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断大明(校对)第8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1/1265

  皇帝将天下政务交托给内阁,结果事事还得皇帝亲力亲为,那要内阁有何用?要他们这些内阁辅臣有何用?
  孙传庭心里一惊,接着深吸一口气,看着曹化淳,道:“本官明白了,三日内,一系列‘新政’计划会完善,大议就定在三天后,如何?”
  曹化淳站起来,道:“这件事杂家做不了主,明天内阁商议一番再说。”
  孙传庭会意,面色沉着的道:“公公放心,内阁能当大任!”
  曹化淳笑着,转身出了孙传庭的班房。
  孙传庭看着他的背影,眉头微皱,沉吟一声,出了班房,转身去见朝鲜二国王。
  这件事,今晚要了结,将事情定下!
  天未亮,孙传庭还在给朝鲜,琉球之事收尾,毕自严,孙承宗等人就来了。
  三人在小茶亭喝茶,孙传庭道:“以前是没有察觉,现在看来,皇上吞并朝鲜,琉球是早有计划。”
  孙承宗,毕自严等都微微点头,坐在那,面色平静。
  事情到了现在,大家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这显然是早有图谋,一步步施展到现在,水到渠成,大功告成——他们才发现。
  孙承宗倒是更为坦然一些,看着毕自严与孙传庭,道:“皇上所思所想,所图,皆非我等所能预料,这应当只是我们看到的。皇上心中的豪情……堪比太祖成祖。”
  实际上‘堪比’这个词,孙承宗也是出于避讳,到了现在,谁看不出,当今的景正皇帝陛下,有着比明朝所有皇帝都更为炽烈,磅礴的野心——掩盖在他平和,安静的外表之下。
  毕自严没有说话,心里说不上高兴,也谈不上落寞,总之是五味杂陈,很难说清。
  当今皇帝,‘背着’他们做了很多事情,是因为他们总是拖后腿,为了防备他们掣肘,太多的事情不让他们知道,唯有到事情结尾,他们才能‘恍然大悟’。
  这对一个内阁‘首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挫折。
  “这么说,皇上,决意对察哈尔用兵了?”毕自严看向孙传庭。事情明摆着,察哈尔是一个战略剩下的一部分,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知道,察哈尔不能继续存在。
  孙传庭摇头,道:“还未可知,应该还在等机会。”
  乾清宫里的那位,从来不会为了一件事大动干戈,多半还藏有其他目的。
  孙承宗道:“这件事应该还不着急,眼下还是‘新政’要紧,必须尽早有个结果,不能再拖延了。”
  毕自严的心脏那不是一般的强大,很快就挣脱而出,眼神闪着冷光,道:“我们分分工,将近前的事情迅速料理完,大议不能再推迟!傅昌宗,周应秋,方孔炤等人我们再谈一次,不管他们还有什么想法,这一次,内阁做主,由不得他们!”
  孙承宗,孙传庭神情微动,毕阁老这个意思,是要放弃吗?放弃‘纠正’皇帝,专心做自己的事情了?
  孙承宗与孙传庭对视一眼,心里若有所思。
  当今皇帝已经大婚,已经成年,亲政,确实不再需要他们提心吊胆的跟在后面‘匡扶得失’了,尤其是,当今皇帝表现的雄才大略,他们远远不及。
  毕自严,这是丧气还是认清事实了?
  毕自严没有说话,双眸灼灼,脸上罕见的出现了一股锐气!
  内阁更加忙碌了,一堆堆的文书,奏本飞来飞去,毕自严等人态度更加坚定,内阁召集各地的总理大臣,巡抚入宫,准备今天彻底将事情定下!
  这个时候,一道旨意从乾清宫出来,直奔内阁。
  毕自严看着这道圣旨,脸色动了动,费了好大力气才没有阻拦,司礼监与内阁的人,迅速出宫。
  城东,赵府。
  赵源琛是万历年间的工部尚书,今年七十八,在二十多年前就致仕了,这些年在京中养养花,种种草,儿孙绕膝,不理会政局的风云变幻,倒也颐养天年,过的舒舒服服。
  这些年朝局是纷纷扰扰,各种倾轧不断,他都避开了,躲在府邸里安安稳稳。但是,朝廷的大演武还是将他给震动了。
  那样的火器,那样的威力,实在令他害怕,所以,他在那道奏本上也签了字。
  偏庁里,赵源琛坐在椅子上,满头白发,一脸老态,但精神非常。腿上坐着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这是他女儿,正在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她认字。
  小女孩白皙精致,脆声声的跟着念。
  一副和谐的父女图。
  没多久,一个五十多的肥胖老者,蹒跚的走进来,看着赵源琛道:“爹。”
  赵源琛头也没抬,看着小女孩满脸笑容,一会儿才道:“怎么了?”
  肥胖老者是赵源琛的第三儿子,他看着老者,皱眉道:“爹,您就不该在那道奏本上署名,现在朝局动荡,天威难测,一不小心就会给我们赵家带来灭顶之灾……”
  赵源琛看向他,审视一会儿,摇了摇头,道:“你但凡要是有一点胆气,现在也不会只是六品。”
  这位三儿子看着赵源琛,眉头皱了下,有些不甘愿的道:“爹,自从当今皇上登基之后,你看看,过去的王侯还剩下几个?那些权贵还有几个?我们赵家根本比不过,我们还是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不要被牵扯进去……”
  赵源琛放下小女儿,背起手,看着这个三儿子,没好气的冷声道:“哼,我若活着,赵家还在,若是我死了,凭你还能撑得住赵家吗?我如果还不做点事情,赵家恐怕就得随我陪葬了!”
  这三儿子神色僵硬,不敢与赵源琛顶嘴,但神色还是不高兴。他认为,赵家在朝局未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介入,图惹祸端。
  赵源琛看着三儿子的神色,冷哼一声,背起手,望着外面,道:“这不过是一道探路的奏本,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能推你一把,至少给你加到三品,我才能放心的死。”
  三儿子赵元杉脸上的不甘立即消失,躬身道:“儿子不孝。”
  赵源琛瞥了他一眼,道:“你不用担心,准备好五万两银子,明天随为父走动一番,朝廷那些人,为父看到很清楚,五万两银子,足以给你买一个郎中……”
  赵元杉大喜,道:“爹,真的能买到吗?”
  赵源琛淡淡瞥了他一眼,面无表情的道:“到任后,为父再给你弄几项政绩,运作一番,最多两年,或许就能上一任侍郎,再然后,就看你自己的了……”
  赵元杉欣喜若狂,道:“爹,你放心,我会想办法将这五万两尽快捞回来,只要我能进到部里,其他的你就看我的,别说侍郎了,尚书我也做得!”
  赵元杉话音刚落,外面一个家丁急匆匆的跑进来,气喘吁吁的道:“老爷,老爷,圣旨,圣旨来了……”
第992章
凉凉
  赵源琛,赵元杉脸色微变,赵家已经很多年没有接到过圣旨,太突兀了!
  赵源琛现在是惊疑不定,看了眼赵元杉,大步向外面走去。
  赵元杉不敢大意,扶着赵源琛,快步跟着。
  在赵府前院,一群内监等着,每一个都有冷意,身后还有禁卫。
  赵源琛等人来到近前,看了眼,连忙跪地。
  “赵源琛接旨。”领头的内监声音冷漠。身后的禁卫更是一身煞气,似随时都会拔刀!
  “臣赵源琛接旨!”
  赵源琛脸色发白,他人老成精,本能就预感到不好,神色惶恐,颤巍巍的喊道。
  “奉天承运皇帝;
  制曰:朕以藐躬,得兹大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志于大明中兴,夙兴夜寐。圣人前观五百年,朕茫然不比,倾身于后。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欲磨器,圣徒相阻。朕意相罢,然,火器之利,天下皆知,大明何禁?若敌之于手,大明何抵?”
  “思之再三,岂不异于猎人去其弓箭,渔夫去其网,士兵去其刀兵,大明毁之长城?何耐凶寇?”
  “诸卿皆我大明圣贤,岂不知马放南山?农夫与蛇?”
  “火炮之利,满世皆知,大明尽毁,残元再来,九边重镇何堪?”
  “西夷万里之外,火器盛于大明,他日来攻,海上长城何在?若片帆不能下海,我大明如圈养之猪狗何异?”
  “道理之粗浅,三岁孩童知之,卿等皇之而上,居心何在?”
  “倘仅是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枉读圣贤书,朕体谅之。若是身怀险恶之心,构陷大明,祸在当世,罪在千秋,其心当诛!”
  ……
  这道旨意写的很直白,层层递进,语气不断严厉,字字像着利剑一般,刺向赵源琛的心脏,令他脸色发白,双眼惶恐,身体颤抖个不停。
  直到最后,内监淡漠冷清的‘钦此’声落下,赵源琛还在那瑟瑟发抖,无从反应,目中尽是骇色。
  他曾今做过预测,可能皇帝或者朝廷会不满意他的署名,但最多就口头申斥一番,他可以借此机会请罪,随后安排儿子,门徒进阶。
  当然,如果赞同那就再好不过!
  可是!
  他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会惹来皇帝的诏书‘申斥’,语气,用词极其严厉,似在眼前!
  这道旨意一旦传出去,别说给他给门徒安排进阶,只怕他们能保住现在的位置就不错了!更为重要的是,他积累了一辈子的‘清名’,瞬间付之流水。
  史书上肯定会有今天这一幕,上面会怎么记述他?
  赵源琛头冒虚汗,双眼大睁,脸角抽搐,呼吸急促,猛然间抬头。
  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1/12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