓的趴在了地上,满脸凄然,似哭似笑。
  这件事他本不想参与,可耐不住他的老恩师,一直在野的一位大儒的劝说,最终署了名。
  这一署名,将他的前途都搭进去了。心里不知道多少悔恨,满脸抽搐,完全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想哭又想笑。
  另一个,一屁股坐在地上,神情恍然,目光呆滞,仿佛还没有反应过来。
  他的父亲是赵南星的半个门徒,这次是在他父亲的要求下,他才署的名。
  内监宣读完就走了,徐大化从里面出来,脸色厌烦的对两人摆了摆手,道:“将人拖走,他们的免职令马上就到。”
  “是!”几个衙役冲进来,拖着两人走了。
  两人依旧恍恍惚惚,被拖走了,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挣扎,倒是有些出乎徐大化的预料。
  另一面一群内监从一个学院走出,身后的内监,内阁文书,禁卫二十多人,很是威风的大步离去。
  在他们身后,有一群人跪在地上,丝毫不动。在礼制上,他们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这是什么意思?”一个跪着的三十多学生模样的人,忽然直起身,语含惊恐的道。
  “若仅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枉读圣贤书,朕体谅之。若是身怀险恶之心,构陷大明,祸在当世,罪在千秋,其心当诛!这,这是要向我们身上泼脏水吗?”
  “道理粗浅,蒙童知之,卿等皇之而上,居心何在……难道说,皇帝要对我们动手了吗?”
  “农夫与蛇,谁是农夫,谁是蛇?院长,我们怎么办?”
  这群读书人还跪在地上,已经惶恐,忐忑起来。
  当今皇帝的残暴是有目共睹,连宗室都被杀了个七七八八,岂会又在意他们,屠刀说举起就会举起!
  “梁园,现在该如何?”一个老者走过来,面色凝重。
  “是啊,皇帝突然这般下旨,是不是表示,朝廷要对我们下手了?”从院后走出一个中年人,神情担忧。
  被称为梁园的人,是一个五十多,身穿长袍,瘦削凛然,五十多岁,精神矍铄的半百老者。
  他名叫马犹龙,天启四年任江西督学,赵南星被罢,他辞官归里讲学,赵南星‘遣戍死’,他带着一帮学生从乡里入京,一直在城西的‘清都书院’开堂授课。
  作为赵南星最得意的弟子,他自然为他老师登高呐喊,不停的喊冤,也数次谋求入仕。失败后,这‘清都书院’也就成了‘针砭时弊’,抨击朝局最为激烈的地方,隐隐为某一群人的领袖,圣地,‘宇内相望’。
  虽然这些人闹的很不像话,但明朝学风向来开放,因言获罪的极少,加上朝廷以及朱栩都没有动他们的意思,他们就一直活蹦乱跳的到了现在。
  马犹龙倒是很平静,目光在人群中看了眼,见都是自己人,便道:“你们也听到了,朝廷或许已不能继续相容我们,我打算即刻南下,去南直隶,你们是否跟我走?”
  “我们跟着老师走,反正朝廷也容不下我们!”
  “没错,再待下去,等来的就是缇骑了,不走待何时!”
  “走走,都走,皇帝昏庸,朝廷愚昧,我们喊的再大声也无用,还不如南下,联络同道,来日再上朝堂,到时一呼百应,涤荡乾坤!”
  “好,梁园,我们跟着你走,这里确实不能待了,赶紧走!”
  “对,立刻收拾的东西,我去联络商队,不,我们分两批,一批路上,一批水路!”
  “有些东西赶紧烧了,不能带在身上,还有一些书信,不能留!”
  一群人七嘴八舌,飞快动了起来。
  马犹龙都点头,与几人商量一番,不到一炷香时间,这座在京城算是赫赫有名的‘清都书院’,人去楼空。
  他们却始终没有想过朱栩这道诏书的内容,丝毫反思都没有。
  并且,至始至终,朱栩以及内阁六部的朝廷都没有动他们的意思!
  这道旨意,实际上是内阁根据朱栩的话拟定的,已经是尽可能的缓和,若是依照朱栩的原话,不知道多少人会羞愧而死。
  很快,这道旨意的内容就流传出去,在京城大街小巷传播开来。
  “果然还是皇帝高瞻远瞩,这火器如此厉害,我大明要是禁了,只怕离亡国就没多远了。”
  “是啊,这不就等于是骑兵杀马,盾兵扔掉盾牌,弓箭手扔掉弓箭吗?还如何作战?如何保卫大明?”
  “嘿嘿,这帮大人们从来没上过战场,据说,他们认为战场靠的是‘仁德’取胜……”
  “噗!”
  “要是‘仁德’能打胜仗,还要士兵干什么?要九镇干什么?何须为建奴苦恼那么多年?”
  “人在家中坐,决胜千里之外,半部论语治天下……”
  “哈哈哈……”
第993章
要有个结果
  因为这一道圣旨,宫外掀起了巨浪。
  ‘清都书院’是直接逃离京城,这引起其他书院的震动,继而就是破口大骂,一篇篇奇形怪状,光怪陆离又辞藻华丽,‘有理有据’,洋洋洒洒的文章纷至迭出,在京城流动。
  京城的士林现在很明显的分为两派,一派是坚定的支持朝廷的‘新政’,认为大明厄需革新,时不我待,其中以政院毕业的生员为主,他们的声音渐渐加强,有了说话的地位。
  另一派,则是视‘东林’为先贤,将朝廷当做洪水猛兽,不管什么事情,都是张嘴就骂,一番痛批。这些人大部分是东林党,阉党的余孽,外围之人,还要加上那些被朝廷清除,禁令阻挡科举,入仕的人。这波人最为庞大,数量惊人。
  在京城的只是一小部分人,大部分人聚集在秦淮河,每日流连于河上,名妓作陪,诗歌唱和,高谈阔论,针砭时弊,大谈时事,又借酒浇愁,温柔乡里醉生梦死。
  相对来说,在朝的官员,或者支持‘新政’的朝野官员倒是少数,他们也更沉默,一般不会参与到士林间的‘争论’中去。
  此刻,诸巡抚,总理大臣都接到内阁的诏令,要求半个时辰内,带好文书等赶赴内阁,继续商讨‘新政’等一系列改革计划。
  傅府。
  李邦华,林日瑞来拜访傅昌宗,三人坐在凉亭里,喝着茶,说着事情。
  已经是初春,没有那么冷,三人环坐,并没有其他人。
  林日瑞不过五十岁,虚胖,穿着厚厚棉衣,坐了一会儿满头的汗,一边擦着一边道:“傅大人,这京城果然如你所说,魑魅魍魉到处都是,没个太平。”
  李邦华久在京城,之后也是调往天津卫,对这些是知之甚深,要是退到万历,天启年间,那更可怕,党争炽烈,白骨累累!
  傅昌宗虽然一直在京城,但在朱栩的保护下,倒是没什么事情,也无所畏惧,看着林日瑞,笑着道:“再待几日,咱们一同离开。”
  林日瑞点头,目光看向李邦华。
  这‘新政’久拖不决,他心里也着急,朝廷大政要急,甘肃那边一堆事情等着,更急。
  李邦华脸角瘦削,身体笔直,看着傅昌宗道:“傅大人,这‘新政’,你到底是何想法?”
  对于内阁的‘新政’计划,傅昌宗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话,最多就是某些问题,发表了‘中立’的意见,并没有露出他的态度来。
  傅昌宗看向李邦华,如常的道:“今天就会见分晓了。”
  李邦彦神色微震,略带喜色的道:“大人是说,今天会表态吗?”
  傅昌宗在朝野的影响力,绝对不是内阁可比的,他不止是皇帝的亲舅舅,执掌户部多年这么简单。
  他是隐而未显的‘帝党’魁首,满天下的官员都看着他,只要他开口说一句话,比内阁的诏令还管用!
  他是一个风向标,横亘在皇帝与天下百官之间,无数人注视,准备随之摇摆!
  傅昌宗若是开口,在朝野将会有巨大的波澜,继而成为定海神针,莫能相抗!
  傅昌宗平静不语,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现在的朝局了。
  如果是以往的皇帝,只怕早就迫不及待的将这些事情定下来,免得天下沸盈,人心动荡。可这一次,皇帝不言不语,丝毫暗示都没有。
  这说明,皇帝在酝酿着什么,在等待时机。
  从内阁传令人的话语中,傅昌宗已经隐约察觉到,内阁着急了,一些事情或将由不得他们继续与内阁争取。
  很多人都觉得,内阁的计划是出自他们自身,只有傅昌宗等人才明白,那里面有着当今皇帝深厚的影子,如果内阁强势起来,预示着乾清宫即将要插手,这些纷纷扰扰都将过去。
  林日瑞看着傅昌宗的神色,眨了眨眼,道:“大人,你到底是何想法?我们六省地广人稀,灾情如火,不能全凭内阁计划,别说登记人口,丈量田亩,就算剿灭匪患也不是一年半年,天下不平,这些事情根本就无从谈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2/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